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星」號遊輪在21歲高齡翻沉長江,釀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內河沉船事故。
事發至今,「東方之星」的身世仍撲朔迷離。
遊船究竟由誰建造?當時的設計方、施工方來自何處?改造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目前,各方說法不盡相同。
記者發現,儘管「東方之星」運行21年未發生重大事故,但回溯其建造改造環節,仍存在造改船資質存疑、忽視安全性等系列問題。據涉事公司內部人士以及船檢人士透露,該輪變更結構,加長船體,導致重心不穩,增加了傾覆危險。
在管理運營方面,調查還發現,在2007年前,「東方之星」所屬的重慶東方輪船公司,與當地船檢部門均隸屬於重慶萬州交通運輸部門,且船檢部門與該公司幹部交流頻繁。當地船舶行業人士稱,當年「東方之星」在建造和改造過程中,均存在船檢與船主之間「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特殊關係。新京報記者 塗重航 實習生 張維
有媒體報導,「東方之星」由重慶東風船舶工業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造船廠)設計,由重慶涪陵川東造船廠建造。
也有東方輪船公司內部人士稱,該船由東風造船廠建造主體結構。
而重慶涪陵川東造船廠否認建造了「東方之星」,僅承認1992年曾為東方輪船公司建造過另兩艘600客位的客船主體結構。
此外,重慶東風造船廠相關負責人表示,時間已過去很久遠,回憶不起來是否曾設計或建造過「東方之星」。
然而6月5日,東方輪船公司負責人姜曌表示,「東方之星」系由他們自己的造船廠自行建造。
記者調查發現,「東方之星」實際由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採取「自建和外協」相結合的辦法,由川東造船廠提供船舶主體結構,再拉到東方輪船公司自己的造船廠自行拼接裝修。按這個方法,東方輪船公司4年建造出6艘遊輪。
而東方輪船公司實際並不具備建造「東方之星」等6艘遊輪的資質,當年採取這種造船方式,動機為公司節約成本考慮。
【由誰建造】
東風輪船公司系「組合造船」?
時過21年,當年目睹「東方之星」面世的人也不能準確還原其真實血緣。
東方輪船公司當年的造船廠,在現今萬州「移民廣場」對面的陳家壩沙灘上。1997年,這個船廠被三峽蓄水淹沒到水線以下。
劉德一(化名)曾目睹「東方之星」、「東方之珠」兩艘姊妹船從在那處沙灘上建造到下水試航的整個過程。
6月5日,劉德一稱,當年兩艘客輪建造期間,他在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的工地上日夜巡邏,防止鋼材等丟失。
「是我們公司自己造的。」劉德一說。當年造船廠在江邊的沙灘上,利用枯水季節焊好船體,等雨季漲水,船體就能浮起來。
按照劉德一的說法,東方輪船公司第一條船是「東方大帝」涉外旅遊船,由東風造船廠建造主體結構,拉回萬州後在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自行做內飾。
劉德一說,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此前從未造過客輪,但公司按照「東方大帝」的圖紙,自己建造了「東方之星」和「東方之珠」。
據該公司內部人士透露,1992年9月,公司開始船舶技改工程計劃,該項目採用自建和外協「組合造船法」,這種辦法利用公司現有的人力、設備、技術和場地,能節約大筆經費。
據公司原副總冉毅撰文稱,時任總經理的馮地祿利用這種「組合造船法」,在自己的船廠建造出一艘艘豪華客輪。
現任東方輪船總經理姜曌6月5日介紹,「東方之星」遊輪於1994年2月在重慶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建造完工。
據公司內部人士稱,「東方之星」系列的6艘船,除了「東方王朝」大一些外,其他5艘長寬差不多。
與上述說法形成佐證的是,事發後有媒體報導「東方之星」是由重慶東風造船廠設計,重慶川東造船廠建造。
