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漕運總督」有權調動轄區軍隊嗎?「調動權」他才有

2021-01-21 腦洞外星人

從順治年間開始,漕運就被清朝提到一個極高的位置。北京的錢糧供給,都需要依靠漕運提供。康熙曾把漕運、河道、鹽政列為「三大政」。而負責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地位自然也高於尋常官員。

從官職人選就可以看出。在清朝前期,漕運總督基本都是八旗為主。到後期,到後期才逐漸轉為漢人官員。

從官階品級來說,漕運總督本身就是二品官員,又可兼任兵部侍郎,以及都察院右都御史。這樣一來,就成了一品官員。

所以,在待遇上,漕運總督的帽飾可以鑲嵌紅寶石,穿九蟒五爪的蟒袍、有仙鶴圖案的補服,每年享有1.5兩至3萬兩的養廉銀。

待遇之上,便是職權。對漕運總督而言,這一職位所負責的食物,主要是漕運和軍務。其餘民政事務,如興辦教育、賑濟救災,雖有參與,卻非專任。

對漕運事務來說,如何護送漕糧,自然是第一要務。漕運總督要保證整個過程的萬無一失,才能繼續享受現有的待遇。

從漕糧徵收、勘驗、起運、送達通州,回程準備下一年漕糧。冬天時,北方的部分運河會結冰。如果運漕糧的船隻被擋在北方,無法南歸,就會耽誤第二年的漕運。

在皇帝眼中,漕運總督就會成為一個不稱職的官員。所以,整個過程,漕運總督必須親自參與。

到北京後,只要條件允許,皇帝會親自接見,詢問有關地方漕運的相關事務。但前提是不能耽誤漕運。在護送漕糧以外,漕運總督也要督造船隻,管理漕員,能及時整頓漕運內的積弊。

這是一項重任,也是一項厚禮的職務。需要老成實幹,德才兼備的官員才可以放心。但這樣的官員並不號召。所以,清朝漕運總督被罷免也是常有的事。

漕運以外,軍務是漕運總督的另一項重任。他們除了掌管轄區內的各衛所軍隊外,還有八旗、綠營、漕標,以及淮安駐地內的守備軍。這些軍隊加起來的數目並不少。

他們不僅需要一同協助,運送漕糧,還要幫助朝廷鎮壓叛亂,平定叛匪。

不過,這些軍隊雖然歸漕運總督管轄,但在指揮上,卻又有一些特殊。例如漕標。這是一支歸漕運總督所屬的綠營兵。一個標大概有二到五個營。每個營人數不固定。多則上千人,少則數十人。

從順治年間開始,漕運總督一直上折,增加漕標軍事力量。因為漕標主要催促漕糧,保證漕運。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軍隊會聽從漕運總督指揮。因為這是朝廷賦予漕運總督的職權。

但如果是戰時,或者投入一些軍事行動。漕運總督調動軍隊,則需要奉命行事。順治年間,漕運總督王文奎奉命鎮壓叛亂。

乾隆年間,漕運總督帥顏保奉命從漕標中挑選一千人,奔赴南昌,後又馳援廣州。這兩次調動,漕運總督都需要得到皇帝的旨意,接到兵部的調令。否則,私自調兵,視為謀反。

對總督軍權的防範,貫穿清朝始終。不只漕運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想要大規模調動,都需要得到皇帝的旨意。因為總督本身職權極大,如果他們徹底掌握兵權。朝廷擔心他們割據一方。所以,才會把調兵指揮的權力,大部分收歸朝廷,集中到皇帝手中。

