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盛華蘭的婆婆不是偏心,她就是壞!

2020-09-14 七年之前

袁文紹,是袁家的次子。

他是盛紘相中的女婿,盛紘之所以相中他,是因為袁家受過冷落,他家的子孫可能比一般的能幹懂事。有過磨難的方知立業之難。

盛紘看的很對,袁文紹此人,的確是一個好後生,小小年紀便憑著自己的本事,謀了一個不錯的差事。

但是袁文紹有個偏愛的母親,因為袁文紹的不受待見,嫁過來的華蘭自然也得不到婆婆的喜歡。不僅讓挺著大肚子的華蘭站規矩,還時時惦記著華蘭的嫁妝。

華蘭第一胎生的是女孩,雖然備受婆婆刁難但也不敢和老公抱怨,就連回家娘祖母問她在婆家過得是否還好,她也是報喜不報憂說一切都好。其實伯爵府袁夫人偏心大兒子的事早已傳遍大街小巷。

後來華蘭生了兒子,娘家人也越來越給力,盛宏升職,長柏進翰林院,袁文紹也看到了妻子多年的不易,和母親的過分,便開始心疼自己的媳婦。

原著是這樣寫的「父親和我的俸祿全交了母親,家中的田地莊鋪也都捏在母親手中,以前華蘭當家時要家用,母親推三阻四不肯給,這樣的家有什麼好當的?!」

袁文紹是武人,本最是孝順,尋常也不生氣,但袁夫人偏心過度惹著了他,他悶悶的甩下一句話,「若想要華蘭的陪嫁便說一聲,若家計艱難,拼著叫外頭人看不起,叫嶽家白眼,兒子也一定雙手奉上!也不用打什麼幌子了,沒的傷了身子又傷了情分!」

忠勤伯知道後,把老妻叫來狠訓一頓:「大戶人家,能守得住什麼密了?你打量你做的不留痕跡,外頭早笑話開了!家裡不是過不下去,又沒什麼大的出項,你算計兒媳的陪嫁,也不顧顧我的臉!大兒媳在文紹媳婦嫁來前,一天能吃五頓,這會兒她倒金貴上了,動不動躺著哼哼?她不能管,你管!若非要文紹媳婦管,你就連田鋪都交出去!」

袁夫人氣的半死,也無可奈何,後來華蘭懷了身子,她便接二連三的往兒子屋裡塞人,一個個花枝妖嬈,華蘭倒也忍住了,只吩咐媽媽熬好蕪子湯一個個灌下去,硬是忍到生出兒子來,袁夫人一瞧不對,便又要給袁文紹納房側室。

華蘭哭到老伯爺面前:「雖說爺兒們三妻四妾是尋常事,可是母親也當一碗水端平了,大嫂屋裡母親一個人都不給,卻往我屋裡放了七八個之多,說都是服侍爺的,可不是嫌棄媳婦不賢,不會服侍夫婿麼?!這會兒好好的,又要給二爺納偏房,若兩位高堂真嫌棄了媳婦,媳婦這就求去了吧!」

就連袁文紹的姑母壽山伯夫人也看不下去當著眾人的面說:「前日我才請了胡太醫來給大侄媳婦診脈,我都問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別是心裡不適吧?你也別一味體恤大的,她皺個眉頭你也當個大病來伺候,也心疼心疼小的,年前那會兒,她都七八個月的身子了,還叫她給你立規矩,有你這麼做婆婆的嗎?!瞧她臉色煞白的,想是還沒養好!」

袁文紹剛得了個白胖兒子,正喜歡的要命,也忿忿道:「大哥那兒不過一妻一妾,我卻滿屋子的小星,知道的是母親給的,不知道的,還不定怎麼議論我好色無德呢!」

忠勤老伯爺嚇了一跳,一場大亂剛過,他正想著給自家子弟找找門路,不想妻子卻把家裡折騰成這樣,連忙安撫了兒子兒媳幾句,轉頭呵斥老妻,不許她再插手兒媳屋裡的事。

其實不是獨生子的家庭父母都很難一碗水端平,偏心也不足為奇,但是華蘭婆婆讓人生厭的地方是不停地給兒子塞小妾,這就有點讓人難以忍受了。

雖說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正常,但是華蘭又不是不能生育,剛生完孩子又給兒子納偏房,大兒子一妻一妾,卻給小兒子塞一屋子。

