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的羊肉,為何沒有草原上的好吃?牧民:我們的羊你們吃不到

2020-12-20 吃貨歷史觀

關於羊肉味道的困惑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會發現不論是菜價還是肉價,最近都有所上浮,不僅出門買菜變得難了,出門買菜的錢包也很「難」,越發的「瘦」的不成樣子了。

尤其是伴隨豬肉的新一輪上漲,牛羊肉的價格也水漲船高,這對於愛吃羊肉的我來說,無疑相當於一個噩耗。

原本還想來頓羊肉火鍋,如今只能改成羊肉泡饃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很愛吃羊肉,但不同地方的羊肉,味道差異上卻不小。尤其是去過北方草原的朋友都會有種體會,在城市裡口味感覺一般的羊肉,在草原上突然變得好吃了,即使沒有那些花裡胡哨的香辛料,只需要簡單的加工,不論水煮還是燒烤都很香,難不成是因為地域的原因,讓我們的味蕾發生了改變?

這個疑惑在我心中一直存在了許久,因為按照我的理解,草原上養了那麼多的羊,終究還是要宰殺吃肉的,其中自然有很多會流入城市,如此的話,草原和城市間的羊肉應該不會有多大差別,為此我還特意將心中的疑惑,告訴了一位曾養過羊的遠房親戚,一番解答後才發現,是我異想天開了。

原來城市中的羊肉,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山東、河南等地圈養的羊,而並非是草原上羊,北方牧民所養的羊,除了極少數能夠定向供給到城市,絕大部分都被當地消化掉了。雖然錫林郭勒草原富饒美麗,呼倫貝爾廣袤無邊,但這裡長大的羊,往往和城裡人們的餐桌無緣。雖然問題得到了解答,但新的疑惑又產生:

牧民們養羊所產的羊肉,不賣給城裡人怎麼賺錢?這個問題的誤會更大。

羊肉只是「副產品」

現如今肉價越來越高,但在菜市場我們卻會發現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那就是街邊擺攤賣的烤鴨卻很便宜,一隻烤鴨十幾塊錢而已,不到半斤豬肉的價格。雖然禽肉的價格是要低一些,但烤鴨還要額外加上加工和烤制的成本在裡面,商家只賣十幾塊,還怎麼賺錢?

這其實就是我們杞人憂天了,因為這些鴨子並非是用來專門提供肉食的肉鴨,而是人們為了生產鴨絨而養殖的速成鴨,這些鴨子一生下來就被全天24小時的進行「食補」和「藥補」,全天不間斷的餵食,還會添加各類激素物質。

在如此「科學」的速成培養下,鴨子只需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可以出欄了,被帶到工廠,剝掉鴨絨,至於剩下來的鴨肉則成了這一產業鏈的副產品,即使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烤鴨店或滷鴨店,養殖戶依舊賺錢。同樣的道理,在羊身上也適用。

綿羊身上的羊毛,山羊身上的羊絨(粗毛根部的一層薄薄的細絨),二者都是和鴨絨一樣,十分優質的動物纖維,是製作保暖衣物重要原料。尤其是山羊身上的羊絨,因其纖維更細(參考對比圖),保暖效果更好,素有「纖維皇后」和「軟黃金」的美譽,所以羊絨的價值要遠遠高於羊肉。

以2018年的數據為參考,當年我國羊絨產量為15437.76噸,佔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其中內蒙古羊絨產量為6606.8噸,佔全國總產量的42.80%。.

除了產量高以外,由於中國寒冷乾燥的氣候條件更有利於優質山羊絨的生產,所以在國際上,中國羊絨的質量也是最優質的,就如同前些年,人們往往將產自澳洲的羊毛被看作是羊毛中優質的代表(澳毛一次的由來),在羊絨領域,產自中國的同樣也是優質的代表。

以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地區為例,當地最著名的山羊品種便是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這種羊主要商業價值並不是產肉,而是產羊絨。牧民們為了獲得更細膩更優質的羊絨,甚至會在夏季來臨之際限制山羊的進食量,因為山羊如果吃的太多太好,雖然長的肉多了,但所產的羊絨卻會變粗,品質和價格都要大打折扣。

由此可見,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北方風吹草低見牛羊,便聯想到美味的羊肉時。在牧民眼裡,羊身上的羊毛和羊絨才是寶,羊肉什麼的都只能算是「副產品」。

同樣是羊肉,為何差別那麼大?

