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行環保,中秋烤肉活動應適當節制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中華日報刊載社論稱,中秋節即將來臨,鑑於近年來全民「瘋烤肉」,公園綠地飽受蹂躪,到處一片烏煙瘴氣,臺南市政府決加強倡導,禁止在公園烤肉及燃放鞭炮。但在這個歡樂的節日,嚴格執法並不容易,到時候可能流於道德勸說,因此平常就要呼籲民眾建立正確觀念,共同為環境保護盡一分心力。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合家團圓賞月吃月餅,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俗。最近十幾年來,臺灣各地興起一股「中秋烤肉」旋風,騎樓、人行道、河邊到處都有人烤肉,有些地方政府或社團、企業,更帶頭在公園或鬧區封街舉辦「萬人烤肉」活動,模糊了中秋節原有的節日意象。

   「環保署」曾對中秋節前後的空氣品質進行監測,發現中秋節當天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不良物質濃度,都有顯著增加,其中一氧化碳排放量更暴增三成,這種空氣高度汙染情形,以臺北縣市、桃園地區,以及臺中以南至高雄縣、市較為嚴重。

   而且,多數人烤肉都使用免洗碗筷盤等餐具,加上烤肉食材的保麗龍包裝,使用完便任意拋棄,每年中秋節過後,各公園、風景區等熱門賞月地點,總是杯盤狼籍、垃圾山積,地上還有黏膩膩的油漬或燒焦的痕跡,留給清潔人員辛苦的善後,因此有人說,中秋節已變質成「環境災難日」。

   大規模的烤肉活動,最大的汙染源來自木炭,烤肉時如果木炭燃燒不完全,會產生一氧化碳,遇氧氣又轉化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導致全球氣候暖化的元兇,同時會產生被歐盟及美日等國證實為致癌物質的多環芳香烴。可見在不適當的地點集體烤肉,等於拿自己健康開玩笑,「環保署」乃建議民眾中秋節最好不要烤肉,如果一定要烤,應改用電烤爐或選擇良質木炭。

   人們使用的木炭,大部分來自進口,非先進國家生產的木炭,環保標準甚低,質量更良莠不齊,燃燒後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不容輕忽。以一家四口烤肉二小時來計算,約須燃燒一公斤木炭,排放二氧化碳約三點七公斤,若全島二千三百萬人中有三成民眾烤肉,將產生六千三百多噸的二氧化碳,在全球提倡「節能減碳」的此刻,如果仍熱衷於「大會烤」,豈非開環保潮流倒車?

   目前人們已逐漸體認「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各機關團體也紛紛以其它方式,取代集體烤肉活動,但一般民眾的習慣,尚無法立即改變,從各地市場、大賣場五花八門的烤肉食材,及堆積如山的木炭、烤肉架來看,便可知道今年中秋仍會肉香四溢,但也煙霧瀰漫。

  「臺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規定,公園內不得有營火、野炊、烤肉、夜宿、燃放鞭炮等行為,違反者得予以驅離或依法處理。臺南市府在中秋節前,除了重申這項規定之外,更要有「硬性」的執行辦法與決心,否則「軟性」的規勸,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在民眾方面,烤肉雖是食物調理方式之一,而「環保署」只能勸導中秋少烤肉,無權全面禁止,但站在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立場,民眾應有自發性的省悟,改以其它方式取代烤肉,一樣可以歡度中秋佳節。

 

