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方言界的兩大巨頭,為什麼北京話可以贏過四川話成為標準版?

2020-12-11 看鑑

若是各位曾去過四川,會發現一件很疑惑的事,就是明明用的是甲類普通話問路,換來的回答卻是四川話或者川普。

川普還好一點,起碼能從那些相對靠攏的調調中感受到善意與自己想要的答案,可是四川話就不一樣了,哪怕對方笑眯眯的,你也不能判斷他是在罵你還是罵你。

所以四川話喜提「最難懂的方言之一」。川普也喜提「最難懂的普通話」。

儘管如此,成都這座城市依舊吸引著許許多多的遊客,其中鹹辣又萌萌的「椒鹽普通話」也是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原因之一。

川普有多難懂?

川普的難,在於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說啥,明明是相同的意思,可川普說出來卻讓人忍俊不禁。

更不可思議的是,四川人有時候都聽不懂四川話,十裡不同音的四川會讓你每到一個地方就學到一種新的四川話,當你以為自己掌握了四川話的精髓後自信地和四川人進行生活交流,你猛然間發現,這和想像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川菜館點菜中,你和一朋友入座,你很客氣的說:「隨便整,算我的。」(隨便點,我請客。)

然後你聽到朋友拿起菜單就刷刷刷點了一通。

「反切草蛋(番茄炒蛋),草個嘎嘎(炒個肉),草我聲(炒萵筍),衝嘴兒(豬鼻子),娘辦責耳根(涼拌折耳根),再來兩個杯杯兒(杯子),整兩口(來點酒)。」

當你正在懵逼的時候,你朋友又開口了:

「你不要像個二愣子(傻子),得那幹哈戳戳的,整!(不要光坐著,吃飯。)」

當四川人罵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有一股奶兇勁兒,被譽為賣萌的疊詞脫口而出「釧釧」、「錘錘」「板板」,當然這些都不是好話,「寶批龍」,「哈麻批」同理。

若是你熟讀《詩經》,身邊的四川人說你是「鴰貔」,請你不要用《詩經》去理解它的意思,在四川人心中,「鴰貔」不是為了形容人清高的,意思等同「哈麻批」。

生活中的喝水吃飯等常事也變了,吃飯叫「吃飯飯」,睡覺叫「睡搞膏」,喝水叫「喝水水」。

老師讓學生用「要求」和「懇求」造句,一學生說:「懇求不動。」(太硬,咬不動。)另一學生回答:「要求你懇!」(沒叫你咬。)

魚不叫魚叫「魚擺擺」,雞腳稱為「雞姣姣」,花生米叫「花生兒米米」。蓋子不叫蓋子,叫「蓋蓋兒」,所以又來了四級川普聽力「去拿蓋蓋蓋上那個瓶瓶兒」。

蜻蜓叫「丁丁貓兒」,沒穿衣服叫「光懂懂兒」,勺子叫「瓢瓢兒」,香蔥叫「蔥蔥兒」,膝蓋叫「刻膝頭兒」。

四川話是怎麼形成的?

萌萌的四川話形成卻不是那麼美好,現在的四川話是以古巴蜀語為基地,再加上全國各地的方言形成的,所以有人會說:「雲貴川是一家」,有人會覺得四川話和自己家鄉的某些方言詞接近,比如湖南方言。

現今四川話的形成是被迫的,是血腥的。四川地處四川盆地,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自身富饒再加上四周天然的壁壘,蜀中的生活可以免受戰火侵擾,可以說,只要守住「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蜀中就遠離紛爭!

「五胡亂華」、「黃巢起義」、「金兵南侵」難民們第一處逃往的就是四川,甚至連唐僖宗都去成都看了看熊貓。各地的難民帶了各家的方言去四川匯合,古巴蜀語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慢慢改變。

在宋元時期,由於川人的抵抗,給蒙古造成了重大傷亡,四川也基本被蒙古鐵蹄屠盡了,僅成都一地就被屠殺了120萬到140萬人,全川人口也從1300萬降到了60萬到80萬之間,四川也由「天府之國」變成了「人間煉獄」。

此後元朝期間,四川經濟一直也沒有恢復過來,賦稅壓在全國墊底,成了最落後的地區。

明朝初年,第一次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活動在朱元璋的推動下,如火如荼地進行,也就是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祖上就是那時從江西移民四川的

