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挑戰杜甫的千古名作,在牆上寫同名詩,僅幾句全然不輸詩聖

2020-12-17 美詩美文

《莊子》中有句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這話在文壇一樣適用。當年唐代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不但讓自己一詩成名,還捧紅了幾大景點,如今仍年年入選課本。此詩問世後,唐代沒有詩人敢模仿,甚至連楓橋和寒山寺寫的人也少了。直到宋朝一位名叫孫覿的小文人模仿了一首《楓橋三絕》,沒想到竟也讓自己紅了一把,而這首詩也流傳了800多年。

本期要和大家說這首詩,和孫覿《楓橋三絕》一樣,也是一首小人物挑戰高手之作。當年54歲的杜甫遊覽過武侯祠後寫了一首名為《武侯廟》的五言絕句,為的是悼念諸葛亮。全詩如下:

《武侯廟》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對於這首詩,後世的評價是很高的,別看它寫得很平淡,但卻是言簡意豐的典範。詩的前兩句寫武侯祠之景,諸葛亮的畫象已經不知去了哪裡,祠內只剩下空山和肆意生長的草木。後兩句轉而抒情,用10個字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站在武侯祠詩人似乎聽到他向後主辭別伐魏的聲音,可是最後卻落得個病死營中的下場,再也回不到南陽了。

這首詩最大的妙處在於虛實相結,寫景和抒情完美的融合,令人叫絕,成為了一首千古名作。此詩之後,雖還有不少詠懷諸葛亮的詩作,但名家們都不敢學杜甫從武侯廟這個角度來寫。直到明朝有位無名氏在讀完杜甫此詩後,在牆上寫了一首同名詩,全詩短短幾句不輸詩聖,流傳至今。讓我們來看一看:

《武侯廟》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與杜甫詩不但同名,而且寫的大意也差不多,雖不及杜甫詩簡練,但無論意境上還是氣勢上都是不輸給詩聖的。因為詩題寫在牆壁上,並沒有署名,在很多年裡曾被認為是明代大文豪楊慎所作,後經學者們多方考究才確定不可能是楊慎所寫。

詩的首聯出現了兩個地點,劍江位於諸葛亮北伐要經過四川劍閣縣,而五丈原在陝西岐山縣,是他魂歸之處。詩人以這兩個特殊的地點,濃縮了諸葛亮的一生。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寫劍江詩人用的是「綠沄沄」的豪情之語,寫五丈原時詩人用的是「曰又曛」的悲壯之景,與人物的命運完美融合,形象而又貼切。

次聯和頸聯的4句,與杜甫詩意差不多,寫的是諸葛亮命損軍前,武侯祠如今只有秋草枯黃,西蜀關山被暮雲籠罩。因為篇幅更長,這4句敘事寫景的內容也更為豐富,秋草、暮雲等哀景寫得頗有韻味。

尾聯詩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孔明雖敗但卻名傳千古,後人在論及三國諸人時不能僅以成敗論英雄。這一聯體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的推崇,不但詞嚴義正,而且也是頗有氣勢的。比起杜甫的「不復臥南陽」的傷感,這首詩的感情也更為強烈。

