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刑罰誅九族,唯此一人連累十族,方孝孺到底做了什麼?

2020-12-19 百家號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聽到皇帝一氣之下下令將哪個叛臣賊子誅九族,可知古代的時候九族已經算是刑罰的極限了,九族中已經囊括了受刑者自己一族加上上下各四代直系的親屬以及所有家眷,簡單來說就是將這一整個氏族的所有人殺得乾乾淨淨。但是有一個人在明初被誅了十族,到底是與掌權者有多少深仇大恨呢,竟然絕情至此?

這個人就是明初的文人方孝孺,而下令誅殺他全族的就是剛剛在侄子手中搶到皇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理說朱棣初登大寶,又不是按照正當的程序繼承皇位的,所以應該在即位之初籠絡人心,擺出一副仁君的姿態才對,又怎麼會製造出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滅門慘案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可以說造成這件慘案的並不是偶然的某個原因。自從前朝太子朱標病逝之後,其實朱棣還是有機會被直接立為太子的,關於這一點,其父朱元璋也有過一些猶豫。但是古人畢竟是古人,有很多思想和制度的束縛,一邊是自己非常喜愛的、與其父非常相像的嫡長孫朱允炆,沒有雄才大略,但是確實出了名的仁厚;另一邊是非常優秀的皇四子,與自己各方面都很相似,但是無奈是庶出,並且上面還有兩個哥哥。

可以說朱棣輸就輸在了身份上,關於能力,他完全有能力勝任這個新的身份。而欠缺的就是一個為自己正名的人。那麼什麼樣的人可以為自己正名?名滿天下的文人自然最合適,他們不光有才情、有遍布天下的桃李和詩友,最重要的是他們代表正義、代表天下正統,於是大文人方孝孺就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

如果方孝孺肯為自己所用,那麼朱棣的新政權一定會更加順利,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但是又不能直接表明自己是篡位者,於是朱棣便找來方孝孺,稱建文帝仁厚,無奈身邊的一些亂臣賊子唯恐天下不亂,以黃子澄為首的人極力規勸建文帝加強中央集權,而方法就是剝奪天下藩王的權力。燕王無奈造反,只說自己是效仿周公,只想要輔佐成王,只是「成王」失蹤,不得已才登基稱帝。

但是方孝孺卻毫不買帳,直接問朱棣「成王何在?何不立成王的子孫兄弟?」朱棣已經沒有了耐心,於是直接逼迫他替自己起草詔書。這位有傲骨的文人大筆一揮就寫了四個字:「燕王篡位」。

這下直接正中了朱棣的軟肋,一氣之下威脅他要諸其九族。方孝孺還不在意,哪怕誅十族又如何?於是真的就被誅了十族。第十族其實就是平日的朋友師生之類的,人數之多令人瞠目,一共用了七天的時間,整整殺了八百餘人,而方孝孺就被安排在刑場,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朋友故交鄰裡,被一個個斬殺。他大罵不止,先是被割去舌頭,又在最後一天被凌遲處死,可謂是血流成河,到處都是血腥味,刑場邊的血液味道久久不能散去。幾百條無辜的生命也隨著這血腥味,四處飄散。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要有自己的堅持與信仰,可能現在看來方孝孺對建文帝是愚忠,還那麼多親友無辜往死,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信仰,在他的時代他沒有錯,他是一個堅持自我的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能有如此浩然正氣,比那些見風使舵、賣主求榮的人不知道強多少倍。

