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軍為何會想德國訂購「定遠艦」和「鎮遠艦」?

2020-12-14 公子霜塵

北洋海軍購買定遠艦和鎮遠艦這樣的鐵甲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個認識過程的。首先,1874年日本以琉球漁民被臺灣漁民殺害為由,出動軍艦以及運輸船入侵臺灣,稱為「日本侵臺事件」。事後,清朝不得不賠償50萬兩換取日本的撤退,同時引起了朝野巨大的震動,使得朝廷上下,不得不重新審視對於海防建設的重要性,購買鐵甲艦也提上日程。但礙於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財政收入,以及「丁戍奇荒」的發生,北洋海軍的重要決策人李鴻章決定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先期購買一批小型戰艦,作為建設海軍好的開頭。

擔任海軍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洞悉了清朝內部的情況,早早命人調查準備好了,推銷符合清朝需求的,一種叫做「蚊子船」的小型戰艦。這種戰艦船身小,威力大,實際上是海上活動的炮臺。李鴻章經研究認為,外國鐵甲艦噸位大,吃水深,不能駛入;能駛入的,鐵甲不過數寸,「蚊子船」完全能收拾。於是,北洋海軍訂購了先後兩批8艘「蚊子船」,用於沿海海防。

蚊子船

不過隨著對「蚊子船」使用過程,認識的深入。李鴻章看出了其中的弊端:一是速率不高;其次是穩定性差。英國人赫德在推銷時,有吹水的成分。而且最大的缺點是「蚊子船」只能近岸防守,而不能遠海出戰。偌大的沿海僅僅靠這幾艘「蚊子船」防守,簡直是天方夜譚。

逐漸清朝內部便產生了非得有鐵甲艦不可,應對遼闊的海域;但在完全不了解鐵甲艦之前,清朝決定購買「碰快船」,也是受制於清朝財政的折中。「碰快船」即艦首吃水線以下,設置了鋒利的撞角,故得名。此外,還有西歐國家對於鐵甲艦的熱情消退,轉而興起巡洋艦建造的影響。於是,決策人李鴻章在英國人赫德的推薦下,訂購了英國的:「超勇」和「揚威」兩艘「碰快船」。

超勇號「碰快船」

在購買「蚊子船」和「碰快船」過程,李鴻章一直有著購買鐵甲艦的願望。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之後,這一願望變得更為迫切。終於在1880年得知,英國方面願意轉讓兩艘本來出售給土耳其的鐵甲艦,李鴻章便著手準備,只不過最終以英國方面,人事的變更,無疾而終。

但這便沒有澆滅李鴻章的熱情,很快購買鐵甲艦經過批准,付諸實施。當時鐵甲艦又三種:1、海口鐵甲艦;2、洋面鐵甲艦;3、鐵甲衝船。那麼採購何種鐵甲艦呢?誰來主導?有人提出還是英國人赫德。但李鴻章很快否決了這一提議,理由:

1、英國人赫德一向反對清朝購入鐵甲艦,而清朝又剛剛否定了赫德總司中國海防的建議;

2、英國人赫德狡詐難制,恐怕也與前兩次購買有關;

更重要的是,李鴻章認為鐵甲艦是「國之重器」,在財政抓襟見肘的情況下,要慎之又慎。需要由自己人掌控,更為穩妥保密。

李鴻章派出的李鳳苞、徐建寅,經過考察歐洲各國新式鐵甲艦以後,選定以德國製造7600餘噸「薩克森」號鐵甲艦為母版,吸收英國製造11800餘噸的「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優點,綜合制定的鐵甲艦方案。清朝向德國訂購了兩艘,由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命名為「定遠艦」和「鎮遠艦」。

鎮遠艦

特別提一下鐵甲艦,即裝甲巡洋艦、裝甲戰列艦,是船體裝甲厚,艦炮火力強,擁有遠洋作戰的大型水面艦艇。首次應用於實戰是在克裡木戰爭,英法聯軍拿下了俄國的金布恩要塞。

當時奉命考察歐洲各國新式鐵甲艦的徐建寅,評價定遠艦和鎮遠艦「當今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事實上,中日甲午海戰充分說明了兩艦的優越性能,上來日艦便避開定遠艦和鎮遠艦,挑柿子軟的捏。戰鬥中,超勇、揚威、經遠、致遠被擊沉,來遠、靖遠受到重創後撤退。

