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之三十五
《捉知了的故事》之一
野心和激情在蹉跎中枯萎,一身風華空付一枕黃粱。
那麼,心之所向,一葦以航,最後仍舊皈依寂寞酒杯歡場。
在這片夏日蟬鳴蟲聲寂寂的森林裡,你是否找到你初心無畏的夥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童年時代裡,基本上沒有吃肉的印象。
一切的不幸,只源於貧窮。
那時候,生活物質極度匱乏,家家都難得能吃上肉。
但在北方的農村裡,孩子們卻能在夏天自己找點蟲子肉來解饞,而且找來的肉比一般家禽的肉還香,那就是挖知了來吃。
北方人說的「知了」,就是蟬。
在北方,未蛻皮的蟬被孩子們稱為「節留龜」。
每到初夏以後,北方的榆樹、槐樹和楊樹上,就是蟬的天下。到處是煩人的蟬鳴,此起彼伏;連晚上都要睡了,都還聽得到蟬鳴。
難怪在帝王制的年代,北京的皇宮裡,還專門設立了「粘杆處」——專門在夏天裡,一群太監拿著杆子,去粘皇宮樹木上的知了,免得知了叫聲煩擾到皇帝的辦公和休息。
「官人居廟堂,庶人處江湖」。
這些皇宮裡帝王將相不勝其煩的知了,在生活貧瘠的年代,卻成了民間的美味。
每到夏季,民間百姓也都成了「粘杆處」的人。幾乎人人手持一桿,到處去覬覦那些躲在樹葉、樹杈間的小東西。
到了仲夏,尤其是一場場的夏雨後,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候了,因為到了捉蟬的最好時節。
不管是自家院子前後,還是村邊的樹叢中,到處是拿著小鏟子挖知了的光腚孩子。
孩子們挖知了的本事,也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但並非來源於「粘杆處」。而且在「粘杆處」成立之前的無數代,北方人就一直捉知了來當「節令美食」。
要首先找大一些的樹和樹木較集中的地方,因為大樹是上年蟬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蟬產卵最多的地方。
秋天,蟬卵產在樹葉上,隨風凋零在大樹周圍,蟬卵也就慢慢沉落到附近的泥土裡。
一兩年後,這些卵才會變成知了的幼蟲。
我家院子裡的榆樹多,往往在樹下挖個坑什麼的,就能看見沒長成形的幼禪:幼禪形狀是有了,只是個頭大小不一,外面的殼子也是白色的。
那時候,我們也就像是挖到了寶貝,一定要將這白白嫩嫩的幼蟬撿出來,晚上在火上燒著吃了。
每到它們在夏天要出土的時節,都是從泥土深處緩慢往上打洞。
到達地表時,如果地面乾旱,它們往往被堅硬的地表土卡住,幾天、十幾天甚至個把月都鑽不出來。所以,這些小東西也非常渴望下雨。
一場鋤頭雨後,地表鬆軟潮溼了,它們就迫不及待地、用兩個堅硬的前爪,將地面挖出一個很薄、很小的洞口,等待傍黑時的破土而出。
傍晚時分,如果正好小孩子走過,就可以直接撿到剛出洞口、朝樹上爬的知了。
這時候的知了還沒有蛻皮,肉質鮮嫩,是最好吃的時候。
如果沒有直接撿到知了的運氣,就要靠自己的本事來尋找他們的洞口。
知了開始挖的洞口很小,是它們用來望風的;直到天黑後它們才將洞口挖大,直接爬出來。
沒有技巧的,還一時辨認不出這些小洞來。
有時候,大樹周圍有很多是已經沒有了知了的空洞,大洞套小洞,層層疊疊、密密麻麻,辨認時還真是需要一些技巧和經驗的。
一般找到知了洞時,孩子們是先將洞口用指甲挑開一點,看知了在洞裡的哪個位置蜷縮著。
然後,用小鏟子在洞旁邊鏟土,幾下子將土挖開,就將知了逮住了。
有時,孩子們手裡沒有小鏟子,但也有捉它們出來的辦法。
如果直接用小指去洞裡摳,那些沒見過世面的東西,也不是省油的燈,它們會一邊揮舞著兩個前爪抵抗,一邊躲避著慢慢往下出溜。
有時候,他們的洞還很深,一時真拿它們沒辦法。
這時候,孩子們就在旁邊找一些粗草莖,慢慢伸進洞裡。
知了們出於本能的防備心,馬上就用兩個帶刺的前爪,死死抓住草莖不放。
看著知了抓住了草莖,孩子們就慢慢往上提溜,一下子就將知了提溜出來。
天黑後,是知了們集中出洞的時候。
這時候,視線也開始模糊,即使孩子們趴在地上也看不清楚啥了。
於是,村邊的樹叢裡,就到處晃悠著農村裡比較原始的提燈。
那時候,手電還沒有普及,那些燒柴油的提燈,就成了捉知了的最好工具。
這時候,提燈的作用不是照地上哪裡有知了洞,而是照樹上哪兒有知了。
知了有個習性,只要是爬出了地面,附近哪裡高就爬到哪裡去吹風。等著身上的外殼被風吹乾後,就可以蛻變。
所以,知了一旦出了洞,都是一副急急忙忙的投胎像,匆匆爬到樹上、草上甚至一些土牆上,只要是高處能吹到風的地方就行。
這時候,樹幹上也都爬了三三兩兩的知了,一把抓住就是。
也有速度比較快的知了,已經爬到人伸手夠不到的地方,孩子們有隨身帶著竹竿或木棍的,就發揮了大作用。
隨手一扒拉,那些知了就「吧唧」掉下來,成了孩子們腹中的美餐。
到這時候,捉知了才大概和「粘杆處」有些相仿。
有時候,也有動作快的知了,早趴在樹幹或者樹枝上等待孵化。
月夜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
知了孵化是先將背部的硬殼崩開,之後頭背部艱難地從裂縫中伸出來;之後是前爪,再以後是腹部也爬出殼子。
爬出殼子後,蟬就不咕容了,趴在自己的殼子上晾著。不久,那對原來緊縮在肋下的細小翅膀,就在風中逐漸伸展開。
這時,原本穿著金色堅硬外殼的知了,就變成白嫩的蟬;如果到了半夜或者早上,蟬外表的白色就會遇風逐漸變成淺黑色和深黑色。
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若是有人相伴就不那麼苦。
歲月的腳步,匆匆忙忙,若是有情守候就不那麼難。
人的一生總有為所謂,才會有所值。
房子再小,有一盞燈等候就是欣慰;生活再苦,有一人舉案齊眉就是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