對此,6月3日,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川東造船廠)宣傳部負責人張利華予以澄清,稱事件經網絡發酵後,給該企業生產項目籤約造成了極大的被動。
張利華證實,該公司在1993年確實為東方輪船公司建造過兩艘600客位普通客船的船體結構,該系列船為平頭平底。但「東方之星」的船體結構為尖艏,兩種主船體線型截然不同。
6月7日,原川東造船廠工作人員王某表示,「東方之星」出事後,他為此專門去了解,東方輪船公司的確在川東造船廠建造過輪船主體結構,但當時並沒有標註「東方之星」船號。如今出事的「東方之星」與他們建造的主體結構有了很大變化,幾乎是面目全非,跟原來建的主體結構相比完全是「兩條船」。
另一涉及重慶東風造船廠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時間已過去很久,回憶不起來是否曾為東方輪船公司設計或建造過客輪。
【由誰改造】
改造船廠10年前已破產
按照馮地祿及東方輪船公司內部職工「外協加自建」的說法,無論「東方之星」主體結構由誰建造,其內部裝修、有關零部件的焊接均是由該公司造船廠自行完工。
據東方輪船公司原總經理秘書張夢雲表示,該公司造船廠1992年之前造的全是貨船,從未自行建造過客輪。
另據東方輪船公司的老員工趙某回憶,當年公司的造船廠僅能生產總載重兩三百噸的駁船,以及300馬力以下的拖船。
根據1992年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的資料,該造船廠為乙級資質,只能對外承接368千瓦拖輪,300-500噸級駁船、60米以下鋼質躉船的建造和修理。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船舶生產乙類資質,只可以建造60米以下或主機總功率736千瓦的客輪,2000載重噸以下的貨(駁)船。而「東方之星」新建時長度為66米,擁有兩部880多千瓦的發動機,總噸位2200噸以上。東方輪船公司顯然不符合建造「東方之星」類似遊輪的相關生產資質。
東方輪船公司6艘「東方」系列客船下水後,「東方之珠」、「東方王朝」、「東方王子」分別出現事故。
根據公開資料,1997年,「東方之珠」在長江西陵峽遭遇撞船事故,失去控制,由其他船營救脫險;「東方王朝」船上曾發生火災,並於2001年被交通運輸部長江涉外遊輪專項整頓行動叫停整改,並認定其綜合評定不合格;「東方王子」2000年在長江涪陵段發生觸礁事故,事發後「東方之星」還前往過駁旅客,此外,該船2008年4月14日還在長江下遊航道約409.4千米處,與「江達169」遊船發生碰撞。
據劉夢雲介紹,「東方」系列客輪出事後,1997年公司開始著手改造,將客輪變為遊輪,提檔升級。
一位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當年「東方」系列船是在國營重慶造船廠改造。據記者了解,這家曾是重慶最大的造船廠已於2005年宣布破產。
經過改造後,「東方之星」由原來的66米加長到76.5米,船寬11米,船高18.6米,此外,「東方之星」將平頭結構改成了尖頭,目的為減少風阻,省油。
據公司內部人士稱,當時改裝還包括修改內飾,將鐵壁改成木板,將原來固定在船體上的鋼架高低床變為木質床。
曾在船上擔任保安的劉德一稱,他平時喜歡跑步,以前總是繞著「東方之星」外舷走廊跑圈。
而該船1997年經改造後,兩邊外舷封閉成為窗戶。原來每個客房有兩扇門,分別對著外舷和中間走廊打開,但改造後變為只朝中間走廊開。
此外,他從視頻上看到,打撈上來的「東方之星」客房的床為木質的,床幫還頂著朝外的窗戶。他說,原來船內四通八達,人很快能夠出去,經過改造後,很不利於逃生。
據新華社報導,事故發生時,船傾斜後,客房內的床向傾斜的方向滑動,並抵住門。逃生的旅客都是從窗戶裡逃出。
劉德一稱,如果船內的床沒有固定,也會加快船的傾覆。
6月4日晚,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表示,「東方之星」曾在1997年和2008年改裝過兩次,其中第一次就對船體加長了11米。但徐成光表示,在該輪建造、改造、變更載客量時,都進行了完整穩定性計算校核,計算結果均滿足船舶檢驗技術的要求。
