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富家公子年輕時風流成性埋下禍根,年老時自食其果

2020-10-23 生活歷史雜談

風流成性的富家子弟,終究品嘗了自己釀下的苦果。《聊齋志異》:韋公子,一個作繭自縛的小故事。

韋公子,鹹陽人。出生於官宦之家,為人輕浮放蕩,喜愛美色,家中但凡有點姿色的婢女,甚至僕婦,在其威逼利誘下沒有逃過他手掌的。他曾經帶著千金四處遊逛,發誓要閱遍天下美女,什麼青樓妓院但凡有點名氣的沒有不去的。姿色普通的也就留個一兩晚,姿色出眾的就多留些日子,一時也算名聲大噪。

韋公子的叔父韋公,曾經身居高位。年紀大了告老還鄉,他痛恨韋公子的德行玷汙家族的名聲,請了個有名的私塾先生,強迫他和弟兄們一塊閉門讀書。

可惜的是山難移性難改,韋公子怎會安心讀書,丟棄外面的花花世界,所以每晚等先生睡熟後,就翻牆出去,繼續嫖妓狎戲,天亮時再返回讀書。一時無人察覺,竟也習以為常,翻牆翻得越發熟練。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自以為技術嫻熟的他在一天夜裡在翻牆時, 居然摔斷了胳膊。

這下子 ,紙裡包不住火了,韋公知道後對他一頓胖揍,只打得再也爬不起來。後來治好了與他約法三章:只要讀的書比其他兄弟多一倍,文章寫得好,就同意他出去,否則見一次打一次,。韋公子被揍怕了,乖乖的靜下心來讀書,他本就聰慧,讀書寫文常出人意料。

幾年的時間裡就考中了舉人,於是便有些蠢蠢欲動,想再出去玩。豈料韋公見他如此有才,怎會讓他隨心所欲,越發管教的嚴格,公子到京城去時 ,派了個得力的老僕隨侍左右,讓他把公子的一言一行每天都記在本子上,以便隨時監督。於是,韋公子再也不敢由著性子胡來,後來考中進士後,韋公對他的約束才稍稍鬆懈了些。此後他再去那些風花雪月之地都假稱姓魏。

一次,韋公子路過西安,見到一名叫羅慧卿的戲子,十六七歲,長得唇紅齒白,清秀雅致的比女子還要漂亮。他很喜歡,就送了許多財物,晚上與他一起尋歡作樂,並且聽聞羅的妻子也貌美無雙,就慫恿他帶來,羅很爽快的答應,晚上成了三人同睡。

幾天後,韋公子對羅慧卿著了迷,想帶他回家,就問羅的家世。羅說:「我本不姓羅,而是姓韋,母親本是鹹陽韋家的婢女,後來被賣到羅家,四個月後就生下了我,可惜她早已去世,我跟你回去,正好查清身世「。在得知羅的母親姓呂時 ,他不由得後背直冒冷汗,羅的母親正是與自己有過私情的婢女,羅某豈不是自己的兒子?

他忐忑不安的捱到天亮,留下許多財物,勸其改行,謊稱還要到其他地方,回來後再尋他,急匆匆地溜走了。

後來,韋公子做了 蘇州知府。一次宴客,請了當地有名的樂妓沈韋娘前來助興,那女子不光技藝高超,生的更是風華絕代,他特別的喜歡 就留她住宿。並戲謔的問其名字是不是取自「春風一度的杜韋娘」。

女子否認,她說自己的母親曾是蘇州名妓,十七歲時,與一鹹陽姓韋的公子 情投意合,兩人相處三個月,定下了白首之約,定情信物是一隻枝金鴛鴦,母親八個月後生了自己,取名韋,可是那位公子一去不復返,母親望穿秋水也等不來心上人,最後含恨而死。自己被一位姓沈的老太太收養後,才取名沈韋娘。

韋縣令聽得 冷汗涔涔,又羞又惱。想到她的身世一旦暴露,兩人這種不倫的關係定會遭人詬病。於是沉默良久心生毒計,而後重新布置酒菜與女子喝酒,暗中卻下了劇毒在杯中,韋娘不知 一口下去就倒地身亡,一條鮮活的生命因為禽獸父親而香消玉殞。

