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茂林鎮:土特產「觸網」香飄更遠

2020-12-12 人民網安徽頻道

  據中宣在線報導 「香菜有貨咯,昨晚店鋪售空,想買香菜的親們,來咯。」在涇縣茂林鎮,有這樣一位90後電商女孩,時常在朋友圈展示本地的土特產,再通過物流渠道向外銷售。

  這個90後女孩叫吳瓊,在茂林鎮的街道上經營著涇縣思園土特產銷售有限公司。吳瓊介紹,以前父親每次都要走上好幾十裡山路去大山裡收山貨,再輾轉幾十裡進城進行售賣,後來在街上開門面銷售土特產。四年前,吳瓊返鄉創業,開始接手管理父親經營的土特產店。她覺得土特產是種「家鄉的味道」,起初就是想將這「家鄉的味道」通過微信銷售給一些工作生活在外的家鄉遊子。

  在茂林鎮、村的業務引導下,該公司探索建立起「電商+專業合作社+農戶」、「你種我銷、你養我賣」的模式銷售土特產。目前,該公司已建立微信、微店銷售網絡,淘寶店也正在美化建設中;與1戶養蜂合作社籤訂合作協議,合作銷售金額達50萬元;合作農戶也有50餘戶。

  據吳瓊介紹,隨著業務發展,公司已於2017年與茂林村社區合作,建立電商扶貧驛站,收購當地貧困戶的土特產,幫助貧困戶解決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僅2018年該公司就收購6戶貧困戶約10萬元的土特產品。

  如今,該公司開始搭建原料採購、線上線下銷售和土特產補充收購的全流程經營模式,企業經營規模和社會效益將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貧困戶的農產品將能夠實現穩定便捷的銷售。

  近年來,涇縣茂林鎮通過舉辦電商業務培訓、指導建立電商網點、物流網絡、落實電商獎補政策等方式,大力發展電商,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為脫貧攻堅助力。(肖丹 特約記者 張志勇)

(責編:馬玲玲、關飛)