恕我直言這婆婆不是偏心,她就是壞!見不得別人好!大兒媳婦鄒個眉頭都得伺候著,華蘭懷孕八個月卻站規矩,這是偏心嗎?她是巴不得華蘭生不了孩子,她才高興。

你若真偏心大兒子,也沒人看著你,華蘭也沒要求婆婆一碗水端平,可你這處處使壞就不道德了,你可以不疼你第二個媳婦,但你別找事啊!

她這是碰到華蘭這樣賢惠的媳婦,碰到潑辣點的估計她後半生都不能好好活,所以人還是多為自己積點德,無論當婆婆還是當媽都不能太過分。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盛華蘭:女人,醒醒!別苦等愚孝男回心轉意,不值得
    電視劇《知否》一開篇,就是在盛華蘭結婚的時候,袁家嫡長子原文純就在暗地裡使壞,故意挑唆顧廷燁與盛長楓拿盛華蘭的聘禮打賭,想讓盛家在這麼重要的日子丟盡顏面,讓盛華蘭結婚後抬不起頭。就衝這一幕,我們就可以看出袁家的人有多麼不好相處。在原著裡,盛華蘭並沒有那麼快就結婚。盛老太太之所以請孔嬤嬤上門教導孫女禮儀,主要是因為即將出嫁的盛華蘭,至於其他三個姑娘都是跟著學習的。
  • 《知否》原著撥開雨霧的盛華蘭:太強勢的女人,學會這三點很重要
    她的母親娘家世代簪纓,弟弟長柏仕途有望,作為盛家嫡長女,有著盛紘獨一無二的寵愛,更是曾養在勇毅侯府嫡女盛老太太膝下的嫡孫女,深得祖母喜歡的。原著中孔嬤嬤來到盛家,也是為著盛華蘭即將嫁入伯爵府,而並非為了教如蘭和明蘭學規矩。深得盛家老太太喜歡的盛華蘭,不僅有著母親王氏的寵愛,因為出生在王氏和盛紘關係親密的時候且是在盛家最艱難的時刻,而深得盛紘的喜歡。
  • 《知否》原著:華蘭被婆婆算計嫁妝,丈夫終於認清母親的面目
    在《知否》原著中,盛華蘭,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袁府。是當時所有女子姻緣的「典範」,生於深閨,配婿高門,本來希望能一輩子平安喜樂,偏偏,豪門的媳婦不好當,且不說袁文紹性情如何,他那個母親,就不是位省油的燈。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支招」盛華蘭:經營婚姻,一定要有態度
    盛華蘭天生金貴,再加上她聰慧可人,知進懂退,按理說,這樣的女子,是沒理由過不好日子的。可盛華蘭的「好運」,在嫁給袁文紹以後,急轉而下。因她有個拎不清的惡婆婆。若不是他母親臨終所託,不讓他捨棄袁夫人,他早就一紙休書,把這個難堪重任的蠢妻給休了。而盛華蘭,面對這樣的婆婆,縱然她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也拗不過袁夫人的胡攪蠻纏,青紅不分。可盛華蘭在袁家,最大的艱難,還不僅如此。更甚的是,她夫君袁文紹的「愚孝」。袁文紹本性不壞,但面對袁夫人對盛華蘭的苛待,起初,他是不作為的。
  • 《知否》原著「見不得兒媳婦好」的袁夫人:婆婆這四種惡,容不得
    袁文紹的母親,盛華蘭那個尖酸刻薄的婆婆。在《知否》原著裡,有一個被餘閣老殺伐果斷休了的兒媳婦餘方氏,還有一個就是婆婆臨死前寫下休書要休了的兒媳婦,袁夫人。有一種婆婆就是這樣,她過得不好,她過了苦日子,那麼她的兒媳婦就一定不能有好日子,否則她的心理就不平衡。盛華蘭如此受折磨,袁夫人是絲毫不心疼的。不僅不心疼,還恨不能對盛華蘭更差一點。如果她的兒子和丈夫護著盛華蘭,那麼她就會更加恨盛華蘭。
  • 《知否》惡婆婆袁夫人:你對兒媳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得罪的是兒子
    這個角色在電視劇版《知否》並沒有正式出場,只是存活於臺詞中。她是忠勤伯爵府的大娘子,是袁文紹的母親,是盛家嫡長女、盛明蘭大姐盛華蘭的婆婆。在《知否》裡,好婆婆有,比如對王大娘子來說,盛老太太絕對是一個好婆婆;壞婆婆也有,盛家四個蘭遇到的婆婆都不怎麼好說話。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下在《知否》原著裡盛華蘭的婆婆袁夫人是有多麼糟糕。