縱觀無名氏這首詩,雖然寫得不如杜甫詩那般精煉和雋永,但卻也是頗有味道的,情韻聲律,無一不合。清代文人沈德潛對這首詩的評價是:「古來武侯廟詩,以此章為最」,這首詩大家覺得怎麼樣,能與杜甫詩相提並論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詩聖」而不是別的稱號,你知道嗎?
    關於詩聖杜甫,我以為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的好。「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詩聖杜甫為什麼魯迅先生會有這樣的評價,我以為,正是因為杜甫的詩貼近生活,寫的就是普通百姓,普通人會經歷的事,而且語言風格來說,平實真誠,形象鮮明,通俗易懂,畫面感極強,讀杜甫的詩,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一些寫愛情的詩歌雖略感晦澀難懂,但意境纏綿悱惻,極為動人。由於李商隱的詩格調新穎,又趨於隱晦迷離,所以他的詩是難於索解,更難於模仿的。不過有意思的是,李商隱雖然極具個人特色,也幾乎不拾人牙慧,但是卻做了一次致敬式的模仿。他致敬的對象,就是詩聖杜甫。杜甫的詩一直被模仿,但卻很難被超越,但李商隱的詩一出,幾乎以假亂真,忽悠了很多人,成為了一首千古名作。
  • 詩聖杜甫為有多火?BBC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伊恩·麥克萊恩原本以為,杜甫只是我們中國人的詩聖,沒想到一下子變成了地球人的詩聖了。他的魅力不但跨越了時空,還跨越了語言:從古代到現代,從中文到英文。杜甫24歲那年,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但仕途之路卻頗為不順,科舉考試屢屢落第,於是便留固守長安。杜甫33歲那年,在洛陽第一次與李白相遇;當時李白44歲,剛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一個是年輕氣盛的文藝青年,一個是名揚天下的文壇大哥,杜甫自然就成了李白的小迷弟,而且一直非常崇拜。後來,聽說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還專門作了兩首詩《夢李白二首》,由此可見一斑。
  • 後人對於諸葛亮多有評價,但都不及杜甫這首詩,短短幾句一針見血
    不過在眾多的評價中,要數盛唐詩人杜甫最精準,寫過很多的詩評價諸葛亮,特別是這首《蜀相》,通篇寫得很感人,不僅對於諸葛亮的功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表達出了敬仰之情。可見在杜甫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他學習的榜樣。
  • 杜甫:大半詩歌寫在四川
    杜甫:大半詩歌寫在四川 杜甫畫像     一句吶喊,足以彰顯「詩聖」杜甫愛國憂民的熾熱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抱負。  在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中,杜甫赫然在列。雖然他並非出生在四川,但長期旅居在蜀地,旅居期間,創作出了人生近三分之二的詩歌。  如今,在成都,還保存著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遺址,杜甫創作了千古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慶餘年》範閒所寫七言詩,為何被稱為千古第一七言詩
    大家都知道這首七言律詩《登高》是由詩聖老人家杜甫所寫,而這首七言律詩在杜甫眾多的詩中,被稱為「千古第一七言律詩」。清代文人楊倫稱讚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朝學者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為「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 詩聖杜甫的一首五律,寫盡了天地的蒼涼、人生的寂寥!
    安史之亂之後,詩聖杜甫開始過著漂泊無依的苦難生活。經歷了人生的巨變,杜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時期,杜甫的詩歌多是反映人民生活的艱難,以及自己處境的荒涼。杜甫寫了一首《旅夜書懷》的五言律詩,將人世之多艱,及自身之窘態,以深刻、感人的筆調傳達給世人。
  • 首陽山下 詩聖杜甫有故園
    偃師杜甫中學內杜甫文化牆上的杜甫像  在中國,杜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他以筆寫史,人稱「詩聖」,西方學者將他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今年,是杜甫去世1250年。他對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人們對他的身世卻仍難下定論。其實,杜甫的根與魂就在洛陽城東的首陽山下,如果你想了解他的生前事與身後名,不妨到偃師杜樓看一看。
  • 正月初七「人日」 祭祀詩聖杜甫
    公元761年「人日」這天,在蜀州(今崇州市)任刺史的高適想念杜甫,寫了一首題為《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詩贈寄杜甫,其詩情長誼深,思念之情篤厚: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15期:「詩聖」杜甫在長安
