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他憑藉拉麵拉出長長的生活路

2020-12-17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牙路乎村的高文強緊握政府給的機會,依靠拉麵展開了脫貧致富的路。


  

近日,34歲的高文強正在老家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牙路乎村處理一些家事,忙前忙後的他在談起拉麵產業帶來的變化時,高文強若有所思,感慨地說了一句,「拉麵讓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在精準脫貧工作開展初期,高文強一家由於因病致貧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父母親長期生病需要常年服藥,父親作為家中的勞動力,只能偶爾外出打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家裡種的4畝地,也只能自給自足,幾乎沒有可以拿出去賣的東西。

生活窘迫的高文強在18歲的時候看到同村的村民有去外地開拉麵店的,得知拉麵店裡剛好缺人,高文強便萌生了外出打工的想法,他叫上朋友,一起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的拉麵店,從跑堂開始慢慢學起來,高文強的職業生涯便從那時開啟。

在湖北的拉麵店裡,高文強一幹就是七年。隨後,他又跑去江蘇省在親戚家開的拉麵店學起了手藝,「那一年時間裡,自己隨便吃的面我能拉上了,如果店裡來顧客不多的話,基本也能把面拉好端出去的。」高文強回憶。

2016年,化隆縣發布了《化隆縣精準扶貧拉麵「帶薪在崗實訓+創業」實施方案》,方案緊緊圍繞整體脫貧的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勞動力技能為重點,改變以往短期培訓變為到輸入地在崗實訓,以全國拉麵店為載體,推廣「帶薪在崗實訓+創業」模式,將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從「跑堂」實訓成「拉麵匠」,幫助貧困對象掌握一技之長,再扶持成「拉麵老闆」,促進拉麵產業擴面轉型發展,積極推進創業就業,實現脫貧致富。

2017年,還在外地拉麵店裡打工的高文強接到了來自化隆縣拉麵電商服務中心的通知,詢問是否有意願參加「帶薪在崗實訓」,在了解到一系列相關政策後,高文強覺得政策好,二話沒說回到了化隆,接受了「帶薪在崗實訓」。

「在化隆拉麵店學習期間,我們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能學到專業的技術和知識,還能拿到兩份工資,甚至還有一萬元的獎勵,又能在自己的家鄉創業掙錢,也能顧得上家庭,這樣的大好事何樂而不為呢?」高文強打心眼裡感覺到欣喜。

在「帶薪在崗實訓」的一年時間裡,高文強每個月能掙到五六千元的工資,這對有著需要常年吃藥的父母來說,著實給家裡減輕了不少負擔。慢慢的,高文強一家的生活走上了正軌。

實訓結束後,化隆縣又實施了扶持開辦「扶貧拉麵店」計劃,只要參加「帶薪在崗實訓」的貧困對象均能申請開辦「扶貧拉麵店」,同時還有資金扶持。

高文強當然沒有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緊接著,他在群科新區縣醫院的食堂裡,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了拉麵店。「在家門口開店肯定比在外面開好啊,我也成家了還有兩個小孩,出去的話也顧不上家。現在醫院食堂裡每天有兩百多個人流量,每年我能淨賺十五六萬元呢。」高文強樂開了花。

如今的高文強,在今年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家裡買上了小汽車,蓋了16間新房,去年帶著父親去三亞、廣西等地旅遊,還與朋友合夥投資在群科新區開了一家麻辣香鍋的小飯店,前段時間剛剛開業。

「如果沒有縣上的『帶薪在崗實訓』啊,我想我的生活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拉麵也真是一門好手藝,靠著拉麵很多貧困戶都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接下來,我還想繼續搞餐飲,開更多的店,讓更多的人都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高文強對未來充滿憧憬。(羅珺)