  • 偏心婆婆,愚孝老公,盛華蘭靠什麼逆襲為人生贏家?
    盛華蘭嫁入忠勤伯府時,盛紘是登州知州,正六品官員。所以,盛華蘭女士是高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並不是一上來盛家就嫁女的。而是從泉州到了登州,盛紘才開始為嫡長女選擇夫婿的。而盛華蘭女士雖然高嫁,卻遇到了女人一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偏心的婆婆,愚孝的老公。
  • 知否原著:盛華蘭、明蘭和如蘭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貼身丫鬟為小妾
    今天小編和大家繼續分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盛家的女兒們,除了墨蘭,盛家的其他女兒們——華蘭、明蘭和如蘭,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貼身大丫鬟成為自己丈夫的通房小妾,儘管經常看古代小說和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古代的陪嫁丫鬟,大多數會成為男主人的小妾。《紅樓夢》裡大家熟知的王熙鳳的陪嫁丫鬟平兒,就是王熙鳳丈夫賈璉的通房丫頭。
  • 她是《知否》原著唯一嫁給愛情的女人,她的不爭,才是聰慧人生
    看《知否》原著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她們以不同的性格活著。如明蘭那般小心翼翼,守拙度日的人;也有如墨蘭和林小娘整天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的女人,但我卻始終覺得活得最精彩的卻是如蘭。
  • 知否原著:康姨媽的女兒們,因為惡毒的母親,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的康姨媽因為惡貫滿盈,被顧廷燁刺死,她死了之後,她的母親王老太太不肯善罷甘休,被太后利用,最後王氏一族身敗名裂,王老太爺被移出名臣閣,她的哥哥也因為獲罪被流放,電視裡面王家人的結局太過悽慘。
  • 盤點《知否知否》婆媳關係,教你三十六計如何跟婆婆相處
    知否知否中講述了很多段婆媳關係,比如說長柏妻子海氏和婆婆王氏,比如說華蘭與她侯爵府婆母,再比如說明蘭堂姐淑蘭與孫秀才的母親。不同的婆婆,應對方式不一樣,如何好好與婆婆相處,我們也能從知否中收益頗多。袁母屬於典型沒事找事的婆婆,對於這種婆婆如何相處: 對於喜歡沒事找事的婆婆,多半是閒出來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婆婆找點事情做,劇中華蘭給公公塞妾室的做法,在現在肯定是行不通的。
  • 《知否》原著「全書唯一被休的正室」餘方氏:她這種妻子,留不得
    她是《知否》原著全書裡,唯一被休的正室。盛華蘭的婆婆何其不靠譜,但是因為其生養了兒女,即使她的公婆早就留下了要休棄她的文書,也僅僅是為了嚇唬她,而不會真的休掉她。只有餘方氏,有兒有女,還是在門風極好的餘家,反而被休棄了。
  • 《知否》原著中,為何「莫勸他人善」,才是最大的善良?
    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為何說「莫勸他人善」,才是最大的善良?只要不是死了自家人,也是可以慷他人之慨的。真扯到自己身上來了,是寬宥也沒有了,慈悲也沒有了,是不是很好笑。不論是在影視劇還是原著中,康姨母始終都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可是,她卻一直要身邊的人對她善良:娘家嫂嫂剛過門時,康姨母在王老太太面前搬弄是非,讓嫂嫂立規矩,還挑撥哥嫂夫妻關係。
