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柿子
清朝漕運總督是幹什麼的,為何「油水」非常大?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一直以來,人們都喜歡居住在首都,在首都人們可以更快的了解到世界的變化,可以更加快速的學習到一些新的東西,可以遇到更多的機會,不同的人可能懷著不同的想法,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這片熱土。
首都由於人們數量的急劇增加,土地基本都被用於建房子,畢竟,皇帝們不能讓自己的子民沒有住的地方,可是解決了居住的地方,吃飯也是一個大問題,國都產生的糧食本來就不夠,現在加上湧入的大量人口,吃飯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皇帝想出來的對策就是從外地調用一些糧食來緩解問題,運送糧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路線的選擇以及天氣情況的判斷都是最基本的,於是,就產生了漕運總督這個官職。
清朝的時候,大部分糧食都是走的水路,所以沒有陸運總督,原因有三,一是陸地與水路相比的話,水運就會更快一些,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二是陸運的話,會在路上遇到強盜,這樣會損失一些糧食和軍隊人員,水運可以避免這個事情:三則是陸運的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護送這些糧食,耗費的人力與物力也是一筆比較大的開銷,水運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算的。
那清代的漕運總督官職會有多大,說完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清朝時,北京的糧食主要來源還是東三省和江淮地區,這些地方都要走水路來運送大量的糧食,漕運總督則是負責監管這些事務的長官。
在清朝的時候,總督的官位是正二品,簡單的說就是,如果總督和地方巡撫在一個地方的話,總督可以管理巡撫,他們的手下還有一支只有自己才能指揮的軍隊。
漕運總督的轄區是比較小的,可是權利並沒有縮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漕運總督管轄的地區中,他們也要管理財政,民事,軍事等重要的事情。
在一段時間內,因為可以兼職的原因,漕運總督的官位上升到從一品,這就和一些尚書的官位差不多了,可以看出,清朝的時候,這是相當重要的官位了。
除了需要保證糧食的按時到達,保證自己的手下要清廉之外,漕運總督還要修繕河道,保證船隻的順利航行,還會負責一些私鹽的監察。
這個官位不是誰都可以擔任的,必須要熟悉河道的構造,這樣的話,選拔的範圍就大大縮小了,最後留下來的也都是千裡挑一的人才。
另一方面,這個位置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因為油水很大,漕運總督到後來就會貪汙腐敗,這個現象屢禁不止,晚清之後,漕運由於淤泥的累積,越來越慢了,再加上火車的出現,人們最終拋棄了這種落後的方式。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落後的方式被淘汰也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