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的歡呼聲,獅子的咆哮聲,還有刀劍交兵的鏗鏘之聲。自公元 80 年,這些聲音常在古羅馬競技場迴蕩。每年裡有幾百天,會有超過五萬羅馬居民及羅馬帝國全國各地的遊客坐滿整個四層競技場,來觀看角鬥士決鬥,動物,以及環競技場的戰車大賽。而最後壓軸節目是將水注入競技場盆地,淹沒整個舞臺,為所有人帶來最壯觀的景象:海戰表演。
羅馬人史詩般的模擬海上遭遇戰,又稱海戰表演,始於公元前一世紀尤利烏斯·愷撒的統治時期,比羅馬競技場建成早了一百多年。那時海戰表演與其他水上表演一起進行,在羅馬附近天然及人工水體上舉行。
直到弗拉維烏斯·維斯帕先皇帝上位,他於公元 70 年時在一湖泊的原址上開始著手建造古羅馬競技場。羅馬競技場旨在成為羅馬在古代世界的權力象徵,沒有什麼比以皇帝之令,掌控水位漲退更能彰顯權力了。
維斯帕先的兒子弗拉維烏斯·提圖斯在公元 80 年完成了他父親的願望,他用戰利品來完成羅馬競技場的建造,或是按當時的稱呼來講:弗拉維安圓形競技場。競技場盛大開幕,足足舉行了一百天的歡慶盛典以及角鬥士比賽,開創先河,設計了一系列節目:包括遊行,音樂表演,公開處決,當然還有角鬥士決鬥。
不似那些羅馬富商所開設的小型圓形露天劇場的把戲,這些彰顯皇權的奢華節目是由皇帝資助的。設計異域動物遊行、戲劇表演、以及令人驚嘆的海戰表演,都是為了強化對神一樣的皇帝的信仰,而他將在死後被尊為神。
至於工程師們是如何水淹鬥獸場來創造這種水戰效果的,仍然是個謎。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是把一個巨大的渡槽改道引入競技場。另外一些認為用於排水的閥室和水閘系統,也被用來向競技場注水。這些閥室在表演前就已蓄滿水,之後只需打開就可以淹沒舞臺,需要超過一百萬加侖的水,使場內水深達到 5 英尺。
但即使已注入大量的水,羅馬人仍要建造小型的平底船隻,以免刮到鬥獸場的地板。這些船長度為 7 至 15 米不等,且外型酷似著名戰役中的船隻。在一場戰役中,數十艘船會在競技場中作戰,船員由角鬥士擔任,打扮成當年戰役中對立雙方。這些戰士會在船上決鬥;登陸敵船、與之戰鬥、淹溺對手並使之喪失戰鬥力,直到一方最終剩下。
幸運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水上表演講述的都是這樣恐怖的故事。在這些水上表演中,水下舞臺使戰車駕駛員可以在水面上滑行,像海神特裡同一樣:在海上駕駛著戰車,掀起層層海浪。動物在水上行走,被判刑的囚犯重演神話,晚上,裸體花樣遊泳運動員將在火炬的光照下表演。
但是古羅馬競技場的水上時代沒有維持下去。在公元 90 年代早期,多米蒂安皇帝曾在附近的湖中舉行過海戰演出。事實證明,大湖泊更加適合海戰演出,而且不久競技場安裝了一些地下獸籠和暗門,於是不再滿足注水條件。
但是在這一短暫的時期內,弗拉維王朝的皇帝們在一場壯麗權力表演中,掌控著戰爭的勝負和水位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