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被「誅十族」,是真是假?

2020-12-15 今朝論古

「誅九族」是古代族誅連坐的刑罰。九族就是從當事人起,往上數四代而至高祖,往下數四代而至玄孫,這八代人,如此再加上自己這一代,正好是九族。所謂「誅九族」,就是將這九代人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按常理說,誅九族是將當事人和其親屬殺光,直到殺無可殺,已經算是刑法之極。

在朱棣進入南京城後,京城之中雖然有諸多建文舊臣投降,但誓死效忠建文帝的人數並不少,比如黃子澄、齊泰等人,都是以死謝建文帝的態度。同時,明成祖朱棣也對建文帝的舊臣進行了大肆的清洗,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朱棣誅方孝孺十族的事了,這件歷史上流傳度超廣的事件,究竟是真是假?

方孝孺畫像

原來,方孝孺才名響遍天下,在太祖朱元璋一朝,因為他的施政理念和朱元璋的剛猛有所衝突,所以儘管朱元璋認為他是個人才,但依然還是讓他回鄉,並沒有重用他。開國之初亂世需用重典,但朱元璋也知道,後世的繼承人,當然不能再用重典治國,所以臨終之前囑託建文帝,方孝孺是一個可用之才。

在建文帝繼位之初,就按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讓其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在建文削藩的過程中,燕王朱棣起兵,而朝廷軍討伐朱棣的檄文,正是出自方孝孺之手。可以說,方孝孺是建文帝身邊最值得信賴的心腹大臣之一。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在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南下之時,僧道衍(即姚廣孝)曾經勸誡他:「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學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請勿殺之,殺之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朱棣答應了僧道衍不再殺他。並且方孝孺的正直名聲也可以給自己的新政權加分,於是百般拉攏。可是,方孝孺對這些都不為所動。

明成祖朱棣要求方孝孺擬寫即位詔書,但方孝孺嚴詞拒絕並大罵了朱棣,寫了「燕王篡位」的四個大字,說:「不過夷我九族耳!」朱棣怒:「吾夷汝十族!」,朱棣將其門生、故友劃為第十族,最終殺了他十族。

方孝孺劇照

然,這段歷史可信度極低。《明史·方孝孺傳》中,只記載「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慨然就死,時年四十有六」,還有「孝孺之死,宗族親友前後坐誅者數百人」等。《明史》中對這段的描述是「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而《太宗實錄》的描述是「執奸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至闕下。上數其罪,鹹伏辜遂戮於市。」並沒有提到方孝孺被誅滅十族的事。

方孝孺墓

誅十族之事唯一出處就是明朝才子祝枝山的《野記》,朱棣在公元1402年稱帝,但祝枝山在公元1461年才出生。反而清朝統治者命人編寫的《明史》一書沒有記載此事,要知道,當時的清朝為了鞏固統治,素來喜歡抹黑明朝,如果這真的是明朝殘暴的黑歷史,清朝人怎麼會不記載下來呢?

