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創美軍機場,太平洋上空的夜戰幽靈,日本海軍 「芙蓉部隊」

2020-12-24 雷姐的機械空間

引言

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使用的自殺式襲擊讓盟軍艦隊損失慘重,同時這種愚忠赴死的行為也在戰後遭到了諸多批評。但是日本海軍航空隊有一代號叫做"芙蓉部隊"的航空隊,在被下達神風作戰的命令後,卻一次也沒有執行,反而是在夜間集群出動,多次重創了美軍艦隊和機場。其作為日方航空隊,不用神風攻擊便取得如此戰績實在是令人震驚,而其對夜間攻擊的戰術以及讓飛行員適應夜戰所進行的訓練,也值得我們參考。

芙蓉部隊的彗星飛過富士山(芙蓉峰)

從水上飛機部隊誕生的夜戰部隊

芙蓉部隊的構建,並不是由日本海軍航空隊高層軍官提出的建議,而是最初由一支水上機部隊的指揮官提出。1944年1月,第938航空隊使用一架零式水上偵察機夜間起飛,成功轟炸了喬治亞島上的美軍機場,這支飛行隊的指揮官美濃部正便心生了夜間襲擊的想法,隨後它將這一想法上報給了海軍司令部。雖然海軍司令部同意了這項做法,並且暫時開展了夜間戰鬥的適應性訓練,但因美軍的不斷空襲,平常戰損,以及日軍的後撤等因素,最終到了1945年初才正式組建了夜戰航空隊。1月,日本海軍第804,第812,第901三支使用彗星艦載轟炸機為主力,搭配部分撤回的零戰五二型的部隊於藤枝基地正式組成獨立飛行隊,中期,芙蓉部隊則全面換裝彗星式轟炸機。這支部隊取富士山的別稱"芙蓉峰"為名,被命名為芙蓉部隊。不過很巧合的是,芙蓉花本身的顏色也會隨著天裡不同的時間,從晝間的白色變為夜間的紅色。

1940年的美濃部正,此時他還是千歲號水上機母艦上的飛行員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支部隊使用的飛機,絕大部分都是轟炸機,而零戰等戰鬥機在中期就被全部換掉。在筆者看來,這其實也反應了當時日軍技術的落後,戰鬥機由於缺少對空雷達等設備,很難進行夜間戰鬥,而轟炸機部隊實際上只要認清地標和航向,對地轟炸的難度要低於空戰難度,這也算是當時日軍的一種無奈之舉吧。而且美濃部正本人也認為,日軍在夜間進行空戰無異於送死,只有通過轟炸將美軍飛機消滅在機場才是根本。

芙蓉部隊隊員在1945年4月的合影

日夜反轉的作息訓練

為了減少夜間出擊的損失,同時也為了加強飛行員的夜間索敵能力,美濃部正少佐本人還專門為芙蓉部隊的飛行員定製了所謂的"貓日課"。為了專門找美軍睡覺的時間來進行攻擊,以至於讓飛行員的作息時間也改成晝伏夜出,0點起床,1點吃早飯,6點吃午飯,11點吃晚飯,16點吃夜宵;同時對飛行員起居時使用的燈光照明進行限制,以讓他們更加使用低亮度的夜間作戰。後來這種日夜反轉的訓練課程還被推廣到高知航空基地的菊水白菊特攻隊和德島航空基地的德島白菊特攻隊。

德島的白菊特攻機

除了在飛行員作息上進行調整外,日常培訓授課上,芙蓉部隊還採用了地形模型的方式,製作了機場周邊地域的等比例模型,讓飛行員熟識夜間最佳的進近航線,由於燃料不足的緣故,飛行員會使用模型來在場景模型上多次模擬並記憶路線。在授課上,美濃部正採用了叫"夜間海上飛行法"的教程,讓飛行員們在黎明,日落,夜間三種光線條件下進行著陸訓練;在雨天還會進行集中討論,加強飛行員們在夜間識別盟軍艦艇的能力,以及夜間通訊,夜間飛行方法等事項。如此密集的課程讓訓練飛行員的時間縮短了約三分之一。

彗星一一型轟炸機

當然了,由於日本的精銳飛行員早已在中途島和馬裡亞納消耗殆盡,在芙蓉部隊對這批新人進行訓練時,飛行員訓練的事故率也居高不下,導致有不少飛行員在訓練中就不幸殉職。在飛行高度上,芙蓉部隊不像專門用來進行夜間神風特攻作戰的白菊隊那樣,強調海平面5米高度左右飛行以躲避美軍雷達偵測,芙蓉部隊則強調運用彗星轟炸機的高航速特性在3000-4000米的高空飛行。

