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我們採訪了一些離開香港的內地學生

2020-12-18 騰訊網

而年紀稍長的幾位內地博士生,此時或暫安置於深圳,或已在老家休整。在港大的小楊眼裡,亂局即使止息,香港社會割裂也會愈發嚴重,各個高校的學歷會隨之貶值,原本「大家一起做蛋糕」的軌跡就此轉向。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1953年,錢穆在為初創不久的新亞書院校歌填詞時如是寫道。

大半個世紀過去,很多學人試圖在香港諸高校中尋找新亞精神的餘影,不料卻在一場新的「亂離險阻」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11月12日夜間的香港中文大學(圖源:外媒)

「每一代人都想成為時代的主角,但不是每一代都能為自身找到合理性。」

11月4日凌晨0點45至1點間,一道「白光」在新界將軍澳某停車場二、三樓層間「閃過」;4天後,當晚墜落的22歲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被證實死亡。

「總是要有人死才能推動事情的發展」,周梓樂墜樓後不久,香港大學博士在讀生小楊和同窗反覆觀看現場視頻,因事發地正處攝像頭盲區,無人能知曉周的跌落究竟是因「躲避警方催淚彈」還是單純踏空。

但學生們已隱隱感到,在末日狂歡途中的黑衣人,不畏懼再「走遠一程」。

周的死訊尚未被確實的那兩日,港中大學生小路已有意識在校園中繞路迴避蒙面者,在學校中偶有和「情緒激動」的黑衣人擦肩,他總會下意識地握緊早已調成震動的手機——「就怕一個電話打進來,被聽出內地腔」。

而在此前相當一段長時間,小路曾傾向於認為,和理非和勇武者會始終涇渭分明

也正是那時,一名白衣內地學生在距小路20餘公裡的港科大校園,被黑衣人團團圍困、揮拳毆打至頭破血流。

事發後,小路的一位內地同窗說要「即刻跑回深圳」,但當其好不容易打到一輛尚願載客的的士,卻被黑衣人所設路障攔截了一個多小時,最終只得拖著行李、步行返回校園。

隨後,高校中眾多課程被「暫時取消」;在港科大部分學生的郵箱裡,還躺著一封來自校長的公開信,其中「take care and be safe」(務必保重並留意安全)的收尾,讓不少人寒意乍起。

內地學生在香港科技大學校園內被「私了」(圖源:港媒)

「透過房間的窗子,我看到奔跑的警察和人群,聽到『砰砰砰』和人群呼喊尖叫的聲音,如果不是知道背景,我甚至分辨不清叫囂、狂歡和恐懼」,黑色恐怖於校園中最終決堤的那天,港中大一名在校寄宿生留下此番速寫。

11日上午8時許,起身準備前往學校的港中大學生小高發現樓下公交已然停擺,隨後不久,校方發來確認郵件,因暴徒的「黎明行動」,中大附近的主要幹道被阻斷。

自當日清晨,部分黑衣人從香港中文大學校內二號橋向下方投擲物品,在這一校管區和公共區域的「灰色地帶」,橋下連接新界各地的交通動脈——吐露港公路,以及連接新界和九龍的港鐵東鐵線均被雜物堵塞

港中大黑衣蒙面人堵塞交通要道(圖源:BBC)

警察隨後與黑衣人各自在二號橋附近駐守,中大的校園示威高潮從這一地處偏僻的小橋展開;無人諱言的「恐怖」,在隨後的兩天一夜遍及全港高校。

11日上午,在香港大學讀化學專業的博士生小陳如常來到學校,儘管當日縱火焚人等「人血饅頭一般」的事件已在學生群聊裡「止不住升溫」。

走到半山腰時,磚頭、雜物密集的堆砌尚未能阻斷去向;直到進入校園,「分辨不清是校內還是校外」的黑衣人全副武裝,在樓梯口碼好鋼管、拋擲雜物傷人,小陳才意識到「事情被搞很大」。由於學校封鎖,商鋪關門,他不得不餓了一天肚子,晚上逃出才匆忙進食。

而未能進入港中大的小高對這場暴徒肆虐或有著更「全景式」的感觀,中大校、警對峙高潮中的一天一夜裡,暴徒四處縱火、高空砸物、偷取校園弓箭、標槍、投擲汽油彈逾200枚、以鏹水彈試圖令受害者毀容。

從小高的居所遠望學校所在的山體,「整座山都冒著煙,非常的恐怖,異常的惡劣」

暴徒在夜間的港中大校園縱火、投射鏹水彈(圖源:港媒)

「整個香港的環境是密切聯繫的,學生會是彼此串聯的,不能單獨通過一個來看『全盤失控』」,12日離港的港大學生小趙將校園暴動視作全港黑衣人的「復仇預謀」,由此引向了數月運動以來的質變