解釋了牧民並非主要靠羊肉來賺錢,也就理解為何草原放養羊很少進入城市來了。除此之外,即使草原放養羊進入城市,也會被淘汰掉,不為別的,核算成本後的價格太貴,完敗給那些圈養肉羊。這就是為何很多人發現,去草原旅遊時吃的羊肉,有時候價格反倒比城市貴的原因,此羊非彼羊,散養和圈養的成本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另一方面,北方草原(以內蒙為主)所產的羊,也不一定就都是放養的羊,除了前文提到了,主要用於產羊絨的山羊,以及一部分產羊毛的綿羊需要放養,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專門用來圈養肥育的產肉羊,這部分羊,也和山東、河北等地的圈養羊一樣,主要供給城市。

這到不是草原牧民對城市人區別對待,實在是草原無法承載太多的羊群,超過一定數量就會對草原產生極大的破壞。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產品的消耗也突飛猛進,為了滿足這部分需求,包括內蒙古在內的地區,都不得不開始推廣普及圈養肉羊,通過短時間的肥育飼養來獲取大量較為低廉的羊肉。

於是作為城市人,雖然所吃的羊肉數量得到了保證,但質量卻無法和昔日的放養羊同日而語了。

記得在過去,很多年輕人羨慕大城市裡的繁華,高樓大廈中的機遇,以及燈紅酒綠背後的情慾,但當我們經歷這些所謂的「繁華」後,或許才會發現我們真正能夠帶給我們心安的是什麼。

心安之處是吾鄉,

藍天白雲,

草低現牛羊,

一碗羊肉香。

參考資料:

