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被誅十族是真是假、是對是錯?無關對錯,成王敗寇爾!

2020-12-24 像素說

朱棣到底有沒有滅孝孺「十族」,像素以為這只是後人誇大原本事實所製造的一個謊言,其目的便是為了污衊朱棣,給朱棣帶上一頂「暴君」的帽子。

「當日或加三為四,或加九為十,傳聞異詞不足辨」。關於朱棣到底誅滅了方孝孺幾族一說,由一開始的三族、四族、九族,再到現在的十族一說,一直並沒有一個定論,相反的卻越傳越「邪乎」,這就說明了這其中有「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其真偽性。

要知道,方孝孺因不肯屈服於朱棣,被「誅十族」一事在明清官修的正史中從未有個隻字片語的記載。明朝所修的史書不記載方孝孺被誅十族一事,倒還能理解,畢竟誅人十族實在有傷天和,若朱棣真做了且記載下來,豈能不受天下人文誅筆伐?更會被後人當成朱棣是「暴君」的鐵證;但,為何清朝官方所修的明史也不記載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一事呢?畢竟,清朝作為外族入主中原,若真有這樣的事,其不可能不寫。

可事實就是,無論是明所修之正史,或清所修明之正史,均未有朱棣誅方孝孺十族的隻言片語。這便值得我們深思其間問題。

事實上,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一事,或者說方孝孺為朱允炆殉節的事跡,是在明中葉後才被各種「添加細節」,不斷的「發酵」直到嘉靖朝時才真正爆發,所謂的「誅十族」成為一種主流的觀點。這個時候言官就站出來對嘉靖帝說要給方孝孺修祠堂,同時跑出來的還有方孝孺的姻親後裔們。試問,如果真的被誅了十族,那這些姻親後裔哪來的?當年沒被殺乾淨麼?

關於方孝孺殉節事跡記載最多且細節最豐富的當屬李賢的《天順日錄》,這裡面幾乎囊括了方孝孺的殉節的基本元素,從姚廣孝舉薦,再到方孝孺給建文帝披麻戴孝, 拒絕為朱棣起草詔書,投筆於地,被夷族。但,李賢在這裡面也沒有說朱棣到底誅了方孝孺幾族。

此外,我也並不是第一個就「方孝孺被誅十族」一事提出質疑之人,早在清代,朱彝尊便在《史館上總裁第四書》中就「朱棣誅方孝孺十族」提出疑議。所謂「誅九族」遠沒有「誅三族」來得殘酷 ,將「誅九族」誇張為「誅十族」更是無知的表現,且方孝孺的朋友並沒有全被誅連,所以朱彝尊認為,「方孝孺被誅十族」一說並不成立,只是野史謬論。

當代學者商傳在《明代文化史》中就說過,「方孝孺被殺時,宗親受到株連被殺八百四十七人,還有一些門人或以身殉,或遭株連,因此史有誅十族之傳說。」 我們可以看到商老將「誅十族」稱為「傳說」,何為「傳說」,這不用我做過多解釋,這是一個十分謹慎的說法,並未對「誅十族」一說蓋棺定論,可今天卻有一大堆人將其引用,作為「誅十族」的鐵證。

因此,所謂朱棣誅滅方孝孺被十族一說,真實性有待考究,且極大可能為假。當然了,不管朱棣到底有沒有誅滅方孝孺十族,朱棣將方孝孺車裂於一事,這是板上釘釘的。

那麼問題來了,朱棣到底該不該殺作為「天下讀書人種子」的方孝孺?誅殺方孝孺又到底是對是錯?

其實要我說,誅殺方孝孺對朱棣而言,並無關對錯,這一切我們要從靖難之役的本質說起。

靖難之役的本質是朱明皇族內部的一場政治鬥爭,最終由朱棣取得了勝利,入駐南京,並登上皇位的既定事實。而方孝孺於朱棣而言是一位不肯合作的政敵,或者是是前敵人的「爪牙」,所以,朱棣處決方孝孺這一行為的本質是政治迫害。

另一方面,朱棣起兵「反叛」朱允炆並奪取皇位的行為並不具備政治合法性,所以,朱棣也必須就自己的行為給天下人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對穩定其統治秩序是迫切需求。

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編定的《皇明祖訓》,朱棣為自己的起兵謀逆與殺戮政敵找到的法律依據即合理的解釋。

「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見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時,天子必是昏君。其長史司並護衛移文五軍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斬之,族滅其家。」

所以,朱棣就處決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的行為,進行了相應的司法解釋,將其定為 「奸臣逆黨」,正是因為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這樣的奸臣逆黨的存在,危及了國家社稷的安危,他是不得已起兵「靖難」,而今,「靖難」大業已成,奸臣逆黨自然也需要被豎清

所以,朱棣殺方孝孺並沒有對與錯之分。方孝孺作為朱允炆一方的核心成員,就這一點朱棣斷不可能留下方孝孺這個「禍害」。若朱棣放過方孝孺,憑藉著方孝孺在士人圈中的影響力,絕對可以給朱棣「致命的一擊」,雖說無法推翻朱棣的統治,但抹黑朱棣,讓他身前身後名帶上永遠洗不掉的汙點這是可能的。

