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過盛世的西漢,建立了怎麼樣的制度,來管理京師?

2020-12-12 歷史的春秋

自古有國必有都,「國都」又被稱為「京師」,從夏商周三代至明清,歷朝歷代因時而興,因勢而立,「京師」也各有不同。京師作為王朝的政治中心,是王朝的「心臟」。

《公羊傳.桓公九年》載:「京師者,天子之居也。」

除去深溝高牆、重兵駐守外,京師的內部治安也十分重要。然而,既然要進行治理,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規制度作為依據和保障。

如此一來,就離不開京師的治安制度。每個朝代的京師治安制度都有所不同,逐一論述的話,太過於冗長,今天,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姑且只以漢朝為對象,聊聊兩漢的「京師治安制度」。

我們先要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京師」?這個名稱具有多種解釋,這篇文章只採用其中一種概念:京師就是都城,包含京城、京畿、京縣、京鄉四大部分,而京城詳細分為外城、宮城、皇城。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制國家,這種國家形態下,西漢制定出比較完備的京師治安制度,建成職責清晰的治安機構。

京城的治安機構

京師治安的核心,其實就是保證皇帝的人身安全,這是專制皇權的政治制度下的必然要求:皇帝的安危,牽扯到王朝的穩定,天下的治亂。

西漢初期,長安城的安全由三部分京城衛戍部隊保障:

郎衛負責保衛皇帝、妃嬪宮殿內、廊前的安全,也就是執戟立於殿階兩旁的衛士,這在影視劇中,也常常能看到。

(竇嬰身後衛士就是廊衛)

郎衛的長官為「郎中令」,漢武帝時改稱為「光祿勳」

《漢書.百官公卿表》:郎中令,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

郎衛的士兵,皆是善騎射的良家子弟,名為「羽林騎」,他們是領取國家俸祿的士兵,人數約為一千人。

《漢書.百官公卿表》:武帝太初元年,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

羽林軍可以說是離皇帝最近的侍衛親軍,他們平時護衛皇帝殿門(內)安全,皇帝出行時,他們則是圍繞在皇帝車攆周圍,時時密切注意周邊動向,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捨身護主,他們是京師三大警衛力量中,忠誠度最高的。

宮衛負責屯衛皇宮大門,白天在皇宮宮門守衛,夜晚則在皇宮區域內來回巡邏,從宮門至殿門之間的區域,皆是他們的巡視範圍。

宮衛的長官為「衛尉」

《漢書.百官公卿表》:衛尉,掌宮門衛屯兵,有丞。

衛尉所統領的士兵屯於皇宮的宮牆下,而西漢的皇宮位於京城南部,因此宮衛又被稱為「南軍」

與廊衛不同,南軍宮衛並不直接接觸和面對皇帝:他們平時防衛皇宮,在皇城牆外駐紮;皇帝外出時,他們也只是負責沿途清道,防備意外,擔任外層的保護工作。

南軍的士兵是按照兵役制度徵召而來的義務兵(就是無條件來當兵,盡義務),一年一換,是從關東郡國選調的材官和騎士充任。在服役期間,他們沒有任何報酬,國家只管食宿,他們的人數約為一萬人。

城衛負責守衛皇城以外的京城安全,長官為「中尉」(執金吾)

《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尉,掌循京師,有兩丞、候、司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執金吾。

中尉所統領的士兵,屯於長安城的北部,因此城衛又被稱為「北軍」

北軍幾乎很難看到皇帝,他們平時外城內(皇宮外)巡邏,是穩定京城長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匈奴曾經兵鋒臨近長安城,北軍就在第一時間內,做好了出擊準備。

《漢書.匈奴傳》:孝文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遂至彭陽。使騎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為將軍,發車千乘、十萬騎,軍長安旁以備胡寇。

北軍的士兵,實行徵兵制,是從京師地區或三輔地區(京輔、左輔、右輔)徵來的的正卒。

南北軍作為長安城的重要的防衛力量,對長安的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例證:

1.當年呂后臨死前,意識到朝中舊臣與劉氏宗親,一定會起來反擊呂氏,於是她便封趙王呂祿兼領北軍,而梁王呂產兼領南軍,希望以此來保證呂氏家族的地位。但她沒想到,人心所向劉氏,加之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的精心謀劃,南北軍兩支京城衛戍力量,很快倒戈,將呂氏誅滅。

