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過年!東莞人「冬至」是這樣過的!

2020-12-18 騰訊網

明天就是冬至啦!

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端,

意味著將迎來全年最冷的一段時期

在東莞生活的你,

你知道東莞的冬至有什麼風俗嗎?

在東莞有一句俗語,叫「冬大過年」

並稱之為「過冬」

東莞迎接這一天的方式有很多種

都說東莞「做冬」有四寶!

冬團、鹹丸、紅薯糖水和蘿蔔粄

冬團

普及地區

城區、高埗、中堂、望牛墩、麻湧、道滘等

正所謂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東莞水鄉人則吃「冬團」。在往時,冬至到,東莞家家必做冬團。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選擇多了,有些傳統小食已經沒有往日那麼流行,但在不少人的家裡,「冬團」仍是過冬至的必備食品。

據了解,「冬團」是過冬時候吃的,寓意團團圓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會做「冬團」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一輩忙於工作,也沒有時間自己動手做,很多家庭都是老一輩在做。

紅薯糖水

普及地區:

虎門、沙田、長安等

虎門、長安、沙田人一直把冬至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每逢冬至,全家人食紅薯雞蛋糖水,紅薯寓意鴻運,漸成習俗。但是要注意,過冬吃的這種紅薯並不是我們平常所指的番薯,而是紫薯,又叫黑薯。其外表是土褐色,但是削了皮以後,裡面的肉則呈現出紫紅色,象徵著生活紅紅火火。所以,冬至這天這些鎮區的人都會買紅薯煲糖水,圖個好意頭。

蘿蔔粄

普及地區:

樟木頭、鳳崗、清溪等

在東莞的客家一帶(清溪、鳳崗、塘廈)過冬至,每戶人家都會用糯米和蘿蔔絲做成蘿蔔粄,並吃燜鵝。蘿蔔粄是最具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先把蘿蔔刨成絲煮熟後,壓幹多餘的水分。再用豬油將蝦米、豬肉、臘腸等餡料爆香,然後將它們跟蘿蔔絲、芹菜粒、適量的鹽、胡椒粉等調味料攪拌在一起作為餡料。接著把這些餡料放進用粘米跟糯米做成的粄皮內,做成圓餅模樣,放置在新鮮的欖葉上(也可用芭蕉葉),最後用鍋蒸熟即可食用。

鹹丸

普及地區:

石龍、石排、茶山等

除了冬團之外,很多東莞人還有吃鹹丸的習俗。東莞鹹丸用糯米粉隨意捏成團,不加餡。湯一般用蝦米、臘肉、雞等熬成,還有少量的青菜,湯汁味道鮮美。

鹹湯丸便是流行於東莞埔田地區的冬至美食。在寒冷的冬至夜晚,用雞、排骨、瘦肉、蠔豉、魷魚、瑤柱、蝦米、冬菇熬成一鍋分量十足的濃湯,把搓成手指粗細的糯米條掰成小塊投入湯鍋中,待滾之時放進大白菜絲煮熟即可。熱氣騰騰,濃香撲鼻,與家人一起製作品嘗,其樂融融。

東莞冬至其他習俗

出嫁女回娘家「拜冬」

東莞「拜冬」是指已出嫁的女兒在冬至這一天,攜夫帶子回娘家拿著自己做的「冬團」帶些糕點、水果、豬肉、雞、鴨回到外家探望自己的父母親相聚一堂吃飯。其寓意著有始有終,「從年頭行到年尾」,吉祥之意。

男的要理髮,女的要洗頭

東莞水鄉片的一些鎮街有個習俗,就是冬至節前要理髮,東莞本地有句順口溜:「擔冬擔矮小,擔年擔富貴」。意思是,如果頭髮沒有修理,就「擔」著頭髮(即「頂著頭髮」)過冬的話,就不會長高,會變得矮小。如果「擔」著頭髮過年,就能富貴。所以以前東莞人從冬至過後都不理髮,到過了正月才去剃頭說法。

其實冬至與相互守望的親人、友人、愛人,

聚聚、聊聊,感受快樂時光...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這才是我們想要過的冬至...

