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字古道(茅塢村入口)-相傳是當年朱元璋避難和隱居點之一
天字古道位於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境內的「天字山生態旅遊景區」,相傳天字古道是當年朱元璋避難和隱居點之一。一條環形古道貫穿山宕村、裡陽村和茅塢村三個自然村,全程十五公裡左右。沿線遺蹟和景點有:吳師廟、朱家墳、夢虎石、堂子石、天字禪寺、高山茶場、千石堆、九缸十三甏、皇覺寺、尼姑庵遺址、國民軍62師抗擊日寇戰壕、朱元璋避難洞等。
-
浙江古道03:上青古道,有古意有野趣,附一天來回的三種自助攻略
PS:老鄭把三種路線的自助攻略(從杭州出發,當天來回),用圖片的方式,全部放在文末,方便你下載收藏。文字描述(全程):鎖泗橋公交站——日若蘭水庫——草地無名路亭——落馬坡——公路——祝家村——萬壽山水庫——萬壽山上行步道——最高點竹亭——萬壽山下行步道——金漁岙村——陶宴嶺古道入口——嶺頂村——新聯村公交站路線亮點上青古道的古越氣息很濃,翠綠的青竹,滄桑青石板,以及斑駁的老屋。
-
「戶外徒步一日遊」天字古道徒步,穿越千年,深山探古剎(11.21/11.22)
「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天字古道,是目前湖州市吳興區保留下來最長的一條古道。
-
長興古道(一)—《南周古道》
舊時,因「楊嶺澗」而得名的「楊嶺村」,在楊林澗和大山庇護和滋養著百姓,盛產竹、柴、筍、犁、蠶絲、白果等土特產。沿著八都岕景區門口的楊林澗而上,依次分布著南周嶺古道、金雞嶺古道和排旗嶺古道,均系南周村和楊嶺村舊時山貨通往白魚埠碼頭的山路。
-
徽杭古道徒步攻略(全)
)用我們的教訓,來提醒大家勿犯相同錯誤。大巴是通往胡波方向的班車,上車後記得告知司機在古道入口處下車,到了地方司機會有提醒,車費10塊錢,最早的一班車是7點,20分一班。我在其他攻略上見過,說是必須攜帶現金才能購買,還必須是零錢,這都是假的,微信支付寶,都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已經普及到徽杭古道的所有商販。
-
【徽州古道61】磯嶺古道:徽浮古道的核心路段
其路徑先走水路,經新安江、漸江、率水至休寧陳霞或溪口,再轉旱路經江潭、汪村、馮村、右龍、瑤裡,至浮梁,古道部分殘存。(全文4500字,閱讀需20分鐘)江西浮梁是古徽州農產品輸出及糧食輸入的重要集散地,至浮梁的古道是古徽州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徽商南下湖廣的必經之路。
-
【徽州古道60】百丈衝嶺古道:這裡的瀑布很精彩
(全文2300字,閱讀需10分鐘)過塔嶺古道,經婺源「裡塔坑」村,出村莊約500米,是一座單拱石橋,名「成安橋」。走在這條青石棧道上,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黃山西海大峽谷的穿崖棧道,即使在現代建材及施工條件下,在絕壁山崖上鑿出一條棧道,也非易事,何況是自然取材、肩挑手鑿的古代,可見當年溪頭人開鑿這條古道的艱辛和毅力。最具特色的,是這段棧道上加護的石板欄杆,一根根石柱嵌入石板路面,一塊長五六尺的青石板楔在石柱之間,形成一條兩邊封閉大廊道,路人行走其上,絕不因踩滑而跌落山谷。
-
【逍遙戶外】紅色古道大連嶺
大連嶺古道是休龍古道(由休寧縣至浙江淳安縣)的一部分,為古徽州通往浙江的要道之一,古道由石板鋪成。
-
【徽州古道】丞相源古道:號稱乾隆御道
如今那些依山就勢的簡易蹬道大部分已不存,或無法正常行走,如人字瀑的「羅漢級」,立馬橋、皮篷的古磴道等,唯黃山東部苦竹溪至雲谷寺的丞相源古蹬道依然保持當年路徑及古貌,且遊客可正常通行。 相對於黃山其它登山古道,丞相源古道開發建設相對較晚一些。
-
【徽州古道24】歙嶺古道:探尋新安大好山水
請跟我一起去尋找……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吳將賀齊領兵鎮壓歙、黟山越,建新都郡,析出歙縣南部武強鄉(現淳安縣西部)置新定縣,後改遂安縣,1958年10月,因建新安江水電站而併入淳安縣。歙嶺古道為古徽州連接遂安的主要官道。古道北起歙縣長陔鄉南源村,南跨白際山脈中部,至淳安縣郭村鄉葉祀村,全程約16公裡,最高埡口「歙嶺」海拔1110米。
