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梅山國學堂傳承梅山文化 - 瀟湘晨報數字報

2020-12-25 瀟湘晨報數字報

    本報長沙訊  8月25日,由湖南省市場營銷協會湖湘藝術設計會所、湖南湘儂寨餐飲公司等單位主辦的「蔡大師說梅山——梅山文化產業鏈構建」系列活動在長沙舉行,標誌著梅山新派文化全國推廣活動正式啟動。

    梅山文化研究大師、中國詩話第一人、東方詩話學的開創人蔡鎮楚介紹,梅山文化,是神秘的西南巫術文化與先秦荊楚文化相融合的一種地域文化,覆蓋湘、黔、桂、鄂、渝、粵、瓊七省區市,中心地帶在湖南中部的新化和安化,波及婁底、邵陽、益陽、常德、湘西、懷化等區域。此次活動,重點對梅山文化的起因、梅山元素的發掘、梅山文化的結構、產業鏈構建以及產業投資、商業增值機會和市場化運營做了探討。省政府原經濟顧問鄒育文建言,以梅山餐飲、梅山國學、梅山武學為依託,把梅山文化特徵和現代文化產業結合,打造具有梅山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集團。

    會上成立了梅山新派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將籌建以弘揚梅山國學文化為主的梅山國學堂,計劃面向省內外16歲以下的青少年進行開放性輔導,開設梅山文化、國學講座、書法教習等科目。

