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之後,楊絳先生仍然牽掛《洗澡》和其中表達的美好感情,不希望自己喜愛的筆下人物被別人拿去寫續集曲解,她要給他們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
楊絳
歷經人生滄桑的百歲老人楊絳,以平淡質樸的語言為讀者講述完整了《洗澡》的整個故事。
楊絳先生在自己百歲壽辰時曾感言:「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順其自然的人生階段,楊絳仍然筆耕不輟,用文字回顧自己的生活和寫作。這位「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她103歲生日之際,又出人意料地為其長篇小說《洗澡》出版了續集《洗澡之後》。這本4.5萬字的中篇小說,經過漂洗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既是老人送給自己的一份紀念賀禮,也給對原作中人物命運心心念念的廣大讀者一個安妥的交待。
趁我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
「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再寫什麼續集了。」在《洗澡之後》的前言中,楊絳先生說,「假如我去世以後,有人擅寫續集,我就麻煩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
楊絳寫於1988年的《洗澡》,是一部描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知識分子思想生活的長篇小說,也是楊絳除散文《幹校六記》之外最為讀者熟知的代表作品,其中尤以姚宓和許彥成之間的純潔感情為人所稱道。姚宓才情過人,性情淳厚,得到許彥成的愛慕。許彥成才學俱佳,但他是有婦之夫,妻子杜麗琳出身於天津的富豪人家,漂亮有風度,但缺少經過苦難洗禮出來的平等慈悲心。楊絳花了許多筆墨細節,讓讀者體會到許、杜二人的隔閡。但是在楊絳的筆下,許、姚兩人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二人志趣相投,不知不覺被對方吸引,情不自禁。愛無法防備,這是人性。但對愛的處置,卻更能試出人品的質地。以研究錢鍾書知名的已故青年學者胡河清曾評價說,《洗澡》是「中國文學中少有的一部以精神戀愛為題旨的小說」。
多年之後,楊絳先生仍然牽掛《洗澡》和其中表達的美好感情,不希望自己喜愛的筆下人物被別人拿去寫續集曲解,她要給他們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於是在98歲高齡之際毅然執筆,將《洗澡》中未盡的餘味,續寫成《洗澡之後》。
正如楊絳在該書前言中所說,「我這部《洗澡之後》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舊,事情卻完全不同。」《洗澡》中有純潔感情的男女主角,在《洗澡之後》終於有了圓滿結局。許彥成的妻子杜麗琳因在鳴放中積極表態,被打成「右派」,下放勞動過程中與同為「右派」的葉丹產生了感情。回京後她主動提出與許彥成分手,使兩個人的精神都得到了解脫,各自找到了稱心的感情歸宿。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以後,沒人再來改寫他們的命運。《洗澡之後》小說的結束語是這樣的:「中秋佳節,李先生預備了一桌酒席,一來為姚太太還席,二來也是女兒的訂婚酒。時光如水,清風習習,座上的客人,還和前次喜酒席上相同,只是換了主人。許彥成與姚宓已經結婚了,故事已經結束得『敲釘轉角』。」
這樣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是楊絳對自己喜愛的角色做了「敲釘轉角」的命運交代和安頓。
千錘百鍊方成文