相關焦點

  •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茂林鎮簡介
    涇縣茂林鎮地處皖南山區,位居黃山、太平湖的中心點,是安徽省涇縣西南之重鎮,距縣城35公裡,322省道穿鎮而過,總面積為233平方公裡,鎮區面積2.6平方公裡。全鎮轄14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2.5餘萬人。
  • 宣城涇縣茂林鎮舉行《吳氏宗譜》首發式
    12月28日,歷經三年修編的《茂林吳氏宗譜》在涇縣茂林鎮三吳紀念館內正式首發。  茂林吳姓最早可溯及西周時期,其與旌德江、績溪胡、宣城梅,並稱「皖南四大姓」。吳氏一族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幾經遷徙,北宋年間,遷至茂林東莊灣,逐漸發展成名門望族。家族史上名人輩出,清代吏部尚書吳芳培、曾任國家財政部長吳波、近代書法家吳玉如、畫家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等。
  • 宣城市涇縣茂林鎮:打通「最後一公裡」崎嶇山塹變通途
    宣城市涇縣茂林鎮溪口村的朱坑村民組,村民祖祖輩輩好幾代沒有實現的心願,現在終於實現了,再也不用為沒有路發愁了。隨著通組水泥公路順利通車,茂林鎮實現了打通「最後一公裡」,完成了最後一個偏遠村民組通車,朱坑組群眾告別了翻越兩座大山的歷史。
  • 茂林鎮石井坑——不該被遺忘的古村落
    茂林鎮石井坑——不該被遺忘的古村落倪德芳石井坑位於涇縣茂林鎮東北方向6公裡處,居住著100多戶約500多人囗的一個偏僻小山村——石井坑。這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人傑地靈,山水相連。石井坑的原始居民,有一柯二徐,三王四倪,近千年四大姓氏的變遷發展,這裡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和革命紅色遺蹟,有著常年生長的天然野生土特產及高山名茶,豐富的竹木森林資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2020-09-14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鎮
    安徽涇縣屬宣城管轄,是地處皖南的一個縣城。在縣城的西南三十多公裡處有一個北宋時期建立的小鎮-----茂林鎮。當地人傳說: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鎮。我是2000年左右去的茂林鎮,印象最深的就是鎮子裡的古代建築,白牆灰瓦,在路上走著走著有時會看到一個牌坊,搜尋上面的字跡,探訪它的的年代,發掘其間的故事。行走在鎮裡村裡,讓我竟有些恍惚,仿佛時光倒流,而那些建築和遺蹟仿佛當時的一段時光,保存到現在; 溫暖的陽光灑在靜靜的街巷,仿佛從遙遠的年代照射過來。
  • 藥都「土特產」 香飄省城
    展會期間,以「中華藥都、安徽糧倉」為主題的亳州展區,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諮詢、採購,大家對富有文化內涵、獨具亳州特色的「土特產」給予很高的評價,並引發了多次搶購潮,亳州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成就以及重點龍頭企業精深加工產品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 安徽涇縣十一旅遊攻略
    涇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宣城市境西部,置縣於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自古素有「漢家舊縣,江左名邦」、「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譽。據《後漢書·明帝紀》「有涇水,出蕪湖,因水立名」 。地處皖南山區北部,境內山多地少。黃山餘脈綿亙縣境東南,九華山支脈逶迤西北,青弋江自西南向東北流經縣境。
  • 涇縣古稀老人吳文海著書《茂林古今名人》
    涇縣茂林鎮76歲老人吳文海,以為家鄉名人著書立傳的方式,自費出版《茂林古今名人》,表達自己對故鄉與傳統文化的依戀和傳承。《茂林古今名人》,是一部以「皖南四大姓」之一的茂林吳氏為主的古今名人傳略,全書總字數達到11萬字,共計收錄235位古今名人,其中茂林籍名人181位,客籍名人54位。此書對茂林名人進行了收集整理,並獨到地詮釋了茂林文化,激勵後人學習勤勉,不忘薪火相傳家鄉人文之榮耀。
  • 米粉「觸網」,地道湘味如何香飄全國
    米粉「觸網」,地道湘味如何香飄全國 老字號粉店紛紛推出速食產品,保質期短、品牌不響等問題成為行業發展掣肘 嘗試 還原鮮味,本土粉店開始「觸網」 騰著熱氣的米粉,如何才能更加原汁原味地去到更多消費者身邊?與成品外賣不同,長沙已有商家在嘗試製作速食包裝米粉商品,並採用同城物流配送。
  • 魅力古鎮——涇縣茂林
    「茂林」,狹義指有宋以來吳氏聚居的「茂林吳家」;廣義指的則是今天的涇縣茂林鎮。茂林鎮,地處皖南山區,位居「兩山一湖」之腹地。隸屬安徽省宣城市,為涇縣西南重鎮。距縣城35公裡,322省道入境,總面積233平方公裡。全鎮轄13個村和1個街道社區,總人口2.5萬人。境內鳳村、南容、 銅山三大鄉村構成「品」字形格局,三星拱月,拱衛並輻射以「茂林吳家」為中心的集鎮。
  • 安徽涇縣:茶產業成為強村富民的「綠色銀行」
    「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經點染,便失其真。」從古至今,飲茶成為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雲霧山中出好茶,作為全國生態縣,涇縣地理位置優越,孕育出雅茶富民的茶產業,在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強村富民的「綠色銀行」。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 涇縣「三吳紀念館」移建工程進展順利
    據宣城新聞網報導 2008年適逢作人先生、組緗先生百年誕辰,涇縣縣政府第19次常務會議確定同意將位於涇縣水西景區的「三吳」紀念館移建茂林。6月以來,「三吳紀念館」移建茂林工程進展順利。三人並稱「涇縣三吳」,「三吳」是涇縣近現代文化的標誌性人物,是茂林人民的驕傲,也是對外擴展茂林形象的具有深刻影響力的文化使者。  為大力推進茂林旅遊和文化建設發展,通過茂林鎮的積極爭取,在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三吳」紀念館移建茂林工程得到縣政府批准。該館選定移建地點在吳氏大宗祠北側,佔地2600多平方米。
  • 紀念抗戰英烈、弘揚抗戰精神,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涇縣這些地方你必須得來!
    1941年1月7日,新四軍第二縱隊老三團三營行至茂林鎮丕嶺腳下時,突遭國民黨頑軍40師的襲擊,打響了「皖南事變」的第一槍,我新四軍被迫反擊,開始了七天七夜的浴血奮戰。土地革命時期,一九三四年五月,在這裡建立了涇縣南鄉最早的黨組織——石井坑黨支部。涇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兼縣長洪林,原名鳳石山(1915—1995,溪裡鳳人,少將軍銜,曾任12軍副軍長等職,抗美援朝時率部參戰),當年在這裡創建了涇、旌、太紅軍遊擊隊,建立紅色根據地。
  • 涇縣茂林三吳紀念館增設一真跡展示館
    涇縣茂林三吳紀念館增設一真跡展示館 2012-10-29 14:39:25   來源:宣城新聞網
  • 美食探秘:涇縣「茂林十二碗」
    △涇縣茂林古鎮地處皖南,位於太平湖、黃山之間。
  • 茂林鎮:標準化肉牛養殖助力脫貧增收
    茂林鎮:標準化肉牛養殖助力脫貧增收 2020-07-22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速來打卡 || 涇縣這個地方,隱藏著一座千年古鎮
    涇縣這座古鎮值得你靜下心來走一走。茂林古鎮 茂林位於涇縣西南部1941年1月7日,新四軍第二縱隊老三團三營行至茂林鎮丕嶺腳下時,突遭國民黨頑軍40師的襲擊,打響了「皖南事變」的第一槍,我新四軍被迫反擊,開始了七天七夜的浴血奮戰。
  • 線上直播發力 文創觸網出深山
    返鄉創業,瞄準硃砂文創華茜是萬山本地人,她走上文創「觸網」的道路,過程一波三折。2008年6月,剛剛大學畢業的華茜決定去溫州工作。「過去受困於交通,貴州的許多特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更別說順利賣出去。」
  • 宣城涇縣:深耕多元化發展 國慶旅遊市場火爆
    國慶假期,涇縣遊人如織,彰顯出旅遊產品多元化經營活力,從過往單一的門票收入為主導經營模式轉向更具多元化、全域化、全業化旅遊產業服務鏈的經營模式,處處洋溢著旅遊火爆和節日喜慶的氛圍。涇縣多部門精心組織、協調聯動、狠抓落實,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服務保障到位,實現了安全、文明、有序、質量、效益五統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