可見,方孝孺被誅十族之事不過是歷史的一種訛傳罷了,當不得真。

相關焦點

  • 方孝孺被誅十族是真是假、是對是錯?無關對錯,成王敗寇爾!
    明朝所修的史書不記載方孝孺被誅十族一事,倒還能理解,畢竟誅人十族實在有傷天和,若朱棣真做了且記載下來,豈能不受天下人文誅筆伐?更會被後人當成朱棣是「暴君」的鐵證;但,為何清朝官方所修的明史也不記載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一事呢?畢竟,清朝作為外族入主中原,若真有這樣的事,其不可能不寫。
  • 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指的是什麼?
    如果你單純認為,第十族就是在九族的基礎上再往遠親方面擴張一族即可,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能算到九族已經非常不錯了,大部分的人九族被誅殺後,自己所在的宗族就已經算是完了,哪裡還有第十族給帝王們殺?因此,十族的意思就是指在九族的基礎上,再算上自己教授的那些學生。二、歷史上被誅了十族的人——方孝孺。
  • 歷史上被誅滅十族的兩個人——方孝孺、景清
    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當大臣對皇上不忠,或犯上作亂危及到皇權時,就會被誅九族。誅滅九族是古代的酷刑,「九族」泛指親屬。可歷史上卻有兩個人被誅滅十族,他就是明朝方孝孺和景清;何為十族就是上述九族加上朋友門生。
  • 方孝孺真的被滅十族?朱棣殺方孝孺是對還是錯,他到底該不該殺?
    關於方孝孺被滅十族一說,暫時無法確定,多數史學家認為這只是後人為了造成戲劇性的效果,誇大事實所產生的謊言,比如清代名詩人朱彝尊就說:「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之說,乃士人傳說之過,有所誇張」,這就是讀書人以訛傳訛,純粹胡說八道而已;晚清的一位明史學家也曾說:「當日或加三為四,或加九為十,傳聞異詞不足辨」,朱棣誅方孝孺幾族
  • 聽過誅九族,聽過誅十族的嗎?那得殺多少人啊?
    然而,歷史上居然還有人被誅了十族,那就是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是儒學家宋濂的徒弟,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師傅。本來人生很順暢,沒想到後來朱棣篡位,奪了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下落不明,而方孝孺被朱棣給拉走了。朱棣很得意,讓方孝孺為自己擬一道即位的詔書。方孝孺不肯,他心裡只有一個正統皇帝,那就是朱允炆。
  • 自古刑罰誅九族,唯此一人連累十族,方孝孺到底做了什麼?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聽到皇帝一氣之下下令將哪個叛臣賊子誅九族,可知古代的時候九族已經算是刑罰的極限了,九族中已經囊括了受刑者自己一族加上上下各四代直系的親屬以及所有家眷,簡單來說就是將這一整個氏族的所有人殺得乾乾淨淨。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朱棣起兵之時,大明議定的討伐,詔令、檄文都是方孝孺一手操辦的。就這樣一個聲望.權勢極高的人才,為什麼會被朱棣盡滅十族。方孝孺依然大哭大鬧:我就死,也不會為你著亂臣賊子詔書。朱棣質問方孝孺:你不怕誅你九族!不顧親人死活?
  • 別被方孝孺的「滅十族」蒙蔽了,誅滅九族並不是想像的那樣
    滅族一法是於始皇帝時期形成,起初只有夷三族之說,後來才逐漸形成五族、九族,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方孝孺被滅了十族。但要說滅九族的執行標準如何,或是法律界定如何,並無全面的記載,且在歷史上爭論較大。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才從律法中確定九族的指向。滅族的主要目的是斬草除根,使受刑者無法擁有復仇的能力。
  • 誅方孝孺十族,景清剝皮,鐵璇油炸,活寡三千宮女!
    朱棣 朱棣他一次性枉殺建文帝忠臣及其家屬1萬4千多人,朱棣的謀士姚廣孝在北平時對他講,方孝孺是天下「讀書種子」,絕不可殺。朱締召方孝孺入殿,方孝孺也不施禮,依舊豪哭不已,朱棣說:「詔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邊哭邊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怒急,大聲吼道:「難道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方孝孺大喝:「便誅十族又耐我何」。
  • 誅九族的範圍包括哪些?這人更慘被誅十族,七天七夜才殺完!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誅九族,除了誅九族之外,還有誅三族,誅七族等,不過後面兩種的慘烈程度都遠遠比不上誅九族。那麼到底是犯了什麼樣的大罪,才會被誅九族呢?中國人一直都比較注重親緣血統,誅九族堪稱最慘烈的刑罰。這項刑罰,會將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人,子,孫,重孫,玄孫這九輩人全部殺光。
