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發去廣島之前,我在腦海中反覆搜索關於廣島的印象,最終只找到幾個關鍵詞:馬自達、原子彈、莫文蔚,再無其他。對我們這些80、90後而言,莫文蔚那一曲《廣島之戀》充滿了曖昧和朦朧的禁忌感,讓廣島這個陌生的城市又多了幾分浪漫和神秘。
廣島宇元品夜景
此次應馬自達中國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去廣島試駕我的Dream Car——MX-5 RF,對於一個車迷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參觀安排了。但在寫車評之前,我還是想先跟大家分享這三天四夜廣島行的故事和風景。
殘暴無比的「小男孩」
先從「Little Boy」(小男孩)說起吧,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兩顆原子彈直接加速了二戰的進程,而被投擲到廣島的這顆原子彈有著一個聽上去活潑可愛的名字「Little Boy」。這個具有殘暴殺傷力的小男孩,幾乎將廣島夷為平地,坐落在廣島南部的馬自達總部也難以倖免,所有廠房毀於一旦,大量職員和工程師受傷或死亡。
在這樣慘烈的情況下,馬自達創始人松田重次郎開始艱難地籌集資金,僅僅用了4個月時間就將馬自達工廠重新運作起來,就算放到現在來看,這依然是一個奇蹟。在探訪馬自達總部時,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原子彈的悲劇造就了馬自達不屈不撓的挑戰精神,還是馬自達骨子裡的不屈和執拗在逆境被激發,才有了之後轉子發動機的故事,以及如今馬自達對傳統燃油車的堅持。
正因為遭受過戰爭的災難,廣島的人們會對和平更加珍惜,所以馬自達中國為我們安排的第一站行程就是廣島和平紀念公園,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廣島和平紀念碑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上圖是廣島死難者紀念碑,它位於和平公園的中軸線上,透過中間鏤空的部分還能看見遠處的巨手焰臺,焰臺上的火焰從1964年開始燃燒,之後從未熄滅。
和平紀念公園內最令人震撼的就是原爆遺址,這座圓形屋頂的建築由捷克設計師設計,是當時的廣島物產陳列館,由於周邊大多數建築物都是土木結構,這座鋼筋混泥土建築成為了原子彈爆炸後唯一留存的遺址。
離開和平公園後,我們前往了位於公園東側的紙鶴塔(Hiroshima Orizuru Tower),紙鶴塔的物主就是我們此行的東道主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馬自達組織修建紙鶴塔的目的是希望這座建築能夠成為寄託和平心聲的場所。紙鶴塔共有14層,從外部能看到一面巨大的玻璃牆,從12層延伸到1層,這就是著名的紙鶴牆,來參觀的遊客可以從12層的玻璃棧道將折好的紙鶴投入到玻璃牆內,紙鶴塔的導遊介紹說,他們希望有一天這面巨型玻璃牆能夠被千紙鶴填滿。
紙鶴塔的13層是一整片巨大的展望臺被叫做「廣島之丘」,在這裡能夠俯瞰整個廣島的風景。
從展望臺看原爆遺址
獨一無二的海中神社
午餐過後我們再次啟程,去到廣島的第二個世界文化遺產地——嚴島神社,它創建於593年前後,位於日本廣島縣廿日市境內宮島上的一座神社,主要祭奉的日本古傳說中的三位海洋女神(宗像三女神)。
如果你看過電影《刺客聶隱娘》,一定會對那些精巧絕倫的唐風建築記憶猶新,其實電影的取景地就在日本,日本至今依然保存著大量唐代風格的古建築,保存狀況甚至比國內更好。進入到嚴島神社界內,就像走在電影的場景中,鮮豔的紅色建築依山傍海,零星的樓閣被一段段走廊連接起來,遠處佇立在海面上的大型鳥居(日式牌樓)被稱為「日本三景」之一。
嚴島神社是日本唯一一座修建在海(小島)上的神社,它位於瀨戶內海海濱的潮間帶上,從岸邊坐輪渡前往小島,遠遠就能看見鳥居矗立在碧藍的海面,視覺效果非常壯觀,自帶神聖、肅穆的特效。每到傍晚,潮水退下,夕陽西斜,就到了最適合拍攝鳥居的黃金時間,攝影愛好者們可以光著腳在退潮後的灘涂上尋找最佳的地點,把晚霞、輪渡、鳥居裝進同一個畫面裡。