韋縣令給了眾樂工封口費,讓他們 把韋娘的屍體帶回去處理掉。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與韋娘平日裡交好的達官貴人也不少,他們聽說韋娘突然暴斃,心生疑慮 ,就收買戲子向韋縣令的上司告狀,韋縣令害怕真相暴露,傾其所有上下打點,最後被上司尋了個理由罷官,回老家了,時年三十八歲。

此後,他閉門思過,為自己以前的種種醜行後悔不迭,他的妻妾們無一有子女,想過繼韋公的孫子為嗣,人家厭惡他的品行惡劣,怕誤導自己的孩子,等他老了再說。想收留羅慧卿做兒子,家人堅決不讓。

過了幾年,他突然得了重病,常常拍著自己胸口說:「」淫婢嫖妓的,不是人啊!」,他的叔父聽說後知道他大限將至,便讓自己的一個孫子日日前去問安,一個月後,韋公子果然一命嗚呼了。

本來出生於官宦之家,起步就比別人高,再加上聰明,本可以闖出一番天地,可因為品行惡劣,最後落得身敗名裂,也是咎由自取。「色字頭上一把刀」,這把刀隨時會落下,謹慎啊1

圖片來源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故事:聊齋韋公子:他風流成性埋下禍根遭報應,有兒臨終卻不敢再相見
    即使家裡面的漂亮丫鬟也逃脫不開他的魔掌。他還帶著幾千兩銀子,去城裡尋找名妓,凡是有名望的青樓沒有他不去的。不太漂亮的只住一晚上就走,如果女子既漂亮又溫柔,會留下住三四個月。母親在鹹陽韋家做丫鬟懷上我,因這事情被賣到了羅家,母親到羅家四個月就生下了我,如你方便的話,請你幫我尋找父親。韋公子驚訝地問他母親的姓氏,羅惠卿回答:姓呂。韋公子聽了大吃一驚,原來羅惠卿的母親就是他家曾經的丫鬟,因為他和丫鬟有了私情並使她懷了孕,所以,就把她賣給一家姓羅的。韋公子此時便明白羅惠卿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他沒有說明,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
  • 聊齋中的韋公子:風流成性,到處留情,最終害了自己的一雙兒女
    然而《聊齋志異》中有個故事,比段正淳更甚。話說在鹹陽有個姓韋的官宦子弟,大家都叫他韋公子。韋公子父母雙亡,無人約束他。待韋公子傷好後,韋公和他立下約定:如果他的書讀得比堂兄弟們多一倍,文章比堂兄弟們寫得好,就不禁止他外出遊玩,否則,如果再私自外出,一定把他打得比這次更痛。
  • 重溫聊齋《韋公子》:鹹陽公子多風流,終因風流屢蒙羞
    鹹陽公子風流甚,轉為風流誤一生。韋公子,名小寶,字無忌,是鹹陽的世家子弟。韋小寶父母早亡,又無兄弟姊妹,家中只他一人當家做主,向來胡作非為,無法無天。韋小寶竟然欣然答允,從此轉了性,好玩之人大多聰穎過人,他專心攻讀,果然悟性極佳,遠超老師的教書進度。沒幾年,竟然拔秀才,中舉人,風光無兩。眼見學有所成,韋小寶心下自得,就想任性破戒。誰知韋公早摸透了他的小心思,管束地愈發嚴厲緊迫,韋小寶進京趕考,他不僅指定貼身老僕隨行監視,還交給他日記簿一冊,讓他每日記下侄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 「埋銀子」聊齋志異《宮夢弼》
    「埋銀子」聊齋志異《宮夢弼》明朝末年,有一個在北京做官的人,名叫柳芳華。明亡以後,他不願向清朝統治者賣身投靠,便帶著妻兒,回到保定老家。柳芳華有點積蓄,到了小城裡算得上個富戶,他過去大手大腳慣了,如今不做官了,仍然好結交朋友,家裡沒斷過整桌整席的客人。柳芳華為人很慷慨,遇見別人有困難,叫他拿出上千兩的銀子他也不吝惜。
  • 聊齋志異——黑獸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低頭向山下看時,見有隻老虎口裡銜著東西走過來,用爪子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將銜來的東西放進去埋好後就離開了。這人便派了個人去察看埋的是什麼,結果,挖出一隻死鹿。下人便把死鹿取走,將坑重新埋好。一會兒,那隻虎領著一隻黑獸走來,黑獸的毛有好幾寸長。虎為黑獸帶路,好像邀請了一位尊貴的客人。到了埋鹿的坑前,黑獸瞪著眼蹲在一旁等候著。虎挖開坑,鹿不見了,嚇得戰戰兢兢地趴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