相關焦點

  • 古代的誅滅九族是哪九族?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指的是什麼?
    但是若大臣或者百姓們犯下了令帝王感到無法饒恕的大罪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就將是誅殺九族或者十族的極刑。不過說到九族和十族,可能會有不少人會感到好奇,不清楚它們到底具體是指啥。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族和十族的意思。一、九族和十族的意思。首先,我們來看看九族的意思。
  • 方孝孺被「誅十族」,是真是假?
    「誅九族」是古代族誅連坐的刑罰。九族就是從當事人起,往上數四代而至高祖,往下數四代而至玄孫,這八代人,如此再加上自己這一代,正好是九族。所謂「誅九族」,就是將這九代人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按常理說,誅九族是將當事人和其親屬殺光,直到殺無可殺,已經算是刑法之極。
  • 誅九族的範圍包括哪些?這人更慘被誅十族,七天七夜才殺完!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期間,為了維護統治都會有相關的法律約束和殘酷的刑罰。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誅九族,除了誅九族之外,還有誅三族,誅七族等,不過後面兩種的慘烈程度都遠遠比不上誅九族。那麼到底是犯了什麼樣的大罪,才會被誅九族呢?
  • 「誅九族」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那誅九族會殺多少人
    「誅九族」是古代最嚴厲的刑罰,只因為一個人犯錯,而連累成百上千的人被殺頭,那場面是非常的殘忍。有些被株連的人更是冤,因為他們平時跟犯人都沒有來往,好事沒沾上,倒是沾上砍頭的災難。在實施「誅九族」刑罰的時候,也有跟犯人非常親近的人能夠僥倖逃脫。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被任命為詩講學士,也就和現代的顧問差不多,皇帝有不懂的都會向他詢問,所以方孝孺就成了建文帝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但你看看他都做了什麼!方孝孺依然大哭大鬧:我就死,也不會為你著亂臣賊子詔書。朱棣質問方孝孺:你不怕誅你九族!不顧親人死活?
  • 方孝孺被誅十族是真是假、是對是錯?無關對錯,成王敗寇爾!
    關於朱棣到底誅滅了方孝孺幾族一說,由一開始的三族、四族、九族,再到現在的十族一說,一直並沒有一個定論,相反的卻越傳越「邪乎」,這就說明了這其中有「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其真偽性。要知道,方孝孺因不肯屈服於朱棣,被「誅十族」一事在明清官修的正史中從未有個隻字片語的記載。
  •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文|明明讀歷史「上查三代,下查己身。」中國有著淵源悠久的株連歷史,古時候剛開始是株連三族,到後來慢慢的演變成了株連九族,株連十族,並且將其學生也當成其中一族遭受株連。在古裝影視劇中相信大家對「誅九族」「滅九族」這種字眼不陌生吧,但大家知道歷史上「誅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嗎?又為何會有「誅十族」的故事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別被方孝孺的「滅十族」蒙蔽了,誅滅九族並不是想像的那樣
    滅族一法是於始皇帝時期形成,起初只有夷三族之說,後來才逐漸形成五族、九族,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方孝孺被滅了十族。但要說滅九族的執行標準如何,或是法律界定如何,並無全面的記載,且在歷史上爭論較大。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才從律法中確定九族的指向。滅族的主要目的是斬草除根,使受刑者無法擁有復仇的能力。
  • 漲知識,古代誅九族到底要殺多少人?正確答案是3300人
    許多文人志士都感嘆古人的道德情操之高尚,今人無法比擬,這就是所謂人心不古,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古代最殘酷的刑罰「誅九族」到底要株連多少人嗎?誅九族古人有云:以子及父,以弟及兄,一人有罪,全鄉驚駭,十家奔亡。而且他的親友、朋黨甚至賓客,都要受到牽連。
  • 中國歷史上真有誅九族嗎?燕王朱棣誅殺明代大文學家方孝孺算不算
    在熱播劇《大明風華》中有這麼一幕: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攻入南京城,要求建文朝的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但方孝孺拒不受命並大罵朱棣「反賊」,朱棣大怒以「誅九族」來威脅方孝孺,但方孝孺不為所動,並以「誅我十族又何妨」反唇相譏,最終激的朱棣大開殺戒,誅方孝孺十族!
  • 誅九族聽起來很嚇人,在正史中被記載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
    這些合起來並稱為「九族」。看起來,誅九族的確牽扯到很多親人,那麼在正史中被記載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其實會讓你大跌眼鏡,因為實際上僅有兩例而已。第一例是隋朝的楊玄感,他起兵叛亂,《隋書》記載他被「誅九族」。
  • 聽過誅九族,聽過誅十族的嗎?那得殺多少人啊?
