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從福貴坎坷的一生中悟出的道理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他是如何承受這巨大的苦難,如何忍受現實的殘忍,又是如何樂觀堅強得活著。很多人看到福貴經歷的一場場生離死別,認為他定是痛不欲生的,我卻認為福貴雖然悲傷,但更多的是坦然和平靜。正如福貴自己所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
-
《活著》|福貴動蕩的一生,並不是他一個人這樣
福貴的親人們相繼離去,只有他一個人堅強的活著,可見餘華賦予了他更多的堅韌!不對,他還有一頭牛!在序言中,餘華還說過,一首美國的民歌,寥寥數行的表達,我統計一了下,是兩百多個字,長成了福貴動蕩和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和快樂的一生。很難想像得到,居然還有平靜和快樂兩個詞。
-
《活著》:福貴對家珍拳打腳踢,家珍為何對福貴仍然不離不棄?
他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轉化,只是這其中的路無論如何曲折,妻子家珍對他都不離不棄,路的盡頭再黑暗,兩個人相互扶持總好過一個人單打獨鬥。能娶到家珍,福貴是幸運的。如今的時代是號召離婚自由,家珍的時代卻是號召離婚可恥。縱然福貴在作為喜歡吃喝嫖賭的富二代之時,家珍對丈夫的行為仍然毫無怨言。
-
《活著》裡有慶獻血被抽乾栽地身亡,醫生問福貴:為啥只生一兒子
醫院的人為了救縣長夫人的命,一抽就抽不停了,有慶臉色蒼白,渾身打哆嗦,有慶說頭暈,抽血的毫不理睬,來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就這樣有慶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直到沒了氣息一頭栽到地上,那人才慌了。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讓人看到福貴的記憶流暢的流淌到人生的任意一個角落。我似乎也天馬行空地在福貴的過去裡自由的穿行。這也不禁令人感慨,很多人,對於自己的一生,是否曾有過如此這般的審視呢?小說裡有一段這樣的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
《活著》:福貴從渣男變暖男,妻子家珍功不可沒,她有啥秘訣?
對這樣一個太不靠譜的男人,家珍卻是逆來順受,一忍再忍。不管福貴在外面幹了什麼壞事,她都不多說什麼,也沒有要離開他的意思,讓人真的替家珍不值!感覺家珍太弱了,一個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淪落到這種地步,看得人咬牙切齒:這女人可真傻呀!對這種渣男還死心塌地,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
《活著》:三個女人三臺戲,戲說一生的幸福
關於福貴的母親,好像就被自動忽略了一樣,而且書中描述的也確實不多,貌似從書本一開始就已經做好要去世的準備了似的,但出現次數不多的她,足以表達出對這個家庭的關心,而她的幸福便是源於此。但是在《活著》一書中,對於這位暮年的裹腳女人的描述少之又少,但卻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地通過少的敘述準確地表達出她對家人的關心,而對於一位年邁的人來說,有所寄託便不會孤獨,有所鍾情便不會讓幸福逃脫,所以她謹小慎微、竭盡全力地去抓住一家人的幸福。比如:父親去世後,我娘和家珍都不敢怎麼大聲哭,她們怕我想不開,也跟著爹一起去了。
-
《福貴》:福貴荒唐,家珍卻愛他一生,因他有珍貴的「赤子之心」
她本可以嫁得一個更優秀的老公,卻「鬼迷心竅」和福貴兩情相悅,在社會動蕩期經歷一波又三折的艱難生活。福貴不學無術,是徐家川出了名的荒唐少爺。如何荒唐?在舊社會,走街串巷跳花鼓燈的人是社會底層,在那個尊卑有序的年代,這不是尊貴少爺該迷戀的娛樂,但福貴卻不顧身份迷上了花鼓燈。
-
《活著》裡的家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看完後,我沉默了
看完《活著》這本小說好幾天了,裡面的情節在腦海裡還是揮之不去。尤其是關於家珍的那些情節。其實,整本書中對於家珍的情況並沒有過多的筆墨,對她的想法和行為也沒有過深的研究,可是這個女人就是讓人難以忘懷。通篇讀下來,我覺得家珍是個很矛盾的女人,因為她的身上有柔弱,有無能,有沒有主見的特點,也有堅強,果敢,獨當一面的閃光點。
-
重讀《活著》:福貴,你配不上這麼好的家珍
就如同作者在序言裡寫道的: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
二婚的我,難道就真的嫁不出去了嗎?