相關焦點

  • 《拉麵拉出了異國愛情》開機看青海拉麵匠如何贏得日本姑娘芳心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記者崔永燾報導) 7月8日,微電影《拉麵拉出了異國愛情》開機暨第五屆全省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舉行。《拉麵拉出了異國愛情》是根據青海省作協副主席李成虎所著小說《寄掛在別人屋簷下的愛情》改編的一部愛情創業題材微電影。影片講述了從大山走出的拉麵青年馬亥亞在上海邂逅復旦大學日本留學生惠子,因拉麵而相知相戀勵志創業的愛情故事。化隆拉麵創世30年,彈指一揮間,一碗拉麵已經成長為「拉麵經濟」。
  • 青海化隆縣「拉麵經濟」「創新驅動」拉出脫貧致富面
    如今,一碗拉麵已經成長為「拉麵經濟」。目前化隆縣有近11萬人、在全國280多個城市開辦拉麵實體店達17400多家,年產值達130億元已成為青海化隆縣脫貧致富的龍頭產業。  青海拉麵經過30年的培育和發展,已經成為化隆縣各族群眾的「精準脫貧面」、「民族團結面」、「社會和諧面」、「致富小康面」。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關愛和大力支持。
  • 青海「拉麵匠」在廈門的幸福生活
    5月16日,中午11點半,位於廈門市嶼後北路的大鬍子拉麵館如往常一般開始忙碌起來,食客們絡繹不絕,頭戴小白帽的馬佔海在店裡跑堂。馬佔海來自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家裡3個兄弟在廈門打理拉麵館多年。如今,像他這樣在廈門打拼的青海籍「拉麵匠」不在少數。跨越2500多公裡的他們,早已紮根廈門,融入當地。走出山門 走向廈門「拉麵匠」與廈門結緣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8年,化隆縣一名年輕人隻身到廈門開辦了第一家清真拉麵館,靠早上賣油餅、牛羊雜碎,經營牛肉拉麵,年利潤5萬元。
  • 蘭州拉麵現派系之爭:蘭拉遭青海拉麵抵制 政府已出面幹預
    蘭州牛肉拉麵也有派系之爭。近日,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麵深圳一家店遭遇青海牛肉拉麵抵制,稱其開店距離過近,破壞行規。東方宮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公司只是按照相關規定正常開店,並無行規一說,他同時透露,目前蘭州市政府已介入協調此事。
  • 微電影《拉麵拉出了異國愛情》開機
    人民網西寧7月9日電(張晨)7月8日上午,講述青海拉麵人的創業與愛情的主題微電影《拉麵拉出了異國愛情》在青海省化隆縣開機。 該片是根據青海省作協副主席李成虎所著小說《寄掛在別人屋簷下的愛情》改編的一部愛情創業題材微電影,影片講述了從青海化隆貧困山區走出的拉麵青年馬亥亞在上海邂逅復旦大學日本留學生惠子,因拉麵相知相戀共同創業的愛情故事。
  • 總書記今天聊到的青海拉麵和「拉麵經濟」
    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審議過程中,有代表談到精準扶貧,介紹了青海扶貧攻堅舉措,包括勞務輸出過程中形成了像「拉麵經濟」這樣的品牌。總書記詢問青海拉麵的由來、與蘭州拉麵的區別、經營拉麵人員的情況等。聽說現在青海有2.8萬家拉麵店,有18萬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拉麵經營,不少人都由此成為了企業家,總書記對此表示肯定。
  • 人民日報:牛肉拉麵每年「拉出」20多億
    血淋淋的回憶時刻提醒我們,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是世界人民的公敵,人類走向和平、和諧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寫給高考的你】   轉發:2570;評論:637   離高考還有一個月,埋首書海、終日乾乾的你,是內心惴惴還是躍躍欲試?其實,高考不過是一場成人的洗禮,奮鬥路上,分數不是唯一。汗水淚水教會我們如何面對得失。
  • 無錫經驗:扶貧窗口開進政府食堂 一碗拉麵拉出致富路
    來自江蘇無錫的發展經驗在青藏高原融合出了怎樣的發展路?「扶貧拉麵」人氣旺在錫山區政府食堂,中午的人氣打卡點就是化隆拉麵專窗,這是全國首個開進政府食堂的扶貧窗口。來自化隆的包海買夫婦每天在此忙碌,一年收入超過13萬元,實現了脫貧致富。每一碗手工拉麵搭配當地的牛肉,在舌尖幻化出溫暖滋味。
  • 青海拉麵 從街頭小攤登「大雅之堂」
    11月1日早上,「金芒果地標會」剛剛開幕,青海拉麵展廳的拉麵展臺前擠滿了人,熱情的拉麵人招呼著來自各地的客人。韓鼎記犛牛肉拉麵是此次「金芒果地標會」上海東市篩選參展的企業品牌之一,展位前,韓鼎記餐飲公司負責人韓福忠忙著給出鍋後的拉麵舀湯,再撒上配料,將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端給了排隊等候的食客。
  • 一碗拉麵託起18.7萬青海人的致富夢
    「在這樣的大都市,拉麵品牌提檔升級迫在眉睫,青海拉麵人也意識到『抱團』發展的重要性。做優做強直營店,擴大加盟店的範圍,讓青海拉麵走得更遠,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習,學習企業管理,學習更強的本領。」一有相關的拉麵技能比賽,他都會關注。在上海創業多年,馬明軍已經愛上了這座城市,他還學會了幾句地道的上海話。