下令神風卻從未神風的部隊

還有獨家的秘密武器:用滑軌發射的帶有火箭噴射器的炸彈

1945年2月17日是芙蓉部隊的首次戰備起飛,在起飛前美濃部正下令讓飛行員做好神風的準備,還飲酒餞別。當時芙蓉部隊準備是先以發現美軍特遣艦隊的部隊神風目標航母的飛行甲板,讓其喪失起降戰鬥機的能力,後續到達的編隊再使用航空炸彈,火箭彈等進行反覆攻擊。這種戰術不僅能夠讓航母喪失用途,還能通過神風后引起的火災, 報告該區域其它編隊目標航母的位置,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是很不幸的是,2月17日那天並沒有搜尋到任何美軍航母編隊,因此全員返航。

菊水作戰時被神風的邦克山號航空母艦

到了菊水作戰時,美濃部正的想法已經改變。而且當時的日軍指揮官哪能料到美軍的防空能力已經快達到了極致,而且真正去神風的飛行員又不是這些高層本人。在當時日本海軍司令部的討論中,上層的意願是讓全部的航空部隊進行神風,其它參謀也認為,只要去神風,就必定會有擊中,主張使用白菊部隊和後備訓練部隊作為增加的戰力出戰,而美濃部正則發言到:"現場的飛行員誰也不怕死。不過,指揮官有為飛行員的葬身之地提供相應戰果的義務。使用練習機進行特攻,將會被十架甚至二十架已經起飛的格魯門戰鬥機擊墜,能不能取得戰果簡單明了。如果真的用白菊和九三式練習機作為特攻機型的話,就由提出的各位,坐上去執行攻擊試試看吧。我會駕駛1架零戰,全部打下來給您們看看"來表示對司令部的不滿。雖然說芙蓉部隊時刻做好了神風的準備,但直到終戰也沒有真正執行過一次神風特攻。

芙蓉部隊的零戰五二,但是從來沒有進行過空戰,只執行轟炸任務

大放異彩的菊水作戰

1945年3月,菊水作戰開始。芙蓉部隊則是3月30日才進駐鹿兒島的鹿屋基地。4月6日首次出擊時,6架彗星和4架零戰在夜間使用火箭彈對美軍登陸艦進行了打擊。12日,芙蓉部隊又成功轟炸了美軍佔領的嘉手納機場,破壞了機場跑道,返航途中遭到F6F-5N夜間戰鬥機的反擊,但全機生還。16日再次轟炸了嘉手納機場。4月20-22日則再次打擊被美軍佔領的北部機場和中部機場,其中造成3處大火,引燃27處,誘爆6座機場彈藥庫,在機場擊毀三架美軍飛機。4月28-30日,再次出戰的芙蓉部隊,則裝備了新型的幹擾箔條,以及夜間專用的光電管炸彈,彗星編隊再次轟炸了美軍機場,而零戰編隊則攻擊了美軍航母。

1945年為了防止日軍夜間轟炸的美軍機場

5月菊水作戰進入中期階段。由於4月的反覆出擊,芙蓉部隊不少飛機在起飛後出現了故障問題被迫返航。由於美軍後勤修復機場速度實在過快,5-12日,彗星轟炸機編隊再次轟炸美軍北飛行場和伊江島機場,而12日則在種子島附近重創了美軍艦隊,擊沉了一艘潛艇,損傷美軍的雷達警戒艦。14-15日,則追擊了因企業號被重創而被迫返航的TF58艦隊。五月中旬,由於戰局變化,芙蓉部隊轉移到巖川機場:為了防止被美軍轟炸機編隊在晝間報復,白天地勤們甚至在跑道上放牧,還設置移動式木屋,偽裝成了牧場,各機體則抽出燃油,拉入森林進行偽裝,這樣的偽裝手段,竟然讓巖川機場在芙蓉部隊駐紮時期未遭到一次空襲。25-28號,除了繼續搜索TF58艦隊外,部分彗星轟炸機繼續對北飛行場進行轟炸,並成功再次破壞機場跑道。