到了明末,好不容易有些恢復的四川在張獻忠、清軍、吳三桂的「合力」下又成了「人間煉獄」,600萬人口驟減至60萬。

到了康熙年間,又不得不推行第二次官方大規模移民,也就是第二次湖廣填四川。朱德總司令的祖先就是那時從廣東移民至四川

所以現在的四川話早已不是曾經的四川話了,如果你碰巧從其中聽到了家鄉的方言,請不要吃驚,據統計:

四川話與雲南話相似度近59%,與湖南話相似度近55%,與江淮揚州話相似度近53%,與江西話相似度近50%,與北京話相似度近50%,看到這,相比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四川話乍一聽有些難懂,可久了之後發現也就那麼回事。

四川話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話是真的麼?

也許是人們越來越喜歡四川,也感覺四川話還不錯,網上就流傳出了四川話差一票就成為了普通發,不對,是普通話!

最早的普通話推廣是在1913年,民國召開讀音統一會,據說粵籍議員和北方議員互不相讓,粵語和北京話票數持平,孫中山先生對粵籍議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給了北京話。

再後來1949年,同樣的會,不過人卻變了,一方是川渝元老,一方是北方元老,又開始吵了,關鍵時刻毛爺爺站出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這才讓北京話以一票的優勢成為了普通話。

就連易中天老師講述的《大話方言》一書中,也認為如此。也許會有川渝人士偶然讀到這段歷史,捶胸頓足,怎麼就差一票呢!也會有湖北仁兄咒罵那位關鍵時刻上茅房,一失「禁」成千古恨的傢伙。那麼這兩個傳說是真的嗎?個人認為是假的。

因為同樣的故事歷史上演過,不過不是在東方這片神秘的土地,而是新新的美洲大陸,18、19世紀,美國移民逐漸增多,歐洲的人民爭相湧進這片大陸。

人一多就會出事,1794年,一些德裔移民要求美國政府提供部分法律的德文版,該提案被42比41否決了,棄票者米倫伯格說:「德國人越快變成美國人越好。」

於是在美國就出現了德語差點成為美國標準語言的說法,米倫伯格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嘴皮子都磨破了才讓英語勝出。

其實大家也不必苦惱為何總是北京話勝出,成為了推廣全國的普通話,因為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

若是碰上了純正的老北京話,有可能真的聽不懂,因為它不像是直接的一棒子打死,而是左一刀右一刀慢慢削下來,搞得老北京群眾也會不知道哪些語是普通話,哪些語是北京話。

就算退一萬步說,四川話真的成為了普通話,我們來想像一下外交部的發言。

「中國衛生組織告訴各國衛生組織,不要到處燈晃(亂逛不作為),要悶起腦殼整(埋頭苦幹),逮鬥頭頭(抓重點),不要梭梭梭板兒(逃避責任),整得住的(能解決的)。」

寫在最後

其實無論是北方話,南方話,都是中國少不了的語言,中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它們的存在,各種各樣的方言形成的各式各樣文化組成了中國紅。