    同時,湖南省市場營銷協會等單位就「長沙窯復興計劃」融入梅山文化元素達成意向,將合作開發梅山藝術陶瓷產品系列。  記者胡穎異

相關焦點

  • 梅山文化-梅山神
    梅山文化-梅山神 字號:小大 2008-07-15 21:25作者:張式弘 來源:梅山文化網 我要評論() 二、梅山神 (1)1、漢人供奉的「張五郎」梅山人奉信巫教,他們祭祀之神是祖師張五郎,亦稱梅山教教主。
  • 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四)
    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四) 字號:小大 2009-02-04 08:50作者:佚名 來源:婁底新聞網 我要評論() 梅山民俗文化最大的特點是比較原始的狩獵方法,而且狩獵和梅山教法術相結合。
  • 談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六)
    談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六) 字號:小大 2009-02-05 08:18作者:佚名來源:婁底日報 我要評論() 梅山教習俗中,老獵手每年除夕要收兵,立五嶽梅山大殿場,收三硐梅山及五路猖兵,請三硐梅山出硐,以血食祭祀;次年初三發兵。
  • 梅山文化研討會在湖南安化舉行 共謀梅山文旅融合發展
    央廣網安化10月28日消息(記者鄧文輝)今天(28日),湖南第二屆大梅山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暨中國安化第六屆梅山文化研討會在安化中國梅山文化園舉行。國內外研究梅山文化的專家和旅遊文創企業家、專家代表80餘名參加了開幕式。
  • 三大碗:梅山飲食文化的弘道者
    7月5日,一場特殊的梅山飲食文化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以弘揚梅山飲食文化為己任的三大碗餐飲有限公司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慶賀自己十周歲的生日,藉此機會進一步弘揚梅山飲食文化。    三大碗引領梅山飲食文化    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區自遠古到今一直保存較為完備的一種文化形態,是古梅山地區人們世代創造、傳承的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其中,新化地處古梅山地域的核心地帶,新化飲食文化成為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梅山文化:煥發文旅融合新生機
    > 安化是梅山文化發祥的核心區域,其文化內核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安化人。
  • 談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一)
    談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一) 字號:小大 2009-02-03 08:58作者:佚名來源:婁底新聞網 我要評論() 梅山民俗文化最大的特點是比較原始的狩獵方法,而且狩獵和梅山教法術相結合。
  • 生命不息 傳承不止——婁底市梅山武術文化研究院送非遺進鄉村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劉明軍 通訊員 譚星 攝影 鄒雄華)8月16日,中國武術家、梅山拳宗師陳益球先生率領徒子徒孫們,來到婁星區杉山鎮集和村境內的漢龍文化園演練梅山武功,傳承非遺文化。漢龍文化園是一家以農家自然、休閒為基礎,以旅遊為手段,以城市為市場,以參與為特點,以文化為內涵
  • 走進梅山之梅山教、梅山神、梅山醫藥及梅山民俗
    走進梅山之梅山教、梅山神、梅山醫藥及梅山民俗 字號:小大 2011-05-20 16:23作者:本網綜合湘潭鄢光潤認為,梅山文化的信仰民俗具有神系龐雜、神祗多、宗教色彩濃厚等特色。懷化李懷蓀通過對湘西南一帶梅山教的田野考察,對梅山神張五郎像製作、祭奠及相關傳說進行了細緻了解,並同閭山教對湘西南流傳了數百年之久的梅山教的關係作了一番探討。他認為源於江西道教分支閭山教對湘西南的滲透,形成了以後在此流傳了數百年的梅山教。
  • 談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二)
    談梅山民俗文化及梅山教法術、梅山水師(二) 字號:小大 2009-02-03 08:59作者:佚名在梅山人打獵時,用到的法術並不多,可根據情況用哪些或哪些可以不用。略談一下梅山法術種種,解開迷惑之門,以供參考。
  • 梅山剪紙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其代表是以生長在安化縣仙溪鎮光明村的剪紙藝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紙資料為佐證,反映了益陽市近代剪紙活動狀況,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為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為「梅山剪紙」。
  • 新化:蚩尤故裡 梅山文化發源地
    至北宋開發梅山,漢族不斷遷入,苗、瑤、漢多民族文化逐漸融合,從而形成了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風格獨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05年,全國第十一屆洞穴會議在新化舉行,新化被授予「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蚩尤故裡文化之鄉」稱號。2006年,新化縣縣委、縣政府正式提出「文化塑縣」戰略,不久,《文化塑縣戰略實施方案》新鮮出爐。2006年,中國第四屆梅山文化學術研討會暨首屆梅山旅遊文化藝術節在新化成功舉辦;2007年,新化山歌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這次是因為跨越千年的梅山文化
    「安化是孕育梅山文化的重要地區。一直以來,民間就有自發研究,也有加大對梅山文化挖掘、保護力度的強烈呼聲。恰逢其時,國家提出要堅持『文化自信』,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其火起來。這與安化縣力在打造以茶為基礎,旅為融合,文為內涵,康為延伸的『茶旅文康』新型產業宗旨相得益彰。」安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瑛將安化挖掘梅山文化的初衷娓娓道來。
  • 婁底梅山武術文化研究院送非遺進鄉村
    ,傳承非遺文化。  漢龍文化園是一家以農家自然、休閒為基礎,以旅遊為手段,以城市為市場,以參與為特點,以文化為內涵,集健康飲食、住宿、度假、聚會、垂釣、兒童遊樂、研學、文旅(漢文化博物館、國學體驗館、射箭場)於一體的綜合民宿文化園。
  • 梅山儺戲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省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十二:梅山儺戲  梅山儺戲  梅山儺戲是湖南省冷水江市民間舉行祈福、求子、驅邪等儺事活動時搬演的娛神和自娛戲劇,現存《搬開山》、《扎六娘》、《搬架橋》等10餘個劇目,沒有規範的演出腳本,主要角色由儺藝師扮演,根據劇情需要臨場邀請觀眾參與演出。
  • 梅山文化-梅山神祭祀儀式
    安化梅山神祭張式弘先生在《梅山獵俗》一文中記述了安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梅山祭儀:解放初,安化雲臺山區虎豹、野豬為害,農村常有大型的狩獵活動。神龕前的方桌上燃燭焚香,斟滿三碗米酒,壇主燒過錢紙,躬身念《梅山咒》:「志心皈命禮:奉請梅山大法主,梅山法主降壇場,頭戴遮天猛威帽,眼放豪光澈底清。朝在玉皇金闕殿,暮遊七星北鬥辰。凡人有事來下請,火急領兵赴壇庭。弟子虔誠來拜請,惟願梅山法主降來臨。」
  • 梅山龍宮是湖南最大山脈雪峰山(古稱梅山)的腹地景區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梅山龍宮是湖南最大山脈雪峰山(古稱梅山)的腹地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湖南省新瀟湘八景景區、首屆湖南大眾最愛旅遊目的地。
  • 湖南旅遊:新化縣,梅山文化的發源地
    湖南新化縣,又被稱為梅山。之所以叫梅山,是因為這個地方在很久以前是「梅山蠻」的居住之處。相傳這裡最早的居民都是盤古的後裔,他們驃勇善戰,從不畏懼強權的統治。北宋年間,朝廷曾多次派兵攻打梅山,但始終沒有使他們認輸。並在次年重整旗鼓,在首領扶漢陽的帶領下,攻打了北宋邊界。這一戰,梅山勇士死傷數萬人,斬敵無數。
  • 雜說梅山窗欞文化
    悠悠梅山,滔滔資水,寒來暑往,鬥轉星移,其間掩藏了多少神秘未測的文化,還有那流落於深山野林的稀世珍寶,更有那散落民間的窗欞雕花,它們放著不可企止的光輝,勾魂攝魄,讓我們這些梅山文化研究者情不自禁地走進山村,走進田野,走進農家
  • 湖南安化:探秘梅山文化 文旅融合再出發
    人民網安化10月28日電 (李芳森 陳淵)今天,第二屆大梅山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研討會在湖南省安化縣召開。本屆研討會繼續秉承協作共進的精神,立足於文化這個基點,紮實推進大梅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掘整理,協同推進大梅山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讓梅山文化成為區域團結的核心、產業發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