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鰉魚,黃魚圈,與一位滿清侯爺微服私訪的故事

2021-01-20 網易

2021-01-14 11:57:58 來源: 愚樂老劉

舉報

  #故鄉好味道#在今松花江邊岸,有一個地方叫黃魚圈(juan)。之所以叫黃魚圈,是因為此處盛產鱘鰉魚,曾被滿清王朝的一位少年侯爺私訪發現,於是指令在水中圈養,冬季作為貢品進貢朝廷。

  

  松花江在古時候叫鴨子河,水草豐美,是一個「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好地方,特別是以出產鱘鰉魚聞名。

  此魚背上有甲,嘴上有須,皮肉皆黃,金光四溢,大者可達一、二百斤,味道極其鮮美。

  鱘鰉魚兇猛異常,一般的漁網根本無法捕獲。江邊有一漁民馬老大,以生絲加麻線織成一種大網,十分結實,能夠抵得住鱘鰉魚衝撞,才能捕到鱘鰉魚,漸成富戶。

  

  一日,馬老大正在領著夥計在江邊捕撈鱘鰉魚,岸上來一少年,衣衫襤褸,向馬老大討要一口飯吃。

  馬老大心地善良,便讓夥計拿出乾糧和魚湯,給少年吃。少年一嘗魚湯,味道極其特殊,甚以為奇。馬老大問少年欲往哪裡,少年講自己孤身一人,懇求馬老大收留,不要工錢,只要給一口飯吃就行。馬老大遂將他留下。

  於是,少年每天跟著馬老大,同其他夥計一起捕魚,少年對鱘鰉魚特別感興趣,不時打聽鱘鰉魚的習性、特點、吃法、價格及捕撈量,顯得十分有心計。

  

  過了幾日,忽然有一隊兵丁來到江邊,直奔少年而來。馬老大非常詫異,一問少年才知,他本是大清王朝的一位侯爺,奉乾隆皇帝之命,微服到「龍興之地"的長白山腳下私訪風物人情。

  臨行之時,少年囑咐馬老大鰉魚味美,要作為貢江奉獻朝廷,建議馬老大右江裡用柳條紮成魚圈,解決夏季無法保鮮不能長途運輸的問題,待冬季封凍之時,將圈養鱘鰉魚撈出,把凍魚送往北京,由內務府高價收購。

