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讓禪師「磨磚說禪」,你怎麼看?是否與馬祖道一禪師相同呢?

2021-01-11 歷史國學教堂

古代的四川成都人馬祖道一,12歲那年就出家當了和尚。後來,道一來到南嶽衡山結庵參禪,拜懷讓為師。在衡山那段日子裡,道一仍和往常一樣,整天的坐禪悟道。

那一日,老師懷讓問他:「你坐禪想圖個什麼?」道一回答:「還不是想成佛?」聽完道一的話,懷讓一言不發,只在地上撿起一塊磚頭,當著道一的面,就在庵前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好生奇怪,不禁發問:「師父,你這是在幹什麼啊?懷讓說:「我要把它磨成鏡子。」

道一越發不解:「磚頭豈能磨成鏡子?懷讓正等著他這句話,於是乘機開啟:「既然磨磚不能成鏡,那麼坐禪又豈能成佛?」道一連忙問道:「那怎樣才能成佛呢?」

「這道理如同牛拉車子一樣。如果車子不動,你罵車子呢,還是打車子呢?」見道一愣在那裡,懷讓繼續話題道:「你是學禪,還是學佛?如果學禪,禪並不在於是坐還是臥;如果是學佛,佛也沒有一定的形狀。」

道一全神貫注,聽得入味,似有所悟。懷讓又進一步開示:「如果你一味執著在座相上學佛,就等於扼殺了佛,一輩子也休想夢見大道。」

打這以後,道一才真正心有所悟,於是在懷讓身邊一跟就是十年。後來道一辭別懷讓來到江西開堂,終於成為一代著名禪師,人稱馬祖。

禪宗認為,成佛的依據在於真性,而不在於妄心。就好比磨銅可以成鏡磨磚不能成鏡那樣,要妙在於,以銅比喻真心,以磚比喻妄心,真心是空靈活潑的,妄心是執著死板的。如果學佛的人苦苦執著於死板的坐禪教條,那麼就是妄心佔了主導地位,最終又何能成佛?

這就告知我們,禪宗和坐禪壓根兒就風馬牛不相及。佛弟子修菩薩行要廣行「六度」,「六度」中的一度,就是「禪定」。可是禪宗參悟,不僅在於坐禪,因為對於禪宗來說,一且悟徹禪機,那麼擔水劈柴、吃飯穿衣、琴棋書畫、行立坐臥,都有禪的存在。

這樣說來,原先被世人視為神妙莫測、高不可攀的禪,原來正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這樣認為:一個人只要從心靈上徹底打碎貧富榮辱等種種精神枷鎖的束縛,那麼他就活得瀟灑,活得自在,從而進入優哉遊哉,無往而不偷悅的禪的境界了。

說到這裡,我們且看林清遠為蔡志忠《曹溪的絕唱—六祖壇經》所寫序言中的一段精妙文字:

因此,我們看到許多反對佛教的外道人士,他們對禪竟也不能置一詞,因為禪幾乎沒有可以攻訐之處,它從一切的形式與僵局中超拔出來,直接進入人的內心深處,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切事物達到了創造力的高峰,多少都表現了禪意,當然這些還不是禪的真實,卻已足以令人動容讚嘆了。禪不只是對中國人有親和力,對全世界所有追求智慧的人都有親和力,當一個人活到有一天,對於自己的生命與生活起了覺悟之心,希望能有更大的啟發,他就很能從禪裡面找到樂趣,而禪,也是最直接觸及心靈裡面的方法。

