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漕運總督是幹什麼的,為何「油水」非常大?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2021-01-21 歷史南飛

文:柿子

清朝漕運總督是幹什麼的,為何「油水」非常大?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一直以來,人們都喜歡居住在首都,在首都人們可以更快的了解到世界的變化,可以更加快速的學習到一些新的東西,可以遇到更多的機會,不同的人可能懷著不同的想法,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這片熱土。

首都由於人們數量的急劇增加,土地基本都被用於建房子,畢竟,皇帝們不能讓自己的子民沒有住的地方,可是解決了居住的地方,吃飯也是一個大問題,國都產生的糧食本來就不夠,現在加上湧入的大量人口,吃飯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皇帝想出來的對策就是從外地調用一些糧食來緩解問題,運送糧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路線的選擇以及天氣情況的判斷都是最基本的,於是,就產生了漕運總督這個官職。

清朝的時候,大部分糧食都是走的水路,所以沒有陸運總督,原因有三,一是陸地與水路相比的話,水運就會更快一些,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二是陸運的話,會在路上遇到強盜,這樣會損失一些糧食和軍隊人員,水運可以避免這個事情:三則是陸運的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護送這些糧食,耗費的人力與物力也是一筆比較大的開銷,水運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算的。

那清代的漕運總督官職會有多大,說完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清朝時,北京的糧食主要來源還是東三省和江淮地區,這些地方都要走水路來運送大量的糧食,漕運總督則是負責監管這些事務的長官。

在清朝的時候,總督的官位是正二品,簡單的說就是,如果總督和地方巡撫在一個地方的話,總督可以管理巡撫,他們的手下還有一支只有自己才能指揮的軍隊。

漕運總督的轄區是比較小的,可是權利並沒有縮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漕運總督管轄的地區中,他們也要管理財政,民事,軍事等重要的事情。

