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一代做官九代絕」,沒想到下一句才是經典!道盡了人性

2020-12-20 今人大力說古史

很多人喜歡讀心靈雞湯,尤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似乎很受啟發,像打了雞血一般。但雞湯雖好,讀多了也難免變味,而且還會蠶食自己的判斷力。

但是當你真的經歷過事情之後,回過頭再看,就會發現這些心靈雞湯只是安慰人一時的「廢話」。

說到底,還是那些傳承多年的經典老話對我們更有幫助。

比如說這句「一代做官九代絕」,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畢竟當時在古代的時候,在皇帝底下做官,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如果讓皇帝看不順眼了,都是能夠「株連九族」的。

「一代做官九代絕」中的「九代絕」並不是說九代人都滅絕,而是泛指為官者身邊的族人

做官雖然能夠給家族帶來富貴和榮耀,但是一人犯了罪,周圍的族人都會受到牽連。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可不少,比如說明初朱元璋整頓吏治,不少貪官汙吏被株連九族,不光自己身陷牢獄,家裡其他人也未能倖免。

真的是看似風光,其實非常危險。不過也對,想要成功,自然不可能順風順水。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而且也非常經典,更能反映人性,映射社會現實,這下半句話就是「一家發財九家貧」。

「一家發財九家貧」,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就是說十個家庭裡,如果有一家發了財,那麼其餘九家就會陷入貧困。

看了這句話,可能很多讀者都會和我一樣,一頭霧水,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理解這樣的現象,但在古時候卻非常常見。

古代的經濟沒有如今這般的多種多樣,最為主要的生產方式就是農業,也就是全憑藉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經商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那麼土地自然就成為了最為珍貴的資源,很多朝代,朝廷都是將土地分發給農民,讓他們耕種,按時交賦稅交糧食就可以了。

不過有些「聰明人」, 他們一有錢就會去買土地,然後再用高昂的租金租給普通老百姓。

在封建時期百姓以農業為生,所以無論價格有多高他們都只能選擇租田地來耕種,因為他們根本沒得選。

百姓辛苦一年下來什麼都得不到,而那些地主天天坐在家中等著百姓送錢來,這樣一來地主越來越有錢,百姓卻越來越窮。

一個人富了,那麼其餘的人自然就會遭殃,所以才會有「一家發財九家貧」這一說。這些所謂的「富人」並不值得尊敬,當然,社會對其也不認可。

這一現象,也真的是道盡了「人性現實」。

看完這句話,我們也是受益良多,這本來就是人性,都被古人用簡單的兩句話總結了出來,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對我們其實有很多啟發吸取前人的經驗,才能夠讓自己少走彎路。

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歷史典故在《增廣賢文》裡都有記載。《增廣賢文》,又名《古今賢文》,該書最早出現於明朝萬曆年間,為中國明代兒童啟蒙書籍。該書無明確作者,但經過歷代文人的編改增補,已經初步大成。

《增廣賢文》內容絕大多數都來自於詩詞歌賦、四書五經、格言、諺語等,書中講述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蘊含著前人無盡的智慧,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書中的內容題材廣泛,包含了社會人際關係、人性善惡、為人處世等,通過對前人經驗和智慧的總結,給予人借鑑和參考。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句簡短話不僅有趣也是直擊人心,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看格言和諺語的原因。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

《增廣賢文》認為人性本惡,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結合儒釋道思想,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很有哲理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

這本《增廣賢文》是精裝正版,經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內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閱讀和學習。