裝有斜樂曲武器系統的彗星一二型夜間戰鬥轟炸機機

6月菊水作戰進入後期階段,同時衝繩島進入了梅雨季。由於天氣惡劣,1-7號均未起飛戰機。8-10號,組織了十餘架彗星突入美軍伊江島機場,造成機場6處火災,其中還擊中了機場燃料庫,其中最後一天在返航途中,一架彗星一二戊還順路擊落了一架美軍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11日又開始連夜降雨,出擊暫緩。6月16日,晚間8時30分許,芙蓉部隊的一架飛機在衝繩南部海域擊沉了美國海軍DD-591特威格斯號驅逐艦。21日,由於衝繩上空處於多雲天氣,導致並沒有擊中任何美軍目標,反而被美軍夜間戰鬥機擊落了2架彗星,但是由於引走了護航戰鬥機的緣故,特攻部隊的白菊神風擊沉了LSM-59登陸艦,LSM-213登陸艦和DD-248巴裡號驅逐艦。22日,菊水作戰終止。

被擊沉的DD-248巴裡號

決號作戰與終戰時期

菊水作戰結束後,芙蓉部隊依舊對衝繩附近機場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夜間轟炸,還負責掩護特攻部隊進行作戰。不過有意思的是,8月的任務中,中川義正上飛曹發現了4架美軍B-29轟炸機,於是使用航空炸彈進行偷襲,擊落了三架。除此之外,芙蓉部隊還為本土決戰在做準備,打算在使用航空炸彈襲擊登陸艦隊,隨後和敵機空戰,打光彈藥後再去神風登陸艦;地勤人員則在機場守衛,引誘來襲美軍進入機場,並且防火,待美軍鬆懈後,再引爆機場彈藥庫的航空炸彈,和美軍同歸於盡;年輕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則混入一般市民中,自行決定命運。8月15日芙蓉部隊在經過井上成美大將勸說後向美軍投降。戰後的美濃部正加入了航空自衛隊,為重建工作做出巨大貢獻,最終官至空將(中將)。

