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的一首五律,寫盡了天地的蒼涼、人生的寂寥!

2020-12-16 今古浮沉

安史之亂之後,詩聖杜甫開始過著漂泊無依的苦難生活。經歷了人生的巨變,杜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時期,杜甫的詩歌多是反映人民生活的艱難,以及自己處境的荒涼。杜甫寫了一首《旅夜書懷》的五言律詩,將人世之多艱,及自身之窘態,以深刻、感人的筆調傳達給世人。

《旅夜書懷》全詩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釋義:微風吹拂著岸邊的細草,深夜的江邊,停泊著桅杆高聳的孤舟。原野非常遼闊,星星仿佛下垂在地面上,月光隨著大江之水一起奔流。我的名氣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稱?如今我年老多病,做官也應該到頭了。我漂泊的一生像什麼呢?正如天地之間的一隻沙鷗!

該詩大體上可分為兩段,前面兩句為第一段,主要寫了「旅夜」的情況。後面兩句為第二段,主要寫了「抒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一句,乃是寫近景,描寫了「細草」和「獨舟」。這其實影射了詩人的現狀,在公元765年,杜甫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份時,好友嚴武去世;嚴武乃是杜甫在成都賴以生存的依靠。杜甫身逢此孤獨無依之境,便決意東下離開四川。因此詩中的第一句,乃是寄情於景,表現了自己的境況:如細草一般渺小,如獨舟一般寂寞!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一句,仍然是寫「旅夜」之景,是寫遠景。此句格局廣大,氣象深遠,歷來為世人所稱道。有人認為該句表現了詩人廣大的胸襟,也有人認為該句寫出了「喜」的色彩。其實不然,詩人寫大氣象的目的,正是為了明顯的反襯出自己的描寫和寂寞。

從「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句,詩人開始「抒懷」。該句不能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否則無法窺到詩人的真意。其實這句話是反語,寫得很含蓄。杜甫素懷鯤鵬之志,但是長期被壓抑;文章雖然寫得甚好,但當時不會因此而受重用。且杜甫辭官退休,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老病」,而是被人排擠。在偌大的宮城,卻無杜甫容身之處,致使處境艱難,杜甫未免感傷而不平。

最後詩人發出深重的感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漂泊半生,歷盡艱難苦恨,在垂老之年,感嘆良多。在無盡的天宇之下,杜甫所感受到的,似乎只有孤獨和落寞。他把自己形容為天地之間孤獨、渺小、轉瞬即逝的沙鷗。詩人當時的心境是何等荒涼,就不難體會了!