  • 方孝孺是捨身取義了,卻連累十族人被誅值得嗎?
    朱棣在大殿接見了方孝孺,開始確實是以禮相待,朱棣打算讓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其實誰起草詔書都無所謂,但建文帝討伐燕王的詔書就出自方孝孺之手。除了方孝孺名氣大外,借他的手為自己正名是個最好的選擇。於是他們之間進行了一場口舌辯論。朱棣先發言:「我法周公輔佐王耳。
  • 中國歷史上真有誅九族嗎?燕王朱棣誅殺明代大文學家方孝孺算不算
    在熱播劇《大明風華》中有這麼一幕: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攻入南京城,要求建文朝的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但方孝孺拒不受命並大罵朱棣「反賊」,朱棣大怒以「誅九族」來威脅方孝孺,但方孝孺不為所動,並以「誅我十族又何妨」反唇相譏,最終激的朱棣大開殺戒,誅方孝孺十族!
  • 慘烈莫如「夷三族」「滅九族」,但卻偏偏發生過「誅十族」的奇案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大臣違法,往往是實行殘酷的「夷三族」「誅九族」的株連法,但在大明王朝,卻出現了「滅十族」的事件,可謂是千古奇聞方孝孺問:「那成王在哪裡?」朱棣回答:「他已經死了」方孝孺又問:「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為皇帝?」朱棣道:「他尚年幼,國家需要有能力的大人治理。」方孝孺步步緊逼:「那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呢?」
  • 他是歷史上唯一被誅殺十族的人,幾百人為他而死,第十族死的冤枉
    而且在他駕崩之前還把方孝孺做翰林院學士,讓他來輔助朱允炆。後來方孝孺成為了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忠心不二。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最後燕王朱棣發動叛亂,奪取了朱允炆的江山,從此朱允炆不知下落。曾經那些輔助朱允炆的文臣都落到了朱棣的手裡。
  • 人人都知滅九族,慘遭朱棣滅十族的人,方孝孺究竟犯了什麼罪?
    方孝孺作為一介臣子,竟然會被朱棣滅十族,滅九族已經是比較高的刑罰,可見朱棣對方孝儒之恨,為什麼方孝孺會經此一劫?一、誰為方孝孺?方孝孺是浙江人,明朝的大臣,明太祖朱元璋崩逝之後,朱允炆繼位就將方孝孺招回到京師,擔任翰林學士的職位,。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誅九族的範圍實際非常廣,主要分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父族四」指的是出嫁的姑母和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就是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和兒子;「妻族二」包括嶽父全家和嶽母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統統算進去,牽連甚廣,徹底毀掉復仇的種子。
  • 方孝孺,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為了名節值還是不值?
    九族五服圖在明朝之前,是沒有十族這一說法的,株連十族是明成祖朱棣發明的,方孝孺是中國歷史上(恐怕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方孝孺像方孝孺是明初大儒,翰林院文學博士,建文帝近臣。明成祖即位後,令方孝孺寫即位詔書。
  • 歷史上唯一1個被誅殺十族的人,他到底做了什麼?
    方孝孺是一個忠臣的典範,因為拒絕幫助朱棣起草繼位詔書,被燕王朱棣處以極刑,凌遲處死,不僅如此,方孝孺還被誅十族。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前,招方孝孺輔助孫子朱允炆,任翰林院學士。朱元璋駕崩之後燕王朱棣就發動叛亂,企圖奪取自己侄子的江山,朱允炆派兵抵擋,起草這個討伐檄文的正是方孝孺。
  • 古代皇帝整天叫著誅九族,真被誅九族的其實只有兩人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皇帝究竟得被氣成什麼樣子,才會「誅殺十族」?
    但是歷史上有一個人,卻氣的皇帝誅殺十族。他究竟犯了什麼大不逆的罪名?牽連到十族去平息帝王之怒呢?原告人: 方孝孺 被告人: 朱棣 起訴緣由: 被告人誅殺原告十族性命。朱棣的第一謀士姚廣孝曾經勸諫朱棣,方孝孺在文人心中威望極高,不要處死方孝孺,會引來天下讀書人的憤怒。但是當朱棣對上方孝孺,談判就崩盤了。朱棣要求方孝孺寫即位詔書,方孝孺寧死不屈,認定朱棣是反賊。不願妥協,朱棣威脅他:「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方孝孺答:「就算你誅我十族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