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雜談:官渡敗策,是沒得選?

2020-09-05 鄭經一本

東漢末年,袁曹爭雄,對峙官渡。這一夜,烏巢被襲,敗兵回報,袁紹升帳,謀劃反擊。

期間,張郃力主救烏巢,郭圖建議攻曹營。袁紹仗著兵多將廣,最後拍板:烏巢也救,曹營也攻!

但在排兵布陣階段卻讓人大跌眼鏡:力主救烏巢的張郃被派去攻曹營,建議攻曹營的郭圖被留營沒事幹,沒啥想法的蔣奇被派去救烏巢。

此時的袁紹,活像一個沒有睡醒的手遊玩家,迷迷糊糊亂點出徵譜,待到按完回車鍵,一切就交給手機自動運行去也!

結果,郭圖內訌、張郃反水、蔣奇兵敗,一夜過去,袁紹「GAME OVER」!

《三國演義》畢竟不是歷史,但古人已經把要說的都表達清楚了,我們姑且按照他們的思路來。本初的官渡敗策,固然是應了「用人不當」這四個字,本篇暫且不表。

如何在大事面前做選擇,是大眾百姓都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本篇就此展開討論。

官渡敗策,罪在多選。應該看到,袁紹當時不是沒得選,而是選項多,於是來了個全選。全選就是不分重點的和稀泥,主帥都沒主見,下邊就糊弄了。試想,袁紹的兩路人馬倘若有一路能成功,曹操就得不到啥便宜。兩雄相爭,或能持久。

相反,曹操在面對如何擊敗袁紹的選項上,就一門心思選擇了斷糧道,不僅大膽信任許攸情報,更是親自率軍出徵。這個單選,做得實在是漂亮。

選項多,選擇難,選對了更難!

有人會說,為了減少自己的犯錯機率,多選其實是正常現象。所謂的「此路不通,還有他途」、「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都是世人普遍接受遵循的。哪裡有錯?

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一旦出錯,就是大錯,滿盤皆輸,也是常態。我們看看崇禎。

崇禎針對大明末年的危局,就做了跟袁本初一樣的決策:既平內亂,又除外患。

一大批能人被崇禎起用:袁崇煥、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楊嗣昌等等。從這些人的歷史作為來看,都是不弱。(就算是忙於黨爭排除異己的楊嗣昌,竟然也差點促成明清和議,若是實現,功莫大焉!)

從效果上看,崇禎中興的目標幾次露出曙光——袁崇煥在寧錦大敗皇太極,群雄在中原幾滅農民軍。後人感慨,若大明只是平內亂,或是只是除外患,還是可以辦到的。

要命的是,崇禎選的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結果,大明的國力本就積弱,兩方同時消耗實在難以持久,經常出現拆東牆補西牆的窘境。

崇禎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清人說他是「有道無福」,其實,他不過是做了一個多選題而已。

選項越多,越要少選,最好只選一項。

事實證明,越是大項決策,越要選項單一,以此保證精力物力財力高度集中。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南方戰事未休。鄧公就批示「軍隊要忍耐」,優先發展國民經濟,此舉成效如何?有目共睹。

美國爭霸全球,在小國打大仗,在大國磨小仗,如今更是跟中俄同時較勁,做了一個全部多選,成效如何?拭目以待。

幹得越少,才能幹得越精幹得越好。

這是我們普通人的經驗了。在職場中,這也能幹那也能幹啥都能幹的人,往往存在感最低,打雜一般地忙碌,有他沒他就那麼回事;只幹一項幹到缺你不行的境界,才是單位倚重的人才。

所以啊!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不妨多想想袁本初的官渡敗策,數十萬人馬都架不住一個多選的消耗,何況吾輩小家小業乎?