定遠艦和鎮遠艦充分發揮了裝甲和巨炮的優勢,擊傷了日本的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四艦;另外定遠艦和鎮遠艦隨後也遭到日艦還擊,成為眾矢之的,兩艦的彈坑密密麻麻,但無一穿透。最後兩艦仍能率部追擊日艦。為此,英國斐利曼特水師提督評價:不能全掃乎華軍者,則以有巍巍鐵甲船兩大艘也。如此可見定遠艦和鎮遠艦性能之強悍,成為了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遮羞布。

相關焦點

  • 大清海軍定遠艦與鎮遠艦的「僚機」
    訂購「定遠」艦與「鎮遠」艦之後,李鴻章便意識到這一點,況且我國海疆遼闊,也不是僅僅靠兩隻鐵甲艦所能覆蓋的,除以此外,不得不考慮到購艦的費用。於是,李鴻章提出了將訂購後續鐵甲艦,改為了新式巡洋艦。赫德很快收到了消息,利用消息不對稱,推薦了一款在「超勇」艦基礎上,改進型放大碰快船,仍然屬於無防護巡洋艦,實際上,當時英國已經有更完善,裝備穹甲的巡洋艦。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定遠艦定遠號戰列艦是清廷海軍頂尖的7000噸級鐵甲艦,也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慘敗結束,定遠艦也受重創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因無力改變戰局而選擇自爆!這艘超級巨艦為何以這種方式落幕?
  • 定遠艦、鎮遠艦...你知道這些軍艦名字的由來嗎?
    定遠艦、鎮遠艦......你知道這些軍艦名字的由來嗎?,軍艦的名字通常是以該國的重要地名、著名人物的姓名命名,而在清朝北洋海軍中,對軍艦的命名卻與眾不同,那麼北洋海軍軍艦是如何命名的呢?
  • 定遠艦和鎮遠艦,當時被稱為亞洲第一,其真實實力究竟如何
    說起北洋水師,就不能不提定遠和鎮遠兩艘超級鐵甲戰艦。在當年,它們可是世界上配置最為豪華的海上巨無霸,也是我國海軍歷史上最早的大型主力戰艦,還被稱為當時亞洲第一巨艦,讓日本人嚇破了膽。以至於剛服役,參加大東溝海戰時,松島艦上一名日本水兵臨死前哀嘆道:定遠艦為啥總打不沉呀!
  • 歷史的印跡|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作為體形上的對比,新中國人民海軍剛成立時,大型艦艇排水量一般只有1000多噸;1970年下水的051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670噸;被稱為中華神盾的052D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為7000噸。1886年8月,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艦隊到日本長崎進行保養。當定遠艦和鎮遠艦駛入港口時,日本朝野上下受到巨大震動。
  • 歷史的印跡 | 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1879年,晚清名臣沈葆楨去世,臨終前遺疏上奏:「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買鐵艦船一事,至今無及矣。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被打撈,北洋水師真正戰敗原因:不是炮彈不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黃海的大東溝相遇,甲午海戰爆發。僅5個小時之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之稱的北洋水師損失了四艘船艦,退出戰鬥。 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定遠艦和鎮遠艦仍然存在,日方的松島號被炮彈擊中喪失了戰鬥力。
  • 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重約18噸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19日通報稱,9月17日,山東威海灣劉公島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十多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最終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 據介紹,該鐵甲為一整塊,重約18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也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
  • 本是海戰精英,為何憂憤蹈海死——林泰曾和鎮遠艦
    光緒11年(1885),清政府在德國伏爾鏗廠訂購的「鎮遠」和「定遠」兩艘鐵甲艦接收回國。兩艦艦長298.5英尺,寬64英尺,吃水19. 6英尺,排水量7335噸,動力6200馬力,航速14. 5節。艦上裝備有12.2英寸主炮、6英寸副炮、3.7公分機炮、38公分魚雷發射管等武器,乘員329人。艦上還各裝載有19.7米長的2艘小型魚雷艇,分別被命名為「鎮一」、「鎮二」和 「定一、「定二」號。是當時遠東最大、最先進的軍艦。光緒14年(1888),北洋水師正式成軍時,「鎮遠」艦被編入左翼隊,管帶林泰曾被授予左翼總兵,加提督銜。
  • 北洋水師主力艦艇盤點 打不沉的定遠鐵甲艦和悲壯航行的致遠忠魂
