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水鎮抱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2021-01-11 廣西日報

本報容縣訊 近日,容縣浪水鎮黨委書記趙堂華走進「浪水島」品牌運營中心直播間,為當地野生紅菇、雞骨草、玉桂、蜂蜜等特色農產品代言帶貨。

近年來,浪水鎮按「抱團經營、聯合發展」理念,由全鎮8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成立容縣首家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制企業化運營試點單位——容縣浪漫水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推進「浪水島」品牌的野生紅菇、環保蜂蜜、卯雲山泉水等特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此舉既補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投資、決策等方面的短板,又解決各村因資金分散管理、投資項目的匹配度受限、從而難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在市場中形成合力等問題。

浪水鎮泗河村通過發展標準化紅菇山林人工管護擴繁提質提產、銷售等多元化產業試點,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紅菇、沙田柚、八角等特色產業。預計今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可超過100萬元,與2018年相比增長42.85%。(梁 霞 黃家明)

相關焦點

  • 德化縣「抱團驅動」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活力
    近年來,德化縣針對鄉村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空心化嚴重,村財創收渠道少、資金缺乏,村集體經濟整體薄弱等實際,持續發力找準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突破口,通過抱團發展打造村財增收新引擎,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活力。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縣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20萬元以上的村131個佔68.59%。
  • 麻慄坡縣「三聯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麻慄坡縣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著力構建「改革+產業+項目」模式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止目前,該縣10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5個、10—50萬元49個,5—10萬元48個。
  • 壯大集體經濟 築牢保障之基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村集體經濟的強與弱,直接關係著百姓生活水平的高與低。就如何發展好村集體經濟,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薛家灣鎮長灘村的實踐經驗值得進一步總結完善、深化提高。
  • 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青海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啟動實施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力爭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5月15日,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設立方案》,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  一、為什麼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 壯大集體經濟富民強村
    下一步,昆明市將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結合,進一步探索符合實際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整體提升基層組織運轉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 南祖村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定興鎮南祖村店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人民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致富奔小康。「我們村外出務工的比較多,這樣一來,土地就撂荒了,我們一起盤活土地搞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讓村民多一份收入」,村支書許繼正說道。
  • 鉛山稼軒巖前村:借東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在省旅遊集團的幫扶下,我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有機茶種植等扶貧產業,通過有效運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村集體經濟達到了16萬餘元。我村從有名的集體經濟『空殼村』一躍發展為全鄉集體經濟第一的『富裕村』。」
  • 【鄉村振興】大林鎮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
    以肉牛養殖、錦繡海棠、藥材、葡萄、水稻、紅鮮椒為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全鎮現有公司4個、農村合作社109個、示範發展項目8個。2019年35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趟出新路子大林鎮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推進「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黨員示範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實施拓寬集體經濟增收工程,著力突出基層黨組織領辦作用,抓好鄉村振興,推進「一村一品」,積極推動「黨支部+」產業模式,以點帶面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
  • 山陽縣中村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山陽縣中村鎮積極探索「三變」改革新模式,不斷開拓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為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基礎。 搶抓機遇「謀」。中村鎮學習借鑑貴州六盤水、榆林趙家峁「三變」改革成功經驗,大膽探索、超前謀劃,依託中村移民新區潛在資源優勢,緊盯商用房出租、物業管理、光伏發電等項目,採取「公司+支部+貧困戶」的模式,謀篇布局全鎮「三變」改革工作,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走出了一條抱團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統籌資金「活」。
  • 平遙縣:以黨建引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近年來,平遙縣委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認真貫徹晉中市委基層黨建「一帶三創全域升級」部署要求,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為牽引,以「五個一」集成升級為抓手,深入實施「消薄壯大」專項行動,全力推動擴面、提質、增效,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之路,一個個鮮活有力的村級集體經濟猶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點綴平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
  • 瀏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啟動
    5月14日,談及今年發展目標,社港鎮淮洲村黨總支書記湯振宇信心滿滿。通過採取「支部主導、公司運營、全民參與、成果共享」的模式成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淮洲村多線布局發展蓮子和金針菜產業。2019年,淮洲村的蓮子和金針菜產業純利潤超過25萬元,進一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淮洲村的發展是瀏陽加快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代表。
  • 昌吉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
    著力增強村集體經濟活力——自治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左曉雨)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重要部署和中央、自治區關於進一步做好扶持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具體要求
  •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2019-11-07 11: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蕪湖縣人民政府        瀏覽量: 4785 次我要評論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緊扣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和保證村級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其中以新福村為代表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尤為矚目
  • 昆明市著力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
    這裡花滿地、樹成行,水成景、綠滿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勁,群眾正大步邁向小康生活。近年來,昆明市緊扣「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實際,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全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打造出了一批批像阿烏村一樣村容美、產業強、農民富的生態宜居村莊,全面小康路上特色亮點頻現,幸福生活故事格外動人。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山陽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全面貫徹落實商洛市《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關於獎勵村幹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脫貧實際,制定出臺了《山陽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聯鎮抓部署、業務部門聯片抓指導、鎮村領導包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 靈山縣武利鎮:抱團發展拔「窮根」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培強 攝廣西新聞網靈山10月10日訊(通訊員 餘佳錦)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欽州市靈山縣武利鎮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發展產業鏈,在村集體經濟特色產業與農民增收上「抱團發展」,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新動力。
  • 長洲區:開發「回留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開發『回留地』發展村集體經濟,現在這裡是大廈林立了。」梧州市長洲區興龍辦事處黨建負責人介紹說。近年,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長洲區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引導盤活農村「回留地」資源,推行「農村股份合作制」,採取自主開發、合作開發、資源入股等多形式「組合拳」發展集體經濟,使得農村集體資產資本保值增值,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 桃江金盆村:發展艾草種植 壯大集體經濟
    近年來,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對外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一直不容樂觀,2020年村黨組織甚至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整頓對象,由桃江縣委組織部派出機關幹部擔任「第一書記」進行整頓。為找準產業扶貧精準路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提升村黨組織為民服務能力,2月24日,盧正雄到金盆村任職後,首先詳細了解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經過多方研究討論,徵求廣泛意見建議後,最終決定引入艾草種植項目,以此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當地搭建脫貧致富路。
  • 南安官橋鎮泗溪村:盤活農村資源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東南網12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建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南安市官橋鎮的泗溪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村中有不少閒置的土地。那麼,泗溪村是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呢?近年來,泗溪村依託南門溝獨特地理環境,入股泉州南安仙腳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盤活農村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被評為鄉村振興試點村。近日,記者來到泗溪村南門溝美麗鄉村建設產業園,工人正在整理田地。
  • 永春湖洋鎮「五種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永春縣湖洋鎮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科學謀劃,育強村財增長後勁,助力黨建與脫貧攻堅「融合互促、雙推雙進」。激活內力,「智力引擎」強基礎建立「鎮級統籌-村級謀劃-黨員助力+定期督導」的「3+1」發展體系,湖洋鎮通過一線實地調研、村集體經濟座談會、動態進度臺帳等形式,及時掌握增收情況,破解發展難題,2020年先後召開座談調研會議6次,謀劃項目21個,幫扶解決問題15個。強化村級班子建設,注重吸收項目化意識強、致富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調優配強村幹部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