來源 | 網絡綜合

編輯|章和

相關焦點

  • 冬至 冬大過年
    節氣習俗 冬 至 廣東人俗話稱「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意思都是說冬至甚至比春節還重要。 東莞:拜冬 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除了舉家團聚吃湯圓,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來慶祝冬至到來。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
  • 海陸豐人過冬至,為什麼要吃冬至鴿?冬至大過年!
    在海陸豐地區「冬至大過年」,有「清明無段無祖,冬至無段無畝」(意思是「清明節不回家就沒有了祖宗的墳墓,冬至沒有回家就沒有了老婆。)之說,可見冬至是個大節日。
  • 今日冬至,冬至大過年
    今日冬至,冬至大過年 2019-12-22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為什麼大過年?
    冬至大過年 ◎ 劉明武 粵港澳臺四地均有「冬至大過年」之說,但是民間與學界均沒有「所以然」的答案。親愛的讀者朋友,您知道冬至為什麼大過年嗎?首先應該知道的是,冬至是太陽節,是太陽回歸的第一節! 一、《周髀算經》論冬至 冬至,確定在立竿測影之下,具體確定在中午日影的最長點。《周髀算經·天體測量》:「冬至晷長丈三尺五寸。」晷,立竿測影之儀器也,立竿測影之竿也。晷長者,日影長度也。一丈三尺五寸,這是冬至這一天中午的日影長度。
  • 話冬至│廣東的「冬大過年」
    古代冬至是要祭天祭祖拜神的,然後聚餐而食,儼然一副過年的樣子,所以冬至有「小年」之稱。 二、「冬大過年」 傳統有「冬大過年」的說法,意思是冬至比新年更重要。冬至有何「大」?冬至之「至」,非解作冬天將至,而是「至此而已」。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的冬至,是這樣過的
    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今天冬至。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從周朝開始就有過冬至節的記載。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今年冬至這樣過
    忙碌的日子一天天過,還記得本周日是什麼日子嗎?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台州有句老話叫「冬至大如年」。台州人特別重視冬至,過冬至像過小年一樣隆重。傳承700多年的祭冬大典在台州三門,「冬至大如年」尤為明顯。三門每年冬至的重頭戲便是一場傳承了700多年的祭冬大典。2016年11月30日,三門祭冬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冬至大過年,今年不如在圖書館裡過吧?
    冬至大過年 Welcom to邀你廣西圖書館在這個冬至精心策劃的「冬至大過年,邀你遊廣西」現場展,讓身未動,心已遠的你與大廣西的各大城市來一場冬季邂逅。紅包能把一年的祝福和好運帶給重要的人。再過不久就要過年了,廣西圖書館專門為大家設計製作了「吉祥話系列」紅包袋,搭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逢考必過」「萬事如意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不知不覺冬至馬上就要到來了,大家早上出門都要裹緊衣裳,從而抵禦嚴寒。在農村,一些稍有經驗的人也在猜測冬至的天氣如何,他們說"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如果是陰天,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是晴天。這句話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我們的先輩們總結出來的俗語,雖然聽起來還挺不靠譜的,但是經過多年的觀察,這句俗語的"中獎率"還挺高的。
  • 冬至大過年?其實歷史上冬至曾經就是年
    說明了冬至在民間的重要地位,不是年卻如同過年,古代甚至稱冬至為「亞歲」,即僅次年節的亞歲。在浙江還有這種習俗,冬至俗名亞歲,人家互相慶賀,一似新年。而且在過冬至時,一些習俗都和新年一樣。冬至要吃餃子,「冬至日,作餛飩為食,取天開於子,混沌初分,人食之可益聰明。」冬至要祭祀祖先、拜望尊長,「冬至,祀先,拜尊長,如元旦儀。」
  •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農村俗語「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大家拭目以待吧要說以前這人,還真是夠能的,把這麼多的山、水和國家、地區,楞給畫在一個球上;再用些什麼經線、緯度的橫槓槓豎道道的,就把這個球給「分割」了。
  • 冬至大過年!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在深圳不叫事!
    聽聽地道的北方深圳人 晶報app《尉遲三日談》欄目 主持人尉遲琳嘉怎麼說 一起聽聽深圳人咋說~ 「感覺冬至到了就差不多快過年了,想回家吃媽媽做的餃子了」,
  • 冬至大過年 水餃、湯圓應節食品銷量翻番(圖)
    吃「鹹丸」、包餃子、吃湯圓、泡酒吧……俗話說「冬至大過年」,而昨日東莞市場上一片熱鬧的景象再次印證了老百姓對冬至的重視。記者走訪各大市場發現,僅冬至當天,各大賣場的湯圓、餃子等應節食物的銷量就比平時多了至少兩倍。
  • 今天冬至,農村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這種說法有道理麼?
    今日冬至,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按照天文劃分的節氣,也是我國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每年的公曆12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度就是冬至的交節時間。古代人們凡事都按陰陽來規律排序,所以人們認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升」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短,所以把日短至稱為冬至。
  • 茂名人說:「冬至大過年」,你知道他們是怎麼樣過冬至的嗎?
    冬至又到了,茂名人都說:「冬至大過年」,每年的冬至茂名人都比較重視,宰雞殺鴨買豬肉,做籺吃籺,燒香拜神,兄弟姐妹都回家過節,熱熱鬧鬧,團團圓圓。茂名大多數人的祖先都是從福建徒遷過來的,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在粵西這片黑泥黃土地生存下來,與自然災害作鬥爭,開創了自己生存之道。茂名人做冬至,一個是慰勞自己的一年辛苦苦的勞動,糧食豐收,二是感恩天地,感恩神靈的保佑。
  • 下周將迎冬至,「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些有必要知道
    在北方地區冬至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有的地方甚至將冬至看得比過年還要重要,古人也常常把冬至看作成陰陽轉換的關鍵時期,因此也有人將冬至作為一年的開始,所以才有了很多關於冬至的諺語。冬至那天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短的一天,因此古人們都認為在經過這天之後,陽氣就會慢慢的回升,陰氣就會慢慢的消退,開始進入了下一個循環的過程,因此很多人都把冬至作為一個大吉的日子,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很多地區將冬至看成重要的日子,就像是春節一般,在外的人也會趕回家,吃頓餃子,還會去祭拜一下祖先。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
  • 冬至大過年
    「夫冬至之節,陽氣始萌」,陽氣之萌並不如草木之萌那樣直觀,是偷偷地悄然萌動,所以被描述為「潛萌」。因為「陽氣」開始逐漸生長,默默地為萬物復甦做著鋪墊,「故曰冬至為德」,這個節氣是在積「德」。古時冬至養生的原則是「不可動洩」。人最好別折騰,「安身靜體」,有人更是「以至日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