-
用1萬多字和大量照片記錄此生走過最難的路~狼塔古道(一)
它是和靜縣蒙古族牧民的冬季牧場(其他季節禁牧)。第七天:C/V岔路口(啞巴家)-烏蘭達坂-夏熱達坂-呼圖壁河谷營地,行程25公裡,海拔3380。第八天:呼圖壁河谷營地(雞爪岔營地)-綠湖,全程18公裡,海拔3550。第九天:烏拉達坂-三屯河谷-三屯河幹流和棧道-廢棄金礦前營地,全程20公裡,海拔3960。
-
穿越紹興上青古道
陶隱嶺古道歷史上是紹興、嵊縣、諸幾等地的必經之路,其現狀和原始歷史風貌保存很好,其在當時實現物品內外交流、促進山區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紹興南部山區至今完整留存下來為數不多的驛站古道遺址之一,為研究當地村落歷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實物依據。現狀結構基本完好,尚在使用,是一處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古道。
-
【徽州古道】磯嶺古道 ——徽浮古道的核心路段
前往浮梁的人員經新安江、漸江、率水至休寧陳霞或溪口,再轉旱路,經江潭、汪村、馮村、右龍、瑤裡,至浮梁。目前尚有部分古道殘存。磯嶺又叫「新磯嶺」(地圖標註的名稱),是過溪口後翻越的第一道嶺,全程約5公裡。越嶺至磣溪,再越磣嶺、桃嶺,抵達山後、汪村,過桐子嶺,至連坑村,南行跨平鼻嶺可至婺源,繼續西南前行,連鶴城鄉馮村,過左龍,經右龍出境,進入浮梁境內。
-
旅遊攻略丨走在陶宴嶺古道上
本期特推出王壇旅遊攻略,為遊客提供多視角、多維度、多元化的體驗。上青古道,分為陶宴嶺古道,日鑄嶺古道,萬壽山步道,這三條線路呈「之」字狀,是可以連起來徒步。但是,老鄭那天去「上青古道」徒步,只走完日鑄嶺古道和萬壽山步道,又累又擔心時間來不及,放棄了對陶宴嶺古道的徒步。今天寫的「陶宴嶺古道」,是老鄭昨天又坐高鐵去了紹興,補爬的!
-
【徽州古道】百丈衝嶺古道:這裡的瀑布很精彩
過橋前行,為「五嶺古道」第三嶺——羊鬥嶺,現僅北坡少量古道殘存;左轉沿山谷行進,越東流嶺,至東流村,嶺西古道尚存,嶺東已圮;右行為百丈衝嶺,現存古道基本完好,部分路段為近年修葺,全程約4公裡,其中百丈衝嶺路段鑿壁成級,十分峻險,也是整條古道最精美之處。穿過古道入口不遠處的竹林,即進入一段逼仄的峽谷。峽谷兩邊,山峰壁立,壁立的山峰又綿延成片,勢如刀劈。
-
新疆最近有點火的盤龍古道和塔莎古道
這群會玩的朋友們又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南疆,而這次在他們的照片中,出現最多的有兩條古道:盤龍古道和塔莎古道。,在今年這個相對特殊的年份,還要出來旅遊的,大部分都是極致玩家,線路選擇自然也就優中選優了),因此位於南疆有可能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塔莎古道和剛剛獲得新生的盤龍古道,就這樣莫名其妙的火了!
-
用1萬多字和大量照片記錄此生走過最難的路~狼塔古道(二)
接上文《用1萬多字和大量照片記錄此生走過最難的路~狼塔古道(一)》第九天:烏拉達坂-三屯河谷-三屯河幹流和棧道-廢棄金礦前營地,全程20公裡,海拔3960。D9,今天的主題是:「翻越雪達坂」,「走殘了」和「美味的松茸湯」。
-
子午古道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書法題字:張益子午古道裡面歷史遺蹟眾多這些歷史文化遺蹟都是當年子午古道繁榮的見證
-
千年古道意縱橫
車子從東郊居住區出發,經繞城、西柞高速,至營盤下高速,沿S102省道10多分鐘(再直行幾分鐘即至牛背梁森林公園),穿路右首「秦楚古道」牌樓進入專用道,行約7公裡左右,即到花門樓——景區大門口,就是我們現在等待「景區擺渡車」的地方。
-
【徽州古道10】松谷古道:黃山北蹬道,其秀水堪稱黃山之冠
今年8月20日、22日,我連續兩次再登該古道,走進這方秀水仙境、走進這片文化聖地。現重寫、重發此文,以饗各位。(全文7900字,閱讀需15分鐘)黃山北徑登山古道自黃山區耿城鎮輔村的「二龍橋」起,至黃山北海,全程約8公裡,是北方遊客及太平古縣城「仙源」一帶登黃山的主要通道,康熙二十九年(1690)太平縣令陳九陛曾為此路題名「仙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