也就是說,朱棣殺方孝孺是他唯一的選擇,留著他對朱棣沒有任何的好處,畢竟朱棣再怎麼做解釋,他得位不正永遠無法洗脫。當時天下讀書人或明裡、或暗裡是反對朱棣的。所以,朱棣必須立威,讓天下人都害怕自己,繼而便沒有人敢反對自己,而作為「天下讀書人種子」的方孝孺,自然就成了朱棣的第一選擇對象,誅方孝孺一人,堵天下人之口。

方孝孺雖死,但其精神卻與我們永存,而後以史論「忠」必繞不開方孝孺,何其壯烈!

相關焦點

  • 方孝孺被「誅十族」,是真是假?
    「誅九族」是古代族誅連坐的刑罰。九族就是從當事人起,往上數四代而至高祖,往下數四代而至玄孫,這八代人,如此再加上自己這一代,正好是九族。所謂「誅九族」,就是將這九代人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按常理說,誅九族是將當事人和其親屬殺光,直到殺無可殺,已經算是刑法之極。
  • 方孝孺真的被滅十族?朱棣殺方孝孺是對還是錯,他到底該不該殺?
    士人們之所以會製造出朱棣誅滅方孝孺十族這樣的謊言,其目的就是為了污衊朱棣,讓世人認為朱棣就是一位殘酷的暴君。為何認為方孝孺被滅十族是謊言呢?方孝孺「誅十族」一事在明清官修的正史中從未出現過,明代所修之史不出現,倒還能理解,畢竟誅十族實在是有傷天和,若記載,難免會讓後人說朱棣殘暴,因此明史不記載,這到可以理解。但是,作為後繼之朝,如若真的發生過朱棣誅滅十族一說,清修明史時不可能不寫。可是,事實上,清所修明之正史,其都未記載有方孝孺被誅十族這樣的事情。
  • 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指的是什麼?
    如果你單純認為,第十族就是在九族的基礎上再往遠親方面擴張一族即可,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能算到九族已經非常不錯了,大部分的人九族被誅殺後,自己所在的宗族就已經算是完了,哪裡還有第十族給帝王們殺?因此,十族的意思就是指在九族的基礎上,再算上自己教授的那些學生。二、歷史上被誅了十族的人——方孝孺。
  • 歷史上被誅滅十族的兩個人——方孝孺、景清
    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當大臣對皇上不忠,或犯上作亂危及到皇權時,就會被誅九族。誅滅九族是古代的酷刑,「九族」泛指親屬。可歷史上卻有兩個人被誅滅十族,他就是明朝方孝孺和景清;何為十族就是上述九族加上朋友門生。
  • 自古刑罰誅九族,唯此一人連累十族,方孝孺到底做了什麼?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聽到皇帝一氣之下下令將哪個叛臣賊子誅九族,可知古代的時候九族已經算是刑罰的極限了,九族中已經囊括了受刑者自己一族加上上下各四代直系的親屬以及所有家眷,簡單來說就是將這一整個氏族的所有人殺得乾乾淨淨。
  • 聽過誅九族,聽過誅十族的嗎?那得殺多少人啊?
    然而,歷史上居然還有人被誅了十族,那就是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是儒學家宋濂的徒弟,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師傅。本來人生很順暢,沒想到後來朱棣篡位,奪了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下落不明,而方孝孺被朱棣給拉走了。朱棣很得意,讓方孝孺為自己擬一道即位的詔書。方孝孺不肯,他心裡只有一個正統皇帝,那就是朱允炆。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朱棣起兵之時,大明議定的討伐,詔令、檄文都是方孝孺一手操辦的。就這樣一個聲望.權勢極高的人才,為什麼會被朱棣盡滅十族。方孝孺依然大哭大鬧:我就死,也不會為你著亂臣賊子詔書。朱棣質問方孝孺:你不怕誅你九族!不顧親人死活?
  • 別被方孝孺的「滅十族」蒙蔽了,誅滅九族並不是想像的那樣
    滅族一法是於始皇帝時期形成,起初只有夷三族之說,後來才逐漸形成五族、九族,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方孝孺被滅了十族。但要說滅九族的執行標準如何,或是法律界定如何,並無全面的記載,且在歷史上爭論較大。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才從律法中確定九族的指向。滅族的主要目的是斬草除根,使受刑者無法擁有復仇的能力。
  • 誅方孝孺十族,景清剝皮,鐵璇油炸,活寡三千宮女!
    朱棣 朱棣他一次性枉殺建文帝忠臣及其家屬1萬4千多人,朱棣的謀士姚廣孝在北平時對他講,方孝孺是天下「讀書種子」,絕不可殺。朱締召方孝孺入殿,方孝孺也不施禮,依舊豪哭不已,朱棣說:「詔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邊哭邊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怒急,大聲吼道:「難道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方孝孺大喝:「便誅十族又耐我何」。
  • 誅九族的範圍包括哪些?這人更慘被誅十族,七天七夜才殺完!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誅九族,除了誅九族之外,還有誅三族,誅七族等,不過後面兩種的慘烈程度都遠遠比不上誅九族。那麼到底是犯了什麼樣的大罪,才會被誅九族呢?中國人一直都比較注重親緣血統,誅九族堪稱最慘烈的刑罰。這項刑罰,會將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人,子,孫,重孫,玄孫這九輩人全部殺光。
