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圖)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市佔率第一的家樂福,去年中秋節,每包三公斤的木炭,賣出超過二十萬包,烤肉網十五萬個,簡易烤肉架十萬個,烤肉醬也賣了六十萬瓶。今年遇到連續假期,肉品上看兩千噸。

  愛買則估計,去年中秋就售出九百噸各式肉品,今年應可衝到一千五百噸,光是中秋兩周,肉品銷售量將暴增為平日的七倍,佔全年銷售兩成以上。

  今年上述兩家量販店預估肉品銷售量便將近三千五百噸,加上其它連鎖賣場(不含傳統市場),肉類總銷量直逼五千噸!換算成每包一百公克的肉片盒,平均每人超過兩盒。

  今年流行烤大豬

  隨著烤肉盛行,今年最流行的是烤大豬,中部布農族烤大豬能手谷自勇說,從前天開始,每晚都有顧客預約烤豬,前天(19日)烤了13隻,昨天4隻、今天還有4隻,明後天都逾10隻。

  烤全豬是南投信義鄉布農族的傳統節慶活動,也是族人拿手絕活。今年中秋節前夕,鄉內二十多組烤豬高手分別應聘到臺北、臺中、高雄等都會區,幫人烤全豬、過中秋。烤全豬是把整頭成豬上架後,以柴火慢烤,然後將烤熟的肉漸次用刀片下來,全程約需四、五小時,必須兩人一組同時作業,以胡椒鹽和檸檬調味,燒烤時肉香瀰漫,深受民眾歡迎。

  中秋烤肉萬家香,傳統烤肉醬是濃濃沙茶味道,但其實每年烤肉醬產值有1.2億,新口味一直推陳出新,養生紅糟醬,日式味增醬,清淡昆布,還有韓式水梨口味都各有市場。

  [1]  [2]  [下一頁]