「東方之星」號遊輪在21歲高齡翻沉長江,釀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內河沉船事故。
事發至今,「東方之星」的身世仍撲朔迷離。
遊船究竟由誰建造?當時的設計方、施工方來自何處?改造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目前,各方說法不盡相同。
記者發現,儘管「東方之星」運行21年未發生重大事故,但回溯其建造改造環節,仍存在造改船資質存疑、忽視安全性等系列問題。據涉事公司內部人士以及船檢人士透露,該輪變更結構,加長船體,導致重心不穩,增加了傾覆危險。
在管理運營方面,調查還發現,在2007年前,「東方之星」所屬的重慶東方輪船公司,與當地船檢部門均隸屬於重慶萬州交通運輸部門,且船檢部門與該公司幹部交流頻繁。當地船舶行業人士稱,當年「東方之星」在建造和改造過程中,均存在船檢與船主之間「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特殊關係。新京報記者 塗重航 實習生 張維
有媒體報導,「東方之星」由重慶東風船舶工業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造船廠)設計,由重慶涪陵川東造船廠建造。
也有東方輪船公司內部人士稱,該船由東風造船廠建造主體結構。
而重慶涪陵川東造船廠否認建造了「東方之星」,僅承認1992年曾為東方輪船公司建造過另兩艘600客位的客船主體結構。
此外,重慶東風造船廠相關負責人表示,時間已過去很久遠,回憶不起來是否曾設計或建造過「東方之星」。
然而6月5日,東方輪船公司負責人姜曌表示,「東方之星」系由他們自己的造船廠自行建造。
記者調查發現,「東方之星」實際由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採取「自建和外協」相結合的辦法,由川東造船廠提供船舶主體結構,再拉到東方輪船公司自己的造船廠自行拼接裝修。按這個方法,東方輪船公司4年建造出6艘遊輪。
而東方輪船公司實際並不具備建造「東方之星」等6艘遊輪的資質,當年採取這種造船方式,動機為公司節約成本考慮。
【由誰建造】
東風輪船公司系「組合造船」?
時過21年,當年目睹「東方之星」面世的人也不能準確還原其真實血緣。
東方輪船公司當年的造船廠,在現今萬州「移民廣場」對面的陳家壩沙灘上。1997年,這個船廠被三峽蓄水淹沒到水線以下。
劉德一(化名)曾目睹「東方之星」、「東方之珠」兩艘姊妹船從在那處沙灘上建造到下水試航的整個過程。
6月5日,劉德一稱,當年兩艘客輪建造期間,他在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的工地上日夜巡邏,防止鋼材等丟失。
「是我們公司自己造的。」劉德一說。當年造船廠在江邊的沙灘上,利用枯水季節焊好船體,等雨季漲水,船體就能浮起來。
按照劉德一的說法,東方輪船公司第一條船是「東方大帝」涉外旅遊船,由東風造船廠建造主體結構,拉回萬州後在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自行做內飾。
劉德一說,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此前從未造過客輪,但公司按照「東方大帝」的圖紙,自己建造了「東方之星」和「東方之珠」。
據該公司內部人士透露,1992年9月,公司開始船舶技改工程計劃,該項目採用自建和外協「組合造船法」,這種辦法利用公司現有的人力、設備、技術和場地,能節約大筆經費。
據公司原副總冉毅撰文稱,時任總經理的馮地祿利用這種「組合造船法」,在自己的船廠建造出一艘艘豪華客輪。
現任東方輪船總經理姜曌6月5日介紹,「東方之星」遊輪於1994年2月在重慶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建造完工。
據公司內部人士稱,「東方之星」系列的6艘船,除了「東方王朝」大一些外,其他5艘長寬差不多。
與上述說法形成佐證的是,事發後有媒體報導「東方之星」是由重慶東風造船廠設計,重慶川東造船廠建造。