2. 徵和二年(前91年),西漢朝中發生「巫蠱之禍」,奸臣江充乘機誣陷戾太子(劉據),戾太子忍無可忍,發太子長樂宮府兵,誅殺江充等人。丞相劉屈髦,亦發兵攻太子,為壯大力量,保證起事成功,劉據提前矯詔持節,要求北軍首領任安發兵協助自己,但任安認為此詔有詐,閉營門不應。太子力量薄弱,最終失敗自殺。

京畿治安機構

為加強京畿的治安,西漢先後設立三輔都尉(京輔都尉、左輔都尉、右輔都尉),他們隸屬於中尉(執金吾),主要的職責,是逮捕賊寇,維護社會穩定。需要說明的是,西漢時代,還設有行政上的三輔長官(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與治安三輔長官沒有隸屬關係。

為最大範圍地涵蓋管理京畿地區治安,三輔都尉的治所比較分散:京輔都尉的治所在華陰縣,左輔都尉的治所在高陵,右輔都尉的治所在眉縣

從三都尉的治所可以看出,西漢時代,京畿長安的轄區非常大,遠超過現代的西安市轄區。

京縣治安機構

西漢京縣的治安,主要是由縣尉負責,他是縣令的副手。

《漢書.百官公卿表》:萬戶以上為令,不滿為長,皆有丞、尉。

縣尉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不少朝廷定罪緝拿的犯人,都是縣尉率人捕到的。

《漢書.戾太子傳》中記載,太子劉據在率軍誅殺奸臣江充等人後,與丞相軍隊發生激戰,長安城死傷數萬人,後來劉據失敗,逃至京兆尹下轄的湖縣,隱藏起來,後來縣尉得到消息,率兵前來抓捕,劉據不願被俘受辱,自殺身亡。

京鄉治安機構

作為中央集權國家的基層,鄉村住著最廣大的民眾,畢竟西漢是一個農業化的封建王朝。所以從穩定的角度講,京鄉的治安是王朝長治久安的基礎,它的治安機構也是最為密集要的。

遊檄專職負責巡禁捕盜,維護鄉村治安。《漢書.百官公卿表》:「鄉有三老、秩、嗇夫、遊檄……遊檄徼巡禁賊盜。」遊徼對於形跡可疑、行為不軌的人,皆有權抓捕。遊檄是治安的第一線人員,常常面對罪犯,需要親自上手,這就要求他們要有一定的軍事訓練,有能力完成抓捕任務。遊徼也會配備武器。

《後漢書.百官志》:「遊徼、亭長皆習設備五兵。五兵:弓弩、戟、楯、刀劍、甲鎧。」

精良的武器裝備,保證了遊徼抓捕賊寇的成功率。

亭長西漢的鄉村治安機構中,還有「亭」,亭的負責人為「亭長」,我們所熟知的漢高祖劉邦就是「亭長」出身,漢承秦制,也將「亭」保留下來。

西漢時代,京師城門有城門亭,市場有市亭,街道有街亭,鄉有鄉亭。根據《兩漢鄉裡村落與宗族》一書,西漢平均一鄉內有4亭,約410戶為一亭。為什麼說是「平均」,因為地域不同,人口密度也不同,不能整齊劃一。

亭長的職責是什麼?他的職責之一,就是要「持二尺版,以劾賊,索繩以收執賊」,說白了,說是要率人抓捕不法之人。

有的人會感到奇怪,不是有「遊徼」了嗎,還要亭長幹嘛。其實亭長是負責交通要道上的治安,而遊徼是分布在鄉村之內,兩者互相補充。

《漢書.王莽傳中》:「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告以官名,亭長曰:寧有符傳邪?士以馬鞭擊亭長,亭長斬士。」

對大司空的手下,只要沒執符信,路過交通要地的,亭長就有權力處分,這也是法律賦予亭長的職責。

上面我們所說的西漢京師治安制度,有一個發展和演變的過程,畢竟西漢王朝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有足夠的時間去修訂各項制度,有足夠的人才資源去完善各項制度。作為後世的範本,西漢的京師治安制度:京城、京畿、京縣、京鄉各設機構,重點不同,責任不同,職責清晰明了,責任到人,責權明確。這種治安制度被後世歷朝歷代所延襲,畢竟京師作為王朝的首都,它的安全與穩定關係到天下的安穩,馬虎不得。

