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個「無」意思是陰陽,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存在的意思。
老子這個老祖宗啊,就是擔心後輩們看不懂《道德經》,在《道德經》中不厭其煩的,翻來覆去的講解「道」,「有」,「無」這些個概念,真的是,太難為他老人家了。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個「無」,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是與《心經》中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中的「空」的意思完全相同。
別著急,我們慢慢的,一步一步來。解釋這個「無」之前,先解釋老子《道德經》中「道」的含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現在理解了吧,這個「有」就是「三」,「無」就是「二」。
什麼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是老子在《道德經》開篇首先闡明的。
古人行文不採用標點符號,因此,就有一個斷句的問題。老子的這句話斷句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宇宙能量的集中處(或者理解為現代科學說的奇點,宇宙大爆炸學說),由於我(老子)不知道叫做什麼,姑且就叫它為道吧,但是,它並不是你們以日常經驗、或者以常理,理解的道;
至於名字呢,我暫且命名為道,但是,這個命名不是你們按照我的命名就可以理解的道。
需要說明的是,真正要理解老子所說的「道」,只有實修實證才可以,也就是向內求的方式,王陽明同學的心學與證「道」異曲同工。
那麼到底什麼是「道」?混沌初開之前,宇宙全部的能量混合著,交織著,無序碰撞著,這個狀態叫道。
老子是怎麼知道的?古代的牛人,比如老子,沒有通達宇宙的能力是寫不出來《道德經》的,傳統的說法叫做天人合一。站在人類的角度可以叫做人天合一。
一生二,也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個「無」=「二」
可以把宇宙最初的奇點理解為一個大型離心機,以想像不到的速度進行高速旋轉,最終分離出了兩種東西,一種東西叫陰,一種東西叫陽。
因此,這個「無」的意思就是陰陽。而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存在。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從我們人類普通人的角度,這個「無」是用眼睛看不見的。
說到這裡,可以這樣理解,道有兩個屬性,一個是陰,一個是陽。這裡要特別說一個重要的問題,陰陽是道的屬性,而不是道的組成。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很多人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二生三,也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個「有」=「三」
老子在《道德經》中,關於二生三的描述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宇宙太大了,看都看不到它的全貌,老子把它叫夷,宇宙的聲音滾滾而來,大到聽都聽不見老子把它叫希;宇宙的真實感受也感受不到,老子把它叫微;「夷」,「希」,「微」,合稱曰道。
因此,「夷」,「希」,「微」就是「三」,它們是「道」的組成。也就是「三。」而「夷」,「希」,「微」均有陰和陽的屬性。
這是老子給起的名字,其實無所謂,叫什麼阿貓,阿狗,阿豬組成了「道」也未嘗不可。
可以把「夷」,「希」,「微」想像成宇宙高能粒子,實際上,它們並不是這樣的。而每種高能粒子都分為兩種屬性,一種是陰,一種是陽,同時,它們還在做猶如布朗運動一樣的無規則運動。
需要再次注意的問題是,從我們人類普通人的角度,這個「有」仍然是用眼睛看不見的。
順便說一下,希是有聲音的。「希」的聲音是「ong」。驗證希很簡單,只需要靜靜地打坐,功夫到了,就能「聽」見「希」的聲音。
那麼,「三」又怎麼生成了萬物呢?
必須降低「三」的能量才可以生成萬物。
可以這樣理解,非物質的「夷」,「希」,「微」,也就是「道」,能量是很高的。做個比喻吧,我們看見的閃電,一次閃電產生的電量,足夠一個城市使用好久。但是,閃電的能量,與「道」所蘊含的能量,簡直差N的N次方個數量級。
「夷」,「希」,「微」在不停的無序碰撞之後,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時隨機組合,這樣就生成了天下萬物。用個好理解的詞,叫做「造化」。
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心經》中的這句話,幾乎成為了現代人的口頭禪。實際上,心經中的「空」,與老子說的「三」,是一個意思。
簡單地說,「色」是指物質世界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所有東西,其中包括人體本身。「空」是指組成原始宇宙的本源。
人類在這個宇宙中,當然是由宇宙來的,怎麼可能憑空無故的產生。
佛教的這句話,又叫「不二」法門,有兩個解釋。
第一,等同觀。世界萬事萬物,無所謂好,無所謂壞,無所謂對,無所謂錯,等同看待。這個還是在「有我」的角度去看問題。
第二,我即宇宙,宇宙即我。我與宇宙有什麼區別呢?都是一樣的,都是由「夷」,「希」,「微」組成的,哪裡還有什麼「我」?這個是在佛教稱之為「無我」的角度去看的。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修行的層次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就會有較大的區別。如果能夠證到「無我」的層次,這就相當的厲害了。
【佛、道、儒在最基本的問題上,看法是一致的。這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統一,這才是老祖宗的智慧,這才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寶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