小結

芙蓉部隊到戰敗,一共重創1艘戰艦、1艘巡洋艦、1艘大型運輸船,另外造成多次機場火災、發現航空母艦群4次及擊墜敵方夜間戰鬥機2架,在二戰末期拿出如此戰績,可謂是令人敬佩。而其使用的夜間戰術和訓練內容,尤其是使用等比例模型進行模擬訓練,值得各國空軍研究借鑑。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海軍夜戰能力強?美軍的先進技術讓巡洋艦古鷹號沉入海底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古鷹號,日本舊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這艘軍艦原本是按照列強海軍條約限制下的產物,但隨著條約廢除日期的日益臨近,和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的陰雲籠罩下。這艘軍艦和日本帝國的野心一樣開始膨脹了起來,日本海軍將這艘軍艦拆了設備再重新改裝。它的體重開始膘肥體壯,但它沒有完成日本人的目的:稱霸世界。
  •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打開了日本的門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大軍事強國蘇聯和美國也卷進了其中,美國和日本的太平洋戰役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就是衝繩島戰役了,這場戰役是美國在太平洋戰役中傷亡最大的戰役,同時也發來了日本的門戶,因為衝繩島因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戰略位置被譽為日本的「國門」,所以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奇怪的夜戰
    ,因為日軍的航母在前面的海戰中都受傷了,現在正在國內搶修呢,沒有航空母艦,就沒有空中支援,這對日本海軍的運輸編隊是致命的。自11月2日至10日,他們只能在夜裡偷偷地出動驅逐艦、巡洋艦瓜島運送部隊和給養,但數量極其有限。這種慢吞吞的運輸節奏讓大本營極為惱火,他們要求海軍對瓜島上的美軍機場進行火力覆蓋,消滅那裡的美軍飛機,解除空中威脅,保障大型運輸艦到達瓜島安全卸載。這一次運輸的是大約7000名陸軍士兵和幾萬噸的彈藥、補給。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是瓜島。為了爭奪瓜達卡納爾島的控制權,美日兩國在此集結重兵爭奪了半年多。最終日軍被迫從瓜島撤軍,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太平洋戰爭由此發生轉變。而在瓜島戰役期間,雙方為了支援島上的作戰也爆發了三次所羅門海戰,總計五次大規模的海上遭遇戰。其中以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東索羅門群島海戰)和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瓜島夜戰)最為著名。
  • 為奪回太平洋戰爭主動權,山本五十六指揮海軍發起瓜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位於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的東南端,長145公裡,寬40公裡,陸地總面積約6500 平方公裡,是群島中較大的島嶼之一。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敗後,雖然被迫暫時停止對東南太平洋一些島嶼的進攻,但為了重新奪取戰略主動權,進逼美軍的反攻基地澳大利亞,仍堅持對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的作戰。
  • 華盛頓號揚名瓜島海戰,夜戰的終結者,在雷達的幫助下擊沉霧島號
    一直以來夜戰都是日本海軍的常備訓練項目,所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瓜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就在夜戰當中頻頻得手,在夜幕的掩護下,受過夜戰訓練的日本海軍經常將美國海軍打得措手不及。
  • 雷伊泰灣海戰『』:太平洋戰場日本海軍的滅亡之戰
    ,而日本海軍則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其海上戰略防禦體系被完全打破,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徹底失去了原有的戰略優勢。本期就跟您聊一聊這場摧毀日本海軍有生力量的雷伊泰灣大海戰。 1944年下半年,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激戰正酣,美國為了打破日本在太平洋的壟斷優勢,通過馬利亞納群島海戰,已經從日本的海上國防圈上拉開了一道口子。
  • 美軍陸戰一師登陸瓜島,其師長為什麼不喜反憂?只有4個基數彈藥
    消息傳回日本,各大報紙爭先刊登瓜島大捷的消息,聯合艦隊上下更是一掃中途島慘敗的晦氣,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日本海軍再次出盡了風頭,陸軍也不甘落後,決定乘勝追擊,重新奪回瓜島和圖拉吉島。那麼,駐島美軍該怎麼辦呢?
  • 死火山活地獄,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硫黃島距日本本土較近,為防止日軍增援,美軍從登陸前3天開始,以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日本本土,在2天時間內共出動轟炸機和戰鬥機2761架次,主要突擊飛機製造廠、機場和海軍基地等目標。同時,美軍在日本港灣內布雷並實施海上封鎖。美軍還出動32艘潛艇,以3~6艘為一群分別展開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和呂宋海峽的各水道以及東海,擔任戰役偵察、封鎖港口與航道等任務。