相關焦點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漸入化境的詩聖,隨手即是五律模板
    杜甫的千古名篇《旅夜書懷》好在哪裡?詩中體現了杜甫怎樣的胸懷?《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從成都離開去夔州的路上寫的,這個時期,杜甫的生活沒有起色,但是詩文技巧已臻化境。作為格律大師的水平已經穩定,也就是說隨手一首詩,都是後人學習的模板。這段時間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不過要說意境多深,格調多高,杜甫本身是並沒有後人賞析作品時候的心態的。
  • 晚年漂泊中的杜甫,寫下一首五律,孤獨清冷,讀完讓人垂淚!
    也由此誕生了諸多詩詞歌者,成就了不少文人騷客,這當中有名的大詩人便有幾十個,李白、杜甫、王維、韓愈、白居易,每一位的名字都震古爍今。杜甫,雖有非凡的詩才,命運卻頗有坎坷,一生多憂多愁:國運衰退他擔憂;百姓疾苦他犯愁;仕途不暢他鬱悶;晚年多病他難受;漂泊無定是人生常態;憂國憂民是內心獨白。總之一句話,杜甫半生潦倒,一世清愁。
  • 杜甫最精彩唐詩都是寫一個人的孤獨,這首詩更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
    而在五言律詩的創作當中,杜甫同樣奉獻了最精彩的作品。今天談到的這首《登嶽陽樓》,就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更是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雖然杜甫的人生經歷比較悲催,但是在文學史上、在詩歌史上都收穫了絕高的人氣,收穫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榮譽。
  •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筆者個人覺得,籠統地去爭論詩仙詩聖誰水平更高,其實是沒有意義的,畢竟兩人的詩風不同。所以本期便拿出兩人的兩首五律來作個對比。這兩首五律都是兩人在月夜下乘船遠遊時所作,都是唐詩中的經典五律,但這一次杜甫卻用這首詩實力碾壓了李白。
  • 杜甫這6首傲視天下之作,寫盡了沉鬱雄渾,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韓愈心中,李白和杜甫的文學成就是無以倫比的。李白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巔峰代表,杜甫則是現實主義詩人的巔峰代表。杜甫寫的詩歌,極具格律,最得詩人之體。尤其七律,格局極為廣大,包藏宇宙。杜甫之詩,詩律之美,思想之深,境界之遠,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後世出現了千家注杜的盛況。
  • 杜甫這首我們曾學過的五律的頷聯,氣勢雄闊,被評為「一空萬古」
    被後世譽為「詩聖」,杜甫的地位不可謂不高。他的詩篇多數是憂國憂民之作,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價值。不過,杜甫寫景的詩作,也維持著很高的水平。我們今天所介紹的杜甫的這一首五律,雖然沒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涼,沒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沒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的從容,但是卻因為頷聯氣勢雄闊,被評為「一空萬古」。且看: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陳子昂的一首五律,細膩生動,開篇充滿遐想,尾聯更顯出疏狂
    一首詩既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觀念,也彰顯了個人的性格特點。比如李白性格豪放,他的作品也充滿了浪漫情懷。李商隱個性內斂,其詩歌也含流露出含蓄晦澀。再如杜甫頗具儒家情懷,於是詩聖的作品就盡顯無疆的大愛。而蘇軾則是儒釋道融於一身的文學家,所以其詩詞不僅超凡脫塵,也更顯意境深沉。初唐時也有一位才子,年少時就表現離奇,他的早期作品更顯得有些不羈。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這句詩可以改成天地一孤舟嗎?
    杜甫這首詩第二句已經有了一個「舟」,因此不能出現第二個舟,甚至船、舸等字也要避免。特別是這個舟還作為五律的韻腳,押韻更不能重複了。原詩如下: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無名氏挑戰杜甫的千古名作,在牆上寫同名詩,僅幾句全然不輸詩聖
    當年唐代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不但讓自己一詩成名,還捧紅了幾大景點,如今仍年年入選課本。此詩問世後,唐代沒有詩人敢模仿,甚至連楓橋和寒山寺寫的人也少了。直到宋朝一位名叫孫覿的小文人模仿了一首《楓橋三絕》,沒想到竟也讓自己紅了一把,而這首詩也流傳了800多年。本期要和大家說這首詩,和孫覿《楓橋三絕》一樣,也是一首小人物挑戰高手之作。
  • 魚巷子文化散談:李白杜甫登嶽陽樓的「仙聖」五律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這時候,杜甫正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寫過許多讚美李白的詩,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等等。如今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偶像曾經賦詩的嶽陽樓。自然心情為之一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一句最顯氣象。
  • 杜甫晚年的一首「雪詩」,道盡家國之思,後世評價:無人能及
    杜甫被後世尊為「詩聖」,「憂國憂民」的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他在長安整整困守了十年,即使是「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他也從未放棄心中的夢想。在成都浣花草堂的那段日子,是他後半生最安逸閒適的歲月。
  • 杜甫此詩通篇都寫美女,最後一句才知詩聖果然膽大
    說起唐詩,總繞不開兩個名字,那就是李白和杜甫,一者「詩仙」,一者「詩聖」。就像韓愈曾在詩中讚譽的「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可以說「李杜」二位就是唐代詩壇的泰山北鬥。李白一生縱橫恣意,充滿飄忽不定的仙氣,或許這也是他被稱為「詩仙」的原因。
  • 正月初七「人日」 祭祀詩聖杜甫
    公元761年「人日」這天,在蜀州(今崇州市)任刺史的高適想念杜甫,寫了一首題為《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詩贈寄杜甫,其詩情長誼深,思念之情篤厚: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 怎樣學寫古詩詞之五律
    黛玉要她學詩的順序正是五律到七律再到七絕。黛玉認為,學詩須從摹擬開始,須先找到摹習的範本,五言律詩的範本是王維,七言律詩的範本是杜甫,而七言絕句的範本則是李白。這就相當於練書法,是選擇趙孟頫,還是顏真卿,總要先找好入門的帖子,細心揣摩,著意臨摹,才能進入書法之門。  黛玉沒有說到五言絕句該怎麼學,原因是五言絕句從文體特徵上說屬於古體詩,學會了五言古詩的作法,自然也就會寫五絕了。
  •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不愛格律,五律卻寫得這麼好?
    眾所周知李白的古風成就最高,而格律詩中則以七絕成就最高,五律也不錯。相對而言,七律就比杜甫要遜色些,排律就更不要講了。而我們今天來賞析李白、杜甫的作品,實際上是把古風和格律詩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來考察他們的思緒、意境。李白文思縱橫天地,是以稱仙,杜甫則至備圓滿,是以稱聖。
  • 名流仙宗,詩聖杜甫的仁愛之心
    回溯千年,在光河的彼岸邀約大唐「詩聖」杜甫。說起杜甫,人們會想起很多的經典名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些擲地有聲的詩句,依然響徹古今。世人尊稱杜甫為「詩聖」,這一名號還有一段特別的來歷。傳說中,杜甫是上天陳芳國的一位文星典吏,被尊為「詩聖」。天使派他下凡人間,為大唐成就文章瀚海。他以詩文聲振中土,完成使命後,還要返回天國。當時,他將九天頒下的金字詔書佩戴在身上。一次無意中路過蔥市,青蔥的渾濁氣味汙染了詔書的聖潔。
  • 杜甫僅一首詩,寫盡了唐朝的興衰,不虧是詩聖!
    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不要小看這短短的28個字,這是一部縮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絕句版的《長恨歌》。為什麼這麼說?先看前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我曾經總在岐王的宅子裡看見您,也曾經在崔九的廳堂前多次聆聽您的歌聲。
  • 人生不如意十八九,不妨讀讀杜甫這首詩,意境孤獨卻曠達高古!
    孤獨本來就是生命的本相,人生在世,知己難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生天地間,不可能事事順心,經常有悵然若失之感也屬自然。正如陳子昂感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天地之大而沒有我容身之所,這是何等的孤單。但是孤獨也能是一種另類的美,同時也是我們無法繞開的哲學問題。
  • 杜甫與隴右的人生情結
    資料圖回眸詩聖杜甫先輩的人生精彩片段,他的一生中最為得意的就是詩歌創作,這也是他事業成就上最耀眼的生命光環,每一首詩歌都是詩聖發自肺腑的心聲,其表述寄託著不言而喻的人生情結,回眸他攜家在隴右(古代秦州、隴南一帶)的人生歷程就是最有力的例證。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李白#讀唐詩,必讀李杜,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便是唐詩的兩座大山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記錄,而李白則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上天入地,他的想像力汪洋恣肆,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令人讀來心潮澎湃。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