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運十的副總設計師、C919研製專家組成員,也是雅禮的傑出校友
造飛機是啥體驗,聽「老學長」怎麼說
10月11日上午,87歲的雅禮中學校友程不時(左一)回到母校,在雅禮學子的帶領下參觀校園。
通訊員 倪慧穎 記者 黃京 攝
87歲的程不時是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這位中國飛機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也是長沙市雅禮中學的傑出校友。10月11日上午,年近九旬的老學長回到母校,為一群「00後」學弟學妹分享他的「航天夢」。在他看來,埋頭學習苦讀書只是簡單的「加減法」,要想獲得成功,必須玩點小愛好讓學習效率翻倍,變成「乘除法」。
■記者 黃京 實習生 王祝敏 陳舒儀 通訊員 倪慧穎
見證C919首飛
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我國首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飛機C919成功首飛。87歲的程不時在現場見證了這一時刻。從1970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運十立項,到C919成功首飛,中國人的「大飛機夢」穿越了47個春秋。程不時是運十的副總設計師,也是C919研製的專家組成員。他親歷了這一夢想的曲折歷程,因此透徹地理解了這一夢想的現實意義。他說:「這個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刻,是一個重大的臺階,在我們國家的航空發展史上,也是濃重的一筆。」
「大飛機夢」始於中學
程不時說,自己的「大飛機夢」始於中學時期,終於在C919首飛成功的這一刻,得以成真。1941年,程不時考取了因戰爭而暫遷沅陵的雅禮中學,入初中第30班。「這段日子,影響了我的一生。」程不時回憶,當時的雅禮中學以英語見長。英文教學採用的是「直接教授法」,使用的是加拿大人文幼章編著的教本,由外國教師直接用英文授課。「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都因英文基礎紮實而得益,這當然離不開母校的培養。」
程不時和同學們在沅陵上課時,遇上日本飛機空襲的「警報」,全體師生便要躲入山谷裡的防空洞內。校門前江邊的鵝卵石灘上有幾個大炸彈坑,裡面積著水,是日本飛機轟炸時造成的。他回憶說:「這些景象時刻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也孕育了我將來要為國家設計飛機的志願。」
1951年,程不時從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後,立即投身新中國航空工業建設事業。1956年,我國開始飛機型號設計事業,成立「第一飛機設計室」。他參加了新中國最早的飛機設計工作,並擔任飛機總體設計組組長,負責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總體設計。在我國20世紀內自行研製的最大的飛機運十研製中,程不時擔任負責總體、氣動、計算機及試飛的副總設計師。
交流
學習之餘
要玩點小愛好
讓「00後」學弟學妹們倍感驚訝的是,「老學長」不僅在飛機研發領域頗有建樹,他最大的愛好居然是拉小提琴。「從進入清華大學航空系開始正式學習拉小提琴,如今已經拉了60多年的琴,直到現在,我每天還要拉半小時。」程不時現在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中年齡最大的成員。他笑言,如果讓他把在科研和音樂上所花的時間打個分,他說兩者基本不相上下,只不過工作佔用的是大塊完整的時間,音樂屬於「見縫插針」。
關於「學習」,「老學長」告誡學弟學妹: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不能止於課堂,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拓展自己,綜合發展;「智慧才是力量」,這種智慧包括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時俱進的能力與知識;不能局限於原來已有的知識,要把繼承的東西進行運用、開發、創新。
他還鼓勵同學們多了解藝術,讓自己均衡發展。程不時認為,自己學習小提琴和做科研並不矛盾,因為學習藝術能夠提高創造性,為人生開拓更寬的局面。「埋頭學習只是簡單的『加減法』,課餘玩點藝術之類的小愛好能讓你的學習效率翻倍,變成『乘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