相關焦點

  • 農曆二月初一 唐代高僧馬祖道一禪師圓寂日
    馬祖道一禪師(圖片來源) 2015年3月20日,農曆二月初一,唐代高僧馬祖道一禪師圓寂紀念日。 馬祖道一(709~788),唐代禪僧,南嶽懷讓法嗣,六祖下第二世。馬祖道一之於南嶽懷讓,正如石頭希遷之於青原行思,於禪法之弘揚,二者並稱,因馬祖於江西弘揚禪風,故稱江西禪、洪州禪,與石頭宗並為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終以「江西馬祖」聞名於世。 相關閱讀:馬祖道一大師開悟因緣
  • 讀禪詩,磨磚作鏡,犁牛不行,啟發修道下手之處
    據說,馬祖道一禪師相貌非凡,舌頭伸長可以超過鼻頭,腳底心還有兩個輪形的花紋。懷讓禪師知道道一是法器,特意去找他,並且問他說:「大德坐禪,是圖什麼呢?」道一禪師回答說:「圖做佛啊!」懷讓禪師聽了之後,拿了一塊磚頭,就在道一庵前的石頭上磨了起來。道一禪師覺得奇怪,問道:「你磨磚做什麼?」懷讓禪師說:「把它磨成鏡子啊。」道一禪師笑了:「磨磚怎麼能磨成鏡子呢?」懷讓禪師說:「磨磚既然不能磨成鏡子,坐禪又豈能成佛啊?」道一禪師一聽,很有道理啊,不由得趕緊問道:「那要如何才能成佛呢?」
  • 即心即是佛,非心非是佛,一代宗祖「馬祖道一」
    「年輕人,我觀察你很久了,你為什麼總是一動不動地坐在這裡呢?道一抬頭看了看這位前輩,說:「成佛啊。」那省卻的半句話是:「你連這個也不懂嗎?」懷讓不再言語。下午,懷讓又來了,這一次,懷讓不再與道一搭訕,他撿了塊斷磚,在道一的面前霍霍地磨了起來。道一睜開眼朝這位前輩看了看,接著又閉起眼來,進入他的禪定之中。不多久,道一終於還是睜開眼來,那霍霍之聲畢竟影響了他的坐禪。
  • 藥山惟儼禪師,馬祖道一禪師的法嗣,佛法高深,戒律精研
    馬祖道:「你見甚麼道理便禮拜?」惟儼禪師道:「某甲在石頭處,如蚊子上鐵牛。」馬祖道:「汝既如是,善自護持。」於是,惟儼禪師便留在馬祖身邊,侍奉三年。有一天,馬祖問:「子近日見處作麼生?」惟儼禪師道:「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馬祖道:「子之所得,可謂協於心體,布於四肢。既然如是,將三條篾束取肚皮,隨處住山去。」惟儼禪師道:「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馬祖道:「不然!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欲益無所益,欲為無所為。
  • 懷讓禪師一句坐禪豈得成佛,馬祖頓時開悟
    懷讓禪師當年「磨磚作鏡」與「打牛打車」的開示,已成了叢林中傳燈的美談,南嶽系禪也是從這塊石上「磨」、「打」出去,乃至發展成為南宗禪的一系巨脈的。在歷史回歸到千二百餘稔以前時,這塊石地的確是傳播人間慧種的殊勝因緣之地;而今物換星移,後來者徒有「白雲千載空悠悠」之感。
  • 大珠慧海禪師,馬祖道一門人,禪法高深,禪風靈活
    本篇文章是介紹大珠慧海禪師,頂禮禪師,希望大家喜歡這篇文章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大珠慧海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欲姓朱,建州(今福建建甌)人,《宋高僧傳》不見記錄。初依越州大雲寺道智和尚受業。後到江西參馬祖,發明心要。
  • 百丈懷海禪師先哭一場後笑一場 道一禪師說:他開悟了
    百丈懷海禪師先哭一場後笑一場 道一禪師說:他開悟了 | 文 青衫文齋唐代高僧百丈懷海禪師時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因其後半生常住於洪州百丈山而得名。百丈懷海禪師最初是馬祖道一禪師門下的一名侍者,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向馬祖求法。最初在參悟「野鴨子」公案中有所省悟,直至再參於馬祖的大喝之下才恍然大悟。古人道:源不深者流不長,智不大者見不遠。
  • 箴言錄丨法演禪師:利生傳道,務在得人
    十五歲出家,一度習律,後參曹溪,為六祖惠能大師之高足,留侍十五年,六祖示寂,始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住於湖南南嶽般若寺觀音臺,宣揚惠能大師之學說,開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其法系相對於青原行思禪師之法系(青原下),而稱南嶽下,同為南宗禪之二大法流。弟子馬祖道一禪師繼其法流,其後發展成臨濟、溈仰等宗派。另有普化、黃檗等兩宗亦屬其法流系統。於天寶三年(744)示寂,世壽六十八。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理論上惠能禪師雖然也繼承了達摩祖師的如來禪法,但他的禪法與實踐行持方法卻與如來禪的本質發生了徹頭徹尾地改變,與保持如來禪傳統特色的神秀禪師形成了鮮明對比,究竟「祖師禪」的創立對「如來禪」產生了哪些影響呢?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簡要說明。一、祖師禪的提出與如來禪的新涵義
  • 百丈懷海禪師
    百丈懷海禪師來源:北海禪院官網 2009/12/24 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福州長樂(今福州東南)人,俗姓王。 同寮問:「有甚因緣不契?」 懷海禪師道:「汝問取和尚去。」 於是,同寮來到方丈室問馬祖:「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
  • 明賢法師:百丈懷海禪師