  • 《聊齋志異》:罵鴨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天下奇聞怪事盡在《聊齋志異》。今天我們來讀一篇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偷吃鴨子,身生鴨毛,不用吃藥,只是挨罵 就能痊癒。《罵鴨》帶給你別樣的啟示。正好鄰居家的老翁養了幾隻鴨子,那些鴨子肥肥壯壯的,一隻就夠吃一頓,何況老翁脾氣和善,即使被逮住也不會挨揍吧!他瞅準機會偷了只回來,燒水,拔毛,煮鴨,一通忙活,終於吃上心心念念的肉了,滿嘴流油,心滿意足吃飽後,躺倒床上消化消化,回味回味,實乃人間樂事。
  • 聊齋志異——單道士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韓公子很喜歡他的法術,把他待為座上賓。單道士跟人走路或坐在一起時,常常忽然不見了。韓公子想跟他學這種隱身法,道士不肯。公子再三懇求,單道士說:「我並不是吝嗇我的法術,是恐怕傳出去後壞了我的名聲。如果我教給的是君子倒還罷了,傳給小人就不行了,會有人藉此隱身法去行竊。公子當然不會擊行竊,但你出去後,如發現誰家的姑娘媳婦漂亮,一喜歡上,就用隱身術偷進閨房,我豈不是助紂為虐,成了一婬一徒的幫兇了嗎?
  • 聊齋故事之嘉平公子:被鬼女子拋棄的富家公子
    女子大約有十八九的樣子,兩人就眉目傳情,公子便忍不住上前搭訕問:你是許家的人嗎?女子點頭說是的,公子就與她相約,女子說:我叫溫姬,晚上我去找你吧,李公子高興地給她說了自己的住處。到了晚上,李公子就把僕人支了出去,溫姬過來就非常高興地說:我因為愛慕你俊秀風流,所以我才瞞著鴇母與你私會的。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不知道大家有無發現,蒲松齡筆下的鬼大都與民間傳說中的鬼不同,她們不僅沒有一絲兇殘恐怖,而且楚楚可憐,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例如香港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她的原型便是《聊齋志異》篇章中的女鬼。
  • 明月說《聊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嘉平公子
    話說在嘉平縣有個富家公子,我們就叫他嘉平公子。嘉平公子生得容貌俊秀,而且風流瀟灑,不過,由於家裡有錢,他並不認真讀書,這個表面光鮮的紈絝子弟。不久那女子果然來到,並自己介紹說:「我小名叫玉琢,」又說:「我愛慕公子俊美風流,所以背著鴇母來了。公子如果願意我想和你訂下終身!」嘉平公子一聽也十分高興,沒想到天降美人,居然有這樣的好事,於是立刻答應了。從此後,玉琢隔兩三夜就來一次。一天晚上,玉琢冒著大雨來了,進門後脫下溼衣服,扔到衣架上;又脫下腳上的靴子,讓嘉平公子替她擦去泥巴,自己上床去鑽到被窩裡。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 聊齋志異——小二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小二知道不能再勸了,就把辮子梳成小髻,拿出兩個紙鳶,與丁生每人騎一個。紙鳶慢慢展開雙翅,像比翼鳥一樣雙雙飛走了。天明,來到萊蕪地界,小二用手捻一下鳶脖子,二人就雙雙著了地。他們收了鳶,換騎兩匹驢,一路小跑奔馳到山裡,假裝是來避難的,賃了房子住下了。二人逃走時,因為比較匆忙,帶的衣服不多,柴米也沒有。丁生很是犯愁,向鄰居家借,也沒有人肯借給。
  • 羅剎劫:另闢蹊徑以美醜為背景的聊齋,可還行?
