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之後,詩聖杜甫開始過著漂泊無依的苦難生活。經歷了人生的巨變,杜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時期,杜甫的詩歌多是反映人民生活的艱難,以及自己處境的荒涼。杜甫寫了一首《旅夜書懷》的五言律詩,將人世之多艱,及自身之窘態,以深刻、感人的筆調傳達給世人。
《旅夜書懷》全詩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釋義:微風吹拂著岸邊的細草,深夜的江邊,停泊著桅杆高聳的孤舟。原野非常遼闊,星星仿佛下垂在地面上,月光隨著大江之水一起奔流。我的名氣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稱?如今我年老多病,做官也應該到頭了。我漂泊的一生像什麼呢?正如天地之間的一隻沙鷗!
該詩大體上可分為兩段,前面兩句為第一段,主要寫了「旅夜」的情況。後面兩句為第二段,主要寫了「抒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一句,乃是寫近景,描寫了「細草」和「獨舟」。這其實影射了詩人的現狀,在公元765年,杜甫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份時,好友嚴武去世;嚴武乃是杜甫在成都賴以生存的依靠。杜甫身逢此孤獨無依之境,便決意東下離開四川。因此詩中的第一句,乃是寄情於景,表現了自己的境況:如細草一般渺小,如獨舟一般寂寞!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一句,仍然是寫「旅夜」之景,是寫遠景。此句格局廣大,氣象深遠,歷來為世人所稱道。有人認為該句表現了詩人廣大的胸襟,也有人認為該句寫出了「喜」的色彩。其實不然,詩人寫大氣象的目的,正是為了明顯的反襯出自己的描寫和寂寞。
從「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句,詩人開始「抒懷」。該句不能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否則無法窺到詩人的真意。其實這句話是反語,寫得很含蓄。杜甫素懷鯤鵬之志,但是長期被壓抑;文章雖然寫得甚好,但當時不會因此而受重用。且杜甫辭官退休,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老病」,而是被人排擠。在偌大的宮城,卻無杜甫容身之處,致使處境艱難,杜甫未免感傷而不平。
最後詩人發出深重的感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漂泊半生,歷盡艱難苦恨,在垂老之年,感嘆良多。在無盡的天宇之下,杜甫所感受到的,似乎只有孤獨和落寞。他把自己形容為天地之間孤獨、渺小、轉瞬即逝的沙鷗。詩人當時的心境是何等荒涼,就不難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