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金盆村:發展艾草種植 壯大集體經濟

2020-12-23 紅網

村民領取從外地購買回的艾草秧苗。

金盆村村民忙碌著種植艾草

紅網時刻益陽4月23日訊(通訊員 劉小麗 周鵬 肖平)「艾草全身都是寶,不僅艾葉可以做艾絨,艾杆可以做枕頭,甚至艾渣也可以做成飼料和薰香。」4月22日上午,桃江縣金盆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盧正雄一邊將剛採購回來的艾葉秧苗發放給村民,一邊跟村民熱情地交談著。

浮邱山鄉金盆村總面積5.5平方公裡,人口2809人,有稻田3000畝,農業結構十分單一,屬於典型的農業村。近年來,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對外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一直不容樂觀,2020年村黨組織甚至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整頓對象,由桃江縣委組織部派出機關幹部擔任「第一書記」進行整頓。

為找準產業扶貧精準路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提升村黨組織為民服務能力,2月24日,盧正雄到金盆村任職後,首先詳細了解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經過多方研究討論,徵求廣泛意見建議後,最終決定引入艾草種植項目,以此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當地搭建脫貧致富路。4月14日至今,村上總共向外採購四批艾草秧苗,目前已全部發放給村民,並在聘請的技術員指導下全部栽種到位,種植面積達50畝。

「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我的旱田終於可以不用閒置了。以前由於怕種植費力不討好,沒有銷路,還不如荒著,現在村上不僅提供艾草秧苗,還給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自己心中說不出的開心!」村上種植大戶龔立金滿面笑容地說道。

相關焦點

  • 鳳陽:「四計」推動村企聯建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鳳陽縣因村制宜,廣拓門路,用好「四計」,紮實推進村企聯建,實現農民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經預算,2020年趙拐村發展葛根種植能為該村集體經濟增收約5萬元,直接帶動貧困人口70餘人季節性就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 南祖村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定興鎮南祖村店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人民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致富奔小康。「我們村外出務工的比較多,這樣一來,土地就撂荒了,我們一起盤活土地搞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讓村民多一份收入」,村支書許繼正說道。
  • 鉛山稼軒巖前村:借東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在省旅遊集團的幫扶下,我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有機茶種植等扶貧產業,通過有效運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村集體經濟達到了16萬餘元。我村從有名的集體經濟『空殼村』一躍發展為全鄉集體經濟第一的『富裕村』。」
  • 麻慄坡縣「三聯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麻慄坡縣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著力構建「改革+產業+項目」模式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止目前,該縣10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5個、10—50萬元49個,5—10萬元48個。
  • 【鄉村振興】大林鎮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
    以肉牛養殖、錦繡海棠、藥材、葡萄、水稻、紅鮮椒為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全鎮現有公司4個、農村合作社109個、示範發展項目8個。2019年35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趟出新路子大林鎮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推進「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黨員示範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實施拓寬集體經濟增收工程,著力突出基層黨組織領辦作用,抓好鄉村振興,推進「一村一品」,積極推動「黨支部+」產業模式,以點帶面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
  • 南安官橋鎮泗溪村:盤活農村資源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東南網12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建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南安市官橋鎮的泗溪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村中有不少閒置的土地。那麼,泗溪村是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呢?近年來,泗溪村依託南門溝獨特地理環境,入股泉州南安仙腳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盤活農村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被評為鄉村振興試點村。近日,記者來到泗溪村南門溝美麗鄉村建設產業園,工人正在整理田地。
  • 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青海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啟動實施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力爭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5月15日,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設立方案》,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  一、為什麼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 兗州區新驛鎮五條路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兗州區新驛鎮立足實際明確五條路徑,迅速吹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比武衝鋒號,打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大競賽開山炮。今年年內,確保全面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確保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服務力實現新提升。  規範承包合同增收入。
  • 壯大集體經濟富民強村
    下一步,昆明市將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結合,進一步探索符合實際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整體提升基層組織運轉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 壯大集體經濟做好長效幫扶
    原標題:壯大集體經濟做好長效幫扶   10月17日,記者來到福安社口鎮坑裡坑村,村黨支部書記雷興壽正和工人們忙著討論竹製吸管加工廠的施工,工廠建成後將出租給企業經營
  • 貴港市港南區:種植芋頭發展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鄭村積極探索村集體發展路子。2019年,該村成立了村民合作社,租賃土地25畝,引進專業種養合作社發展百香果種植與銷售,當年獲利4萬元。小試成功後,為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更進一步,今年申請到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將該村沙塘大嶺及周邊120畝旱地通過租賃的形式集中,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採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現代化經營模式,引進黃金百香果、荔浦芋種植,並安排村中貧困戶在基地日常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 德化縣「抱團驅動」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活力
    近年來,德化縣針對鄉村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空心化嚴重,村財創收渠道少、資金缺乏,村集體經濟整體薄弱等實際,持續發力找準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突破口,通過抱團發展打造村財增收新引擎,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活力。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縣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20萬元以上的村131個佔68.59%。
  • 昆明市著力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
    這裡花滿地、樹成行,水成景、綠滿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勁,群眾正大步邁向小康生活。近年來,昆明市緊扣「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實際,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全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打造出了一批批像阿烏村一樣村容美、產業強、農民富的生態宜居村莊,全面小康路上特色亮點頻現,幸福生活故事格外動人。
  • ...大力實施「黨建+項目+資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蓮鄉...
    湘潭縣:大力實施「黨建+項目+資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蓮鄉經驗」 湖南日報·新湖南(通訊員 文武 彭成)今年以來,湘潭縣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根本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落腳點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重點,深入推進「三年強村計劃
  • 瀏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啟動
    5月14日,談及今年發展目標,社港鎮淮洲村黨總支書記湯振宇信心滿滿。通過採取「支部主導、公司運營、全民參與、成果共享」的模式成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淮洲村多線布局發展蓮子和金針菜產業。2019年,淮洲村的蓮子和金針菜產業純利潤超過25萬元,進一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淮洲村的發展是瀏陽加快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代表。
  • 渭南:富平縣張橋鎮發展水果西紅柿產業 壯大集體經濟幫農增收
    政府扶持發展集體經濟 企業經營農戶受益  正是看到水果西紅柿良好的市場效益。在經過了前期的考察論證後,張橋鎮黨委班子多方籌集資金379萬元,於2018年11月在該鎮張橋村東街組流轉土地100餘畝,建設了30座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張橋鎮張橋村設施農業產業園,全部承包給了陝西怡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於種植普羅旺斯水果西紅柿。
  • 河北景縣:做大甘薯產業 壯大集體經濟
    馬廣宇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馬廣宇) 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留智廟鎮萬莊村,種植甘薯讓農民增加了收入,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壯大。通過詳細了解,該村甘薯種植基地面積1650畝,培育甘薯新品種68個,繁育甘薯種薯品種6個,可生產試管苗種薯600萬斤。
  • 昌吉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
    著力增強村集體經濟活力——自治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左曉雨)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重要部署和中央、自治區關於進一步做好扶持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具體要求
  •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2019-11-07 11: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蕪湖縣人民政府        瀏覽量: 4785 次我要評論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緊扣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和保證村級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其中以新福村為代表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尤為矚目
  • 宿州市婦聯「艾」心傳遞 開展艾草種植技能培訓
    為進一步助推宿州市巾幗合作社共贏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近期,市婦聯組織宿州市四季艾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景紅一行來到脫貧攻堅幫扶村靈璧縣楊疃鎮楊集村黑姑娘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場為當地的貧困留守婦女開展艾草種植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