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中秋節將至,許多臺灣民眾享受烤肉,但臺灣「國健署」提醒,臺灣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會患大腸癌,烤肉要當心把致癌物也吃下肚,最好烤白肉且搭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彩色蔬菜。
根據2015年癌症登記數據顯示,臺灣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會患大腸癌,即每人一生中約有7.7%患大腸癌的概率。
臺灣「國健署」18日指出,一般烤肉時,將肉片放在炭火上的網中,並刷上大量醬,這樣的處理過程中,肉和醬的油脂滴落到高溫的火上,會產生致癌物質並依附在食物表面。此外,烤肉溫度超過100度時也會產生致癌物質,增大患大腸癌的風險。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說,中秋假期與親友聚餐、聯絡感情固然重要,但也別放縱吃喝、影響健康,建議應採保腸四步驟「二多一少一要」。
具體來說,應「多蔬菜」,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花椰菜、杏鮑菇、洋蔥、甜椒等,除能促進腸胃蠕動與增加飽食感,也避免吃過量。
應「多運動」,肥胖者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21%至25%的大腸癌患者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烤肉後不妨相約散步賞月。
許多臺灣民眾喜歡烤紅肉,其實,應「少紅肉」,每天吃超過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以白肉取代紅肉,儘量少吃加工肉品。
最後,「要篩檢」,大腸癌易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隨著年齡增大,發病率也會隨著攀升。研究已證實:定期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成至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