普通話的推廣讓我們更能了解世界,也更能了解自己。

東北話的豪爽是豪爽,不是蠻橫,陝西話的鏗鏘是鏗鏘,不是不講究,吳儂軟語是溫柔不是嗲,粵語的特別是別人學不來的,川音的疊字不是萌,是生活的常態。

那些流傳的版本都表達了很多人對自己家鄉語言的情結和熱愛。

普通話讓我們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到哪裡去,而家鄉話讓我們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都知道自己的根,清楚從哪裡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北京話可以「打贏」四川話成為普通話?四川人:仙人板板
    為什麼北京話可以「打贏」四川話成為普通話?四川人:仙人板板四川話被譽為「最難懂的方言之一」,當然川普也成功地被調侃成「最難懂的普通話」。講起四川方言,可能知道的人還不少,但其中那個音腔調調能讓你感覺到些許的善意,所以許多人外地人都不曉得別人講四川話,即使對方笑眯眯,你也不能曉得別人是不是在罵你。但四川人民還是非常的熱情,其中熱情到許多你的碗裡面必須得有辣味。至於講川普有多難懂?可能外地人根本不能夠理解這層意思,明明是一個相同的意思,但用川普說出來卻能讓你忍俊不禁。
  • 四川話為什麼這麼統一
    文|涼風 但凡去過四川,都會對四川話的強勢深有體會。不少方言在推廣普通話影響下迅速從公共場所消退之時,四川仍然男女老少一口川味,甚至不少外地人也很快學會四川話。宋代以前,四川盆地與長期作為中國政治中心的關中關係緊密。秦漢和隋唐兩大穩定期,四川是首都長安的後院。到宋代,蜀中已百年沒有經歷大的戰火,川峽四路人口在北宋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南宋甚至高達五分之一,一直保持超過千萬的水平。
  • 我們整理了全國的方言表情包,北京腔拽、四川話莽,最狠還是廣東話…
    我們整理了全國的方言表情包,北京腔拽、四川話莽,最狠還是廣東話…甚至以為這些都是全國通用普通話/不要反過來拉屎,注意衛生/但也不是一點辦法沒有方言表情包在網絡社交中發揮的作用是可以彌補字面的不足那些精準匹配的圖片讓我們可以從表情姿態等細枝末節中品出詞句的大概意思如果是四川話初學者可以試試在鬥圖中
  • 當年選普通話時,北京話、粵語、四川話,哪種方言差一票落選?
    有傳聞說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為了選出國家通用語言,讓議員們以投票的形式決定,粵語因一票落選於北京話。但四川人對此提出了異議,有人說在1955年,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大會同樣採取投票的方式選出官方語言,北京話獲得52票,四川話獲得51票,四川話也一票落選了。
  • 憑啥躋身影視劇四大方言?四川話,安逸得板!
    近日,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熱映,「太乙真人一口川普」「四川人念不好哪吒」等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單個話題閱讀達到1.8億。  從最早《抓壯丁》《山城棒棒軍》等,到近年的《捉妖記2》《無名之輩》《哪吒》,四川話,包括「川普」,在熱門影視劇中頻現,以方言營造氛圍、刻畫人物,擔當「包袱」和「笑料」。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講四川話?
  • 四川話、河南話、粵語到底哪種方言,當年只差一票當選普通話?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接著1955年《人民日報》中所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 山東話、四川話、湖南話……臺灣曾匯聚大陸各省方言,如今會講的人...
    港片中講四川話的相對少一些,林青霞1992年拍攝的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裡面苗人所講的便是四川話;《國產零零漆》中的一個角色也是四川口音。港片為什麼會說大陸方言?以山東話為例,有人以為早年港英政府從山東威海招募了很多壯年男子赴港當警察,所以香港的山東籍居民比例較高,影片安排講山東話,可以拉近與這個群體觀眾的距離。
  • 最難懂10大方言四川話竟然上榜,第一你猜不到!
    第十名:四川話難懂指數:4上口指數:8四川話(又稱西南官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但是語音方面差異是最大的。
  • 四川話差點成了普通話?
    只是和北京話競爭的並不是廣東話四川話陝西話之類的其他地方方言,而是人造的老國音。國音是什麼?為什麼要人造老國音?解釋這兩個問題,要從漢語的早期發展講起。秦朝開始,中國就實現了書同文,支持了文化、政治上的大一統。但是,「語同音」卻一直沒有實現。古代人口流動性不大,地區間的交流靠著統一的文言文就可以維繫。漢字本身對讀音指示作用低,也讓各地區的差異化讀音得以保存、發展。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1期:攀枝花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你覺得最難懂的四川方言是哪一種?有人說是攀枝花方言。真的有那麼難懂嗎?