而這種京師治安制度,唯有中國是最為完備的,歐洲在十三世紀,在各封建國家首都,才開始實行夜間巡邏制度,但跟中國古代的京師治安制度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宋代的漕官制度:京師及諸州之漕運大計,盡歸漕運之司
    朝廷對漕官的管理又有何法規制度?漕官制度又在宋朝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宋代漕運官制的確立趙宋王朝建立之後,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在財政方面實行了「粟帛錢幣鹹聚五畿」的政策。此財政措施旨在保障趙宋王朝中央擁有豐富的物資錢財,並削弱了地方的經濟基礎,將一國之經濟命脈掌握於皇權之手。
  • 漢文帝霸陵與西漢早期曾實行的薄葬制度
    導語:西漢文帝劉恆漢代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推行「無為而治」,輕徭薄賦,令百姓休養生息。歷史上記載文帝「因山為陵,不復起墳」,是漢代首位推行薄葬制度的皇帝。在此之前,古代歷史上的帝王不一不是以修建高大宏偉的墓葬作為顯示自己功績的標誌,如規模巨大的秦始皇陵「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裡有餘」,另外出於宣揚國威、震懾敵人的作用,帝王們也會營建高大的墳冢。
  • 建立了整整40年,戰火中拱衛京師的察哈爾省,1952年為何被撤銷
    尤其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整個察哈爾省的人口總共僅僅兩百多萬人,僅是相當於幾個縣城人口總數之和。作為一個省,察哈爾省人口規模是遠遠不達標的。此外,察哈爾省並沒有擁有支持全省建設和發展的優越的經濟發展資源。同時,因為作為一個省級存在,察哈爾省地區又要額外支出行政成本來運作全省,這對本來不富裕的省份又是一大壓力。
  • 他全家被殺,生而為囚徒,為何能振興西漢王朝?
    中國人說盛世,基本喜歡說漢唐盛世,漢是西漢,唐是李唐,漢高祖劉邦和漢武帝劉徹大概是我們最熟悉的西漢皇帝了。一個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奠定了西漢基業;一個北逐匈奴,聯通西域,將大漢威名傳播四海。這時,劉病已的機會就來了,有人將虛歲只有十八歲的劉病已推薦給霍光,在霍光的謀劃之下,劉病已登基稱帝,是為漢宣帝。由於霍光專權,劉病已為了避開鋒芒,對霍光言聽計從,連髮妻許平君被霍光夫人毒死,都不能發作,而是一再忍耐,甚至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後。
  • 漢武帝時設立的內外朝制度,對西漢後期的影響有哪些?
    西漢「內外朝制度」的設立是當時政治歷史上的一個很大的變革,這個制度對於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影響主要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而對西漢後期的影響,則主要以消極影響為主。一、「內外朝制度」的建立符合專制主義中央皇權不斷加強的歷史趨勢(1)維護皇權:西漢「內外朝制度」的產生是皇帝專制制度發展的產物。
  • 建立健全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
    《通知》要求,各地要以縣(市、區)為重點抓緊建立健全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完善納入名錄的條件和程序,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等規模農業經營戶和市場監管部門註冊登記家庭農場信息納入名錄管理,並及時填報到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同時,各地要根據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變化情況,對家庭農場名錄實行動態管理,確保質量。
  • 吃不飽飯的康乾盛世,歷史上的盛世是騙人的嗎?
    這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僅僅從一個方面來肯定或者否定一個時代是否為「盛世」。古代盛世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漢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些「盛世」在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中具有重大的意義。歷朝歷代,統治者嚮往出現盛世,以求反映出自己的功績;老百姓也企盼盛世,以求過上安定的生活。
  • 「監察史話」王宇星 卜憲群:西漢刺史制度是一大創舉
    西漢是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發展完善的重要時期。西漢統治者在繼承秦制的基礎上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不斷對地方監察制度進行調整,最終創立並發展了刺史制度。刺史制度大大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力維護了中央集權,對後世影響深遠。漢書對刺史制度的記載刺史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刺史制度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秦代。
  • 推進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本報記者欒姍    建立市場化導向的選人用人機制是深化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改革的發力點之一,其核心是推進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指明方向,調動各層級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河南能源從深化企業治理結構改革,按照省政府國資委黨委「對經理層成員今後要全面實行任期制、契約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建立市場化導向的選人用人機制,以所屬二級單位負責人為突破口,全面啟動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加快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 貴族出身卻致力於民主政治的發展,伯利克裡開創雅典民主盛世