  •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簡直是欺人太甚。又是盛紘與王大娘子正蜜裡調油時出生的,集萬千寵愛;華蘭也是品貌過人,端莊持重,溫柔賢淑,才能高嫁忠勤伯爵府,但遇到個刻薄偏心的婆婆,婚後的生活可謂是艱難至極,十年間受盡委屈,不過終守得雲開見月明,後半生與袁文紹和和美美。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夫妻離心,失去愛子,她犯了3個錯誤
    作為祖母,她一手養大了盛華蘭、盛長柏、盛明蘭三個孩子,為他們傾注了無數心血。為了讓盛華蘭在婆家的日子好過點,她請來了賀老太太幫盛華蘭調理,成功讓其生下了兒子;她與盛紘聯手,為盛長柏挑選了一門很合適的婚事,阻止了王大娘子拎不清的做法;她最為疼愛盛明蘭,為年幼喪母、無依無靠的她提供了最強大的庇護,將其教得知書達理、明辨是非、懂得管家,成為了盛明蘭最在乎的親人。
  • 《知否》盛家四姐妹大多高嫁,最幸福的卻是低嫁的她
    《知否》盛家四姐妹大多高嫁,最幸福的卻是低嫁的她《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前幾年一部非常火爆的宅鬥劇,這部劇主要圍繞的便是盛家展開的,盛家小女盛明蘭在盛家小心翼翼努力生存,最終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在盛家有四個女兒,她們大多嫁的比較好,三個高嫁公侯伯爵府,但要說這四姐妹裡最幸福的一個,個人覺得還是盛家五女盛如蘭。
  • 《知否》原著:康姨媽不是被顧廷燁殺死的,她的真正結局是什麼
    想起母親磕頭叩拜弄得滿身是傷,王舅媽就恨極了她。而且,她讓女兒康元兒嫁到舅舅家,本來王舅媽是不願意的,可是架不住王老夫人偏心,只好娶了她。康元兒仗著她的勢,不敬婆母不受管教,還被她教唆想給王舅媽下毒,結果被王舅媽套了個清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王舅媽一氣之下,使人去青樓討了一味藥,給元兒服了,從此,康元兒失去了生育能力。
  • 《知否》原著:華蘭婆婆最終被丈夫、兒子厭棄,險些被休出家門
    導語:華蘭婆婆,可謂是《知否》裡一朵奇葩,她性格強勢,多次打壓華蘭,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華蘭是袁紹文的媳婦,很難想像,一個母親偏心到只喜歡大兒子,不惜踩著其他兒子的脊梁骨的地步,因為不寵愛袁紹文,連帶著華蘭和華蘭生下的一眾子女,也不受待見,何其可悲!
  • 《知否》盛華蘭:盛家最尊貴懂事的姑娘,卻嫁得最委屈
    盛華蘭是盛家的嫡長女,從小寄養在盛老太太名下,盛家祖母調教出來的孫女氣質就是與眾不同。何況她剛嫁過去,婆婆就讓她當家,其用意顯然很明顯:偏心老大媳婦,折騰華蘭。這袁家雖說是伯爵府,但只是表面風光,徒有虛架子而已,裡面已經虧空不少。有次華蘭回娘家時,無意中說起自己要用嫁妝錢平家裡的糊塗帳,王大娘子驚呼:「他們袁家居然有臉用媳婦的嫁妝錢!」她激動地要去找袁家理論一番。華蘭當家辛苦操勞不說, 一大家子人眾口難調,是個容易得罪人的差事。
  • 知否原著:盛如蘭從林噙霜身上學會了示弱,克服了母親宅鬥的弱點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盛家的女兒們,都親身經歷了自己父親盛紘寵妾滅妻的瘋狂,經歷了林噙霜曾在盛家掀起的巨大風浪,所以盛家的女兒們對小妾這種生物,從骨子裡就有一種強烈的防備,林噙霜給盛家的女兒們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