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洋水師,就不能不提定遠和鎮遠兩艘超級鐵甲戰艦。在當年,它們可是世界上配置最為豪華的海上巨無霸,也是我國海軍歷史上最早的大型主力戰艦,還被稱為當時亞洲第一巨艦,讓日本人嚇破了膽。以至於剛服役,參加大東溝海戰時,松島艦上一名日本水兵臨死前哀嘆道:定遠艦為啥總打不沉呀!
那麼,被譽為亞洲第一巨艦的定遠艦和鎮遠艦,真實實力是不是當時最強的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巨艦的訂購。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近海海防成為國內討論的熱點,在是否一步到位軍購鐵甲艦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清政府本著從無到有過渡的想法,進行了兩次試探性的軍購。這其中代為處理軍購的英國人赫德,購入的蚊子船和快船,都沒有達到應有的需求目標。
對此,李鴻章對幕僚薛福成袒言:「赫德為人,陰鷙而專利,怙勢而自尊,雖食厚祿,受高職,其意仍內西人而外中國。」這個赫德雖然是清廷錄用的對外事務僱員,可他是英國人,做事總是處處替英國謀利益,說明李鴻章已經對他不再信任。
當時中俄關係日益惡化,日本又在不斷加強海軍建設,還向英國訂購扶桑號鐵甲艦,購買鐵甲艦刻不容緩。適值俄土戰爭爆發,英國選擇中立,打算將兩艘土耳其訂購的鐵甲艦轉賣,開價160萬兩。
可當清廷找上門去,英國人瞅準大清籌建海軍的迫切心情,把價格提高到200萬兩。對清朝的採購團也極不禮貌,不允許參觀艦船建造進度。所以清廷並沒有把訂單交給英國。
而海軍並不強大的德國,卻主動找到採購團,將他們接到德國,拿出最新的主力艦「薩克森號」,讓清朝使者參觀考察。同時價格上極為優惠,僅為英國的一半,最終中國採購團把訂單交給了德國。
(李鴻章)
二、強大的性能。
德國以「薩克森」號鐵甲艦為藍本進行改進,打造中方訂製的兩艘鐵甲艦。還借鑑了英國「英弗萊息日」號軍艦設計方案,將主炮放在中部兩側,左右錯開。這樣兩門主炮就可以同時攻擊前後的敵艦,理念非常先進。
兩艘戰艦的動力性能在當時也屬世界一流,動力達到6200馬力,航速達到14.5節,排水量達到7600多噸,屬於一等鐵甲艦。擁有兩座蒸汽機和8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單個螺旋槳直徑5米,續航能力達4500海裡/10節。
在武器方面,軍艦配有4門克虜伯305毫米口徑火炮,每門備彈50發,有效射程達7800米,分布在船中兩側炮塔中,可前後同時進攻。同時船頭和船尾還有2門150毫米火炮,有效射程達11000米。另外還有3具355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各備雷21發。
此外,兩艘艦船還裝備了12門機關炮。作為近戰武器,在艦板上,另有4門75毫米口徑火炮用於機動打擊。看上去,整艘艦船就像一個長滿刺的刺蝟。
(定遠艦)
三、實戰的檢驗。
1884年定遠鎮遠二艦竣工交付之初,集薩克森和英弗來息白兩大艦船所長,避兩者之短,無論從防護、炮位、價格、航速方面,都很不錯。在隨後的大東溝海戰中,兩艦打滿全場毫髮無損,而鎮遠僅憑一發305口徑炮彈,直接就將日軍的松島艦打得失去戰鬥力。可見在當初定遠鎮遠兩艦亞洲第一巨艦的稱號名不虛傳。
此後十年,世界海軍技術高速發展,主力艦由鐵甲艦轉向無畏艦。作戰陣型從船頭對攻,變為舷側聯後進攻。火炮從架退炮,變為管退炮,射擊速度大幅提升。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已經服役,日本也向英國訂購了新的戰列艦,定遠和鎮遠艦很快不再先進。
據《日清戰史》記載,1894年黃海海戰時,北洋艦隊十艘軍艦遭到日軍12艘軍艦圍攻。由於日軍的艦船裝備了射速更快的火炮,在火力上佔盡優勢。結果兩個小時後,北洋艦隊的靖遠和來遠號受到重傷,移入淺水區避免沉沒,濟遠和廣甲艦逃走,另有超勇、揚威、致遠和經遠艦被日艦擊沉。
最後,戰場上只剩下定遠和鎮遠兩艘軍艦。日軍五艘軍艦對兩艦進行合圍,其炮彈如雨點般傾注,每艦身中百彈之多。雖然多次起火,但兩艦卻穩如泰山,沒有沉沒跡象。
可以看出,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在裝備之初雖不敢說是世界最強,但亞洲最強當之無愧。只不過隨著世界海軍的發展,原地踏步的中國海軍不斷被列強超越,最終在甲午海戰中遭遇慘敗。兩大艦船雖然防護極強,無奈火力落後,只能被動挨打。
(參考資料:《落日輝煌——北洋鐵甲艦「定遠」「鎮遠」號的悲情命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