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是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是佛教六度波羅蜜之一,通過布施可以廣結善緣,破除我們內心的慳貪,培植善根福報。
布施分為三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其中以法布施最為殊勝究竟,但大家最熟悉的還是財布施。財布施又分為內財布施和外財布施,但我們現在一般人經常講的是外財布施,而忽視了內財布施,喜歡用自己的衣食財物布施眾生,而不知很多布施其實是不用花錢的,沒有一分錢,也可以照樣修布施。
布施重在發心,佛曾經講過,即使再貧窮的人,也可以修下面七種布施,同樣具有無量的福報和功德。
一,眼施。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我們發怒時,就會目露兇光,令人產生畏懼;當我們歡喜時,就會眉開眼笑,目光柔和,令人心生歡喜。如果我們能夠常發善心,常生歡喜心,用柔和、善意、慈祥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令眾生歡喜、心安,這其實就是一種無上的布施。
二,和顏悅色施。
每天兇巴巴的對人,臉拉的長長的,好像別人欠你多少錢似的,誰看到了都彆扭,即使人家本來心情很好,一看到你這個臉色,心情也就變得糟糕了。
學佛就是要學恆順眾生,能夠給大家帶來歡喜,要發自內心的感恩一切眾生,常常想念別人的好處,能夠和顏悅色的對待每一個眾生,與大家和諧相處,這也是一種布施。
回到家裡,能夠對待父母和顏悅色,父母也會感到愉悅;對待妻子兒女和顏悅色,家庭就能和睦;工作時和顏悅色,同事間就能和諧相處,工作愉快,這就是和顏悅色施的回報。
三,佳言施。
我們或許家境不好,沒有多餘的錢修財布施,但起碼還有這一張嘴。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在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句寬心體貼的話,有時候比什麼都管用,比什麼都能打動人心。所以即使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但一定要學會說好話,不說妄語,說對人有益的話、正能量的話,這也是一種布施。
四,身施。
如果別的都做不了,起碼還有這個身體,可以勞動,可以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們幫別人幹活;去寺院或者其他慈善機構做義工;在單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做好分內的工作;在家庭中積極做家務,照顧孩子,體貼愛人,孝敬父母,這都是身布施,
五,心施。
即使什麼都沒了,還有一顆善心,也可布施出去。佛法講「萬法由心生」,只要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為別人著想的心,別人就一定能夠感覺的到,就會給別人帶來溫暖和安慰,這也是布施。
六,床座施。
在遇到利益紛爭的時候,謙讓別人,把好處讓給別人,也是布施的一種。比如在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在醫院住院時,把病床讓給更嚴重的病人,這都是布施,雖然只是小事,但也得無量福慧。因為這樣不僅會贏得別人的禮敬,同時也會使自己增添一份謙卑恭讓之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七,房舍施。
在下暴雨的時候,讓淋雨的行人到家中避雨;遇到天災人禍,看到有無家可歸的人,留他們在家中寄宿,這都是修布施,得福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