  • 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作者 陳康亮 張添福「一碗拉麵雖小上世紀90年代初,許多為生計奔波的化隆人,瞄準拉麵在中國沿海城市的商機,果斷走出大山,靠一張爐子、幾張桌子,做起拉麵生意,轉身為「面一代」,並成功脫貧。2001年,韓海明離開家鄉、前往沿海城市打拼。剛到上海沒什麼手藝,只得從跑堂幹起,後來他跟著師傅學會拉麵,逐漸積累起開店的本金。不久,他在上海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拉麵館。
  • 青海海東市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建拉麵產業數位化聯盟
    魯丹陽 攝   中新網青海海東7月7日電 (魯丹陽)「青海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合作框架協議籤約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國小吃產業帶」全國首發儀式7日在青海省海東市召開。  上世紀末,青海東部農區海東市化隆縣、循化縣、民和縣等地的農民紛紛走出貧瘠大山,憑藉拉麵技藝,通過開拉麵店謀出路。
  • 飛上「雲端」的青海拉麵
    一碗小小的拉麵已經成為當地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隨著拉麵產業的發展壯大,如今,青海拉麵正通過電商平臺飛上「雲端」……  記者在化隆縣「青海拉麵產業電商服務中心」看到,湯料、清油、麵粉、牛羊肉等拉麵食材和標準統一的各式拉麵餐具、廚具整齊有序擺放。智慧拉麵平臺大數據電子屏實時顯示出全國上萬家化隆拉麵館在線運行情況。
  • 金點子解惑青海拉麵升級之困
    省委省政府實時抓住機遇,近3年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重點打造『拉麵經濟升級版』,牢記總書記囑託,奮力打造好『拉麵經濟』這一品牌。」李毅說,目前,「拉麵經濟」已成為我省農牧區的一項有傳統、接地氣、穩就業、促增收的產業。拉麵經濟不僅使青海農民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大道,而且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其中,少部分人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走出國門,為拉麵經濟在國門外開拓新路。
  • 一碗拉麵「拉」活一個貧困縣
    在武漢開拉麵館的青海化隆人馬甘(化名),將一團面重重甩在案板上。三拉兩纏,一碗香噴噴的拉麵做好了。食客付完錢,美滋滋地品嘗拉麵……馬甘用一碗碗拉麵,拉開了幸福生活的大門:「試槍的是我堂哥,買方是內線。過去窮急了,造槍賣錢。我也曾差點走上邪路,現在出來開拉麵館,掙多掙少,心裡踏實。」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回族佔一半多,漢、藏、撒拉等多民族聚居。
  • 青海拉麵館裡的「百萬富翁」「造夢記」
    中新社武漢6月21日電 題:青海拉麵館裡的「百萬富翁」「造夢記」  作者 胡友軍 張添福  韓索力麼乃可能無法想到,自己真會成為「百萬富翁」。  十三年前,他跟父親從中國西北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的老家,到湖北武漢開拉麵館討生活,「那之前,我沒去過老家的縣城,更不知道什麼是大城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向「網際網路+」的「新拉麵」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被稱為「拉麵之鄉」,30年間,化隆農民依靠一碗麵,不僅「拉」出了40多億元的脫貧致富大產業,還帶動當地十萬貧困農牧民走出山門、跳出農門、跨進城門。如今,化隆拉麵享譽全國,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致富面」「小康面」。
  • 上海·青海兩省市職工拉麵技能競賽在滬舉行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青海拉麵已成為引領群眾脫貧的「致富面」、促進社會穩定的「和諧面」、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幸福面」、提升生活品質的「小康面」。滬青兩省市總工會共同舉辦拉麵技能競賽,為長三角地區青海籍拉麵從業人員搭建起學習交流、開拓視野、提升技能、展示風採的平臺,也是開展跨省技能競賽的又一次嘗試,有利於激發拉麵從業人員的勞動熱情,推動拉麵產業提檔升級擴面。
  • 上海·青海兩省市職工拉麵技能競賽在滬舉行拉麵飄香 共築小康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青海拉麵已成為引領群眾脫貧的「致富面」、促進社會穩定的「和諧面」、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幸福面」、提升生活品質的「小康面」。滬青兩省市總工會共同舉辦拉麵技能競賽,為長三角地區青海籍拉麵從業人員搭建起學習交流、開拓視野、提升技能、展示風採的平臺,也是開展跨省技能競賽的又一次嘗試,有利於激發拉麵從業人員的勞動熱情,推動拉麵產業提檔升級擴面。
  • 「山竹」一走,青海拉麵人就行動起來
    青羚網訊超級颱風「山竹」走後,在深圳的青海拉麵人楊毛沙坐不住了。9月18日,他帶著家人、員工和幾位老鄉走上街頭,免費為忙碌的環衛工人送水送餐,與他們一起清理街道。楊毛沙32歲,是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上四合生村人,在深圳光明區開拉麵館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