懸疑奇幻愛情電影《美人皮》近日在網絡熱播。雖是一部聊齋IP,但電影人物在《聊齋志異·連城》的基礎上有了不小的改動,成功與否還需對比來看。
其中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改編便是史舉人和賓娘。
接下來,本文將通過「電影人物vs原著人物」、「改編意圖」以及「改編總述」三方面來講。
電影中的史舉人是一個攀附權貴之人。
他瞧不起窮光蛋喬生,私自把貌美多才的女兒連城許配給知府之子,只為了自己日後的仕途通達。哪怕連城再三反對,病臥榻中也不能阻攔史舉人的執意。更無情的是,當喬生割下胸前肉治好連城的病後,史舉人竟向女兒隱瞞此事,以此讓女兒斷了對喬生的念想,好成就仕途姻緣。
女兒的幸福並不比自己的仕途重要,這樣的情節把史舉人攀附權貴、自私自利的性格刻畫到了極致。
蒲老先生筆下的史舉人嫌貧愛富,但更多了點人味兒。
原著裡史舉人嫌棄喬生貧窮,於是為了錢財把女兒許給了鹽商之子,同樣是不顧女兒的幸福,只顧自私自利。
但當喬生割下胸前肉治好連城後,史舉人卻拿出銀子並對喬生說下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重負大德,請以相報。意思大概是:我們辜負了你喬生的大恩大德,給你這些銀子作為回報吧。
雖然仍舊是執意為了自己的小算盤而嫁女,但比之電影,原著的史舉人好像又有點良心,多了點人味兒。
對比原著,電影版的改編實際上把史舉人寫的更簡單、更偏執了,但卻很好地承擔了一個反面配角的任務。
史舉人就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家長代表,他人物性格的單一就是簡單地為了讓人批判。同時,史舉人的存在也是為連城—喬生的愛設置障礙,是不可或缺的反面配角,既然是配角,這樣的單一性格能做到不搶戲、有襯託也就達到目的了。
電影裡的賓娘是個詭計多端的貓妖。換成人身接近喬生、哄騙閨蜜換臉、同閨蜜搶男友私奔,這人物要是放到現代劇裡,簡直是妥妥的心機婊。
原著中,賓娘是長沙史太守之女。連城得知自己要嫁給鹽商之子後,抑鬱而死,喬生也追隨她去了。死後的喬生在尋找連城時,看到連城正和一個白衣女子在一起,此人正是賓娘。
此時喬生與連城定下了愛的誓言,賓娘受連城與喬生的愛感動,願意追隨他二人而去。喬生託好友顧生復陽,並帶上了賓娘一同復生。
復生後經過了一番波折,連城終於嫁給喬生。後來,賓娘自長沙趕來,自說:非喬生不嫁。隨後,一同進入喬生家門。
賓娘的改編最為明顯,把原著中的人物改編成貓妖,把原著裡性格單純的賓娘改編的極具心機。
這樣的改編讓賓娘的人物感更加立體,充滿了戲劇衝突。改編後的賓娘成為了連城—喬生愛的犧牲品,不過也正是因為她追愛的不擇手段才襯託出了一份相知真愛的可貴。
將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必須經過不同程度的改編,這是文字作品和影視劇的區別使然。但改編也應該有限度,並忠於原著。
忠於原著的改編並非要一絲不苟地讓人物形象、情節不變,而是要忠於文字的精神內核。
原著《聊齋志異·連城》最後寫道:一笑之知,許之以身。四海之內,能遇到一個因一笑便知己之人,能以身相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賓娘復生後千裡追愛,喬生和連城為了追愛不惜赴死,是真愛的寫照。
電影《美人皮》中,連城為了追愛「傻」到要換臉私奔,喬生為了救心愛之人寧願挖去心頭肉,賓娘雖然不擇手段,但同樣是為了自己心之所向的真愛。
《美人皮》是一份很好的改編答卷,從《美人皮》中讀出的精神內核正是《聊齋志異·連城》要傳達給我們的——愛,是要我們勇敢追尋的!
如果您也看了這部電影,如果您也想看這部電影,如果您也偶有感觸,歡迎點讚、評論。
我是 如果方便,點個關注吧,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