而中大火光熊熊十餘小時後,12日午夜,經與校方多次溝通、段崇智、沈祖堯兩任校長到場勸籲,此前已反覆退至二號橋尾的警方開始全線撤離;港大的小楊看到實時新聞,即刻起身收拾行李,「就是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沒有人能再保護我們」。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在二號橋上(圖源:外媒)

次日清晨5點,小楊等一行五位內地生自西營盤站搭乘港鐵,數個小時後,小楊經高鐵返抵老家湖南;同日選擇返回內地的港大學生小趙則直言,「整個香港仿若『活在夢中』,對於普通民眾來講,根本看不到希望」。

港中大的小高事後回憶,約在12日前後,內地生離港達到高潮,很多在港的國企、民企、社團聯合會都為學生撤離提供了幫助;小高自己也在13日坐上了湖南國企包下的大巴車,撤離時,車窗外的中環街頭一片晦暗,因之想起前夜山間的火光——

「大火燒一下就『沒有』了」。

香港中文大學被暴力籠罩(圖源:外媒)

如今,沒有人再試圖以「反修例訴求」來解釋這場運動的因果;而學生成為亂局的中道「劫持者」,倒並不顯得意外。

兩年以前,小楊選擇來香港大學念書,因為對中美矛盾「有過預期」,在大陸邊緣的港島,就成了「相對安定」的選擇。

他所在的實驗室裡有一位博士是香港本地人,平時課餘並不會過多論及政治;至於港大其他傾向於做「政治大參與、大選擇」的年輕人,小楊倒也有過接觸:

「有人在牆面塗鴉,有人在交流中流露過支持民主派,但大概率只停留在和理非。」

六月,香港風波漸起,此前的塗鴉慢慢變作標語、路障、汽油彈,更有肩扛美國國旗者在校內的中山廣場與小楊擦肩而過。

「印象裡最危急的一次,是7月下旬黑衣人和警察直接在我們宿舍樓下對峙,樓內所有出入口都被磚頭、雨傘堵塞,臨窗能看到的唯一生路(地鐵口)也被時刻拋以重物。」

黑衣蒙面人手持弓箭(圖源:港中大校園電臺)

作為博士生,小楊偶爾也會為本科生授課,在專業領域,「(他們)化學這一基礎學科的教育是非常缺失的,中國史教育也是;一是缺乏了解、二是缺乏邏輯訓練,在回歸前後,近乎沒有改變。」

和小楊同一時期抵港的博士生小趙,學業之餘會在球場上和本地學生頻繁接觸,在「將情緒訴諸極端暴力」以前,「local(本地生)也不是洪水猛獸,他們也是一個個年輕人,雙方沒有太大隔膜」。

事發至今,港大內部已「布滿了武器」,這說明「雙方缺乏一個理性溝通的機制,使得『盲目猜測的階段』持續了過久」。

在小趙所在的課題組,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本地人堅定支持港府止暴制亂,而一位新移民的立場則非常「黃」——「會在微信群聊裡跟這些人有爭論,但大多止於意氣之爭」。

「當觀點根深蒂固到一定程度,反對派所謂『香港人的反抗』便一觸即發。

在港中大學生小路僅三個月的在港經歷中,只有一次快遞員因其聽不懂粵語,無奈中罵了一句髒話,「除此以外,還沒有過什麼不適」。

「香港人其實積累了很久的情緒,雖然收入高,但依然不能過得好;當利益聚集於一小部分人,普通人就只能勉勉強強過一輩子,毫無希望。」

在這位就讀於港中大跨文化研究專業的青年眼裡,「香港同代人自己也知道,他們永遠不能達成他們的目的」。

暴徒聚集於港中大校園一角(圖源:港媒)

小路此次並未跟隨其他同系內地生一起撤回,在他看來,一年制的碩士在讀生大多開銷不少,因而研究生群體整體「鬧得不多」。

「這些事並非是以校方之力就可以抑制的事情,所以也不會說對學校感到失望。」

而年紀稍長的幾位內地博士生,此時或暫安置於深圳,或已在老家休整。在港大的小楊眼裡,亂局即使止息,香港社會割裂也會愈發嚴重,各個高校的學歷會隨之貶值,原本「大家一起做蛋糕」的軌跡就此轉向——

「畢竟,此刻校園內還有安保力量在守護著反對派的女神塑像。」

對於同樣選擇離港的小趙,因其所就讀的機械工程專業需要大量實驗設備,如果亂局短期內不能終止,可能會考慮到內地學校交換、甚至如部分同窗那樣做轉學嘗試。

港府發布「全港停課」公告

11月13日,香港教育局發布「全港停課」公告;目前,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在內的香港八大高校也均宣布停課、網上授課或終止學期。