    不過,簡單的以經濟利益來看待一位投身民主運動的政治家,難免過於狹隘了。修昔底德雖然軍事才能比不過蒙客,但他卻是一個出色的政客,在城邦管理上與伯裡克利進行對抗,很快就使得雅典平民與貴族之間的政治力量達到平衡,伯裡克利爭取來的民主優勢眼看不復存在了。
  • 【周末氧吧】牆,守護太平;門,開創盛世
    因此,鑿牆城門,與外界交流,才能開創盛世,有交流才能有發展,才不會落後,才不會挨打。漢武帝繼位,漢朝之國力已然強盛,但漢武帝並未自滿而止步於此,而是派出張騫溝通西域,開創陸海絲綢之路,積極與外界交流,終於使大漢的國威名震四方。同樣是國力強盛,清朝末年,人們卻自滿於天朝上國的美譽之中,閉關鎖國,最終被列強宰割,被彈丸小國所擊敗,喪權辱國。
  • 河南安陽:審計推動建立水庫移民人口動態管理制度
    河南省安陽市審計局在全市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專項審計調查中發現,市屬相關縣區的移民管理部門對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對象缺乏動態化管理,導致已死亡、戶籍已遷出、已就業、農轉非等不符合條件的扶持對象領取補貼扶持專項資金,嚴重影響了扶持資金效益。
  • 唐朝是一個繁榮昌盛的王朝,曾出現過很多有名的皇帝,你了解嗎?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朝代,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唐朝,說起唐朝,很多人肯定都很熟悉,唐詩的魅力大家肯定都領略過吧?今天我們就一起說說唐朝,走進大唐盛世。我們先來說說唐朝時怎麼建立的。後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的面紗逐漸被揭開。後來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這也是唐朝首都的第一次變更,再後來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後一個全面繁榮的局面,從這之後,唐朝的繁榮總是少了幾分穩定的色彩。
  • 他是東漢王朝建立者,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漢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他厚待功臣、勵精圖治,出現了「光武中興」,這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封建盛世之一。劉秀就是開創東漢王朝的光武帝。他38歲起兵參加綠林軍,為覆滅新莽政權做出了巨大貢獻。
  • 西安:眾關之中,盛世漢唐
    盛世漢唐的記憶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講到了我國封建社會的三大盛世,分別是西漢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所謂「之治」「盛世」都是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其標誌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等。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三大盛世全部出現在建都西安時期。
  • 西安:眾關之中,盛世漢唐
    盛世漢唐的記憶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講到了我國封建社會的三大盛世,分別是西漢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所謂「之治」「盛世」都是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其標誌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等。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三大盛世全部出現在建都西安時期。
  • 大明監察制度建立與影響
    導讀明朝是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一個比較強大的王朝,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為了加強皇權和中央集權,頒布了一系列制度,用來制衡各方面的權力。尤其是明朝監察制度,不僅本身制度完善,而且結構組織嚴密。雖然這些機構和制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也造成了明朝後期政局的腐敗。但是這些制度的建立,對於今天我們的反腐制度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 建立工程建設監理制度的意義
    (1)實行建設監理制度。是對我國40年來工程建設事業反思的結果,是歷史經驗的升華。新中國成立後的頭30年,我國工程建設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適應了當時的歷史需要,保證了國家建設投資計劃的完成和工程建設的實施,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很多弊端。主要是,我國的工程建設活動,基本上是由建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自己組織進行的,也就是所謂自籌、自管、自建。
  • 知道什麼是古代盛世嗎?三個你或許不了解的盛世,快進來看看吧
    古代封建王朝時期,有過諸多可以被稱之為盛世的時間段,你都知道哪些?下面這三個盛世,你都了解嗎?「長興之治」,唐朝。明宗李嗣源(公元866年或867年——933年),五代後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養子。
  • 西漢歷代皇帝順序,漢武帝原來排第十位
    西漢諸多制度上承襲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今天我們來看看西漢歷代皇帝的順序。第3位:漢前少帝——劉恭劉恭(約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4年),即西漢前少帝,西漢第三任皇帝,漢惠帝七年(前188年)9月至漢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8月在位。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漢惠帝駕崩。呂后立劉恭為皇帝,因為劉恭年幼,由呂后臨朝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