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季丨東航2018年成績單,中聯航利潤逆勢漲

2020-12-16 澎湃新聞

更多可刷微信或微博」航旅圈」,加入航旅圈俱樂部(微信群)參與探討和互動,可加微信hanglvquan

東方航空(600115)昨日公布2018年年報,由於油價上漲、匯率波動導致匯兌損失等原因,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09億元,同比下降57.35%。

此外,由於2017年公司向東航產投轉讓東航物流100%股權,獲得一次性收益人民幣17.54億元。 2018 年公司的投資收益同比減少 88.41%。

2018 年,公司銷售費用為人民幣 60.58 億元,同比增長 5.30%。 財務費用為人民幣 59.08 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 46.47 億元, 主要由於 2018 年美元兌人民幣升值,公司產生匯兌損失人民幣20.40 億元,2017 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公司產生匯兌收益人民幣20.01 億元,以及公司債務結構調整後,人民幣債務比重和長期債務比重加大導致的融資成本增加所致。

2018年,公司收到補貼收入8.94億,另外還有合作航線收入45.36億,合作航線收入系公司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加強和地方政府合作,根據雙方協議約定合作經營的航線 ,並依據協議所獲得的收益。

2018年,南航的補貼收入為34.45億元,國航為30.27億元。

2018 年,公司圍繞主力機型共引進飛機合計67架,退出飛機合計 14 架。隨著 A350-900、B787-9、A320NEO 等新機型 的引進和B767飛機的退出,截至2018 年末,公司機隊平均機齡 5.7 年。截至 2018 年12月 31日,公司共運營 692 架飛機,其中客機 680 架,託管公務機12 架。 

2019年至2021年飛機引進及退出計劃:

樞紐網絡

2018 年,公司在上海、北京、昆明樞紐的市場份額(以旅客吞 吐量為統計口徑)分別提升 0.6、0.4 和 0.8 個百分點,西安同比持平。通過優化航班銜接,樞紐網絡效應不斷顯現,上海浦東、昆明、西安等三大樞紐的OD 數分別增長 9.2%、11.5%和 12.7%。

2018 年新開上海-斯德哥爾摩、倫敦蓋特維克、杜拜等國際航線,加密上海-成都、廣州、澳門等國內及地區航線。

2019 年,公司將新開上海至布達佩斯、巖手、曼德勒、河內、仰光,北京至香港,青島至巴黎、杜拜等航線。

此外,圍繞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加強北京新樞紐航線網絡規劃研究,全力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東方航空基地工程建設和運營籌備各項工作。未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作為公司主基地,將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市場營銷

2018年,公司座公裡收入為人民幣 0.443 元,同比增長 5.7%。國際遠程航線經營品質有所提升,歐洲、北美、澳洲航線的座公裡收入分別同比 增長 5.4%、1.5%、0.3%。

客運人公裡收益(含燃油附加費)0.538 元,同比增長4.06% ;客運人公裡收益(不含燃油附加費)0.498元,同比增長3.53%。

2018年,公司共承運旅客12,120萬人次,同比增加9.37%。截至2018年末,公司常旅客會員總量3,963 萬人,同比增長 18.8%;集團客戶總數9,283 家,同比增長 25.2%,集團客戶收入同比增長 27.8%; 加強與境外 TMC(差旅管理公司)、OTA (在線旅行社)等渠道合作,TMC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40.3%。

優化調整營銷服務體系的管控模式和組織機構,成立商務委員會、銷售委員會和客戶委員會。

截至 2018 年 12 月末,公司 82 架寬體客機已實現空中互聯服務,覆蓋歐美澳、東南亞及國內重點商務航線,「空中互聯」機隊規 模、航班數量、用戶人數均保持中國第一;積極探索與電信運營商組建航空網際網路合資公司,鞏固和增強公司在空中互聯業務領域的先發優勢。

低成本航空方面,中聯航2018 年實現淨利潤人民幣 8.8億元,同比增長9.0%,客座率達到 85.5%。直銷收入佔比 69.9%,直銷收入同比增長17.0%;通過積極推廣免稅品銷售、行李銷售、升艙產品、空中商城產品等方式,拓寬輔營業務收入來源,輔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8.0%。 

2018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436.23億元,營業成本人民幣 1286.13 億元,可用噸公裡成本(不含航油成本)減少3.8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9.831億元,同比下降49.56%。2018年資產負債率 68.30%, 同比下降 3.23 個百分點。