在一段時間內,因為可以兼職的原因,漕運總督的官位上升到從一品,這就和一些尚書的官位差不多了,可以看出,清朝的時候,這是相當重要的官位了。

除了需要保證糧食的按時到達,保證自己的手下要清廉之外,漕運總督還要修繕河道,保證船隻的順利航行,還會負責一些私鹽的監察。

這個官位不是誰都可以擔任的,必須要熟悉河道的構造,這樣的話,選拔的範圍就大大縮小了,最後留下來的也都是千裡挑一的人才。

另一方面,這個位置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因為油水很大,漕運總督到後來就會貪汙腐敗,這個現象屢禁不止,晚清之後,漕運由於淤泥的累積,越來越慢了,再加上火車的出現,人們最終拋棄了這種落後的方式。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落後的方式被淘汰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清代「漕運總督」什麼級別?從一品官階,堪比戶部尚書
    清朝的時候,北京地區的糧食,基本是依靠東三省和江淮地區的糧食。而且,主要走水路。因為相比陸路交通的不便,水路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東三省的糧食需要走海路,到山東後,交給商販運往北京。江南糧食則主要走京杭大運河、長江、淮河等水系。把糧食運到北京。漕運的重要,讓清朝特意設立了「漕運總督」這一職位,專門負責管理漕運事務。
  • 為什麼漕運總督和內務總管都是正二品官銜?原來是這樣!
    清朝官制當中,漕運總督和內務總管這兩個職位,都是屬於官銜較高的職位,屬於正二品官職。這麼高級別的官職,足以說明這個職位本身的重要。漕運總督,內務府總管,這兩個職位負責的領域,當然是各不相同。那麼,它們到底有多重要,為什麼都是屬於正二品官銜呢?先來講講漕運總督。
  • 清朝八大總督中,兩江總督是「最有油水」的,每年收入多少錢?
    如果在清朝八大總督中,一定要挑出一個「最有油水」的總督,兩江總督最符合條件。兩江總督管著江蘇(含上海)、安徽、江西三個省,土地肥沃,經濟發達,財政實力居全國之首。當兩江總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管著事關朝廷生死的錢袋子。說兩江總督是清朝的財神爺,似乎並不為過。
  • 都是封疆大吏,總督和巡撫哪個官職大?清朝究竟有幾大總督?
    在以清朝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總督、巡撫這樣的官職名稱。那麼,總督和巡撫究竟哪個官職大?實際上,總督和巡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封疆大吏」。因此,總督的權力要比巡撫大得多、地位也略高於巡撫,是清朝時期地方最高級長官。但是,總督(側重軍事)和巡撫(側重民政)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隸屬關係,都直接聽命於皇帝。那麼,大清朝究竟有多少位總督?為什麼有人說是「8大總督」,也有人說是「9大總督」,甚至還有人說是「11大總督」?一般認為,清朝有「8大總督」。
  • 清朝的漕運: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性,漕運的沒落也是清朝的沒落
    與明朝相比,清朝對運河的漕運管控,也是相當的強,以1840年為分界點,清朝對漕運出現不同的局面。由於清朝衰落,大運河面臨的地位非常尷尬。由於海運發展起來,大運河無法航行龐大的船隻,而大海可以,這樣海運逐漸超越了大運河的運輸。大運河的情況也是每況日下,但一些商人還是堅持走大運河。因為這裡獨特的風景,水面平靜,更有來來往往的平民,還能領略到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
  • 都是封疆大吏,清朝的總督和提督,誰的官職更高,權力更大?
    先說結論:一般情況下,提督受地方總督節制,所以總督地位更高,權力更大。 現實的情況略有點複雜。 ▲清朝職官品級 一、總督 總督主要分為三種:地方總督、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
  • 解讀:「漕運總督」有權調動轄區軍隊嗎?「調動權」他才有
    從順治年間開始,漕運就被清朝提到一個極高的位置。北京的錢糧供給,都需要依靠漕運提供。康熙曾把漕運、河道、鹽政列為「三大政」。而負責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地位自然也高於尋常官員。從官職人選就可以看出。在清朝前期,漕運總督基本都是八旗為主。到後期,到後期才逐漸轉為漢人官員。
  • 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總督天下漕運,何等威赫
    鎮淮樓的對面就是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廣場前有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華誕的花壇,格外醒目。總督漕運部院遺址位於淮安市淮安區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嚴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再來看看明清的總督漕運部院的位置,與南面的鎮淮樓、迎燻門(南門),和北面的淮安府署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這裡就是淮安府城中心。
  • 清朝的漕運總督究竟是什麼官?六部都管不住而且還有兵權!