山羊與綿羊,草原上性格迥異的雙生子》中國國家地理

《2019-2025年中國羊絨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焦點

  • 內蒙古草原的羊吃起來沒有羶味,為什麼內地的羊肉羶味卻很重?
    內蒙古草原的羊吃起來沒有羶味,為什麼內地的羊肉羶味卻很重?我們中國有三大牧區,新疆、青藏和內蒙牧區,其中內蒙古牧區是我國最大的牧區,它絕大部分都是溫帶草原牧場,降水適宜,氣候溫暖,十分適合牛羊的生長,那裡的烤全羊與手扒羊肉都十分著名。
  • 羊肉怎麼做好吃?草原牧民最簡單的做法,原汁原味,不加任何調料
    但是許多網友表示,羊肉的羶味好重啊,擔心他們是不是不會做羊肉,是不是吃不慣羊肉。其實這些擔心多餘了,因為草原上的羊肉羶味相對較輕,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草原,牧民們用最簡單的做法煮羊肉,不加任何調料,做出來的羊肉原汁原味,鮮美好吃。在《舌尖上的中國》裡,有一集講到了草原的羊肉,牧民們把羊肉放入鍋中,只加清水煮,不加任何調料。
  • 草原牧民夏季很少吃羊肉,三伏天喝熱羊雜湯,為了緩解冬季職業病
    我們經常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生活習慣,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內蒙古大草原從東到西橫跨幾千公裡,連東西部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不同,位於內蒙古東部的科爾沁大草原上有一些地方,他們流傳著一些比較奇特的生活習慣,夏季不喜歡吃羊肉,卻在三伏天喝熱的羊雜湯,而且還要趁熱喝,要喝到身體全身每個毛孔都冒汗,又不允許開空調和吹風扇
  • 浪跡江湖蒙古國行紀之拜訪牧民吃㸆全羊
    阿堅說:源於專業的緣故吧,每到一個工地,都像一個來去匆匆的過客,緊張的工作一結束,下一個工地的召集令已下達,根本就沒有時間放鬆一下。雪鵰說:如今這裡的工作全部結束了,等待回國的日子還有幾天,那我就帶你們幾個逛逛蒙古的大草原吧,正好我還沒去過蒙古包拜訪過牧民,不知牧民們是否歡迎我們,沒準能隨緣而就呢?
  • 為何內蒙草原的羊肉吃起來比較沒有羶味,而內地的有羶味?
    為何內蒙草原的羊肉吃起來比較沒有羶味,而內地的有羶味?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人們對於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吃的還是住的,用的都變得越來越精緻。在以前的時候肉就是很貴的東西,就算是現在最便宜的豬肉在以前可是很貴的,而羊肉這種東西都是有錢人才能吃得。但現在基本上人人都能吃到。對於羊肉的評價,是很極端化的,究其原因是因為羊肉的味道有一股很大的羶味,喜歡這個味道的人就會說這個味道很好吃,不喜歡這味道的人就覺得很難吃,有些做法會特別的去掉這個味道,但大部分卻沒有去掉。
  • 市場有豬肉乾牛肉乾,為何沒有羊肉乾,牧民說出實情:怕你買不起
    說起肉乾相信大家在熟悉不過了,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肉乾應有盡有,深受人們的歡迎,但是有個有趣的現象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唯獨沒有羊肉乾。按理來說羊肉應該是很受大家的歡迎的,羊肉是我們平日裡吃火鍋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因為味道鮮美而出名,尤其是在北方羊肉更是深受人們的歡迎。
  • 內蒙大草原旅遊歸來,草原的羊肉才是肉,甜甜的味道太好吃了
    哪裡的羊肉最好吃?應該是內蒙古牧民家裡羊肉吧?這個或許有爭議,內蒙羊肉好吃是有道理的,特別懷念在內蒙旅遊吃的幾道羊肉美食。內蒙羊肉好主要是草好,大草原中分布著幾十種中草藥,羊吃的不是草,而是藥。第一個是燒麥,飯店裡中午只供應燒麥一種食物,搭配當地常用的一種免費茶葉水解膩。燒麥是大蔥和羊肉餡組合皮包餡兒大,鮮嫩多汁。第二種是水煮羊肉,僅僅是水煮出來,羊肉是甜甜的,一點沒有羊的羶味,據說羊是放養的,和圈養的羊差別。
  • 除了月餅,中秋一定要吃羊肉,但你知道中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嗎?
    每到中秋佳節除了要吃月餅,家人團圓,一桌子好吃也不能少。中秋時節正是羊肉最豐滿、最新鮮、最美味的時候。但中國那麼多的羊肉,你知道哪裡的羊肉最好吃嗎?這個問題你去問一年吃掉25萬噸羊肉的內蒙人,那大多數內蒙人會把手指向錫林郭勒大草原。如果你到了錫林郭勒草原上,去問放牧了二三十年的蒙古族牧民,他們會揮著手中的馬鞭,指向蒼天與草原的交界處,那一群群像雲朵一樣飄動的羊群說:耳標羊。
  • 看顏色、聞味道,正宗的自然放牧草原羊肉這樣辨別!
    寶力道介紹,烏珠穆沁羊個頭大身子長,大部分羊頭頸黑白相間,尾巴特別肥大。牧民 寶力道:這尾巴十多斤呢,這羊非常聰明,吃草都是找細草吃,粗草都不樂意吃,好草才吃,亂七八糟草羊都不樂意吃。在寶力道的眼中,草原上的羊,吃草挑剔,自然各個部位肉都好吃。
  • 最好吃的羊肉出自哪裡?其實最好吃的羊肉,就出自我們的家鄉
    對於中國最好吃的羊肉產於哪裡的問題,一直都沒有正確的答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和口味也不相同,所以我認為,只有自己家鄉出產的羊肉才是最好吃的。我的家鄉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擁有著中國最大的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而呼倫貝爾草原出產的羊肉,也被稱為「肉中之王」,它的色澤鮮豔、蛋白質高、脂肪含量低、瘦肉率也很高、並且肉質鮮美、口感軟嫩、羶味很小的特點。是聞名的天然綠色食品之一。但凡吃過呼倫貝爾羊肉的人,都會讚不絕口。