子公司盈虧情況

• 東航江蘇 2018 年營業收入 93.13億元,同比增長 12.79%;淨利潤3.05億元,同比下降47.14%。

• 東航武漢2018 年營業收入 45.59億元,同比增長 6.30%;淨利潤2.19億元,同比下降50.90%。

• 東航雲南2018 年營業收入105.23億元,同比增長 17.72%;淨利潤 3.40億元,同比下降 51.08%。

• 上海航空2018 年營業收入140.36億元,同比增長 12.64%;淨利潤 6.00億元,同比下降 50.17%。

• 中聯航2018 年營業收入56.60億元,同比上升 12.46%;淨利潤8.82億元,同比增長9.02%。

相關焦點

  • 三大航成績單大PK:南航營收最高 東航淨利逆勢增長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三大航成績單大PK:南航營收最高,東航淨利潤逆勢增長 受疫情影響,2月三大航載客量下降逾八成。隨著東航和國航年報出爐,三大航去年成績單一覽無遺。南航營收最高,東航去年盈利逆勢增長從數據上看,三大航中,南航去年依然錄得最高的營業收入為1543.22億元,而國航和東航營收分別為1361.80億元和1208.60億元。其中,南航和東航依舊保持營收的正增長,分別為7.45%和5.16%,國航去年營收同比下滑0.43%。
  • 年報季丨東航2019盈利逆勢增長,上航虧損
    東方航空發布2019年年報。2019年營業收入1208.60億元,同比增長5.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95億元,同比增長17.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5.67億元,同比增長32.73%。
  • 上市航企2018年業績比拼,到底哪家最賺錢
    五一小長假前,八家航企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幾家航司的財報發現,去年由於油價上漲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大部分國內航企的淨利潤同比下滑,只有中國國航和春秋航空實現了逆勢增長。不過進入2019年,由於油價和匯兌損益的影響減小,大部分航司一季度帳面上的業績有所好轉。
  • 中聯航轉型:東航殺入低成本航空
    東航數據也顯示,2013年,公司的高端旅客減少102.2萬人,減收10.9億元。  2012年3月,東航與澳航宣布成立捷星香港,註冊資金1.15億美元,以香港為運營基地。彼時計劃2013年中期開始運營,卻遭遇國泰航空狙擊,遲遲未獲運營牌照。而中聯航做為東航國內的低成本棋子將在年內投入運營。
  • 四大上市航企披露2017年成績單 到底哪家最賺錢
    隨著東方航空(600115.SH)公布2017年財報,四大航空上市公司的2017年成績單係數出爐。東航則因公司於2017年2月完成向東航產投轉讓東航物流100%股權,因此2017年營業收入、航空運輸收入、貨郵運輸收入及其他業務收入均不包含自2017年 2 月起東航物流及中貨航等東航物流下屬控股子公司之對應數據。由於燃油成本是航空公司的第一大成本,燃油成本的上漲也對航空公司的業績有著直接的影響,2017年國際油價上漲,四大航企上市公司的燃油成本都有不小的上升。
  • 東航將購50架波音737 交由中聯航拓廉航市場
    該交易目錄價格總計45.6億美元,波音計劃在2017年至2019年分階段交付。中證網訊,東方航空(600115)7月9日晚間公告,公司7月9日與波音公司籤訂《購買B737系列飛機協議》,向波音購買50架B737系列飛機。
  • 即將進軍國際航線的航企觀察3:中聯航
    2012年中聯航成為東航全資子公司  中聯航成立於1984年9月21日。2002年10月31日,運營了12年的舊聯航停止了全部民航航班飛行。2004年,經民航總局正式批准,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共同出資1億元,上海航空公司控股80%、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控股20%,重新組建成立了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實現了「軍轉民」。2005年7月完成重組,10月再次起飛。2009年東上重組,中聯航於2010年正式加入東航集團,成為東航股份旗下的控股公司。
  • 東航旗下中聯航宣布轉型廉價航空 "飛的"時代到來?
    □東航旗下中聯航昨宣布轉型,中國首家國有經濟型航空公司「啟航」。     票價較傳統航空便宜20%    昨日,作為國有三大航空之一的東航,宣布旗下中聯航正式轉型成為低成本航空公司。東航表示,中聯航的轉型標誌著東航全面建立起「多層次、差異化」的航空產品與服務能力。目前,中聯航主運營基地位於北京南苑機場,而距離天安門廣場僅13公裡的南苑機場,是首都國際機場外另一個北京「空中門戶」。
  • 東航旗下中聯航今天宣布轉型低成本航空公司
    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記者湯一亮)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東航旗下中聯航今天宣布轉型低成本航空公司,這也是國有骨幹航空集團的第一家在國內涉足低成本的航空公司。  今天,東航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成為了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聯航空的轉型標誌著東航的戰略轉型邁出了新的一步,它要建立起一個多層次差異化的航空產品和服務能力,成為中央企業當中首家集傳統的全服務的經營模式和低成本經營模式為一體的混合經濟制的大型航空運輸集團。
