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近日,「共享充電寶漲價」的話題再度引發關注。經濟導報記者調查中發現,在濟南部分商圈,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確實上漲了。除了價格高外,使用感不強也阻礙了共享充電寶的發展。「在持續漲價的背景下,共享充電寶行業若不回到低成本的共享經濟範疇,未來的發展道路恐怕會越來越小。」濟南渴電科技的總經理李世貴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使用感不強
一家飯店門口擺放著2臺共享充電寶 劉勇 攝
「好借不好還,就那一次,我就再也沒用過共享充電寶。」濟南市民董偉向經濟導報記者說。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去年一次出差,因為手機沒電,他就在酒店的怪獸充電櫃機借了一個充電寶。不過,當董偉使用完畢準備歸還時,卻發現櫃機的卡槽已經被插滿了。因為擔心被多計費,董偉當天晚上就按照提示,跑了住處附近的幾條街道。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幾處小程序提示的地點都已經停止營業,董偉還是沒能歸還成功,「只能第二天早上去還,結果扣費18元,問題是充電寶都沒電了,手機也沒充滿。」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共享充電寶公司一般都會在微信小程序或者自有的App中,顯示出附近的共享機位置以及可借、可還的狀態。雖然設計十分體貼,但經濟導報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投放有共享充電寶設備的店家都表示,好借難還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好多次了,有人想還共享充電寶,但我這裡的充電櫃都是滿的,根本還不上,只能讓消費者去其他地方看看。」濟南市花園路一家小超市的負責人說。
除了好借難還外,充電速度慢、充不上電的情況也讓不少消費者撓頭。
濟南歷城大潤發在電梯口擺放著共享充電寶機櫃 劉勇 攝
「去年借了個街電的共享充電寶,結果充了不到10分鐘充電寶就沒電了,沒辦法只能再掃碼借一個。」濟南市民張樹娟說。
與張樹娟不同的是,濟南市民王珂對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慢也很撓頭。
「用我自己的充電寶,從20%充到手機滿需要1個多小時,而用共享充電寶,1個多小時最多才能充到50%,太慢了。」王珂說。
對於充電慢和充不上電的原因,福州市消費者協會給出了答案。今年9月份,福州市消費者協會公布了共享充電寶比較評測結果:在標識和警示項目上,受檢8款共享充電寶100%不規範;在常溫輸出容量項目上,5成以上不達標。
福州市消費者協會租賃併購買共享充電寶16款,標稱額定容量從2800mAh到5000mAh不等,涉及街電、小電、來電、怪獸充電、雲充吧、咻電、美團、充電等8個品牌。評測結果顯示,兩款標稱額定容量為3600毫安的小電共享充電寶常溫下的有效書櫥容量僅2938毫安和2602毫安;兩款標稱額定容量為5000毫安的雲充吧共享充電寶常溫下的有效輸出容量僅3137毫安和1880毫安。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共享充電寶的投訴不少。其中來電共享充電寶的投訴量為1835條,街電有2344條,小電科技6246條,怪獸充電6245條。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投訴價格高外,還有就是充電寶沒電、歸還後繼續扣費、未彈出扣費、無法歸還、被強迫購買等情況。
開啟漲價模式
「共享充電寶什麼時候漲得這麼貴了?」剛還完「街電」共享充電寶的濟南市民高群,看著手機上1小時47分時長、訂單8元的頁面,一時語塞 。
「以前花一兩元就能充滿電,這次一下子被扣了8元。」高群說,「共享充電寶漲價,這完全是『割韭菜』行為。」
和高群有同樣感受的人還有很多,「充電寶8元每小時」的話題在新浪微博閱讀量已經達5600多萬,有網友感嘆「充電寶自由正在遠去」。
高群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自己並不是不接受漲價,只是覺得很意外,「突然間就漲價了,扣款比原來高了不少。看來以後還是得自己備一塊充電寶,太貴了,用不起。」
美團共享充電寶也重出江湖 劉勇 攝
高群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按照半小時2元的價格租用共享充電寶,將手機的電量從20%充滿到100%,差不多要用3-4個小時,這樣就需要花費12元-16元左右。而購買一塊5000毫安的充電寶也不過才50塊錢。「也就是說,我用共享充電寶3-4次的費用就可以直接買一塊了。」
