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改編自蒲松齡老先生《聊齋志異》中《連城》的《美人皮》電影上映了。
在蒲松齡老先生的《連城》一篇中寫到:
「史孝廉有女,字連城,工刺繡,知書。」
與電影不同,蒲老先生對連城的外貌只是輕描淡寫。
而電影則多次突兀了連城的美貌,這主要與全劇的故事脈絡以及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有所聯繫:「皮貌易謀,心難謀。」
看似講述的是一段「不看臉、看內涵」的愛情,其實背後所要牽扯的卻並不只是情情愛愛。
以下是個人拙見。
電影中出現的有三類人:「善人,惡人,修行人。」
將故事串聯起來的大致有三個元素:「美醜、情愛、善惡。」
作為觀眾,我們的視角都是修行人,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貓妖賓娘、亦或是除妖道士顧仕傑。
而善人、惡人則是我們修行中,最終所會步入的兩種境界。
1、喬生
在原著中,對喬生的描寫是這樣的:
「少負才名,年二十餘,猶偃蹇,為人有肝膽。」
喬生少年之時,就已頗有才學,然而壯志難舉,二十多歲的時候,依舊是窮困潦倒,卻也正直不曲。
也正是因為自身的窘迫,在電影中才淪落到要與連城私奔的境地。
《美人皮》一劇中所要營造的喬生這一人設,也是異曲同工。
力量懸殊之下,敢以書生之軀對峙山賊。
身份懸殊之下,敢以書生之名抗爭知府。
心地善良、學識淵博、正直不曲,都是他的標籤。
面對心愛的姑娘連城垂危病重時,果斷伸出援手,自割胸前一肉作為藥引。
這一點,也與頑固子弟王化生形成鮮明對比。
2、連城
出身名門望族,身份地位顯赫,與喬生門不當、互不對。
但架不住喬生學識淵博,早已對其芳心相許。
連城敢愛敢恨,知書達理、溫文爾雅。
在當時女卑男尊的時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敢於為了追求愛情而選擇自殺。
而後貓妖賓娘相助,提出與連城互換皮囊,並說明計劃之後。連城覺得不會影響到自己父親的前程,也可以與意中人廝守到老,於是欣然接受。
從這幾點可以看出,在當時她的思想已經超越了大部分女性:獨立,堅定,敢於跳脫時代牢籠。
美中不足的是,太過於輕信他人,過分單純。
1、王化生
頑固子弟,心腸歹毒且睚眥必報、善妒忌。
想要娶連城為妻,也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色。
連城身患怪病,王化生得知連城需要一塊胸前肉為藥引時,竟事不關己,全然漠不關心的樣子。
後來逼婚連城,被貓妖賓娘替婚後暴露色相。
不敵身為貓妖的賓娘,慘遭羞辱。
而這或許也是之後王化生殺害喬生的原因之一。
畢竟自己是朝中權貴,家財萬貫,卻鬥不會家境貧寒的喬生。
對比之下,難免有些傷自尊。
2、連城的父親
自私自利,趨炎附勢。
為了自己的前程不惜將自己的掌中明珠連城許配給王化生,全然不顧自己女兒的後半生幸福,滿心滿念都是富貴、榮華、權力。
與原著不同的是,《美人皮》中連城的父親多了一個「忘恩負義」的帽子。
在原著《連城》中的故事是連城怪病不起,王化生不予理會。
於是連城父親便承諾,誰要是剜了心頭肉給連城治病,便讓他娶連城。
而在原著中,連城的父親也說到做到了。
1、貓妖賓娘
家族皆被除妖師所滅,不懂何為情,也不懂何為愛。
但就是這樣一隻妖,卻懂得知恩圖報,對比劇中連城父親,人還不如妖。
賓娘被喬生所救之後,在朝夕相處中逐漸被喬生的善良以及才華所吸引,從而動情。
雖然有千年修為,但是第一次接觸人間的情愛,她不懂。
她以為是自己不夠漂亮,所以喬生才會喜歡連城而不喜歡自己。
於是她為了能夠得到喬生的心,處心積慮與連城互換皮囊,只為了跟喬生在一起。
欺騙連城是她誤入歧途的一步,好在最後喬生被王化生殺害時,她頓悟了,於是用自己的千年精元給喬生服下,以此報恩。
2、顧仕傑
出身降妖世家,親妹妹與妖相戀卻也因此喪命,偏執的他將一切錯誤都歸咎到妖的身上,立志降盡世間妖魔,視妖魔於死敵。
然而貓妖賓娘與窮書生喬生的經歷漸漸動搖了這名冷血降妖師的心,直到最終賓娘捨己救人,他才頓悟。
或許,真是我錯了。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在扮演貓妖賓娘,又或許是顧仕傑的角色。
人生就是一場漸漸開悟的修行路程,我們一開始很純粹,很偏執,也很懵懂。
總要像他們倆一樣,經歷過一些事情,才能夠懂得,何為人生?
而連城喬生以及王化生這兩類人,只是少數。
沒有多少人能盡善盡美,也沒有多少人能窮兇極惡。
性格各異的一個個人物,再加上路人甲、乙、丙、丁,這就是我們活著的江湖。
《美人皮》所講述的,是一個以「美醜」為因,「情愛」為引,「善惡」為果的故事。
影片開頭,被降妖師追殺的貓妖賓娘落魄時得遇貧困書生喬生援手。
後在與他的相處中,逐漸被他的善良、才華以及非凡打動。
然而不料連城的介入令賓娘愛而不得,於是漸漸地憎恨起了連城,後來心生一計,即是與連城互換皮囊。
賓娘不懂愛,她以為,只要自己足夠美,喬生就會喜歡自己了。
直到最後被揭穿,喬生的一番話才讓賓娘漸漸懂了人的情愛。原來,真正的愛並非皮囊之愛,而是精神的契合。
之所以說美醜」為因,「情愛」為引,「善惡」為果是因為倘若你將「美醜」當成人的先天條件諸如家境、樣貌,再把「情愛」當作追求你會發現,如何對待情愛,又如何去追尋它,選擇不同,則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
電影中的王化生妒忌、狹隘、花心這些都是惡,他以惡的形式追尋情愛,最後一無所獲。這是惡果。
而喬生真誠、善良、專一這些是善,他以善的形式追尋情愛,最終抱得美人歸。這是善果。
故而才說,三個元素,是一段人生。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起點」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無不是在為自己的「情愛」所奔跑著。有人腳踏實地,有人誤入歧途,選擇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貓妖賓娘」這一人物在我看來是個很有深度的角色,特別是在影片的最後一部分,除妖道士顧仕傑說:「你既已動情,那便不再是妖,與我一同修行吧。」
這句話發人深省,妖與魔不同,也與神佛不同,倘若正當修行,或許有一天可以得道飛升。倘若心生歹念,便會墮入魔道。
其實人也是一樣,在人生大道上,我們從一開始的純粹、單純,直到慢慢的被俗世的各種浮華誘惑。
有者能堅守本心,有者則只是跟著欲求走。最後王化生什麼都沒有得到,而喬生卻抱得美人歸這一點也暗示了選擇不同,結局也不同。
而賓娘,也為自己所犯下的傻事付出了代價。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其實你我都是影片中的「貓妖賓娘」。
從剛開始的什麼都不懂,做了傻事、受了傷、付出代價後,便什麼都懂了。
一百個讀者一百個哈姆雷特,不知道你怎麼看《美人皮》這部電影?
感謝閱讀,我是 ,關注我,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