  • 方孝孺是捨身取義了,卻連累十族人被誅值得嗎?
    朱棣在大殿接見了方孝孺,開始確實是以禮相待,朱棣打算讓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其實誰起草詔書都無所謂,但建文帝討伐燕王的詔書就出自方孝孺之手。除了方孝孺名氣大外,借他的手為自己正名是個最好的選擇。於是他們之間進行了一場口舌辯論。朱棣先發言:「我法周公輔佐王耳。
  • 中國歷史上真有誅九族嗎?燕王朱棣誅殺明代大文學家方孝孺算不算
    在熱播劇《大明風華》中有這麼一幕: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攻入南京城,要求建文朝的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但方孝孺拒不受命並大罵朱棣「反賊」,朱棣大怒以「誅九族」來威脅方孝孺,但方孝孺不為所動,並以「誅我十族又何妨」反唇相譏,最終激的朱棣大開殺戒,誅方孝孺十族!
  • 慘烈莫如「夷三族」「滅九族」,但卻偏偏發生過「誅十族」的奇案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大臣違法,往往是實行殘酷的「夷三族」「誅九族」的株連法,但在大明王朝,卻出現了「滅十族」的事件,可謂是千古奇聞方孝孺問:「那成王在哪裡?」朱棣回答:「他已經死了」方孝孺又問:「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為皇帝?」朱棣道:「他尚年幼,國家需要有能力的大人治理。」方孝孺步步緊逼:「那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呢?」
  • 你只知道有「滅九族」,你不知道歷史上還有兩個人被「滅十族」!
    「滅九族」已經算是最頂級、最殘忍的刑罰了,然而歷史還有比這個更慘的「滅十族」,幾千年歷史上承受這個刑罰的人只有兩個人,他們分別是明朝的方孝孺和景清。第一個被「滅十族」的人是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從小就是個讀書的好苗子,長大後拜了大儒宋濂為師。明太祖朱遠航駕崩後,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方孝孺於是被召進京城委以重任。
  • 他是歷史上唯一被誅殺十族的人,幾百人為他而死,第十族死的冤枉
    而且在他駕崩之前還把方孝孺做翰林院學士,讓他來輔助朱允炆。後來方孝孺成為了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忠心不二。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最後燕王朱棣發動叛亂,奪取了朱允炆的江山,從此朱允炆不知下落。曾經那些輔助朱允炆的文臣都落到了朱棣的手裡。
  • 人人都知滅九族,慘遭朱棣滅十族的人,方孝孺究竟犯了什麼罪?
    方孝孺作為一介臣子,竟然會被朱棣滅十族,滅九族已經是比較高的刑罰,可見朱棣對方孝儒之恨,為什麼方孝孺會經此一劫?一、誰為方孝孺?方孝孺是浙江人,明朝的大臣,明太祖朱元璋崩逝之後,朱允炆繼位就將方孝孺招回到京師,擔任翰林學士的職位,。
  • 誅九族的九族包括哪些人
    《儒林外史》中,蕭金鉉等人到雨花臺遊玩,見到「夷十族處」,也就是永樂帝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的地方。所謂「十族」,就是除了九族之外,又加上了「門生」這一沒有血緣關係的族群。但是同行的杜慎卿說,「夷十族」之說很不恰當,歷史上漢朝法律最重,也不過是「夷三族」,即父黨、母黨、妻黨。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誅九族的範圍實際非常廣,主要分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父族四」指的是出嫁的姑母和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就是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和兒子;「妻族二」包括嶽父全家和嶽母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統統算進去,牽連甚廣,徹底毀掉復仇的種子。
  • 方孝孺,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為了名節值還是不值?
    九族五服圖在明朝之前,是沒有十族這一說法的,株連十族是明成祖朱棣發明的,方孝孺是中國歷史上(恐怕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方孝孺像方孝孺是明初大儒,翰林院文學博士,建文帝近臣。明成祖即位後,令方孝孺寫即位詔書。
  • 歷史上唯一1個被誅殺十族的人,他到底做了什麼?
    方孝孺是一個忠臣的典範,因為拒絕幫助朱棣起草繼位詔書,被燕王朱棣處以極刑,凌遲處死,不僅如此,方孝孺還被誅十族。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前,招方孝孺輔助孫子朱允炆,任翰林院學士。朱元璋駕崩之後燕王朱棣就發動叛亂,企圖奪取自己侄子的江山,朱允炆派兵抵擋,起草這個討伐檄文的正是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