  於是,馬老大每天將所捕鱘鰉魚,投入到用柳條插成的魚圈中,投餵飼料,用心飼養。待冬季下雪封凍之時撈出,用牛車載著,千裡迢迢送往北京,給皇帝晉貢。

  由於鱘鰉魚成為朝廷貢品,揚名天下,這個地方便被稱為「鰉魚圈",後簡化為「黃魚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鱘鰉魚的自由之路[中國故事]
    這是撫遠市政府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舉辦的「鱘鰉魚公益放流活動」,撫遠市鱘鰉魚保護協會的公益人士和社會愛心人士等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呼籲「努力維護生態平衡,使鱘鰉魚、大馬哈魚以及生活在這片水域的各種魚類得以繁衍生息,做好它們的守護人」。鱘鰉魚實際上是史氏鱘和達氏鰉魚的統稱。
  • 吉林第一島:鰉魚島——曾盛產皇帝的鰉魚
    在一首題為《詠鱘鰉魚》的詩中,將鱘鰉魚的體態特徵作了詳細描述:「有目鰥而小,無鱗巨且修,鼻如矜戟,頭似戴兜鍪」,將鱘鰉魚形容為眼睛不大,身體修長,鼻如挺立的戟柄,頭戴甲冑的武士。乾隆也以《松花江捕魚》為題賦詩:松江網魚亦可觀,潭清潦盡澄秋煙。虞人技癢欲效悃,我亦因之一放船。施罟濩旋近岸,清波可數鰷鱸鰱。就中鱘鰉稱重大,度以尋丈長鬐軒。波裡頹如玉山倒,擲叉百中誠何難。
  • 鱘鰉魚的養殖方法和技巧,只要知道這幾點就可以了
    鱘鰉魚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等地,是我國重要的特產經濟魚類,它的形態和普通的魚類有很大的區別,鱘鰉魚是很古老的生物種群,所以不但有寶貴的科學研究價值,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鱘鰉魚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鱘鰉魚的鱘魚籽更是出名,價格昂貴。
  • 非法捕殺販賣野生鱘鰉魚4人獲刑
    來源:佳木斯4人從事非法捕殺販賣野生鱘鰉魚的活動,終難逃法律制裁。網絡配圖2019年5月22日上午,王某某、劉某某和程某某在黑龍江撫遠水域九龍灘附近江面獵捕到一條重達140斤的鰉魚,並於當日13時許將該魚以每公斤110元的價格出售給鮑某某,獲利7900元。
  • 鱘鰉魚10多萬元一條,藥用價值大,能防癌抗癌,難怪農民專門養殖
    據悉,整個鴨綠江養殖的鱘鰉魚產值預估上億,但因為每條鱘鰉魚的生長年份不同,體重不一樣,賣價自然不一樣,但鴨綠江的養魚人說,一般的話,一條100斤的雌性鱘鰉魚能產卵13到15斤,這些卵就用來做成價格昂貴的魚子醬,再加上賣魚肉,最終,這條魚的價值在12萬元以上。
  • 黑龍江漁民撈出800多斤鱘鰉魚 魚子醬可賣30萬
    鱘鰉魚  生活報5月21日訊 「網裡有東西!慢點!」5月19日一大早,我省撫遠縣漁民打上了一條800斤重的母鱘鰉魚,這是近20年來撫遠縣有記載最大的鱘鰉魚,而其歷史上最重的為2000斤。  「起網感覺很沉,我們慢慢往上拽,就看見一條大魚的尾巴先上來了。這麼大的魚勁大,硬拽容易把船打翻,我們就拿著繩子把大魚尾巴系上並栓到船上,拖到岸邊一看竟是一條大鱘鰉魚。」
  • 除了魚子醬 鱘鰉魚肉和骨架也倍受歡迎
    鴨綠江裡的鱘鰉魚。4月17日早晨,3個養魚人正吃力地將一條剛量完體長的雌性鱘鰉魚放到擔架上。這條雌性鱘鰉魚算上尾部,體長達到了1米9、估重120斤。然而,養魚人說,這種10年生的鱘鰉魚僅僅算一般的,鴨綠江裡養殖的鱘鰉魚12年生的,體長一般都在2米以上、重量超過200斤。
  • 中俄界江漁政聯檢結束 共護鱘鰉魚等珍稀魚類
    中俄界江漁政聯檢結束 共護鱘鰉魚等珍稀魚類 2019-06-05 13:24: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
  • 中國最東端的撫遠,和俄羅斯兩國一島,是鱘鰉魚和大馬哈魚之鄉
    撫遠被譽為中華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三江之地,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在這裡參觀了解到我國的鱘鰉魚人工繁殖技術,在50年代末就已經獲得了成功,撫遠的鱘鰉魚繁殖養育基地始建於1998年,自2002年以來,累計放流鱘鰉魚、大馬哈魚苗1500萬尾,價值3600萬元。
  • 「鰉魚」到底是啥魚?
    鰉(huáng)魚(鱘鰉魚),是鱘魚的一種,學名為達氏鰉。
  • 扒一扒這風口浪尖兒上的大鰉魚
    咱們平臺再不趁著新聞熱度未退來扒上一扒鱘鰉魚的故事,實在是不合適啊。新聞中提到的鱘鰉魚本是生活在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史氏鱘和達氏鰉的統稱。由於史氏鱘早已經是國家級保護動物,捕撈和食用皆是違法。所以我們能談的只有達氏鰉。鱘魚類隸屬於鱘形目,全世界現有鱘魚2科6屬26種,其中鱘科鰉屬有兩種,分別是歐洲鰉和達氏鰉。而生活在我們中國的,也就只有鰉魚——達氏鰉一種了。
  • 哈爾濱鰉魚的前世今生