漕運總督這一職位,經歷順治、康熙以後,隨著漕運的衰落,地位也不斷下降。一些地方督撫開始兼任漕運總督的職權。直到光緒年間,漕運總督被徹底裁撤,改為江淮巡撫而結束。

相關焦點

  • 清代「漕運總督」什麼級別?從一品官階,堪比戶部尚書
    漕運的重要,讓清朝特意設立了「漕運總督」這一職位,專門負責管理漕運事務。總督這這個官職在清朝,屬於高級別的封疆大吏。如果是跟巡撫在同一個駐地內,總督可以節制巡撫。而且,總督常會得到特殊授權,可以節制轄區內的軍隊和官員。手下還有一支可以直接供他們指揮的軍隊,讓他們處理一些緊急事務。
  • 清朝漕運總督是幹什麼的,為何「油水」非常大?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皇帝想出來的對策就是從外地調用一些糧食來緩解問題,運送糧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路線的選擇以及天氣情況的判斷都是最基本的,於是,就產生了漕運總督這個官職。清朝的時候,大部分糧食都是走的水路,所以沒有陸運總督,原因有三,一是陸地與水路相比的話,水運就會更快一些,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二是陸運的話,會在路上遇到強盜,這樣會損失一些糧食和軍隊人員,水運可以避免這個事情:三則是陸運的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護送這些糧食,耗費的人力與物力也是一筆比較大的開銷,水運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算的。
  • 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總督天下漕運,何等威赫
    鎮淮樓建於北宋年間,已有800多年歷史,鎮淮樓為磚木結構城樓式單體建築物,下層為臺基,中有城門洞,上層為二層山樓,全樓通高18.5米,東西長36米,南北寬26米,造型優美。清代為鎮壓淮河水患,始名鎮淮樓。鎮淮樓的對面就是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廣場前有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華誕的花壇,格外醒目。
  •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擔心地方割據?
    總督之名創製於明朝,不常設。清朝正式成為定製,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總理一至三省軍民要政,有節制文武之權。從宋代起,軍權和政權,特別是財權,往往都是分開掌管,防止坐大。清朝怎麼敢常設總督呢,就不怕有居心者趁機割據嗎?
  • 為什麼漕運總督和內務總管都是正二品官銜?原來是這樣!
    清朝官制當中,漕運總督和內務總管這兩個職位,都是屬於官銜較高的職位,屬於正二品官職。這麼高級別的官職,足以說明這個職位本身的重要。漕運總督,內務府總管,這兩個職位負責的領域,當然是各不相同。那麼,它們到底有多重要,為什麼都是屬於正二品官銜呢?先來講講漕運總督。
  • 欽差大臣有多少特權,可以直接調動軍隊?
    這種情況很早就有,只是歷代稱呼不同。明朝時,這些特派官員被稱為「欽差大臣」。清朝入關後,也沿襲了這種稱呼,只是對欽差大臣的制度,又做了一些完善,將欽差大臣的職權和外出辦事的具體流程做一些詳細安排。欽差大臣接到皇帝任免後,如果在京城,就要當面跟皇帝謝恩。
  • 清朝知縣可以由總督任命嗎?總督有多大決定權
    宋初有鑑於唐末五代藩鎮的跋扈,造成地方割據之弊,留節度使於京師,不設刺史而以朝官文臣出知州事。於是亦漸以京朝官、選人、三班使臣等階官或試銜者權知縣事,因非本縣令而管縣,故稱「知某縣事」。明代始正式稱知縣,為一縣的行政長官。清代相沿不改。為正七品官。
  • 一個盛京將軍的權力非常大,調動能調動多少東北野戰軍隊?
    其實,在清朝的歷史中,總計有5個非常強悍的將軍,伊犁將軍僅僅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地位最高的盛京將軍,與其他將軍不同,盛京將軍堪稱了東北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負責這一地區的一切事務。那麼,作為一個強悍的盛京將軍,到底能夠調動多少八旗野戰軍呢?其實,兵力並不算太多,因為情況不一樣。
  • 清代的漕運和倉場
    因其重要,故自明代起,設漕運總督官職,專司職掌漕運。清朝入主中原,亦靠漕運。亦沿明制設漕運總督。該官品秩為正二品,如兼兵部侍郎(類今國防部副部長)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類今監察部副部長)銜,則為從一品。乾隆十年後,都察院不設專員,御史規定由巡撫、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兼銜。  漕運總督權威重,有親轄武裝部隊,還有水師營。仿地方總督、巡撫,之親轄部隊「督標」、「撫標」,而稱之為「漕標」。
  • 清朝的漕運總督究竟是什麼官?六部都管不住而且還有兵權!
    漕運總督是明、清兩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高級官員,品級為從一品或正二品。始設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駐節於南直隸淮安府城(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不僅管理跨數省長達3000多華裡的運河沿線,並且還管理地方行政事務,在明代和清初(1649-1659)兼廬鳳巡撫,管理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3州;並且各省的督糧道,都隸屬於漕運總督。漕運總督可以有親轄武裝部隊,還有水師營。