    百丈懷海禪師(720-814)六祖慧能大師——南嶽懷讓禪師——馬祖道一禪師——百丈懷海禪師百丈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俗姓王。早年在廣東潮陽依慧照禪師落髮,又赴衡山依法朝律師受具足戒,後往廬江浮槎寺閱藏。聞馬祖道一禪師在南康弘法,遂往參學。
  • 大安法師:何為有禪?無聞聰禪師開悟的過程
    這三個都給它否定,那到底是什麼呢?那就要起疑情了,要參這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並且他跟六位禪和子打同參,相互幫助。後來見到了淮西禪師。淮西禪師就教他提「無」字,參這個無字。參無字,好像參得也沒有什麼感覺,以後再到長蘆禪師那裡。這幾個禪和子結伴磨鍊。這都是要去到處參學的,沒有開悟的人是不能去住山的,不能去閉關的,開悟之後才有住山的本錢。那就是芒鞋踏破。
  • 論三平寺義中禪師的法脈源流
    一、義中禪師簡介義中禪師(781-872),俗姓楊,高陵(今陝西高陵)人,因父仕閩,唐建中二年(781年)正月初六出生於福唐(今福建福清),少年時隨父宦居泉州。義中禪師14歲時,隨父仕官至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投宋州律師玄用出家,27歲時,受具足戒;義中禪師「多窮經史,長於《周易》,先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因覽《禪門語要》云:『不許夜行,授明須到。』師乃喜曰:『繫辭不云乎:『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似有感動,未能決疑,由是肩錫雲遊」。
  • 高僧傳奇 百丈禪師
    百丈懷海禪師一、基本簡介百丈懷海禪師俗姓王,福州長樂縣人,原籍太原,遠祖因西晉懷帝永嘉戰亂,移居到福州,是馬祖道一的法嗣。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敕諡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大師早年在廣東潮陽西山依慧照禪師落髮,又到衡山依法朗受具足戒,後又往廬江(安徽廬江縣)浮槎寺閱藏。因聽說馬祖道一在南康(江西贛縣)弘法,於是就前往參學,是道一門下首座,侍奉道一有六年,得到印可。和百丈同時參學的還有智藏、普願,他們各有所長,成為馬祖門下鼎足而立的三大士。
  • 農曆正月十七 唐代高僧百丈懷海禪師圓寂紀念日
    百丈山懷海禪師悟道因緣  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福州長樂(今福州東南)人,俗姓王。幼年即從西山慧照和尚出家,後到衡山法朝律師處受具足戒。聽說馬祖道一禪師在江西傳法,遂前往投師參學,與當時的西堂智藏、南泉普願,並為馬祖座下的三大入室弟子。  有一天,懷海禪師陪同馬祖在野外行腳。這時恰好有一群野鴨子從附近飛過。馬祖問:「是甚麼?」  懷海禪師道:「野鴨子。」  馬祖問:「甚處去也?」  懷海禪師道:「飛過去也。」
  • 禪師寫禪詩,花開即見佛
    自從佛教在漢晉之際從印度傳入,禪與詩發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禪詩便應運而生。不但許多僧人寫,許多崇佛的人,包括許多文人墨客政客也寫。讀這些詩中的禪、禪中的詩,既是文學的享受,又是禪理的感悟。在當下,很多人信仰缺失,道德滑落,爾虞我詐,浮躁紛繁烏煙瘴氣,而佛教及禪詩就是一股清流,讓人們在悟佛理,讀禪詩、染禪心、知禪理中,雖然做不到讀禪詩「立地成佛」,但一定是「開卷有益」,讀禪詩而感悟體味濃濃的東方禪韻。比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 專家學者聚首什邡 「把脈」傳承馬祖文化——什邡紀念馬祖道一誕辰...
    新聞背景  馬祖村是馬祖道一出生地  馬祖道一(公元709年-788年),又稱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是中國佛教最重要的教派禪宗的第八代祖師,被譽為「唐代最偉大的禪師」、「新佛教的開山祖師」。馬祖幼年出家,開元年間至衡嶽,從懷讓禪師習禪。天寶初年到過福建建陽 (今建陽縣)佛跡嶺,開始弘化授徒。不久到臨川(今江西臨川縣)的西山,後又至南康(今江西南康縣)的龔公山。唐朝代宗大曆4年(公元769年),馬祖道一來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開元寺(今佑民寺)說法,四方信徒雲集洪州,入室弟子139人,使開元寺成為江南佛學中心,洪州禪由此發源。
  • 馬祖道一:慧能之後中國禪宗史最重要人物
    第五章 踏破天下的神駒——馬祖道一在中國禪宗史上,自慧能以後,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馬祖道一了。道一在死後被稱為馬祖,這是學生們對他的尊奉。大家都知道衣缽到了慧能手中便不再傳下去,這意味著此後不再有祖師了,因此馬祖這一稱呼便應乎普遍的需要而產生。
  • 馬祖道一禪法:先頓悟即心即佛,再到非心非佛
    懷讓找到馬祖後,便問:「你大德坐在這兒幹什麼?」馬祖並不出坐,只是淡淡地答:「圖個做佛。」懷讓知道直入點化沒希望,就在庵前找塊磚磨起來。開始馬祖並不理會,時間長了,馬祖耐不住問懷讓「你磨這塊破磚做什麼?」懷讓答道:「做鏡子!」馬祖覺得很可笑,說「磨磚怎麼能做出了鏡子呢?懷讓抓住話頭反問道:「那你打坐又怎能做出佛呢?」馬祖知道面前是個異人,便起身向懷讓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