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充分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一本書的價格是49元,也就一頓飯錢,十分划算!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啥意思?有道理嗎
    升官發財沒有錯,但是要當個好官,通過正當的手段獲得錢財,不然的話,就像我們老祖宗說的:「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代做官九代絕,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說有一代人做了官,能讓他的九代都 絕了。
  • 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分別是「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朋友之妻不可欺,朋友之妹不可戲」。我們一一來解讀一下。第一,「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這句話主要針對的是舊社會農民的生活狀態,在過去,我國的官吏制度並沒有遏制其中的歪風邪氣,如果有一些行為不良的人做了官,那麼受苦受難的就是平民老百姓,官吏壓榨平民的現象十分嚴重,貧苦的農民可能九代都沒有翻身之日。
  •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下一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下一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中華文明豐富多彩涉及廣泛,其中有多重文採知識是我們現在不能探究的通透的。在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聽著不太不順耳但是卻很有道理的俗話,很多都是一輩傳一輩,從老者那裡聽來的。
  • 他45歲開始做官,人稱「於半鴨」…王振川「對話」一代廉吏于成龍
    2000年,中央電視臺推出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作家王振川一集不落看完,還專門查閱了《清史稿》于成龍的傳記。他當時沒有想到,八年後自己會和這位有清一代「天下廉吏第一」結緣。做官的日子,也不過和平時在家差不多。當時俸祿的確很少,但節儉著過,其實也夠花了。
  • 火影:從一代到九代,只有博人不配
    那麼今天,凱撒就來給大家做個對比,看看從一代到九代目火影,博人到底夠不夠這個資格! 一代千手柱間 凡是見過柱間的人都稱柱間是一位「如同六道仙人一般的神話的人」,被忍界譽為「忍者之神」。
  •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風俗文化,當我們去旅遊的時候,除了欣賞地方的美麗風光之外,我們還要注重其當地有什麼禁忌。很多人喜歡遊山玩水,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要做到開開心心旅遊、平平安安回家也是有技巧的。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
    今天這句俗語聽起來有些不一樣,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很多人都對俗語不以為然,認為這不符合自己的文化素養。而然俗語跟那些諺語和歇後語不一樣,它的來源非常的廣泛,不僅是來自於群眾們的口頭創作,同時也跟詩文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俗語讓人們的交流更加的方便了,也更加的有趣味性,更可以體現出人們的生活智慧。
  • 眾人皆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下半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醜陋
    若是一時沒抵抗住,還會被折成多段,喪失生存的可能。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接著另外一句話,可謂是道盡了人性的醜陋。三國時期李康所著的《運命論》,旨在探討國家治亂與士人個人出處之間的關係問題,其中這三句話,更是精髓所在。這三句話便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 靠造假走上人生巔峰,進中央做官迎娶美女翻譯,因一句話妻離子散
    這個人便是李萬銘,他靠著造假還進到了中央做官,甚至迎娶了美女翻譯。這人生可真算是如魚得水,分外的順利。只可惜最後因為一句話,妻離子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容我慢慢道來。1)精明的口吃騙子李萬銘生於1927年,為人遺傳了父親的精明,和口吃。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其中,「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就道盡了一個長壽的秘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
  • 金華山故事18 ︱黃大仙祖上九代都是乞丐 卻個個「窮得硬」
    仙龜撫掌讚嘆了一番後,即將話題一轉,問山農:「如今幹戈連年,盜賊四起,你們金華山怎麼紅紅的柿子沒人偷,地裡的玉米沒人搶呢?」山農道:「若論原因有二:一來是金華山是個鬧中取靜之地,山高路險,人煙稀少,不為兵匪所患。二來是本地有兩位善人示範得好,使百姓中養成了淳樸民風。故而搶盜之事泯而不生。」仙龜聽說有兩位善人,頓時精神大振,急忙追問:「請問前輩,你方才說有兩位善人,不知他們叫何名姓,家住何處?」
  • 孫悟空僅有一句千古名言:短短14字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廣為流傳
    而這部電視劇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其百看不厭的劇情也讓它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電視劇。 如今作為家喻戶曉的央視86版《西遊記》,其實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在作者的刻畫下,唐僧師徒的形象一個個立體飽滿,令人印象深刻。
  • 《天道》:說盡弱肉強食下的人性法則
    但無論哪一點,都無外乎人性,無外乎基於階層的人性觀察。而階層,實質不過是社會資源佔有率的問題。但人性高下與階層無關,只是不同階層展現人性的方式不同而已。 看破《遙遠的救世主》裡這三種人性,人性可能就沒那麼複雜了。
  • 俗話說「不怕虎狼當面坐」,其實後一句才是經典,老祖宗說透人性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煩惱:在學校裡或在工作中,總會感到背後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你,總會感覺到有人在背後對你指指點點,明明自己真誠待人,什麼都沒有做錯,但總有人會在背後討論你的不是。這種情況著實令人煩惱,那該怎麼解決這種煩惱呢?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人性現實的寫照
    經常會聽到一個詞"發言權",何為發言權,不是說沒有說話的權利,而是說必須要在某個領域證明了自己,你說的話才有人聽,才有人信,這一點非常現實。一棵樹上的樹葉,有大有小有的已經枯萎,有的還是碧綠的。五根手指又長又短,有的人能長成楊玉環、西施、陳圓圓那般模樣,而有的人可能生下來時五官便有些不端正。
  • 道盡了自然規律和人性本質
    趙六走後,王五想到:這麼一大缸財寶,要是我一個人的多好,足夠我今後錦衣玉食了。想著想著,王五把心一橫,準備獨吞財寶。 回到家裡吃過飯的趙六,同樣打著獨吞財寶的主意。他給碗裡裝好飯菜後,靈機一動,只需給飯菜裡放些毒藥,送給王五吃,那些財寶不就是自己的了。 接過飯碗後,趁趙六不注意,王五掄起斧頭用力劈在趙六的後腦勺上,趙六跌倒掙扎幾下後,一命嗚呼。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下一句才是經典,尤其是女孩應該注意
    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叫胡雪巖的商人,對國家有很多貢獻,所以民間對他的評價挺高的,但是這個人做過這麼一件不光彩的事,早年間他有一位朋友遭遇困難,需要一個人遠走他鄉,但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於是託付了胡雪巖,託付給了胡雪巖,朋友卻始終不放心,因為這是自己的妻子,於是朋友旁敲側擊胡雪巖,而胡雪巖哪能不知道朋友的意思,因此胡雪巖保證道:兔子不吃窩邊草
  • 《管子》最經典的十句話,一句比一句經典!
    《管子》最經典的十句話,一句比一句經典!1.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出自《管子·大匡》。沒有比父親更了解兒子的了,沒有比君主更了解臣子的了。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出自《管子·五輔》。得人的方法,不如給人以利益;給人以利益的方法,不如開展政治教化。8.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出自《管子·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