對此,6月3日,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川東造船廠)宣傳部負責人張利華予以澄清,稱事件經網絡發酵後,給該企業生產項目籤約造成了極大的被動。
張利華證實,該公司在1993年確實為東方輪船公司建造過兩艘600客位普通客船的船體結構,該系列船為平頭平底。但「東方之星」的船體結構為尖艏,兩種主船體線型截然不同。
6月7日,原川東造船廠工作人員王某表示,「東方之星」出事後,他為此專門去了解,東方輪船公司的確在川東造船廠建造過輪船主體結構,但當時並沒有標註「東方之星」船號。如今出事的「東方之星」與他們建造的主體結構有了很大變化,幾乎是面目全非,跟原來建的主體結構相比完全是「兩條船」。
另一涉及重慶東風造船廠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時間已過去很久,回憶不起來是否曾為東方輪船公司設計或建造過客輪。
【由誰改造】
改造船廠10年前已破產
按照馮地祿及東方輪船公司內部職工「外協加自建」的說法,無論「東方之星」主體結構由誰建造,其內部裝修、有關零部件的焊接均是由該公司造船廠自行完工。
據東方輪船公司原總經理秘書張夢雲表示,該公司造船廠1992年之前造的全是貨船,從未自行建造過客輪。
另據東方輪船公司的老員工趙某回憶,當年公司的造船廠僅能生產總載重兩三百噸的駁船,以及300馬力以下的拖船。
根據1992年東方輪船公司造船廠的資料,該造船廠為乙級資質,只能對外承接368千瓦拖輪,300-500噸級駁船、60米以下鋼質躉船的建造和修理。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船舶生產乙類資質,只可以建造60米以下或主機總功率736千瓦的客輪,2000載重噸以下的貨(駁)船。而「東方之星」新建時長度為66米,擁有兩部880多千瓦的發動機,總噸位2200噸以上。東方輪船公司顯然不符合建造「東方之星」類似遊輪的相關生產資質。
東方輪船公司6艘「東方」系列客船下水後,「東方之珠」、「東方王朝」、「東方王子」分別出現事故。
根據公開資料,1997年,「東方之珠」在長江西陵峽遭遇撞船事故,失去控制,由其他船營救脫險;「東方王朝」船上曾發生火災,並於2001年被交通運輸部長江涉外遊輪專項整頓行動叫停整改,並認定其綜合評定不合格;「東方王子」2000年在長江涪陵段發生觸礁事故,事發後「東方之星」還前往過駁旅客,此外,該船2008年4月14日還在長江下遊航道約409.4千米處,與「江達169」遊船發生碰撞。
據劉夢雲介紹,「東方」系列客輪出事後,1997年公司開始著手改造,將客輪變為遊輪,提檔升級。
一位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當年「東方」系列船是在國營重慶造船廠改造。據記者了解,這家曾是重慶最大的造船廠已於2005年宣布破產。
經過改造後,「東方之星」由原來的66米加長到76.5米,船寬11米,船高18.6米,此外,「東方之星」將平頭結構改成了尖頭,目的為減少風阻,省油。
據公司內部人士稱,當時改裝還包括修改內飾,將鐵壁改成木板,將原來固定在船體上的鋼架高低床變為木質床。
曾在船上擔任保安的劉德一稱,他平時喜歡跑步,以前總是繞著「東方之星」外舷走廊跑圈。
而該船1997年經改造後,兩邊外舷封閉成為窗戶。原來每個客房有兩扇門,分別對著外舷和中間走廊打開,但改造後變為只朝中間走廊開。
此外,他從視頻上看到,打撈上來的「東方之星」客房的床為木質的,床幫還頂著朝外的窗戶。他說,原來船內四通八達,人很快能夠出去,經過改造後,很不利於逃生。
據新華社報導,事故發生時,船傾斜後,客房內的床向傾斜的方向滑動,並抵住門。逃生的旅客都是從窗戶裡逃出。
劉德一稱,如果船內的床沒有固定,也會加快船的傾覆。
6月4日晚,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表示,「東方之星」曾在1997年和2008年改裝過兩次,其中第一次就對船體加長了11米。但徐成光表示,在該輪建造、改造、變更載客量時,都進行了完整穩定性計算校核,計算結果均滿足船舶檢驗技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