    「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之子(姨姨的子女);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誅九族,「九族」究竟有哪些人?你知道嗎
    《秦律》中開始有了「夷三族」的說法,到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凌遲處死、滿門抄斬、誅九族等說法,一直到清朝的十大酷刑。而我們在歷史故事中也經常聽到誅九族的說法,那麼這個誅九族到底是什麼呢?歷史唯一誅十族誅九族代表著古代刑罰最苛刻的存在,雖然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後世的爭端,但是由於太過殘忍,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並不多。更何況有些人也沒有犯下許多的錯誤。
  •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
    這種牽連甚眾的刑罰其實在中國源遠流長,最早將個人的罪過連累給家族的刑罰出自於《尚書·泰誓》,其中在陳述紂王的殘暴時有「罪及家人」的記載,另外在《周禮·秋官》,也有針對犯罪者家屬的懲罰,那就是「殺其親者焚之」。
  • 「誅九族」誅的是哪些人?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殘酷的刑罰?
    當然,歷史上也有被「誅十族」的例子,唯一一個被滅過十族的人就是方孝孺,所謂的「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加上自己的師友。其實早在三代時,是沒有「滅九族」這麼殘酷的刑罰的,即便是敵國,將對方打敗以後也是「滅其國不絕其祀」。如周武王伐紂,商朝雖然滅亡了,但依然將商族後裔封為諸侯,讓其祭祀祖先。春秋時期的宋國便是殷商的後裔,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孔子了。那麼,「滅九族」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 歷史上被誅滅十族的兩個人——方孝孺、景清
    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當大臣對皇上不忠,或犯上作亂危及到皇權時,就會被誅九族。誅滅九族是古代的酷刑,「九族」泛指親屬。「九族」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可歷史上卻有兩個人被誅滅十族,他就是明朝方孝孺和景清;何為十族就是上述九族加上朋友門生。
  • 聽了那麼多年的誅九族,那麼你們都知道這九族到底是哪些親戚?
    經常看中國古代電視都會看到「 誅九族 」這個名詞「抄家」和「滅族」經常是伴隨使用的,目的在斬草除根--完全除去復仇的實力和人脈。那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而於秦末時期被處以誅三族的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就是史例之一。誅九族應來自於秦變法後的夷三族法。九族說法不同,但是歷史上公認誅九族是極其殘酷的刑罰。漢代儒家則有二說,一曰,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即異姓親族。其中父族四就包括被處以者一族,即犯罪者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另及姑母和其兒、外甥、外孫。母族三,即其外祖父母、姨母與她兒。而妻族二即是嶽父和嶽母。
  • 歷史上的「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
    若是皇上還不解氣,那麼歷史上最為殘酷的刑罰--「誅九族」就會登場。生活在現代的朋友們對「誅九族」比較陌生,咱們今天就來看看「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一般有兩種說法,比較靠譜的是分為父族、母族和妻族。父族包括父母還有父母的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生下的孩子。母族則是外祖父和姨母,以及姨母的孩子。妻族則是嶽父和嶽母。
  • 歷史上唯一1個被誅殺十族的人,他到底做了什麼?
    方孝孺是一個忠臣的典範,因為拒絕幫助朱棣起草繼位詔書,被燕王朱棣處以極刑,凌遲處死,不僅如此,方孝孺還被誅十族。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前,招方孝孺輔助孫子朱允炆,任翰林院學士。朱元璋駕崩之後燕王朱棣就發動叛亂,企圖奪取自己侄子的江山,朱允炆派兵抵擋,起草這個討伐檄文的正是方孝孺。
  •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文/炎炎談歷史古代的刑法非常殘酷,一人犯法,導致家族被株連,遭受滅頂之災,這就是最讓人害怕的「誅滅九族」,這就意味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春秋時期伍子胥與吳伐楚就是滅族不徹底導致的楚國之災,所以,秦始皇統治之時,採納商鞅的「連坐」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來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最為嚴重的就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九族」這個說法來源很早,在《尚書.堯典》裡就有「以罪九族」的說法。「族滅」這樣的刑罰也是很早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