責任編輯:趙娜

相關焦點

  • 行走臺灣:「中秋烤肉」在傳統與環保間艱難前行
    適逢颱風來襲,電視中不斷播出民眾遺憾地取消中秋「烤肉」節目的新聞。網絡上,有人調侃:為了節能減碳,政府特意請來高人呼風喚雨,讓中秋節烤肉流產。  節能減碳和中秋烤肉有何關係?說來話長。  大概十七八年前,中秋烤肉在臺灣興起,烤肉漸成臺灣民眾除吃月餅外的重要中秋活動。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圖)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月餅、柚子、烤肉:臺灣中秋三大件
    新華網臺北9月10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10日是臺北中秋假期的第一天。佳節來臨之際,臺北的大街小巷總能聞到文旦(一種小型柚子)的清香,這種又名「團圓果」的應時水果為節日增添了幾分祥和氣息。
  • 黃岡市臺協舉辦中秋特色烤肉聯誼活動
    9月16日,黃岡市臺協中秋特色烤肉聯誼活動在佰龍(湖北)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舉行。黃岡市臺協會長、佰龍(湖北)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萬益,黃岡市臺協副會長、臺青會會長、黃岡帝寶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大仁,黃岡市臺協副會長、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陳威丞,黃岡大潤發購物中心總經理陸凱,臺青會副會長莊國秋等近20名臺協及臺青會會員參加了活動。
  • 臺灣中秋新過法:戶外烤肉環保禁令擋不住萬眾熱焰
    在臺灣,每逢中秋,人們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廠商把烤肉打造成  中秋節重要活動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臺灣中秋吃烤肉!!
    【來源:馬軍的公共帳號「今馬講」】原題:《舉頭望明月 千裡共烤肉》發表於《壹讀》051期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
  • 中秋烤肉
    曾經🈶️好多年,一到秋季荷風就呼朋喚友、拖兒帶女地到郊外、公園(🈶️燒烤營地的)或在自家燒烤,燒烤 在臺灣叫烤肉。   近幾年,荷風烤肉基本是在韓式烤肉店,野外的,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參加封開新農夫👨‍🌾烤番薯活動了。那次的燒烤活動在新農夫加個廠外面,直接在採收了番薯的地上堆砌番薯屋,主題是烤番薯,那些烤土豬肉、烤雞、烤魚都是陪襯,不過荷風甚是喜歡。
  • 不要天空「灰濛濛」 臺灣多地民眾中秋不烤肉
    ,別人過節烤肉,他們在梅山公園品茗、聽音樂,格外愜意;圖為去年活動照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9月2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中秋節烤肉成臺灣全民運動,被戲稱是「烤肉節」,因環保減碳等考慮,不少縣市設法降溫。臺南市登革熱拉警報,有裡長不敢邀裡民聚在公園烤肉,免得病例往上衝;南投埔裡鎮公所則寄望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議題發酵,更多鎮民不烤肉,別再讓埔裡中秋灰濛濛。
  • 臺灣中秋烤肉防癌:白肉配蔬菜 多活動定期篩檢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中秋節將至,許多臺灣民眾享受烤肉,但臺灣「國健署」提醒,臺灣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會患大腸癌,烤肉要當心把致癌物也吃下肚,最好烤白肉且搭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彩色蔬菜。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蘇果推出「中秋環保行」月餅盒回收活動
    昨天,記者從蘇果總部獲悉,蘇果今年推出「中秋環保行」月餅盒回收活動,消費者帶任意兩個空月餅盒,可置換蘇果無紡布環保手拎袋一隻。這一做法打破每年眾多食用後的月餅盒無處可去的尷尬境地,避免了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 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 灣灣過中秋:就是要烤肉!
    其實,在小編看來,烤肉的性質和博餅一個樣,因為中秋本來就是團聚的日子,烤肉活動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朋好友的情感交流。    如今,中秋成了兩岸同胞大團圓的日子。有意思的是,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閩南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而在這邊打拼的臺胞們,也帶進烤肉這一時興活動,讓更多大陸好友參與進來,這也是一種兩岸融合。
  • 臺灣過中秋 千裡共烤肉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等到真正中秋那幾天,臺灣大街小巷全都散布著烤肉的味道,在餐廳、後院、陽臺以及河岸,都有前來烤肉的人們。甚至有的人會一連烤上好幾天:單位一次、同學一次、朋友一次、家人一次……所以,每當中秋到來,臺灣的媒體總會說上一句感慨的話:今天中秋,無人抬頭欣賞吳剛在伐桂,全都低頭關心烤肉熟了沒。
  • 中秋佳節全臺瘋狂烤肉
    臺民眾用烤肉的方式慶祝中秋,真是「萬家烤肉萬家香」明月幾時有,轉眼又中秋。或闔家老小、或呼朋喚友在戶外一享炙肉之快在臺灣蔚然成風,中秋的臺灣可謂「萬家烤肉萬家香」。在臺灣每逢中秋,伴著天上皎皎明月,地上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烤肉風俗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臺灣人的北京中秋烤肉記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說是萬家生煙的中秋烤肉文化。十裡飄香,戶戶開窗。自家頂樓、鄰裡巷口、河濱公園,以及各家烤肉店滿滿都是烤肉人潮,成為一道臺灣特有的熱絡中秋風景。 臺灣的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以前在臺灣念大學的時候,中秋烤肉是大伙兒最熱衷的社交活動之一,甚至整個中秋假期下來,跑了三四場以上的烤肉聚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臺灣的中秋烤肉節
    近年因環保意識覺醒,普遍有以「節能減碳」、「減少空氣汙染及垃圾」或「飲食健康」等理由反對烤肉的聲浪,許多名人和環保團體也勸導減少烤肉,部份縣市政府禁止民眾在公園等公共場所烤肉。但也有另一派說法認為中秋烤肉對環境影響不大。而目前烤肉活動仍然十分常見。
  • 博餅、秋祭、烤肉、吃柚子 閩臺中秋別有風味
    現在,每當進入農曆八月,社區、商場、學校輪番上演博餅活動,持續整整一個月,成為親朋好友互動的重要活動,也成為新生融入校園環境的重要手段。帶著對團圓的美好期盼,一年一度的中秋烤肉聚會也正式開始。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臺灣各地都會瀰漫一股烤肉香,家家戶戶搬出板凳,在自家門口擺起烤架,一邊烤肉一邊聊天。在臺灣,中秋烤肉已成為一種習俗。一片片肉,在烤網上滋滋作響,再加上新鮮的魚蝦和貝類,剛剛出爐,小朋友們就吃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