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有七種布施,不用花錢,也能得大福報!

2020-12-12 國學雜談

布施是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是佛教六度波羅蜜之一,通過布施可以廣結善緣,破除我們內心的慳貪,培植善根福報。

布施分為三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其中以法布施最為殊勝究竟,但大家最熟悉的還是財布施。財布施又分為內財布施和外財布施,但我們現在一般人經常講的是外財布施,而忽視了內財布施,喜歡用自己的衣食財物布施眾生,而不知很多布施其實是不用花錢的,沒有一分錢,也可以照樣修布施。

布施重在發心,佛曾經講過,即使再貧窮的人,也可以修下面七種布施,同樣具有無量的福報和功德。

一,眼施。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我們發怒時,就會目露兇光,令人產生畏懼;當我們歡喜時,就會眉開眼笑,目光柔和,令人心生歡喜。如果我們能夠常發善心,常生歡喜心,用柔和、善意、慈祥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令眾生歡喜、心安,這其實就是一種無上的布施。

二,和顏悅色施。

每天兇巴巴的對人,臉拉的長長的,好像別人欠你多少錢似的,誰看到了都彆扭,即使人家本來心情很好,一看到你這個臉色,心情也就變得糟糕了。

學佛就是要學恆順眾生,能夠給大家帶來歡喜,要發自內心的感恩一切眾生,常常想念別人的好處,能夠和顏悅色的對待每一個眾生,與大家和諧相處,這也是一種布施。

回到家裡,能夠對待父母和顏悅色,父母也會感到愉悅;對待妻子兒女和顏悅色,家庭就能和睦;工作時和顏悅色,同事間就能和諧相處,工作愉快,這就是和顏悅色施的回報。

三,佳言施。

我們或許家境不好,沒有多餘的錢修財布施,但起碼還有這一張嘴。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在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句寬心體貼的話,有時候比什麼都管用,比什麼都能打動人心。所以即使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但一定要學會說好話,不說妄語,說對人有益的話、正能量的話,這也是一種布施。

四,身施。

如果別的都做不了,起碼還有這個身體,可以勞動,可以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們幫別人幹活;去寺院或者其他慈善機構做義工;在單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做好分內的工作;在家庭中積極做家務,照顧孩子,體貼愛人,孝敬父母,這都是身布施,

五,心施。

即使什麼都沒了,還有一顆善心,也可布施出去。佛法講「萬法由心生」,只要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為別人著想的心,別人就一定能夠感覺的到,就會給別人帶來溫暖和安慰,這也是布施。

六,床座施。

在遇到利益紛爭的時候,謙讓別人,把好處讓給別人,也是布施的一種。比如在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在醫院住院時,把病床讓給更嚴重的病人,這都是布施,雖然只是小事,但也得無量福慧。因為這樣不僅會贏得別人的禮敬,同時也會使自己增添一份謙卑恭讓之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七,房舍施。