  • 形成於明朝,完善於清朝的總督制度,哪個時期的權力最大呢?
    明朝最早的總督,是因為麓川之役,當時的明宣宗為了更好地調動資源應對雲南麓川宣慰司的思任發、思機發父子叛亂,便任命兵部尚書王驥總督軍務,尤其是雲貴一帶都必須聽從王驥的軍事任務調遣。還有的就是北京保衛戰時,于謙總督全國軍務,可以調動全國一切資源支援北京城的守衛。
  • 美國總統也不能私自調動軍隊,能左右美軍的,只有它
    美國總統的權力極大,甚至會對其他世界造成影響,美國總統有著很大的實權,其權力主要為行政權和軍事權,總統也毫無疑問是國家的權力中心。但是美國總統的權力這麼大,也並不是就能隨心所欲了。美國身為三權分立的聯邦制國家,主要又總統掌握行政權,又國會掌握立法權,由聯邦議會掌握司法權。在這其中總統的權力是無疑大過了國會和聯邦議會的,但國會也會對總統帶來一定的制約。
  • 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原為漕運總督府,明清時曾駐二品官員
    淮安總督漕運部院是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原為漕運總督府,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城區中心,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從周恩來總理故居(5A級)步行向東,僅需幾分鐘時間。漕運總督府歷經滄桑,終遭破壞而毀滅。
  • 都是封疆大吏,總督和巡撫哪個官職大?清朝究竟有幾大總督?
    其中:「總督」在朝廷則為顯官、在地方則是一方軍政首腦,全稱是「總督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如: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負責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官階一般是正二品,但如果總督同時身兼兵部尚書則可官居從一品。
  • 清朝八大總督,平級卻差距很大,直隸有權,兩江有錢,雲貴最苦
    ▲清朝八大總督分布圖當時的清朝有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直隸省大概範圍是今天的京津冀地區,最重要的是,京師在他的轄地之內,相當於皇帝把身家性命讓你來保護。後來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這可不得了,相當於國家把你看成是代言人,負責外交事業。直接奠定了直隸總督疆臣之首的地位。
  • 總督和巡撫本來都是臨時性職務,後成為定製,雙方互相制約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督撫這個詞,這個詞說的就是總督和巡撫。總督這一職務最早起始於明朝,是一個臨時性的編制,由中央部級官員以上的人員擔任,因事而設立,事情完結,總督這個職務也就沒有了。譬如,于謙在瓦剌俘獲明英宗圍攻北京時,于謙任兵部尚書、總督京師防務,全權負責北京的防禦工作,統帥大軍22萬,當地官員都受他管轄,權力非常大。
  • 清朝八大總督的差距,直隸總督搶不上,雲貴總督沒人當
    為了管理某一個省或者其他省,清朝和明朝不同的是,設立了八個總督。然而這八大總督雖然都是平級,但是由於地域不同,風土人情不同,清朝八大總督還是有差距的。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搶不上在清朝皇帝最看重的是直隸總督,直隸總督主要的職責就是:管理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直隸總督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就是保護紫禁城的安全,換句話說就是保護皇帝的安全。
  • 美國的「州長」有權力調動地方軍隊嗎?別再傻傻不知道
    軍隊與國家的政權密切相關,它是政府用以鞏固和維護統治的工具,是一個國家對外戰鬥力的象徵,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備暴力組織。縱觀中外歷史,從古至今,每一場革命或改革的興起均與軍隊武裝有關。可以說掌握了國家的軍隊,也就相當於控制了一國的命脈與咽喉。美國作為世界範圍內的第一超級軍事大國,它的控制系統是怎樣的呢?
  • 【運河故事】油坊曾有個二衙門
    ,大門兩側各兩間;十三、四間平房作正房,院子的西側有兩棵古老的大槐樹。《型世言》第十八回:「此時衙內哭做一團,二衙便為他申文上司,為他經理喪事。」《光明日報》曾載文《明清時期的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文中談到: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均於明代開始設置。景泰二年(1451年),因漕運不繼,明政府任命副都御使王竑總督漕運,駐紮淮安,標誌著明廷設置漕運總督一職的開始,其主要職能除督促涉漕各省經運河輸送糧食至京師外,還有巡撫地方併兼管河道維護治理職能。
  • 清朝總督和駐防將軍到底是什麼樣的職位?他們兩個誰的官職大?
    而在這個時候很多就有這麼一個疑問,兩江總督是一個什麼官,他為什麼就敢殺了貴為皇親國戚的赫裡,赫裡為什麼又會在受審的時候說自己是江寧將軍,是這兩江的領銜長官,是于成龍的上司,于成龍無權問題的罪呢?這江寧將軍又是什麼官呢?到底是總督大,還是江寧將軍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