據《洗澡之後》的責任編輯之一胡真才透露,楊絳先生大約從2009年開始動筆寫《洗澡之後》,當中寫寫停停,修修改改,初稿寫成後還要交朋友審讀提意見。這部小說幾乎推倒重來反覆寫了好幾稿,最開始有人擔心《洗澡》已經是一部經典,寫續作會傷害這部作品,楊先生便想寫成另外一部小說,但是寫作過程中發現不能完全脫離以前的故事,於是又推倒重來,反覆幾次,才有了今天的《洗澡之後》。胡真才認為,《洗澡之後》中的姚宓和許彥成「有情人終成眷屬」,可能會有讀者持不同意見,但是在他看來,這個結局正體現了老人特有的仁慈寬厚和善良心腸。
直至2014年4月,《洗澡之後》的手稿才交到責編手中,由胡真才親自將其錄入電腦。「先生的字寫得很小,稿中有修改,有添加,有刪減,還有段落間的調整。一生做事踏實認真、寫字工整漂亮、幹什麼都喜歡乾淨利索的楊先生,一直遺憾自己未能將《洗澡之後》初稿清謄一遍。」作為有幸目睹楊絳先生手稿的人之一,胡真才認為,先生的文筆在當今文壇中獨樹一幟,「她不用華麗辭藻,不用關聯詞,她的文字淳樸簡練,寓意深刻」。
作為《洗澡之後》的編輯,胡真才曾是楊絳譯本《堂吉訶德》和2004年《楊絳文集》的責編之一,另一位責編王瑞則為維護錢、楊二人的作品版權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兩人已經退休,但人文社仍應楊絳的鄭重要求,請他們擔任責編,可見楊絳先生之念舊、重情。按胡真才的說法,雖然老朋友們不會貿然上門慶祝生日,打擾楊先生安靜的生活,但「尊重她(的意見)就是最好的」。
2014年,在楊絳103歲生日前夕,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將出版《楊絳全集》和《洗澡之後》單行本的消息見諸報端之後,便引發熱議,很多讀者對新作的問世翹首企盼。因為《洗澡》而期待《洗澡之後》的讀者,在看到這部續集時又是怎樣的反應呢?據胡真才介紹,一位旅居加拿大的老華僑吳經權回國探親,恰逢《洗澡之後》出版,他返回時在首都機場給楊絳先生寫信說,自從讀了《洗澡》,「便期盼先生早出續集,等得甚是心急,因本人已七十有四。」他接著寫道:「捧讀續集,心情若故友重逢,直欲細詢別來一切,見到諸人無恙且結局完美,誠是喜歡。然因過去數十年變化重重,不由得更關心這幾位人格高尚、才學豐厚的學者如何應付風浪,是否能平安著陸,發展他們的才學理想。」在胡真才看來,「讀者也希望有續集出版,並對新作的大團圓結局甚感欣慰」。
繁華落盡見真淳
歷經人生滄桑的百歲老人楊絳,以平淡質樸的語言為讀者講述完整了《洗澡》的整個故事。而故事之外的事情,恰如其所言:「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洗澡》是反映知識分子生活的作品。楊絳本人就是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家學淵源,本人又是一位文學家翻譯家,了解和熟悉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習性、思想狀態和個性的群體特徵。《洗澡》就是充分展現了這種生活,通篇採用了幽默和諷刺的筆法,描摹了知識分子在建國之初的眾生相。其從容、溫文的筆觸真實記錄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愛情,折射出知識分子在大時代中「洗澡」的種種處境,讀來令人嘆息。
而《洗澡之後》則是一部時間跨度比《洗澡》更長的作品。楊絳重點要表現的是在「整風運動」、「反右運動」之中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在作品中,姚太太、姚宓、羅厚、陸舅舅夫婦、許彥成像一家人那樣親密,他們在困難中相互扶持,講究禮節,風度翩翩,即使在那個風雨動蕩的年代,仍然注重人的內在氣質與涵養。傳統文化中的修養、修為,在這裡得到尊重,得到延續。由於《洗澡之後》的主題相對單一,寫作也相對自由,因而楊絳可以放開顧慮,完全按自己的心願來寫作,完全發揮自己的擅長。可以說,《洗澡之後》處處體現了作者的才情,其語言、敘事方式方法和技巧都很傳統。正如楊絳自謙,「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這種「傳統」對比現代小說,反而有獨特的風姿。楊絳敘事語言的雅,不見華麗風騷,沒有恃才賣弄,在看似平淡隨意的敘述中體現了作者語言功夫的深厚,在娓娓道來中營造出一種雅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