    大家好,我叫鰉(huáng)魚(全名鱘鰉魚)。首先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鱘魚的一種,學名為達氏鰉。主產於黑龍江水域,故鄉為黑龍江。這時乾隆想了想說,這條大魚是目前發現的淡水魚中最大的魚,可稱作魚王,從今兒起它作為皇家貢品,每年要進貢,為皇家作貢品的大魚王就叫鰉魚吧。這就是我的名字的來歷。長期食用鱘鰉魚肉,對久治不愈的腰痛、胃病和脫髮等、均具有顯著療效。
  • 起底天價鰉魚:沒人賣純種 最貴30元每斤
    起源於白堊紀,享有「水中大熊貓」的美譽鰉魚屬於鱘科,鱘科中又分「鱘屬」和「鰉屬」兩種魚類,其學名叫做「達氏鰉」。黑龍江撫遠縣因生產鱘鰉魚而被稱作「鱘鰉魚之鄉」,全國最大的鱘鰉魚繁養基地就坐落在這裡。王洪波是撫遠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十多年裡一直從事鱘鰉魚繁養研究工作。
  • 鰉魚多少錢一斤鰉魚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去年的哈爾濱天價魚事件,讓鰉魚進入了大眾視野,那麼鰉魚究竟是一種什麼魚,鰉魚多少錢一斤呢?鰉魚多少錢鰉魚是一種極為特殊的高寒水質魚類,同樣是在黑龍江省,松花江和嫩江裡都沒有鰉魚,這種魚對於自然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只生活在中俄的界江黑龍江中,鰉魚的成長周期很漫長,一般需要五到八年的時間才能長成。
  • 鰉魚、中華鱘傻傻分不清 ,「天價魚」背後其實是魚販子的詭計
    真的野生鰉魚即便在古代也十分珍貴。說到鰉魚的珍貴,還有一個作家鬧過笑話。按照曹雪芹的說法,賈寶玉他們家應該是吃過鰉魚的,烏莊頭給賈府送來的年禮這樣寫道:「鱘鰉魚二個」,這裡面說的「鱘鰉魚」,推測便是黑龍江的鰉魚(達氏鰉)或鱘魚(施氏鱘)。
  • 天價哈爾濱鰉魚你知道多少?誰知道它的價格?快告訴我!!!
    這時乾隆想了想說,這條大魚是目前發現的淡水魚中最大的魚,可稱作魚王,從今兒起它作為皇家貢品,每年要進貢,為皇家作貢品的大魚王就叫鰉魚吧。這就是鰉魚名字的來歷,從那時起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鱘鰉魚——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是鱘魚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總稱,人們常將兩者相提並論,稱鱘鰉魚,成年魚的體重可達1000公斤,是我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鱘鰉魚因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因而具有「水中熊貓」的美稱。
  • 長江兇猛食肉魚引熱議 為鱘鰉魚雜交品種約200斤重(組圖)
    經過專家鑑定是鱘鰉魚雜交品種,屬於外來物種。可能是有人買了後在長江放生的。這種魚是兇猛食肉動物,與恐龍同時存在地球上。目前這隻魚已經被送到當地的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長江兇猛食肉魚引熱議 為鱘鰉魚雜交品種約200斤重(組圖)  對於「長江現兇猛食肉魚」的消息,不少網友表示放生時要謹慎遵守相關規定,別好心辦壞事。其實在海洋中還有很多奇異生物能與這隻兇猛食肉魚相比,現在就來看看吧。
  • 長江邊現罕見長江鱘?其實是天朝淡水第一魚,原本住在黑龍江!
    達氏鰉(Huso dauricus),俗稱鰉魚,又稱黑龍江鰉,屬於鱘形目鱘科鰉屬一種大型肉食性魚類,僅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及其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等支流。目前世界上鰉屬僅有2種,另一種是歐洲鰉。達氏鰉在我國有「淡水魚王」之稱,如果看到國內有關「天價魚」的報導,基本上那魚都是達氏鰉,或者是和史氏鱘雜交的雜交鱘。另外關於鰉魚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在乾隆年間,東北的赫哲族人捕到一條古怪大魚,當時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魚。按照慣例,奇珍異寶都要上供京城獻給皇帝。
  • 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的一種江魚——黑龍江鰉魚
    黑龍江鰉魚學名為達氏鰉,俗稱;鰉魚、東亞鰉魚、牛魚(古名),是鱘魚的一種。黑龍江裡有兩種鱘魚:施氏鱘和達氏鰉魚,故現黑龍江本地魚民統稱為鱘鰉魚。達氏鰉魚是一種大型的不洄遊入海的魚類,是我國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的魚類.
  • 鰉魚是啥魚...五大疑問仍待解
    二、鰉魚的市場價到底是多少?對於哈爾濱官方和店家稱「沒有價格欺詐」,很多人並不是很認同。這種鰉魚到底是一種什麼魚?有那麼貴嗎?據介紹,鰉魚屬於鱘科,鱘科中又分「鱘屬」和「鰉屬」兩種魚類,其學名叫做「達氏鰉」。黑龍江撫遠縣因生產鱘鰉魚而被稱作「鱘鰉魚之鄉」,全國最大的鱘鰉魚繁養基地就坐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