相關焦點

  • 三國雜談第九章-進軍官渡(完結),長篇圖文持續更新中
    《三國演義》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真實歷史上的三國又是怎樣的呢?又有哪些英雄故事和權謀鬥爭?希望通過我的連載,讓您能夠更詳細的了解三國期間的英雄人物前八章詳見: 三國雜談第一章-東漢末年大背景三國雜談第二章-袁紹的布局三國雜談第三章-漢末人間煉獄
  • 三國人物雜談
    我這裡要說的幾個人物,都是平時大家在讀三國和看三國時不大注意或者忽略的人物,但他們在整篇故事中也有這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在三國裡代表了一個人物,而且是一個大貪官的形象。督郵也被三國迷成為三國中「無名無姓」之人。
  • 三國雜談之三國第一狠人
    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的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都稱得上狠人,比如殺得烏桓雞飛狗跳的白馬將軍公孫瓚,殺良冒功殺得司隸十室九空的西涼董卓,一計亂天下的賈詡等等,都算得上狠人,但是要說到最狠的那一個人,就不得不說起一個人,那便是程昱。
  • 《三國》智慧,孔明的隆中對,是謀略還是心機?看劉備這個動作
    其實在小編看來,孔明幫助劉備屬於無奈之舉,孔明若是想要出山展示才能,劉備卻是他唯一的選擇,沒得選大家回顧下三國裡面的將領謀士們,都是千裡馬遇伯樂的狀態,主公一說我很欣賞你,你跟我一起打天下,那麼你接下來的路是非常小心謹慎,那麼主公們可以說隨時不用你就不用,因為是你要跟隨我的。
  • 新三國的成功與失敗
    作為三國迷只要看到關於三國的題材都會關注。新版三國當年剛出就追劇了,可是看了之後感到很複雜,有拍的好的地方,也有很離譜的地方。一 題材不用說都知道是三國演義,可是為了有檔次新三國來了一個史詩巨製,新版不符合歷史的太多了,隨便說倆,劉備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白髮》雜談 01
    劇真的是華美,尤其是在表白的時候,華美的劇情,美麗的風景,這劇務場景選的是真的好啊,而且劇情也給力,也算是挺好的,看的舒服。然後呢,就簡單的談談咯,談談自己的猜想,又或者是劇裡劇外的一些事。OK,其實劇情也沒事的,但是在看的時候總會給人帶來同感,所以還是打算重寫一遍咯,但是後文說的是劇外,那麼這一塊談談時間線吧,那就是個人的時間線,或者真的是雜談吧。不知道為啥,今日或者是今日,總會有一種想法那就是關於時間線的觀點。所謂時間線,世界為軸,時間為面,縱身與一個宏大的視角,然後就可以看到一個完美的時間線。
  • 《水滸》雜談(二)
    在本人《水滸》雜談(三)中,將評論水滸傳中「色」的部分。希望各位關注。
  • 1994版《三國演義》與2010版《三國》的十勝十敗
    話說2010版《三國》(以下簡稱「新版三國」),呃,其實已經不新了,說新版是相對於1994年的舊版《三國演義》而言的。說真的,王扶林的1994版《三國演義》(以下簡稱「舊版三國」)真的非常好,雖然也確實存在不少硬傷。比如武打特技什麼的,也太「初級階段」了!
  • 我選孫悟空(幽默故事)
    李琴,陳倩,張茜熱烈參入討論,各抒己見,左選右挑,沒得定意。唯獨程麗沒有發言。三人遂幾乎同時去信追問:麗麗,說說你的選擇和見解。程麗正在幫癱瘓在床的媽媽抹澡。收到微信後,想也沒想,就回復到:當然選擇孫悟空!
  • 《三國4》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這本書是日本小說作家吉川英治的代表作,日本三國文化的奠基之作,也是這個系列的終曲。這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
  • 《三國5》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後來,三國殺遊戲的興起再次帶起了「三國熱」,文韜武略,明爭暗鬥,三國殺裡的縱橫捭闔,比起童年的方便麵卡片,更接近了三國的真實面目和歷史的真相。
  • 還在沉迷新三國的宏大場面?看看老版三國.....
    小編近期看閒來無事看完了老版的三國演義,而在十年前小編曾完整的看過新版三國。如今看來,兩部三國確有很大的差距,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兩部三國的不同與差距。從評價來看,多數人更傾向於老版的三國,之所以認為老版的較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演員的選擇上,老版三國很多演員都不是很火的演員,而是面向全國進行,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按照原著的描述來挑選的,他們的演技和氣質都很符合所扮演的角色。
  • 《新三國》孫尚香高貴貌美卻跟了老劉備,老劉備有啥高招?
    《新三國》孫尚香劇照劉備使用了死纏爛打的手段,看似簡單,其中的精妙值得推敲。死纏爛打就是要打持久戰的,所以選好目標後得有堅定的信念,不要因為一點點拒絕或者受一點點委屈就輕易放棄,需要堅持到底,除非一點機會沒有了。第二,臉皮厚。有了堅定的信念還不夠,死纏爛打者還得臉皮厚,經得起百般羞辱,受得住千萬次拒絕。臉皮厚不是叫你忍著,這是一種心態,被羞辱拒絕後,仍然心情愉悅自信滿滿的心態。
  • 春秋戰國是亂世,三國也是亂世,為什麼三國比較受歡迎
    提起三國的歷史,簡直婦孺皆知,大家都比較耳熟能詳,但是要提起春秋戰國,估計大家只記得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了,很明顯三國比春秋戰國那段歷史要受歡迎的多。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受名著《三國演義》、影視劇、遊戲的影響。
  •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上篇)
    上一篇我們給出了三國十大猛將的最終排名,由於正史中鮮有武將單挑,故猛將排名都是基於流傳最廣的羅氏《三國演義》。而本篇要說的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考慮到演義中羅老師欲狀某同學多智而近妖的情況會使排名索然無味,故本篇是基於正史的。
  • 《被誤解的三國》:小說裡的「假三國」和其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顯然,小說比真正的歷史傳播的更加廣泛,比如《三國演義》讓很多人對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歷史,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是,卻也存在很多誤解。當看到《被誤解的三國》這本書時,才知道,原來之前從電視劇或者小說裡了解到的三國人物及其事件,並不是完全跟真正的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吻合。
  • 《新三國》有多喜歡陰謀論+宮鬥?魏蜀吳天天自己人打自己人
    三國作為經久不衰的一個題材,不但在遊戲上備受各家廠商青睞,也有過相當多的影視改編作品。不過,這些影視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非常優秀,有的讓人不敢恭維,也有的優缺點都很明顯。今天說到的《新三國》,嚴格來說這部劇有它自己的優點,但敗筆也不少。
  • 打開三國的正確方式
    提起三國,稱它為中國第一IP也不為過。從漢室凋敝到三國歸晉這一段歷史長河裡,誕生了無數的名士猛將、陽策陰謀、殺伐鏖戰……以及數不清的成語典故。有人開始結合現代熱點插科打諢講解三國,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國》;有人試圖從公司管理營銷的角度剖析三國,比如成君憶的《水煮三國》;
  • 新三國播出十年記:披著三國外衣的宮鬥劇
    新三國播出迄今已經十周年了,新三國早已不新,當初在2010年播出時,與鞠覺亮版水滸傳、二張版西遊記、李少紅版紅樓夢並稱為新四大名著,其實新三國嚴格來說都不算新三國演義,說正史不正史,說演義不演義,整一不倫不類。
  • 《水滸》雜談(六)
    《水滸傳》渾號的雜談就此打住。下一部分將來淺談《水滸傳》中土話諺語。希望大家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