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軍購買定遠艦和鎮遠艦這樣的鐵甲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個認識過程的。首先,1874年日本以琉球漁民被臺灣漁民殺害為由,出動軍艦以及運輸船入侵臺灣,稱為「日本侵臺事件」。事後,清朝不得不賠償50萬兩換取日本的撤退,同時引起了朝野巨大的震動,使得朝廷上下,不得不重新審視對於海防建設的重要性,購買鐵甲艦也提上日程。但礙於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財政收入,以及「丁戍奇荒」的發生,北洋海軍的重要決策人李鴻章決定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先期購買一批小型戰艦,作為建設海軍好的開頭。
擔任海軍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洞悉了清朝內部的情況,早早命人調查準備好了,推銷符合清朝需求的,一種叫做「蚊子船」的小型戰艦。這種戰艦船身小,威力大,實際上是海上活動的炮臺。李鴻章經研究認為,外國鐵甲艦噸位大,吃水深,不能駛入;能駛入的,鐵甲不過數寸,「蚊子船」完全能收拾。於是,北洋海軍訂購了先後兩批8艘「蚊子船」,用於沿海海防。
不過隨著對「蚊子船」使用過程,認識的深入。李鴻章看出了其中的弊端:一是速率不高;其次是穩定性差。英國人赫德在推銷時,有吹水的成分。而且最大的缺點是「蚊子船」只能近岸防守,而不能遠海出戰。偌大的沿海僅僅靠這幾艘「蚊子船」防守,簡直是天方夜譚。
逐漸清朝內部便產生了非得有鐵甲艦不可,應對遼闊的海域;但在完全不了解鐵甲艦之前,清朝決定購買「碰快船」,也是受制於清朝財政的折中。「碰快船」即艦首吃水線以下,設置了鋒利的撞角,故得名。此外,還有西歐國家對於鐵甲艦的熱情消退,轉而興起巡洋艦建造的影響。於是,決策人李鴻章在英國人赫德的推薦下,訂購了英國的:「超勇」和「揚威」兩艘「碰快船」。
在購買「蚊子船」和「碰快船」過程,李鴻章一直有著購買鐵甲艦的願望。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之後,這一願望變得更為迫切。終於在1880年得知,英國方面願意轉讓兩艘本來出售給土耳其的鐵甲艦,李鴻章便著手準備,只不過最終以英國方面,人事的變更,無疾而終。
但這便沒有澆滅李鴻章的熱情,很快購買鐵甲艦經過批准,付諸實施。當時鐵甲艦又三種:1、海口鐵甲艦;2、洋面鐵甲艦;3、鐵甲衝船。那麼採購何種鐵甲艦呢?誰來主導?有人提出還是英國人赫德。但李鴻章很快否決了這一提議,理由:
1、英國人赫德一向反對清朝購入鐵甲艦,而清朝又剛剛否定了赫德總司中國海防的建議;
2、英國人赫德狡詐難制,恐怕也與前兩次購買有關;
更重要的是,李鴻章認為鐵甲艦是「國之重器」,在財政抓襟見肘的情況下,要慎之又慎。需要由自己人掌控,更為穩妥保密。
李鴻章派出的李鳳苞、徐建寅,經過考察歐洲各國新式鐵甲艦以後,選定以德國製造7600餘噸「薩克森」號鐵甲艦為母版,吸收英國製造11800餘噸的「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優點,綜合制定的鐵甲艦方案。清朝向德國訂購了兩艘,由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命名為「定遠艦」和「鎮遠艦」。
特別提一下鐵甲艦,即裝甲巡洋艦、裝甲戰列艦,是船體裝甲厚,艦炮火力強,擁有遠洋作戰的大型水面艦艇。首次應用於實戰是在克裡木戰爭,英法聯軍拿下了俄國的金布恩要塞。
當時奉命考察歐洲各國新式鐵甲艦的徐建寅,評價定遠艦和鎮遠艦「當今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事實上,中日甲午海戰充分說明了兩艦的優越性能,上來日艦便避開定遠艦和鎮遠艦,挑柿子軟的捏。戰鬥中,超勇、揚威、經遠、致遠被擊沉,來遠、靖遠受到重創後撤退。
定遠艦和鎮遠艦充分發揮了裝甲和巨炮的優勢,擊傷了日本的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四艦;另外定遠艦和鎮遠艦隨後也遭到日艦還擊,成為眾矢之的,兩艦的彈坑密密麻麻,但無一穿透。最後兩艦仍能率部追擊日艦。為此,英國斐利曼特水師提督評價:不能全掃乎華軍者,則以有巍巍鐵甲船兩大艘也。如此可見定遠艦和鎮遠艦性能之強悍,成為了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