島上的原住民是成群的鹿,從港口下船順著石燈向神社方向進發,路邊的鹿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調皮。在我的印象裡,奈良的鹿看起來都是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宮島上的鹿也應該很可愛。果然,網絡上的照片都是騙人的,現實只會賜給你一個來自容嬤嬤的響亮耳光——日本的鹿,只有在你兩手空空時才能感覺到它的可愛,一旦你手裡有物品,不管是礦泉水瓶、船票、扇子還是你的書包帶,它們就會如饑似渴的撲上來,開始撕咬和咀嚼(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照一隅者是國士
抵達廣島的第二天,媒體同行們被大巴從酒店直接拉到了馬自達本部宇品工廠,開始了長達4個小時的「洗腦」之旅,來自馬自達各個部門的大佬們分別亮出了近100頁的PPT,為我們講述人馬一體、魂動設計理念、品牌追求、馬自達對內燃機的堅持等,聽起來似乎像是大學連堂課一樣的恐怖經歷,但實際上這是一堂非常有料的「洗腦」課,幾百頁的PPT一點也不讓人犯困,同時讓我對馬自達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這部分內容會在之後的車評中詳細介紹。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設計本部本部長 中牟 田
圖為魂動設計理念概念車Shinari(韌)
「洗腦」之旅結束後,我們從宇品工廠出發,經過15分鐘車程,到達了所有馬自達粉絲都會去「朝聖」的聖地——馬自達博物館。博物館共兩層,一層陳列大廳的主角當然是我們這次廣島行試駕的六款車型:MX-5 RF、CX-3、CX-4、CX-5、MAZDA6、MAZDA3,除了MX-5 RF展出了灰色塗裝車型,剩下的展車統一採用了魂動紅塗裝,漂亮的讓人移不開視線。
與一層的魂動主題相比,博物館的二層才是真正屬於馬自達歷史的地方。到達二層後,一面巨大的時間軸展示牆映入眼帘,展示著馬自達的過去和現在。進入到二層的展示空間後,第一排展示車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好朋友,我們熟悉的三蹦子,這些接地氣的三輪車其實就是馬自達造車歷史的開端。
到了上世紀50、60年代,戰爭的陰影漸遠,隨著日本國民收入提高,馬自達便開始進入了家用車領域,車型以K-Car(日本獨有的小型汽車種類)為主,馬自達R360 COUPE就是其中之一。小型車的實用度畢竟有限,為了能跟斯巴魯360分庭抗禮,馬自達在1962年推出了更大更萌的Carol。
如果要在博物館裡尋找最能代表馬自達性格的車子,我覺得ROADSTER一定是其中之一。這種在英國紅極一時的雙座敞篷小炮,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歸於沉寂,充滿了過氣網紅、負罪嬪妃的落寞感。直到馬自達ROADSTER出現,才把這種車型從歲月塵封的「冷宮」裡放出來,再一次被大家喜愛。ROADSTER實際上是MX-5在日本本土的名字,它在北美市場還會在名字後面加上Miata後綴。
博物館內,拿過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車型787B自然是不能少,搭載轉子心臟的它被特意安排在了轉子發動機技術展示區旁邊。
參觀馬自達博物館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某一款車型,而是一句話:「照一隅者是國士」。這是馬自達內部最流傳的名句,也是最能代表馬自達品牌性格的座右銘,它的意思大致是:專心在一個領域裡,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哪怕這個領域再小,依然是一國之中最優秀的人才。回顧馬自達的歷史,不論是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轉子發動機(似乎近兩年要重現江湖),還是如今對於傳統燃油發動機的堅持,馬自達都堅守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做那個能夠照耀一隅的孤獨國士。
輪到你說:
你最期待馬自達哪款新車?
點擊訂閱吳佩頻道百家號,更多討論等你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