    《聊齋》一詞第一次出現,是在清朝的康熙年間,由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提出,而《聊齋志異》便是由其所作,全篇共計494篇,也就是494個故事,而每一篇故事的背後,都富含著深層的含義,蒲松齡通過小說來抨擊當時封建統治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封建禮數的束縛,通過妖和人的戀愛,表達蒲松齡內心嚮往的理想愛情
  • 《聊齋志異·酒蟲》:富豪嗜酒,毀掉他的不是「酒蟲」,而是信念
    對此熟悉的,我想也是因為《聊齋志異》中《酒蟲》這篇故事吧。僧人也笑了笑,對他說:「公子是不是喜歡喝酒,而且喝多少都不會醉?」劉某表情嚴肅了一些,看著僧人說:「是這樣,你是怎麼知道的?」僧人回答說:「那是因為你肚子裡,有一條酒蟲。」劉某很驚訝,問僧人要如何治療。僧人自信地說:「這個很容易。」
  • 《聊齋志異》――蒲松齡最愛的女兒
    今天的文化小知識去哪學呢,就是我們的《聊齋志異》 了, 說起 《聊齋志異》大家是不是覺著很熟悉呢,尤其是我們的山東的朋友們還會帶有滿滿的親切感呢,因為由《聊齋志異》改編同名系列電視劇可是陪不少人度過了很長一段美好的時光呢,對於我來說就是童年的時光了(新版的聊齋),好,小小的玩笑,因為這劇不止我們山東人看嘛
  • 《聊齋志異.姊妹易嫁》比改編的呂劇更曲折離奇
    《姊妹易嫁》講的是張家大女兒素花自小與牧童毛紀定親,但嫌貧愛富,對這門親一直不願意。毛紀中狀元後,為了試探未婚妻,故意隱瞞了實情,依然是窮小子裝扮來迎親。素花死活不嫁,父母左右為難,妹妹勸說,遭到搶白:「你看著好,你怎麼不嫁!」迫於無奈父母勸說妹妹代替姐姐出嫁。妹妹為了不讓父母操心,換上姐姐的嫁衣代姐姐出嫁。誰知一出家門,毛紀就叫人把鳳冠霞帔奉上,換乘豪華的喜轎。
  • 從電影《美人皮》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影視改編作品的共性
    ——郭沫若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其文學成就在中國志怪小說中首屈一指。蒲松齡先生創造了一個鬼妖幽冥的世界,以波詭奇絕的想像和充滿詩意的語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四大名著相比,《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卻不失精煉,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情節一波三折,建構完整,這使得其多次被搬上大屏幕。
  • 聊齋:痴書生愛上富小姐,遭戲耍自斷一指,連死兩次成美滿姻緣
    聊齋:痴書生愛上富小姐,遭戲耍自斷一指,連死兩次成美滿姻緣俗話說「人間自有真情在,宜將寸心報春暉。」在《聊齋志異》中,就有這麼一個關於痴情男子的故事沒想到他一次外出,正好碰到阿寶在樹下休息,她出眾的美貌吸引了無數的人來圍觀,阿寶見狀趕緊逃走了。就在大家準備離開的時候,卻發現孫子楚僵立在那裡,被拉回家之後,整天胡言亂語說自己在阿寶家,跟丟了魂一樣。
  • 《聊齋志異》:竇氏
    《聊齋志異》——竇氏帶你進入它的世界。南三復口頭應允,心下卻思忖:「區區一個農家女,怎會配為我妻?」 不久,有人為他做媒,女子家是當地的大戶,開始時,他還猶豫不決,畢竟與竇女正是情濃時,後來聽說對方溫良賢淑,貌美如花,立即答應下親事。怎料竇女此時已經懷孕,她心下著急,再三催促,開始南三復還敷衍一番,後來乾脆不去了。
  • 聊齋志異——霍生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醒了以後,感覺嘴唇隱隱作痛,用手一摸,高高腫起,三日後成了兩個小肉瘤,成為頑固的症狀,不敢大聲說笑,一開口就疼痛難忍。又:本縣有一個姓王的書生,與同學某生要好。某生的妻子要走一娘一家,王生知道某妻騎的驢怕驚,他就預先藏在路邊草叢裡。等某妻騎著驢走過來時,他猛地出來嚇驢一跳,某妻就摔倒在地上了。趕驢的是個小憧,無力扶她上驢,王就殷勤周到地把某妻抱扶上驢。某妻也不認識王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