  • 6月1日東航、上航、中聯航網站實現三網合一
    民航資源網2011年5月31日消息:2011年6月1日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東航」)、上海航空有限公司(Shanghai Airlines Co., Ltd.
  • 年報季丨吉祥航空2018成績單,787運營情況怎麼樣
    吉祥航空近日發布2018年年報,公司營業收入143.66億元,同比增長15.75%。其中航空客運收入139.82億元,佔營業收入97.33%;航空貨運收入2.16億元,佔營業收入1.5%;其他業務收入1.68億元。
  • 年報季丨南航廈航重慶航2019成績單
    ​​更多可刷微信或微博「航旅圈」,加入航旅圈俱樂部(微信群)參與探討和互動,可加微信hanglvquan南方航空發布2019年年報,成為三大航中最先發布2019年業績的公司。
  • 中聯航宣布「轉型低成本」 預計票價下浮20%左右
    這也就使得低成本航空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上被越來越多的關注,傳統大航空公司的利潤被擠壓得越來越少,於是紛紛開始涉足這一領域。上世紀70年代,低成本航空運輸(俗稱「廉價航空」)就在北美市場出現,經過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實踐,迅速在全球推廣開來。
  • 中聯航擴機隊瞄準第二機場
    對此,中聯航總經理姚維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其實,如此大手筆擴建南苑機場意在北京第二機場。「最終,中聯航要以60架飛機的規模入駐第二機場,只有這樣(的實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機場掌握更多話語權。」  據介紹,中聯航目前共運營12架波音737飛機,到今年底整體機隊規模將達到23架。
  • 大手筆擴大機隊規模 中聯航瞄準北京新機場
    對此,中聯航總經理姚維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其實,如此大手筆擴建南苑機場意在北京第二機場。「最終,中聯航要以60架飛機的規模入駐第二機場,只有這樣(的實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機場掌握更多話語權。」  據介紹,中聯航目前共運營12架波音737飛機,到今年底整體機隊規模將達到23架。
  • 變身「中廉航」 中聯航面臨成本考驗
    作為部隊出身的央企子公司,中聯航長年積累下的體制,以及並未形成品牌等核心優勢的現狀,導致其轉型並不被看好。  第一家國有廉航誕生  中聯航是內地第四家廉航,也是中國第一家國有廉航,第一家主營基地設在北京的廉航  7月2日,東航在京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航」),正式轉型成為低成本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廉航」)。
  • 中聯航「日照號」飛機成功首航
    原標題:中聯航「日照號」飛機成功首航 中國聯合航空公司執行副總裁吳剛,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山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姚永錄,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兆亮出席中聯航「日照號」首航啟動儀式。 「日照號」由中聯航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噴塗而成,噴塗圖案突出了日照海濱城市特色,圖案包含太陽、燈塔、帆船、浪花、海鷗等元素,整個機身採用中國傳統喜慶顏色紅色作為底色,象徵初光先照、霞光萬丈之意。
  • 2020年冬春航季東航甘肅分公司新增並加密多條航線
    11 月 4 日,記者從東航甘肅分公司舉辦的 2020 年冬春航季產品推介會上獲悉,隨著今年冬春季航班計劃的運行,該公司不斷優化航線網絡布局,新增航線並加密多條蘭州始發航線。據悉,今年冬春季運行航班中,東航甘肅分公司新增航線蘭州~鄂爾多斯~長春,蘭州~信陽~寧波,蘭州~邯鄲~南京,蘭州~西安~哈爾濱等航線。同時,加密蘭州~上海,蘭州~南京,蘭州~昆明,蘭州~洛陽~福州等航線。
  • 四大航年報大比拼:盈利能力海航強 收入水平國航高
    近期,四大航相繼發布2015年年報。2015年對於航空公司們來說絕對是個豐收年,儘管人民幣在下半年的大幅貶值吃掉了大半的利潤,但前年還是每噸8000多元的航油,現在每噸只要3000多元,這也讓航空公司們賺得盆盈缽滿。2015年,四大航實現淨利潤205億元,同比大幅提高59%,再創盈利輝煌。
  • 中聯航正式轉型低成本 未來票價至少降20%
    籌劃接近2年,東航終於邁出了涉足低成本航空的第一步,成為首家旗下運營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國有航空公司。中聯航成立於2004年,由上海航空與中航材集團共同組建。2009年東航重組上航之後,中聯航成為東航旗下子公司。2012年11月,東航又將東航河北分公司與中聯航進行重組,成立如今的新中聯航。新成立的中聯航彼時就有做低成本航空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