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茶的發酵程度
在我國,一共有六大茶類,每一種都帶有獨特的風味特點。這種工藝上的區別,源自於不同的發酵程度。不同種類的茶發酵程度如何,轉化空間又如何呢?
綠茶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產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茶葉。綠茶當中的維C的含量高,具有抗氧化,殺菌,清火等功效。
綠茶經過殺青—揉捻—乾燥而製成,殺青過程中將茶葉中的酶活性去除,因此後期不會轉化。綠茶適合品飲當年鮮爽的滋味,陳年綠茶的滋味則不如新茶。
白茶
白茶在六大茶類中屬輕微發酵茶。由於茶性涼,也屬於降火類型的茶。白茶的色澤是灰綠、墨綠澀,有的滿披白毫。茶湯口感鮮爽,湯色呈現淺橙黃色,清澈透亮。最具代表茶有:白毫銀針、太姥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
白茶工藝是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用來曬乾或文火乾燥。白茶是保留了酶的活性,但因為不揉捻,茶性轉化不能與普洱茶相提並論,它帶著獨特的轉化方向。「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白茶越陳越香,並且藥用功能也會更好。
黃茶
黃茶也屬輕微發酵茶,卻與白茶不同,黃茶的發酵程度稍微重一些,是因為黃茶的工藝當中有悶黃這一項。黃茶的品質特徵是黃湯、黃葉。清香帶花香,醇厚甘鮮。
黃茶代表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安徽霍山黃芽、北港毛尖。黃茶的工藝是:殺青—揉捻—悶黃—乾燥。黃茶製作方法與綠茶相近,跟綠茶相比增加一道悶黃程序,性質也是比較清寒。
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青茶的滋味和發酵程度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醇厚。烏龍茶代表性的有鐵觀音、大紅袍、肉桂、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凍頂烏龍等。
青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適口度高,香氣非常高雅,滋味醇厚,口感鮮潤。青茶的工藝流程是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多了一道做青,讓青茶帶有獨特的口感特徵,也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
紅茶
紅茶是屬全發酵茶,紅茶的品質特徵是紅湯紅葉。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和大葉種紅茶,其中祁門紅茶、雲南的滇紅、武夷山的正山小種、金駿眉等都是我們常常能喝到的紅茶。
紅茶的製作工藝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其實最重要的工藝就是發酵,好的紅茶發酵工藝良好,沒有鎖喉和高火味, 焦糊味,而是濃鬱的番薯香,果香等。紅茶暖胃養身,任何體質的人群都可以長期飲用。
黑茶
黑茶是屬後全酵茶,也擁有後發酵屬性,黑茶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主要是做緊壓茶的原料。我們常說的普洱熟茶就屬於黑茶的類型,除此之外還有安化黑茶、廣西六堡茶、四川邊茶等。
黑茶的營養成分豐富,很適合去除體內油膩,像我國的遊牧民族,常以肉食為主,就輔以黑茶來刮油去膩。
普洱生茶
值得一提的是,普洱生茶遊走在六大茶類之外的獨特性。如果普洱熟茶歸於黑茶,那麼普洱生茶則無法準確歸類。普洱生茶是經過採摘——殺青——揉捻——曬乾,而製成的曬青毛茶,普洱生茶不是綠茶,相比之下,普洱茶的殺青程度不高,後期的乾燥工藝為曬乾,能夠保證茶葉的後期轉化。
我國是茶葉生產大國,茶葉種類豐富,你更喜歡喝什麼茶,歡迎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