相關焦點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烤肉習俗起源探    中秋烤肉為何成為臺灣家家戶戶最主要的活動?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每到中秋,除了傳統的圍坐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閩南地區還有傳統的博餅習俗。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臺灣最流行的中秋習俗卻是 全民烤肉!——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臺灣中秋烤肉的習俗,最早始於臺灣中南部地區,流行於北部也就在最近一二十年。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中秋|臺灣:烤肉、柚子與餿水油
    ,臺灣各處的烤肉店早被預訂一空。而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也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
  • 臺灣人的北京中秋烤肉記
    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有各種習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變換法子引誘著人們發胖。 平分秋色一輪滿,大啖月餅津生甘。 皓魄當空寶鏡升,飽滿甜柚香又沉。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說是萬家生煙的中秋烤肉文化。十裡飄香,戶戶開窗。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不過,在臺灣最流行的過節方式卻是烤肉。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炭爐邊,邊吃邊聊,共享團聚之樂,好不快哉。各位能否描述一下島內烤肉過中秋的情景?如今,博餅、烤肉都已逐漸成為一種地方習俗。對於這種過中秋的方式,您怎麼看待?  張昱珍:在臺灣,每逢中秋節,外出遊子會紛紛回家過節。烤肉無非就是幫助人們,找到一個舉家團圓的理由罷了,讓大家一起來做件有趣好玩的事。
  • 吃烤肉!臺灣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在臺灣和大陸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臺灣同胞對月亮十分崇拜,習稱月亮為「月娘媽」。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要到有月光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柚子、柿子等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除了賞圓月、食月餅,在臺灣地區還有一些有特色的習俗:臺灣和大陸過中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吃烤肉的習俗。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中秋,全世界中華兒女共同的節日,團圓的節日,雖然這個中秋,大陸和海峽對岸的臺灣仍未能「團圓」,但這一抹」鄉愁「似乎不久就要被」團圓的喜悅「替代了。不過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便運輸業不發達,吃柚子確實不太可能成為「習俗」。吃烤肉在臺灣在中秋節吃烤肉越來越流行,甚至逐漸變成了一種「習俗」,不過根據一些臺灣民俗學家的研究,中秋開始吃烤肉算起來越不過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 臺灣的14個中秋節習俗
    在臺灣,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有著獨特的風俗:吃芋餅、烤肉,祭月、拜月、偷菜、晚睡,一樣都不能馬虎。下面為您介紹臺灣的中秋節習俗。
  •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而臺灣的中秋節較有特色而與大陸不盡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吃文旦,其次為烤肉。「文旦」其實就是一種臺灣當地的柚子,比大陸常見的柚子要小而精緻些,味道並無什麼特殊。由於生在閩南,我兒時的記憶似也有中秋吃柚子的場景,故並未感到很不解。  最令我新奇的是臺灣「中秋烤肉」的盛行,許多第一次在臺灣過中秋的大陸朋友也和我一樣發出過疑問:「為什麼中秋要烤肉呢?」
  • 在臺灣過中秋,別樣習俗慶團圓!
    在臺灣,每年的中秋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吃的習俗」。讓原本就熟悉的節日因為不同的地域文化變得新鮮。每逢中秋節,你會看到大街小巷裡一攤又一攤的自助烤肉,這絕對是臺灣中秋節一道特有的風景線。大家聚在一起,吃著烤肉,望著圓圓明月,享受這份團圓。而且,凡是在臺灣的夜市裡,你見得最多的就是專門賣燒烤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海鮮、蔬菜、肉....都會成為一份美味。
  • 臺灣中秋為什麼要吃烤肉?最全的解釋都在這裡了
    但是在海峽對岸,臺灣同胞過中秋還有一項比較獨特的新風俗,那就是烤燒烤、吃烤肉。這一天,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公園空地,幾乎都聚滿了烤燒烤的人。以至於有人調侃,如果在中秋節當天來到臺灣,可能你一出機場就能聞到陣陣的燒烤味了。但是,臺灣同胞為什麼要在中秋節這一天吃烤肉呢?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 行走臺灣:「中秋烤肉」在傳統與環保間艱難前行
    行走臺灣:「中秋烤肉」在傳統與環保間艱難前行 2008年12月03日 14:18 來源:人民日報 適逢颱風來襲,電視中不斷播出民眾遺憾地取消中秋「烤肉」節目的新聞。網絡上,有人調侃:為了節能減碳,政府特意請來高人呼風喚雨,讓中秋節烤肉流產。  節能減碳和中秋烤肉有何關係?說來話長。  大概十七八年前,中秋烤肉在臺灣興起,烤肉漸成臺灣民眾除吃月餅外的重要中秋活動。
  • 拜月娘,吃烤肉,細數臺灣中秋節的傳統民間習俗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臺灣中秋節習俗是怎樣的!臺灣中秋節習俗  1.祭拜土地公:臺灣農民有在中秋節,祭拜土地公的習俗,感謝土地公保佑其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另外在臺灣南部,也有於中秋節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 灣灣過中秋:就是要烤肉!
    其實,在小編看來,烤肉的性質和博餅一個樣,因為中秋本來就是團聚的日子,烤肉活動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朋好友的情感交流。    如今,中秋成了兩岸同胞大團圓的日子。有意思的是,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閩南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而在這邊打拼的臺胞們,也帶進烤肉這一時興活動,讓更多大陸好友參與進來,這也是一種兩岸融合。
  • 臺灣中秋吃烤肉!!
    【來源:馬軍的公共帳號「今馬講」】原題:《舉頭望明月 千裡共烤肉》發表於《壹讀》051期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
  • 中秋佳節全臺瘋狂烤肉
    臺民眾用烤肉的方式慶祝中秋,真是「萬家烤肉萬家香」明月幾時有,轉眼又中秋。或闔家老小、或呼朋喚友在戶外一享炙肉之快在臺灣蔚然成風,中秋的臺灣可謂「萬家烤肉萬家香」。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在臺灣每逢中秋,伴著天上皎皎明月,地上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烤肉風俗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臺灣中秋新過法:戶外烤肉環保禁令擋不住萬眾熱焰
    在臺灣,每逢中秋,人們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廠商把烤肉打造成  中秋節重要活動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大陸人在臺灣:我在臺灣過中秋 入鄉隨俗烤肉去
    朋友告訴我,據父輩們回憶,當時烤肉很簡單簡陋,烤肉醃好,分類分成幾桶,帶上吐司麵包、黑松汽水、西瓜或當令水果與鐵網、木炭,就可以坐車出發了,烤肉架到溪邊找石頭現地取材搭建而成,也沒有品牌烤肉醬可用,一般是使用醬油或自調料酒、沙茶醬調合而成私家烤肉醬,長此以往,後來索性在家中庭院找磚頭烤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