經濟導報記者實地調查中發現,在濟南部分商圈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確實出現了漲價情況。
在花園路一家小超市,店主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店裡一共有2個品牌的充電寶,價格分別從原來的1元/半小時漲到了現在的2元/半小時。分成比例是五五分成。而在濟南歷城大潤發,工作人員表示,聽還共享充電寶的顧客說是漲價了,但具體什麼時候漲的,漲了多少並不清楚。
而在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濟南故事」的老闆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這裡的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已經到了4元/半小時,用的人不少。他們和共享充電寶公司的分成比例為三七開,其中他們拿七成,共享充電寶公司拿三成。
針對網友近日反映共享充電寶漲價一事,對此,怪獸充電公關總監謝良梁表示,共享充電寶租用價格是品牌方與商戶共同確定的,「具體地點依賴於商戶,而且充電寶要擺放在商戶裡面,所以價格不是我們一方決定的。」謝良梁解釋說, 「我們一般給商戶五五開,並沒有分具體的業態,沒有KTV高些、普通飯店就低些的情況, 因為一家經營好的飯店不一定比KTV差。我們不會一刀切去制定。」
來電科技的高級市場總監劉穎認為,更加貼近的說法是,不同場景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從來都不是統一的。「商家掌握一定的定價權,有些是商家主動要求提高定價」,共享充電寶的租借價格和場景消費水平相匹配,比如酒吧、KTV等高消費場景,還有就是車站、醫院等大流量場景,共享充電寶的租金相對較高。
下半場怎麼玩
作為一家小共享充電寶公司的負責人,李世貴認為,共享充電寶集體漲價,既有企業內部開拓市場的原因,也有外部融資困難的原因。
「渠道成本、運維成本、設備成本、研發成本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主要成本。其中,渠道成本是導致漲價的關鍵因素,市場激烈的競爭導致渠道成本上漲。」李世貴說。
據他介紹,渠道成本其實是入場費和分成,這是共享充電寶行業不成文的規定,也是張凡口中的由於市場競爭導致的額外成本。入場費是指某共享充電寶品牌進入商家需要一次性繳納的費用,分成品牌方、代理商、商家幾方,依據已投放櫃機的訂單量分成利潤。
在共享充電寶企業瓜分市場的焦灼競爭中,商家掌握了極高的話語權。入場費和分成主要看商家的話語權,所謂話語權,是共享充電寶代理商和商家之間的博弈。
「一般規律是,對於小商家,會給五成左右的流水;對於大型連鎖點位,則需要一次性付清高額入場費,外加七成左右的流水。」對於能否掙錢,李世貴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能。
李世貴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帳:一臺租賃設備的成本在1000元-2000元不等,如果把機器借到商戶那裡,每個商戶一晚上有10個人借,哪怕給到商戶七成的利潤,依然有錢賺。
「按照2元/半小時計算,10個人每人按1.5個小時計算,那就是30元,按照3成的利潤,每天我能賺9元錢,100個商戶就是90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2萬元左右。如果商戶的數量是1000個、1萬個甚至更高的話,數量就更高了。」李世貴解釋說,「但是如果把機器放到一天只有兩三個人借的地方,就算商戶只拿五成,利潤也是很低的。所以大家寧願去搶人多的地方,哪怕讓一些利,用量來補質。」
事實上,雖然消費者不希望漲價,但是無論是行業人士,還是專業人士都認為,漲價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低價戰略只是商業推廣的手段。
「在持續漲價的背景下,共享充電寶行業若不回到低成本的共享經濟範疇,未來的發展道路恐怕會越來越小,甚至會被玩死。」李世貴說,「價格過高,消費者用腳投票,無人使用,共享充電寶的使命就結束了。」
在李世貴看來,無線充電路燈的出現,給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敲響了警鐘。並且,伴隨著智慧型手機電池技術的發展以及城市規劃建設的逐步完善,留給共享充電寶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