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孫聖起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9-03-31 14:24 來源:澎湃新聞
地球一小時活動現場 本文圖均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供圖
昨晚(3月30日),奧林匹克塔、東方明珠塔的燈突然滅了。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活動現場獲悉,不只是北京和上海的地標建築如此,印力廣場、黃鶴樓等深圳、武漢等地的地標建築3月30日20:30也陸續關閉除應急照明以外的景觀照明燈,隱身在夜色裡。
這些大個頭的明星建築都想傳遞一個極有分量的信息——「與自然共生」。這是2019年「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主題。
地球一小時活動現場
熄燈前的北京奧林匹克塔地球上有數以百萬計甚至數以億計的物種,而人類只是其中之一。如何保護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是現代人類社會無法忽視的挑戰之一。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的信息稱,「雖然科學家對地球上生物種類的探索從未停止,已經記錄描述了約180萬種生物,估計仍有0.1億~1億種生物尚未描述。」
「保護生物多樣性體現的是人類對世界的虔誠,地球村不僅人類一個物種,不要讓我們的村民和小夥伴決絕的一去不回。」主持人、麋鹿保護大使汪涵在北京活動現場表示。
世界自然基金會常務副總幹事盧倫燕讚賞稱,影響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體都主要是人,有政府部門的管理者、堅守一線的巡護員和廣大的社會志願者,也有位於保護地的社區群眾。
汪涵在活動現場呼籲大家關注巡護員群體。他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做到三個「通」:一是變通思路,變革傳統的保護和宣傳方式;二是聯通學科,去輔助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三是打通圈層,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更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共同體。
「地球一小時」目前已覆蓋超過180個國家與地區、7000多個城市。
吳敏霞、吳青峰、葉明子、Mike隋、許鎮耀等知名人士發布「環保明星志願者公約」,承諾將用各自影響力宣傳環保理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環保,自然,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