在下暴雨的時候,讓淋雨的行人到家中避雨;遇到天災人禍,看到有無家可歸的人,留他們在家中寄宿,這都是修布施,得福無量。

相關焦點

  • 佛說有4種布施,不花一分錢,也能得大福報!
    佛教修行有多種方法,最基本的有六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每一種方法各有側重的不同,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修行方法,也即包含佛教中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只要我們從一而終,堅持不懈,不斷的精進,就會有成功悟道的一天。
  • 佛教:有七種布施,不用一分錢,可得大福報
    佛說: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顏施,微笑處事;言施,說讚美安慰的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眼施,善意地看著他人;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和顏施-第二福報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人,不以兇眉惡色。
  • 佛說即使沒有一分錢,也可以修七種布施,增長自己的福報!
    很多人總認為布施都是有錢人做的事,自己本身就是窮老百姓,生活壓力已經很大,自己還不富裕,哪裡還顧得上布施幫助別人呢?其實真正的布施是在發心,跟貧富沒有多少關係。佛在《雜寶藏經》裡說,人即使窮到沒有一分錢,還可以修七種布施,增長自己的福報。
  • 哪7種布施不花錢就能得大果報?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視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以惡眼。名為眼施。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報。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顰蹙惡色。捨身受身。得端正色。未來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報。  佛祖說,有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得到大果報。
  • 從佛經中看七種不用花錢卻能獲大果報的布施
    《雜寶藏經》七種施因緣第七十六:(白話譯文)佛說有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卻能獲大果報。與父母師長、出家人說話時,不要說粗口、惡言,言語要柔和、婉轉。果報:將來會得到言語辨才,說話讓人信服。成佛後得四種無礙辯才。第四種:身施。對父母師長、出家人恭敬有禮,前迎致敬。
  • 佛說:學會布施,就有大福報
    那麼想要得到這種大福報必須要積德行善,學會布施,這樣就有大福報。學會布施,就有大福報第一:財布施就是是以財物救濟貧苦或生病的人,但是我們要隨時隨地布施,而不能因人而異。財布施分外財與內財。身外之物叫外財,衣服、財產、金銀珠寶、動產、不動產、等皆是外財。
  • 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生活之中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為自己及親人求財求福報。他們買最貴的燈燭,燒最貴的香,以為花錢越多越是對佛的尊敬,表明自己對佛的虔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報。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第一件事:一心誦讀佛經《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 佛教:這則故事告訴你,布施給什麼人功德大,能快速得大福報!
    佛教:這則故事告訴你,布施給什麼人功德特別大,能快速得大福報!深信因果的人,今生能夠幸福,來世也能成就。所以,想要今生或者是來世生活幸福,福報深厚。那麼,一定要學會積累福報。那麼,福報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不是天天燒香拜佛就可以求來福報呢?答案是否定的。佛經有云,我們世間人的福報都是前世修來的。譬如說有人出身貴族,有人出身豪門,可是也有人出身貧窮。有人可以成為赫赫有名的企業家,擁有巨大的財富。這一切,都是前世修來的,甚至是經過了很多世累積起來的。
  • 99歲老僧開示: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這樣布施福報才最大!
    老僧看到朋友十分虔誠,於是講了下面一些話,這些話就是老傑談《金剛經》第4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想要求福報,就要多布施,這樣布施福報才最大!老僧說,你已經年過四十,但是一直窮困潦倒,至今一事無成,根本的原因是你在平時生活中沒有修福報。
  • 怎樣布施,福報功德才會最大?
    佛家講究一個因果報應,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他們對「布施」很在意,布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行為,是用來幫助我們積攢人緣福報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佛家的五種「布施」,多做這五種行為,不用刻意,也能得到很好的福報。
  • 佛教:布施得福,這七種無財布施法,需盡全力去做!
    眼施,亦是人人皆可行持的一種布施,其所獲福報亦大,在經中雲「是人往後,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名第一大福報。」二、和顏悅色施。和顏悅色施,不與父母、師長,以及當下一切所遇之人擺臉色,不以兇眉惡色對人。
  • 佛教:布施如何才能獲得福報?最簡單有效的五個方法!
    在諸經藏之中亦是告知大眾「因果自受」,他人當下能取得很大成就,皆是因過去世的種種「善因」,方能在當下世收穫種種「善果」。這個善果,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福報」。對於布施,不由多說。大家都有去做過,但效果如何「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在行布施所獲福報的基礎之上,行布施的方式方法也有不相同之處。從而導致了布施所獲福報大小也不相同。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一、布施佛門裡有六種修行的大智慧,即六度波羅蜜,其中首要的就是「布施」。很多人會誤解,片面地將布施理解為捐錢捐物,其實真正的布施,更注重給人精神上的力量,予人方便、給人歡喜,使人遠離煩惱恐懼。所以,除了財物布施,還有法布施和無畏布施。
  • 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佛說了四句偈語,受益匪淺!
    佛家說從善積德有福報,福報人人本有,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當下,培植福報。本文大茶經就依據佛家的《佛說四十二章經》,來探討佛說四句偈語,告訴我們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受益匪淺。那是哪四句呢?第一句: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佛陀說:「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 貧窮布施難,不一定非要財布施,布施一個笑臉都是福報
    對於這些人來說,這一生雖然貧窮,布施反而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一般人認為貧窮的人要三餐溫飽都很困難,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哪裡有能力布施呢?有些人還會說:「師父,您勸我修行學佛,如果修行學佛可以有飯吃,菩薩能保佑我發財,我就來學佛。」修布施法門,確實可以改變命運,可以讓人富貴,因為種善因、得善果,有施就必定有得。
  • 佛說:一個人能吃多少苦,就會有多少福!(經典)
    人生在世,應該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多福多壽、人生順遂、遠離諸苦,然而娑婆世界本就是有漏和無常的,人生往往十有八九不盡如人意,痛苦煩惱總是不期而至。老話說得好: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佛說,一切眾生福報皆有定數,我們前世種下多少善因、積下多少善業,今生就會有多少福氣供我們享用。然而,這福報有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我們一味地享樂而大肆消耗福報,一旦福報枯竭,人生就只剩下苦了。人應懂得惜福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福報省著用,也不要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放縱安逸。
  • 佛說:做這件事最損福報,切記!
    信佛、學佛的人都知道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自己積攢來的,所謂積善成德,一個人的福報裡藏著他的運氣,會使人在不經意間收穫幸福。吃虧也是福,為什麼?布施是善因,必可得善果。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讓我們懂得積累福報、改善命運。然而,有一件事最損福報,你知道是什麼?
  • 佛教中有三種布施,但只有一種布施方法,能得到大福報
    相信很多信佛的人都關注一個問題,佛教中常說的福報從哪裡來,福報會不會在拜佛求佛之後,很快降臨到我們身上。其實,按照佛在經綸裡的說法,我們世間人的福報都是前世修來的。比如,今天我們看到世界上有許多的商業巨子、大企業家,他們擁有的財富,就是前世修來的,而且有一些是經過很多世累積起來,然後在這一生當中機緣成熟後,才得這樣殊勝的因果好報。但也有一部分人,擁有財富之後,喜歡享受榮華富貴,因此被福報所迷惑,從而導致不願意繼續修福。這樣的人,縱然在社會上從事一些慈善福利事業,但得到福報會很小。
  • 佛法:布施之道雖有福德,但是有七種不如法的布施必須避免
    網圖可是布施之道雖好,可以成就修行之人的六度波羅蜜多的功德,但是,許多修行之人雖然嘴上說的天花亂墜,但是在真正的行持布施之道的過程中,卻經常有許多不如法的布施發生,這種染而不純的布施之道簡略而言,不如法的布施之道約有七種,這七種布施最多也就可以獲得有限的福德,但是離真正的布施之道所獲得的無量無數無邊福德還差得遠,那麼是哪七種不如法的布施之道呢?
  • 一位高僧說:即使身無分文,你也可通過這7種布施,增加福報
    對於突如其來的打斷,高僧並不惱,反而笑著回答道:「當然有,而且不只一種,一共有7種。這7種布施,即使身無分文,也能做到,從而增加自己的福報」。高僧說完,便請這位男子坐下,並講了下面這則故事:在王舍城旁,住著一位非常窮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