  • 牧民傳授祖傳煮羊肉技藝學不來!晚上兩大男人燭光晚餐酒肉一家親
    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我會繼續將我在草原上有意思的事情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了解我們昭蘇,了解我們牧民的日常生活。這一期視頻就幹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煮肉,大家要瞪大自己的雙眼,最好在屏幕面前備上一沓餐巾紙!這一天一直在拾掇房子,夏牧場除了夏天過來,然後就走了一年不會回來。
  • 在烏魯木齊東郊,牧民趕著一群羊過馬路
    新疆的羊多,羊肉也好吃,至今在全疆各地還有很多牧場和牧羊人。我讀過新疆女作家李娟寫的阿勒泰系列書籍,寫的就是關於羊、關於牧場的生活,當時我還在想,書裡描繪的生活距離我很遠,我上一次見到羊群還是在旅遊景區的牧場上,牧民的生活已經與旅遊業聯繫起來了,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
  • 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羊肉產業
    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羊肉產業 2014-11-03 17:13:49  作者:烏瑤 王潤枝  11月的內蒙古草原已漸冷,但在中蒙邊境的蘇尼特左旗,一家本土肉食品企業的車間裡正熱火朝天。
  • 內蒙、青海、新疆都是羊肉產區,中國最好吃的羊肉在哪裡?
    今天我們來聊聊內蒙古旅遊。每一個來到內蒙古旅遊的遊客,想必都會期待內蒙的草原羊肉。羊肉可以說是來到內蒙必吃的主食了,這裡的羊肉沒有羶味,香嫩味美,而羊肉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但是最經典也是最受廣大遊客喜歡的一定是水煮羊肉。對於水煮羊肉,不同地區的吃法也不一樣,這次來到呼倫貝爾的一戶牧民家,就親眼目睹了一次從宰羊到烹飪到吃羊肉的全過程,看的我驚心動魄,吃的我酣暢淋漓。
  • 忽必烈賜名的涮羊肉,牧民吃的內全羊羊雜碎,你都吃過了嗎?
    有一天,忽必烈上朝,想起了戰亂中所吃的「羊肉片」,便命御廚如法烹製, 大宴群臣。御廚除在羊肉上挑選好的部位、取肉切成薄片外,又精心調配 了多種作料,使其味道更加鮮美。由於此肉是著吃的,忽必烈將其名 為「測羊肉」。
  • 烏珠穆沁羊肉:草原珍品 美味天賜
    由於生活在內蒙古並工作的關係,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那裡的羊肉為什麼那麼好吃?」下面,我就把我所知道的整理成文字並配以圖片,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對的牧羊方式才養優質肉羊在遼闊的烏珠穆沁草原上,分布著數以千計的家庭牧場,淳樸的牧民依然沿用傳統的生產方式——遊牧散養,並用清潔的空氣、陽光、水源、以及多彩的牧草,正在致力於為廣大消費者生產優質肉羊。
  • 吃過這麼多羊肉了,你知道哪裡的羊肉最好吃嗎?
    中國每個產羊地區都認為自家的羊最好吃,但什麼人最有資格評價羊肉高下,什麼是羊肉好吃的標準?羊肉風味高下與何種因素相關?很少有人爭論中國哪兒的豬、牛、雞、鴨更好吃,但談到羊,無論產羊還是不產羊的地方,只要是經常吃羊肉的,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意見。然而,並非所有人的看法都有參考價值。
  • 內蒙的牧民們又到了羊肉銷售的旺季!
    巴圖一家養了20年羊。在內蒙古,有這樣「資格」的牧民不在少數。除了日常主食之一的羊肉外,它還以當地的羊肉聞名,羊肉「新鮮」遍布全國。當其他地區的人還在按省份區分羊肉時,內蒙古人已經有了一個更加精細的標準:呼倫貝爾羊與錫林郭勒羊不同,錫林郭勒羊又可分為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和新「網紅」烏蘭克羊。
  • 揭秘呼盟羊肉為何不羶,沒吃過的人別說自己吃過羊肉
    小編是北方人,老家內蒙赤峰,今天就聊一聊我老家的習俗,小雪吃什麼,並為你揭秘為啥內蒙呼盟的羊肉好吃不羶。 一千個節日有一千個過法,但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吃餃子。元旦吃、春節吃、元宵節要吃;立春吃、立夏吃、立秋吃、立冬也要吃;春分吃、夏至吃、秋分吃、冬至還得吃。端午吃完粽子,沒有餃子可不行;中秋吃完月餅,來盤餃子溜溜縫。為啥我們如此喜歡餃子,餃子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是一種情感寄託,有時想吃的並不一定是餃子,而是想感受一種情懷。小雪到了,來盤酸菜餡餃子,美!
  • 內蒙古草原莽漢子說:喝蒙古奶茶,一定要配手把羊肉
    對食物,要打破刻板印象比如羊肉蘸奶茶,也很好吃呀沒有廣告軟文的公眾號以下是沒事幹研究院的真實體驗請放心食用上周在內蒙古研究這個季節草原上,最可愛的羊和最肥美的肉和我們平時喝的不同,它是鹹味的,而且是配著肉吃的!對食物,我們有時要打破一切刻板印象!比如奶茶蘸羊肉,也很好吃呀在牧民家喝全套的蒙族奶茶究竟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古老的遊牧民族,草原上四處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