    漕運總督是明、清兩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高級官員,品級為從一品或正二品。始設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駐節於南直隸淮安府城(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不僅管理跨數省長達3000多華裡的運河沿線,並且還管理地方行政事務,在明代和清初(1649-1659)兼廬鳳巡撫,管理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3州;並且各省的督糧道,都隸屬於漕運總督。漕運總督可以有親轄武裝部隊,還有水師營。
  • 《雍正王朝》中,因魏東亭之死而揭秘的暴利行業:大清漕運衙門
    所謂漕運總督,則是清朝順治年間所設立的主管漕糧運輸及河道治理的最高長官,官職更是達到了正二品,與其他主管地方行政的八大總督為同級。此外,漕運總督還有直屬的護漕部隊,也就是說他還有一定的軍權。漕運因為事關重大,而且還貫穿並見證了我國南來北往的商業發展,所以他的富裕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
  • 總督和巡撫本來都是臨時性職務,後成為定製,雙方互相制約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督撫這個詞,這個詞說的就是總督和巡撫。總督這一職務最早起始於明朝,是一個臨時性的編制,由中央部級官員以上的人員擔任,因事而設立,事情完結,總督這個職務也就沒有了。譬如,于謙在瓦剌俘獲明英宗圍攻北京時,于謙任兵部尚書、總督京師防務,全權負責北京的防禦工作,統帥大軍22萬,當地官員都受他管轄,權力非常大。
  •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擔心地方割據?
    總督之名創製於明朝,不常設。清朝正式成為定製,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總理一至三省軍民要政,有節制文武之權。從宋代起,軍權和政權,特別是財權,往往都是分開掌管,防止坐大。清朝怎麼敢常設總督呢,就不怕有居心者趁機割據嗎?
  • 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原為漕運總督府,明清時曾駐二品官員
    淮安總督漕運部院是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淮安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原為漕運總督府,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城區中心,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從周恩來總理故居(5A級)步行向東,僅需幾分鐘時間。漕運總督府歷經滄桑,終遭破壞而毀滅。
  • 清朝總督和駐防將軍到底是什麼樣的職位?他們兩個誰的官職大?
    而在這個時候很多就有這麼一個疑問,兩江總督是一個什麼官,他為什麼就敢殺了貴為皇親國戚的赫裡,赫裡為什麼又會在受審的時候說自己是江寧將軍,是這兩江的領銜長官,是于成龍的上司,于成龍無權問題的罪呢?這江寧將軍又是什麼官呢?到底是總督大,還是江寧將軍大呢?
  • 兩江總督權力非常大,管理龐大的3個省,為什麼鬥不過江蘇巡撫?
    兩江總督是清朝用來管理江南、安徽、江西三個省的大官,在清朝,八大總督中兩江總督僅次於直隸總督,是封疆大吏的第二位。清代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者為從一品,另大學士銜者為正一品。轄一至三省。
  • 清朝的陝甘總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清朝時,總督屬於封疆大吏,正二品官員,級別不低。陝甘總督,就是其中之一。這一職位最早可追述至明朝。清朝建立後,依舊延續這一職位。陝甘總督也是清朝九位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之一。跟一般的總督不同,除了掌管軍務、政務,還兼任巡撫的職位。這在全國其他地方來說,還是比較少見的。
  • 清朝八大總督中直隸總督最牛,為什麼管不了轄區內的熱河都統?
    清朝有八大總督,北京城位於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內,直隸總督被稱為總督第一,疆臣之首。九門提督管著京師宿衛,直隸總督管著京師外圍,能當上直隸總督的,不是一般人。實際上,還有一個職務,重要性絲毫不遜於直隸總督,這就是熱河總管。
  • 清朝什麼人能被封「貝勒」,貝勒是何級別,為何總督見到也要行禮
    在很多的清宮劇中,都很容易見到類似的情境,那就是由於功勳卓著所以成為封疆大吏的總督,在見到一些姓愛新覺羅的,看上去吊兒郎當的傢伙時,也會恭恭敬敬地對其行禮,口稱:「見過貝勒爺」,這裡的貝勒究竟是何級別的官員呢?為何連從一品的總督也要行禮?
  • 清朝的總督要比巡撫官職大,可為何地方巡撫經常與總督對著幹呢?
    總督和巡撫是清朝管理地方的兩個要職,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大員、一屆封疆大吏,但總督是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後為從一品)、巡撫是從二品,總督的管理範圍、權利也要比巡撫大一點,可清朝卻經常出現巡撫不聽總督命令、不把總督放在眼裡的情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遊覽不對外開放,清朝四部四郎,八省總督的墓,阮元墓
    之所以沒有人來,是因為這個景點根本不對外開放,但並不意味著沒有參觀價值。因為墓的主人阮元,是清朝中期的一個赫赫有名的大官,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大清官。阮元,字伯元,是江蘇揚州人。歷任內閣大學士,戶部、禮部、兵部、工部、四部侍郎,山東學政、浙江學政、廣東學政,浙江巡撫、河南巡撫、福建巡撫、江西巡撫、廣東巡撫、雲南巡撫,漕運總督,兩湖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