  • 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相比太平洋戰爭中其他登陸戰,硫磺島戰役中美國海軍艦炮火力對登陸部隊的火力支援之強,史無前例。   由於美軍高層錯誤估計了日軍的實力和抵抗決心——23000名固守硫磺島的日軍裡,只有1083人生還。因此,原計劃5天即可攻佔的彈丸小島,美軍足足打了36天,並為此付出了6812人死亡、19189人負傷的慘重代價,其中陸戰四師、五師戰鬥部隊的傷亡率更是高達75%,硫磺島戰役也因此成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場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大於日軍守軍傷亡人數的戰役。   硫磺島這種「絞肉機」般的血戰讓美國高層大為震驚。馬歇爾上將據此估算,如果要攻佔日本本土,美軍至少還要付出50多萬人的代價。
  • 山本五十六之死:一場奇襲,日本帝國海軍從此被美國壓著打
    日軍運用航空母艦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計劃,便出自山本手筆。正是在山本指揮下,日本海軍成功地偷襲珍珠港,打響了太平洋戰爭第一槍,並乘勢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了一連串勝利。美國海軍透過破解日軍密碼電報獲悉山本五十六外出巡視的準確情報後,出動飛機在山本五十六的出巡線路上設伏,一舉擊落其座機,使山本當場斃命。山本死後,日本海軍再沒有能與山本齊名的戰略家繼任聯合艦隊司令官,日本海軍從此一蹶不振。
  • 為什麼二戰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被日軍壓著打?
    1941年12月7日(當地時間),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海軍基地珍珠港,日本出動飛機約360架、軍艦55艘,由南雲忠一奉命率領,連續兩次猛襲珍珠港的美國軍艦和機場,擊沉、擊傷軍艦20餘艘,其中有戰列艦8艘,擊毀、擊傷飛機260餘架,美軍猝不及防,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被摧毀,使美軍太平洋艦隊在短期內無法恢復,隨後幾個月日軍橫掃東南亞
  • 海軍料理帖No.3 南太平洋海戰時航母「隼鷹」的飛行員加餐
    10月26日,日本海軍機動部隊與美國海軍航母特混艦隊在瓜島以東洋面上展開較量,這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航母交戰,日方稱之為南太平洋海戰,美方稱為聖克魯斯群島海戰。 此次海戰,日軍出動了大型航母「翔鶴」、「瑞鶴」,輕型航母「瑞鳳」和改造航母「隼鷹」號,共計4艘航母,美軍以「大黃蜂」、「企業」號兩艘航母迎戰。在當天拂曉後,日美艦隊發現彼此並派出艦載機群相互突擊,戰至上午互有損傷,日軍「瑞鳳」、「翔鶴」兩艦遭重創,退出戰鬥,美軍「大黃蜂」號也被重創,「企業」號同樣被擊傷。
  • 日本海軍的「開掛」部隊:差點天下無敵,對美開戰半年後被全滅
    "航戰",即"航空戰隊"是舊日本海軍部隊編成單位之一,指以航母為基幹由數艘驅逐艦等警衛艦組成的部隊。在這些航戰中,號稱最強的是一航戰,即第一航空戰隊。1941年12月7日,參與奇襲珍珠港的舊日本海軍的艦隊之中,有航母"赤城"、"加賀"號部隊正是海軍航空戰隊的明星的身影。兩艘航母與各自搭載的航空部隊及各自負責護衛的3艘驅逐艦共同編成的——第一航空戰隊。
  • 雪風號驅逐艦:二戰中日本海軍最害怕的「鬼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雪風」艦被編入第3艦隊第4突擊部隊,參加了攻擊菲律賓呂宋島、支援拉蒙灣登陸作戰、佔領蘇拉威西島、蘇臘巴亞海戰(泗水海戰)等行動。之後,調南太平洋戰區第3艦隊第10戰隊給「翔鶴」、「瑞鶴」號航空母艦護航。1942年11月12日,第3次所羅門海戰中。「雪風」艦與其他13艘驅逐艦及輕巡「長良」共同護衛「霧島」、「比睿」這兩艘戰列艦。
  • 珍珠港海軍基地——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大本營
    新華社發    在美國主辦的「環太平洋」軍演中,美珍珠港海軍基地往往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    珍珠港海軍基地,位於夏威夷群島瓦胡島最南端海岸地區,距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魯魯13千米。經過長期建設,業已成為美軍在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前沿海軍基地。該基地地理位置獨特,配套設施完善,是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
  • 太平洋戰場最為艱難的一戰,貝裡琉島夷為平地,美軍遭受極大困難
    從1944年開始美軍逐漸在太平洋戰場上佔得了主導地位,一次次戰役的勝利使得日軍節節敗退,儘管日軍偷襲了珍珠港,但是之後獲得的打擊顯然更大,美軍將近要將炮火延伸到日本本土了。大本營經過討論後認定當務之急就是憑藉自己的實力穩定太平洋的局勢,從滿洲抽調兵力回防日本,向太平洋增派一百萬兵力和其他作戰物資。實際上當時的日軍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已經無法抽調足夠的精英部隊前往太平洋,就連物資都沒有足夠的運輸船來運輸,所以日軍將自己控制的太平洋地區分為外環和內環,將外環作為重點進行兵力增派和物資運輸,而內環甚至沒有兵力補充,只有少部分物資。
  • 美軍陸戰一師憑什麼能守住瓜島?一周修好跑道,近60架戰機是關鍵
    消息傳回日本,各大報紙爭先刊登瓜島大捷的消息,聯合艦隊上下更是一掃中途島慘敗的晦氣,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日本海軍再次出盡了風頭,陸軍也不甘落後,決定乘勝追擊,重新奪回瓜島和圖拉吉島。那麼,駐島美軍該怎麼辦呢?
  • 伊恩·託爾: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摘要:日本民眾允許了解的情況是,日軍撤出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行動是戰略性的調遣。大本營使用的委婉說法是「轉出」。日本的海陸空攻擊部隊只是「轉」向了新的戰場,在那裡他們無疑可以在短期內取得新的勝利。
  • 燃燒著的大洋,日本與美國的太平洋大博弈,日軍大舉進攻威克島
    他們在島上修建了海空軍基地,以作為使美軍橫跨太平洋的基地。 在1939年,隨著美日關係的急劇惡化,美國軍方開始在這裡部署潛艇和驅逐艦,並擴建軍用機場。 而到了1940年的時候,這裡得海軍港口被進一步的擴建以容納下龐大艦隊,在這裡修整並進行維修工作, 同時美軍還在這裡增設了永備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