我趕忙安慰到。「前面都說好了,也答應讓我把妞妞(堂妹6歲女兒)帶過去的,彩禮給六萬。結果臨時變卦,說我是二婚,男方是頭婚,為了公平期間我只能選一個,要麼帶妞妞就不要彩禮,要麼要彩禮就不帶妞妞,你說這是人做的事嗎?我媽親戚都通知了,現在鬧這樣,你說我以後還怎麼嫁?」
-
餘華《活著》豆瓣9.4分,抖音獲贊62萬,福貴的苦難你能抗幾關?
可這個好孩子,福貴一家的希望,卻被無良的醫生害死了。醫生為了救縣長的老婆,生生地把有慶身上的血都抽乾了。有慶一個人躺在一間小屋子裡,又瘦又小,閉著眼睛,嘴巴也閉得很緊。我有慶有慶叫了好幾聲,有慶一動不動,我就知道他真的死了,一把抱住了兒子,有慶的身體都硬了。
-
《活著》:一生悲苦的福貴,教會我5個受用一生的道理
不管經歷了怎樣的苦難折磨,經歷了怎樣的泣不成聲,一家人能安安穩穩地在一起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福貴家敗落之後,他老丈人把懷孕的女兒家珍接回了娘家。不管福貴曾經多麼沒心沒肺,家珍還是放不下。她生產之後,帶著兒子有慶回來與福貴他們一起,一家人可算再次齊了。可好景不長,這一家人的苦難再次來臨,再次應了那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
-
重讀《活著》:從三個角度淺析福貴精神形象的形成
當我幾年後再讀這本小說時,眼眶裡泛著淚光,內心裡感動激蕩。那個名叫「福貴」的老人一生悲慨,他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品質與苦難相依相伴,他對生活的態度、對生命的熱忱,總會讓人熱淚盈眶。環境能造就人才,同時也能摧毀人才。正如維克多·雨果所言:人在逆境裡比在順境裡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保全身心。福貴在自述中這樣描述自己:「我是我們徐家的敗家子,用我爹的話說,我是他的孽子。」
-
重看《芳華》有感: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幸福
我搜索了下腦存量,覺得用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的思想去解讀這一現象會更貼切些。這涉及到了兩個重要概念:道德和幸福。符合人理性法則的應該是: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幸福。但問題是現實中很多有道德的人卻生活的不盡人意。
-
《活著》活著不易,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想想福貴的這幾個品質
關上書本,我腦海裡還浮現著書籍最後的那個場景: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著牛的韁繩慢慢走去。兩個福貴的腳上都沾滿了泥,走去時都微微晃動著身體。老人對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要羞你。
-
《活著》:現實生活裡還有家珍這種女人嗎?
在福貴窮困潦倒時,只有家珍從闊卓的娘家跑出來,願意和福貴共苦,放在現在的社會,這種女人真的是比鑽石還珍貴。我在故事裡的女主角家珍身上,看到了舊社會裡做女人的悲催,現實生活裡也許從物質條件上看,沒有家珍這種女人了:她們不用再給兒女手工做鞋,可有和家珍一樣思維的女人卻還是存在。
-
《三十而已》中的樸素幸福(劇評3)
一個在雞零狗碎的生活中,漸漸瓦解的家庭,如何又起死回生,重獲幸福的呢?其實,夫妻間的瑣事吵架中,第二個說離婚的人才真正決定了婚姻的最終破裂。鍾曉芹這樣的小女人本來並不難哄,她為人隨和,也沒什麼主見。在公司,經常是最差的活都丟給了她。其實,就是男人們眼中的「好性格」。
-
家珍跪求福貴戒賭卻遭毒打,她卻仍一片痴情:下輩子還做你的女人
留給福貴最痛徹心扉的念想與深情。福貴對家珍是有愧的,福貴年輕時是個浪蕩少爺,家有百畝良田,他不學無術,不是逛青樓就是在賭場,最終輸了家產,而自始至終家珍都對他死心塌地,在多年後,福貴回憶起來。他說:「家珍是個好女人,我這輩子能娶上這麼一個賢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輩子換來的。」
-
關於死亡的小說,教你如何更好地活著
作者:酒仙橋14號(來自豆瓣)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7940828/【日】伊坂幸太郎人真正活過的那段生命僅僅是一小部分。其餘的部分都不能算是生命,僅僅是時間而已。作品簡介:六篇風格各異的故事,六個身份不同的將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