  • 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用四川話,聽著覺得很有意思?
    除了捉妖記2,幾年前由王嶽倫執導,立威廉、黃奕、劉樺、鄧家佳等主演的愛情喜劇影片《十全九美》,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四川話的濃濃的喜感。多年之後鄧家佳扮演的南宮燕一角早已被人遺忘,但是她用方言說的「蹦蹬兒你個蹦蹬兒」、「淡定」等獨具特色的對白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當年她也是憑藉這一特色走向大家的視野。
  • 會說四川話時薪700元,魔性方言為何這麼值錢?
    會說四川話的配音工作時薪700元,憑什麼四川方言就這麼值錢?東北話、廣東話、長沙話和閩南話等表示不服!天貓精靈方言配音年薪過百萬?近日,一則#會說四川話700一小時#的話題登上了社交媒體熱搜榜。原來,某公司招聘一名天貓精靈聲音模特,錄製用於語音合成的方言語料。
  • 【方志四川 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9集:內江話
    ,不一樣的四川話。 內江市的威遠縣有兩大漢語方言:一是屬於官話的威遠話,以縣人民政府駐地嚴陵鎮為代表,是現在全縣普遍通行的方言;二是屬於客家方言的「廣東腔」,原來流行於新鄉(包括榮勝鄉和石坪鄉),不過這個客家方言和資中縣的客家方言島鐵佛場相鄰,現在正逐漸走向消亡,除了個別老年人偶爾講講外,中青年人大多數已經不會講了。
  • 「扯把子」的四川方言近日開課了,四川話到底有多魔性?
    回顧近些年,四川方言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和喜愛。上到電影電視劇,下到日常交流,只要在普通話的閒談中,突然竄一兩句四川方言就會博人開心一陣。於是問題來了,為何四川方言越來越受歡迎?簡介:四川話,又稱巴蜀方言,屬漢語西南官話。
  • 如何毫無痕跡地用四川話恭維人?|四川方言中的恭維語
    | 方言十八扯 027四川有句俗話,「人活三十幾,全靠懂得起。」三十幾歲的人要懂得起啥子呢?我想會說話應該是最起碼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咋個用四川話毫無痕跡的恭維人。會說恭維話應該是一個社會人不可或缺的語言技能。
  • 四川地處西南,本屬於南方地區,為何四川話會被列入北方方言
    中國一般在地理學上以秦嶺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四川在秦嶺以南,屬於南方。按語系來說,西南官話都屬於北方語系。清朝時四川因為戰亂災荒,皇帝下了道湖廣填四川的詔令大規模移民,語言自然偏北方。湖廣填四川,湖廣地區的人只佔了百分之三十,其他地區百分之七十,因為太分散所以就叫湖廣填四川。還有大批甘肅,陝西為主的北方移民。
  • 四川話和廣東話究竟是哪種以一票之差敗給了成為官方語言的北京話
    話說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之後,國民政府作出了一項重大決策:推選出一門語言作為全國通用語(也就是如今的普通話)。既然是推選,就要用競爭,有投票。 參與投選的語言有很多種,例如粵語、北京話、四川話等等,不過票數排在前列的為北方話,還有粵語。當時粵語的呼聲非常高,其中主要原因是革命發起地點為廣東,而且廣東戶籍的議員又佔據了一大半票數。
  • 為什麼沒有福建話?因為每過一條河,方言都不同
    圖/閩語各方言分布圖  之所以有閩語之稱,並不是說福建內部方言具有高度統一性,反而是因為差異大,需要一個門面支撐。  福建省內方言冗雜,彼此之間差異甚大乃至無法互相交流,但放之全國,與粵語、吳語、湘語、官話和客家話比起來,這種省內的差異又顯得沒那麼重要,於是,為了湊數成十大方言,硬生生多出了閩語這一以省為界的分類(之前的七大方言、八大方言,閩語是以閩南和閩北兩個分支獨立存在的)。
  • 英文版四川話教材出版 或為四川方言對應英語的唯一出版物
    還記在被英語四、六級,託福、雅思、GRE等考試「虐」的日子裡,曾咬牙切齒說「有本事讓外國人來翻譯我們大四川的方言!」嗎?事實上,在百年前的蜀地,金髮碧眼的「歪果仁」們真的操著一口接地氣的四川話。兩年前,華西都市報曾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近百年前的「英譯川」中文教材進行了詳細報導(2013年10月05日),如今,這本外國人學說四川話的「歷史見證」重新走入人們身邊,正式出版銷售。
  • 為什麼廣東人和四川人可以講方言,但上海人講方言就被認為排外?
    如果你去過四川或者重慶旅遊的話,就會知道四川人和重慶人到底有多喜歡講四川話了。 久而久之,大家似乎都對廣東人講廣東話、四川人講四川話變得「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