校園是求學問的地方,它的主題絕不是暴力。

文/點蒼居士

採訪/雷格、點蒼、在焉

相關焦點

  • 「解局」我們採訪了一些離開香港的內地學生
    也正是那時,一名白衣內地學生在距小路20餘公裡的港科大校園,被黑衣人團團圍困、揮拳毆打至頭破血流。事發後,小路的一位內地同窗說要「即刻跑回深圳」,但當其好不容易打到一輛尚願載客的的士,卻被黑衣人所設路障攔截了一個多小時,最終只得拖著行李、步行返回校園。
  • 俠客島:香港學生會緣何成了亂局急先鋒?
    【俠客島按】香港反修例風波發展至今,暴力亂港者近乎著魔、失智,打砸招搖於市,私刑習以為常。極為遺憾的是,在過去數月的亂局中,香港多所高校的學生會站到了「政治風眼」,在不少在港就讀學生眼中,昔日的象牙塔,如今很難保得幾張平靜的書桌。
  • 【俠客島】香港,我該愛你還是恨你?
    有人在報上登廣告罵內地人為「蝗蟲」;有組織的「驅蝗」行動,當街驅趕辱罵內地遊客;「佔中」之後又有「鳩嗚」行動以騷擾內地客為能事;打著「反水客」旗號的極端人士對內地遊客動手動腳,強行開箱檢查。但是,至少此前我們從沒想到,去香港旅遊還得冒著被人打死的生命危險。  導遊和同夥圍毆遊客致死的事件,惡劣程度前所未有。
  • 俠客島:香港機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人哭訴3天未離開
    昨天(13日),非法霸佔香港國際機場的暴徒濫用私刑、對環球網記者及內地旅客綁手禁錮、野蠻毆打的惡行讓人出離憤怒。
  • 香港校園成最危險的地方?來自內地的學生有話要說!
    由於學生中出現了不少立場激進的暴力示威者,中大也被一些人稱為「暴大(暴徒大學)」,這家攤位上明目張胆地擺放著頭盔、防毒面具等暴力示威者的必備裝備,兩名「全副武裝」的蒙面學生坐在一旁,不時向新生推銷他們的裝備。而當記者第二次來中大,所見到的場景更令人觸目驚心:參加完對話會的中大校長段崇智要從會場離開,卻被數十名黑衣蒙面的學生圍住,指責與謾罵聲此起彼伏。
  • 俠客島五歲了
    如果你在建島之初就成了島友,那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5年的歲月。5年時間,如果形容一段婚姻,叫做木婚,欣欣向榮。如果形容島友和俠客島,那就是成長,共同的成長。 一個月前的1月25日,一位「重磅島友」來到人民日報社,跟我們說他經常看俠客島,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 【俠客島前線】一個新加坡年輕人眼中的李光耀
    澹臺明滅(以下簡稱澹):消息來得有點沉重,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一些精神支柱的感覺,感覺新加坡人民虧欠他太多了,還來不及償還,他老就撒手離去。俠客島:這種虧欠感從何而來?澹:我個人覺得他對於國家的假設規劃、基礎設施、制度法制等方面貢獻巨大,我們年輕一代是最直接受益的對象。例如meritocracy(精英政治)制度,任人唯賢,大家通過教育都會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等等。俠客島:從你自身的教育經歷談談,你是受的華文教育多還是英文教育多?
  • 在香港和內地拍戲有啥不一樣?徐克這樣說
    【俠客島按】本期《俠客風雲會》,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著名導演徐克。在接受俠客島採訪時,這位「俠客」導演聊了很多,為什麼會走上電影這條路?如何看待影視技術與美學的發展?如何看待中西方影視產業的差異?他心中的俠客精神又是什麼?本期俠客風雲會,俠客島和徐克導演,坐下來聊。
  • 環球時報:內地學生遭打 香港高校在加速沉淪
    原標題:社評:內地學生遭打,香港高校在加速沉淪在昨天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與學生公開對話的「校長論壇」上,一名內地學生遭到當地黑衣學生的暴打,致頭破血流。發起攻擊的激進學生表示,那名內地生將一名當地學生推倒在了地上。
  • 內地學生在香港遭遇「七年之癢」:拿不拿永久身份
    香港永久居留權,要還是不要?一些在香港連續居住已滿或將滿7年的內地居民猶豫了。  按照香港特區《基本法》規定,內地居民在香港連續居住7年以上便可獲得永久居留權,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享受和在香港出生的香港居民同等權利和義務,同時放棄內地戶籍。
  • 俠客島:兩位香港知名女性,向世界展示真相
    【俠客島按】相信不少島友聽說了,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何超瓊女士、監察顧問伍淑清女士將作為非政府組織代表,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2屆會議,並將於明後天在大會發言,向國際社會介紹香港的真實情況。何超瓊是澳門博彩業大亨何鴻燊之女,現任香港信德集團行政主席,被稱為「香港女首富」。伍淑清是香港美心集團創始人伍沾德長女,也是內地首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 俠客島:香港機場到底發生了什麼?良知與是非被踩死踩爛