    1880年中德正式籤定了鐵甲艦的定造合同,定遠級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參照了德國海軍主力薩克森級,同時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英國軍艦的優秀設計。1885年7月3日,建造完成的定遠、鎮遠兩艦回國(本來1884年就建設完成,但因與法國開戰,不得不延遲回國)。同年11月8日,兩艦正式加入北洋海軍序列,中國海軍裝備落後的歷史已然被改寫。
  • 不沉的戰艦還是被日本人打沉了:薩沙帶你看北洋水師定遠艦
    這就像今天裝備航母一樣,很多人絕對有了航母的海軍就是世界第一流海軍了。至少滿清從皇族到老百姓都支持鐵甲艦,對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是好事。他可以順理成章的花費巨資購買巨艦,擴充自己半私有部隊的北洋水師了。客觀來說,造價140萬兩白銀的定遠號,性價比非常高,並不算貴。這艘7000噸級的鐵甲艦,是德國海軍建軍思想的一個傑作。
  • 北洋海軍定遠鐵甲艦炮管晾曬衣服的謠言是怎麼來的?
    田漢在《中國海軍幾個問題》一文中,將小笠原的這個段子裡的巡洋艦平遠艦,換成了巡洋艦濟遠艦。濟遠艦是清朝在1883年向德國訂購的一艘穹甲巡洋艦,由德國伏爾鏗船廠所建,排水量2355噸,航速達15節,主炮為一門210毫米和一門150毫米後膛炮。
  •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為什麼連一艘日艦都沒有擊沉?
    李三萬摘要: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兩艘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排水量大,裝甲防護厚實,主炮口徑大射程遠,戰鬥力是所有參戰艦艇中最強的,為什麼連一艘日軍艦艇都沒有擊沉?1894年9月17日是甲午海戰爆發的日期,今天正是一百二十五年的幾年日,特發本文以為紀念。
  • 定遠艦吊起的不僅僅是它的軀殼,更是民族的歷史記憶,吾輩勿忘
    定遠號還有和它同型艦鎮遠號都是清朝廷在1880年、1881年向德國訂購的戰艦,在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誕生,在中法大戰期間,德國為保持中立,直到1885年中法議和才將戰艦交由中國,在同年10月底到達天津,成為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艦。當時可是號稱「亞洲第一戰艦」。
  • 其實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每艘軍艦都處於令人擔憂的狀態
    當發現小型軍艦很難真正做到和鐵甲艦角勝負於大洋之後,中國又在1881 年從德國訂購了一等鐵甲艦「定遠」「鎮遠」。中法戰爭後,北洋水師又陸續從歐洲訂購了一批穹甲、裝甲巡洋艦及魚雷艇。至1888 年成軍時,北洋海軍的艦船實力超過了日本海軍,位居亞洲第一。
  • 北洋水師十大主力艦的最終下場,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定遠鐵甲艦,排水7335噸,製造地德國,1882年下水,海衛保衛戰中,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被偷襲入港的日本魚雷艇擊傷,被迫擱淺在劉公島東部充作「水炮臺」,因進水過於嚴重,恐「定遠」落入敵手,丁汝昌、劉步蟾於正月十六日下令將其炸散,當夜,管帶劉步蟾,追隨自己的愛艦自殺殉國,實踐了生前「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
  • 甲午北洋降艦的最後結局
    伏爾鏗造船廠訂購及建造的,屬定遠級鐵甲艦,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鎮遠」號1881年3月31日在德國伏爾鏗船廠開工建造,按照合同本應在1884年完工交貨。但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合同被德方推遲履行。直到中法停戰後,才於1885年7月履約付貨,由德國水兵駕駛,懸掛德國商船旗,於當年10月抵達大沽。
  • 定遠艦鐵甲出水!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它不僅是百年前甲午戰爭實物證據,是教育警醒國人的最好教材,也是記載中國近代海軍艦船發展史的重要證物。它的出水,讓人們又仿佛回到了1895年那個風雲激蕩的歲月,讓人看到了那隻號稱亞洲最強艦隊昔日的榮光。甲午海戰是中華民族之殤,中國海軍之殤。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實力強大的北洋海軍,會在日本人手中不堪一擊?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根源是什麼?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黃海海戰劉步蟾指揮定遠艦擊毀日本松島號(圖)
    劉步蟾,1852年生,字子香,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大清國第一鐵甲艦、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的管帶,北洋海軍三號人物,僅次於提督丁汝昌、左翼總兵林泰曾。  國防大學教授馬駿曾在《甲午海戰中出色的指揮者劉步蟾》一文中說,福建船政學堂畢業後的劉步蟾懷著「奮發有為,期於窮求洋人奧秘,冀備國家將來驅策」的志向來到英國皇家海軍學校,刻苦學習,成為我國最早的一位海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