    杜甫曾居住這一帶,寫下傳頌千古詩篇講解員李莉介紹,唐玄宗李隆基27歲登基的那一年(712年),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的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杜甫7歲吟詩,15歲躋身詩壇,20歲開始漫遊。天寶五載(746年),35歲的杜甫來到長安。次年他參加了制舉,卻不幸落榜。此後他屢次向王公獻詩,向玄宗獻賦,均求仕無門,生活陷入困頓。
  • 杜甫草堂緬懷詩聖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一年一度的「人日遊草堂」祭拜活動,作家阿來擔當主祭人,與來自四川省、成都市各界詩書畫學者和詩歌愛好者共千餘人一起參與其中。「人日遊草堂」祭拜活動至今成功舉辦二十五屆,祭拜先賢,緬懷詩聖,傳承中華文脈精神,是一場文人雅士聚集的詩歌盛會。
  • 杜甫晚年寫的這首罵人詩,被誤認為是讚美詩,其中兩句千古流傳
    在開元盛世期間,也先後出現了我國詩歌史上兩顆璀璨的明星,那便是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其實,很多人估計不知道,杜甫在世的時候,名聲並不顯赫,反而是李白的一個小迷弟,這些都不能妨礙他成為一個胸懷天下的,有著遠大抱負的人。
  • 金縷衣:無名氏寫的一首唐朝「流行歌曲」,整首詩都是千古名句
    一些十分有名的詩詞背後,其實是一個無名氏或者是冠以他人之妻的人物。唐詩宋詞中有很多無名氏的佳作,譬如:《青海望敦煌之作》、《水調歌》《九張機》、《採桑子·年年才到花開時》,當然,唐詩宋詞更是不乏某某妻、某某妾、某某女所做之名篇,譬如:安邑坊女《幽恨詩》、陸遊妾《生查子·只知眉上愁》、章文虎妻《臨江仙·千裡長安名利客》、陳彥章妻《沁園春·記得爺爺》……
  • 杜甫這首詩,寫思卻不見一個「思」字,不愧為千古名篇
    如果有人問你歷史上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相信大家的答案肯定是同一的,一位是被譽為詩仙的李白,另一位就是被譽為詩聖的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可以說古往今來很難有人能夠超越他們的了吧。杜甫的詩風格多樣,因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所以他的詩大多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以及百姓的疾苦。杜甫一生寫下1500多首詩,很多都是傳頌千古的名篇。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詩就是杜甫的《月夜》。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走出書齋感受雕塑的魅力;領略「詩聖」杜甫的妙筆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漸入化境的詩聖,隨手即是五律模板
    杜甫的千古名篇《旅夜書懷》好在哪裡?詩中體現了杜甫怎樣的胸懷?《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從成都離開去夔州的路上寫的,這個時期,杜甫的生活沒有起色,但是詩文技巧已臻化境。作為格律大師的水平已經穩定,也就是說隨手一首詩,都是後人學習的模板。這段時間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不過要說意境多深,格調多高,杜甫本身是並沒有後人賞析作品時候的心態的。
  • 名流仙宗,詩聖杜甫的仁愛之心
    回溯千年,在光河的彼岸邀約大唐「詩聖」杜甫。說起杜甫,人們會想起很多的經典名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些擲地有聲的詩句,依然響徹古今。世人尊稱杜甫為「詩聖」,這一名號還有一段特別的來歷。傳說中,杜甫是上天陳芳國的一位文星典吏,被尊為「詩聖」。天使派他下凡人間,為大唐成就文章瀚海。他以詩文聲振中土,完成使命後,還要返回天國。當時,他將九天頒下的金字詔書佩戴在身上。一次無意中路過蔥市,青蔥的渾濁氣味汙染了詔書的聖潔。
  • 中國古代詩歌完整發展史,是詩聖杜甫故居,被譽為「文學史聖地」
    詩聖杜甫是曾經語文課本裡的常駐作者,那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杜甫的話,應該去什麼地方呢?答案就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曾經在「安史之亂」時,杜甫留居於此,並在此地創作詩歌240餘首,後來唐代末期詩人韋莊來到這裡,使之得以保存下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這裡題字,可謂是文學史上的聖地。
  • 杜甫寫詩討債,原來你是這樣的詩聖!史上最搞笑的9首詩!
    中國是詩的國度既有李白這樣瀟灑飄逸的「詩仙」又有杜甫這樣憂國憂民的「詩聖」流傳後世的千古名篇更是數不勝數可這些詩詞聖手也有另類的一面據說我們的「詩聖」杜甫老師是一個什麼都喜歡往詩裡寫的人,可憐的彭州牧因為一件小事就這麼被「流芳百世」了,也是很頭疼了哈哈哈,心疼彭州牧一秒鐘,畢竟我們的杜甫還是個可愛的寶寶。
  • 蜀中海棠甲天下 詩聖杜甫何不寫
    當時「柰」為稀罕之物,僅栽種在皇宮、大型寺廟、達官顯貴的園林中。曹植的《謝賜柰表》「柰以夏熟,今則冬生。物以非時為珍,恩以絕口為厚」,說明在三國時期「柰」依然是皇室才可享用的珍稀果品。 南北朝時期,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錄了栽種柰、林檎的方法,證明我國勞動人民已掌握了一定的海棠類植物栽培技術。 晉代巨富石崇與王愷爭富,修築金谷園,園中就有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