    昨天,非法霸佔香港國際機場的暴徒濫用私刑、對環球網記者及內地旅客綁手禁錮、野蠻毆打的惡行讓人出離憤怒。一時間,當事記者付國豪「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的剛直不阿傳遍全網——在香港機場持續癱瘓數日的「黑色恐怖」中,撐起了一片紅。有關近期在港示威者非法集結、妄圖奪取香港管制權、把香港「往死裡整」的亂港禍心,島上此前已聊得很清楚(《認清楚!
  • 俠客島、學習小組五歲了!
    如果你是最早的一批島友和組員,那我們已經一起走過了5年的歲月。5年時間,如果形容一段婚姻,叫做木婚,欣欣向榮。如果形容島友和俠客島,那就是成長,共同的成長。 一個月前的1月25日,一位「重磅島友」來到人民日報社,跟我們說他經常看俠客島,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 哪些媒體在香港極力煽動暴力 俠客島點出這幾個
    當日《紐約時報》記者隨同暴徒一同進入立法會,進行了視頻拍攝和採訪。最終的報導大部分內容是立法會內暴徒興奮、雀躍的畫面,但標題卻是「香港抗議:警方鎮壓示威者」。並且,唯一播出的採訪對象說的話是「警方和解放軍將對抗議者進行暴力鎮壓。」島叔想問,示威者們都攻入立法會了,何來警方的「鎮壓」呢?
  • 俠客島:香港推行全民核酸檢測,反對派又在造謠了
    島妹朋友圈裡,香港市民林小姐做完核酸檢測後,發了一張手持香港特區政府派發的「口罩包」照片。7月以來,香港疫情經歷了「第三波」高峰,多個社區出現聚集性感染。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日前,特區政府開展免費「香港新冠病毒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截至9月3日中午,已有約85萬港人預約登記,37萬人完成採樣。
  • 內地媒體香港專題採訪 | 河南豫劇有可能在香港戲曲中心上演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郭兵文圖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特舉辦「內地媒體香港專題採訪」活動,9月15日至9月21日,大河報記者受邀參加了為期一周的探訪
  • 俠客島聯合創始人張汝冰:俠客島兩年三次迭代 開啟聯合辦公3.0時代
    俠客島聯合創始人張汝冰在接受創頭條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租金差價外,還有服務、平臺和流量等。作為率先布局全國的聯合辦公運營商之一,俠客島聯合辦公室從根據地成都走向全國,規模也從一個店發展到16個店,在兩年多的運營過程中早早就琢磨起共享辦公的前路。
  • 俠客島專訪資本界低調大佬 他將麥當勞改名金拱門
    中央的判斷是對的,就是我們最終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樣我們面對這一切都會遊刃有餘。2、俠客島:中信資本投資了不少國企,對國企改革也多有參與。對國企的混改,您有什麼觀點?張懿宸:我們做國企改制的投資是比較多,也應該是最早的。
  • 內地女記者香港採訪遭圍堵 資深傳媒人:做法過分!
    有資深傳媒人批評部分港媒記者做法過分,光明正大在公開場合採訪,被拍攝又何懼之有?  有多名香港記者在現場目擊事件,陳曉前坐在左三行,用手機進行拍攝,與一般記者正常採訪無異,記者會結束後,坐在她前面的《蘋果日報》記者回頭要求她出示記者證,質問她為何拍記者的照片。陳曉前否認,該記者要求查看她手機,陳曉前拒絕並起身離開,其他記者隨即起鬨一擁而上,將她包圍。
  • 俠客島:再這樣亂下去,香港經濟會受到多大衝擊?
    從數據來看,香港資本市場近十年來的繁榮,與內地經濟在資金和人氣上的拉動密切相關。港交所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2017年5月間,中國內地發行人佔港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由50.3%增至64.0%。截至2018年年底,共有1146家內地企業在港上市,佔上市公司總數的50%及總市值的68%。除股市以外,香港保險行業亦多有內地資金貢獻。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7年,內地訪客新造保費在香港保險業個人業務總新造保費中佔比已由7.5%上漲至32.6%,隨後趨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