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滑臺舊城牌坊

2021-02-19 滑縣佰事通

漫談滑臺舊城牌坊

申永強

滑之名,蓋因滑臺而得名。滑臺者,昔滑氏為壘,後人增以為城,高堅險峻,臨河有臺,故曰「滑臺」。自秦漢以來,滑臺倚黃河為險固,地當衝要,成為扼控白馬津渡的戰略要地之一。在分裂對峙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一線的碥礅、滑臺、虎牢和金墉是四個最為重要的軍事戰略重地,號稱「河南四鎮」。作為古代州郡縣之治所,一直是本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置身於達官顯要或勞苦大眾者,大有人在。滑臺以地為輿,商賈雲集,系文人薈萃之地。遺留下文化遺存頗多,則無不載入。據民國《重修滑縣誌》記載,僅滑臺城內就有牌坊二十餘座。

城內牌坊眾多,官民爭相建造,遍布於官署祠廟、街市巷陌,其中不乏為精品牌坊。四十年代初,尚還可看到大多牌坊,據九街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信息提供,以南門大街向北至中州大道,依次排列約有六座大中型牌坊,頗為壯觀。其餘散布在小西關、大西關滑師門外至北大街、育新學校、北門大街或文廟前街、魚化街等街道。但由於過去人們接受知識教育的程度不高,個別題字生澀難懂,究竟屬於何人誰氏,暫時無從得知?其中能夠辨識的在南門大街上有一座「父子天官」的牌坊最為有名,只可惜此坊於1958年被拆除。不過有幸的是,據說是當年縣文化館一有心人拍下了此坊照片,才得以從中窺其全貌。從圖中來看,此坊是一座雕工極為精緻的「三間四座五樓」式石質結構建築,尤為精美。氣勢之雄偉不亞於濬縣大伾山風景區的「恩榮坊」。與其相比別無二致,簡直是孿生姊妹。倘若這些具有歷史蒼桑感的牌坊還存在,那將是古城一道別樣的風景。據考,凡是進入國子監讀書和獲得舉人以上功名的人,經地方官府審核批准後,可由官方出資建造功名坊。至於設立貞節牌坊、仁義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在封建社會的制度下,要求就更嚴格。須經當地官府核查實後逐級呈報,最後由朝廷審查核准,或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牌坊就建造意圖來說,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是功德牌坊,二類是貞節道德牌坊,三類是標誌科舉成就的功名坊,四類為標誌坊,多立於官署門外與村鎮入口或街道上,作為空間段落的分隔之用。據《志》載:在西門大街縣署(滑師)南門外二座。東曰「豕韋舊國」,西曰「東郡遺封」。文廟前街三座,南曰「泮宮」,左曰「鶚衝雲漢」,右曰「龍化天池」。萬壽街察院門前一座,題曰「激揚」。於民國時全部廢除。功德坊表,如「四世一品」、「 三世中丞」、「 宮保尚書」俱為明代祁伯裕以邊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管院事建造的一座功名坊。「都憲坊」都憲是指古代三大憲(撫、藩、臬)之總督、巡撫,為省級最高行政長官。系明耿隨卿曾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而建造的功名坊。「豸繡名臣」為明監察御史王崇之建。「豸繡」為古時監察、執法官所穿的繡有獬豸圖案的官服。指王崇之曾以監察御史巡按山東,所立的功名坊。「天眷奇忠」門牌為明贈光祿寺少卿耿隨龍立。天眷意為上天的眷顧,用於指功臣忠誠於君主的恩寵。「龍章褒寵」為明光祿寺署丞魏師夏衣錦還鄉,表紀父母功德而建的牌坊。「宣猷坊」宣指宣告,猷指功業。系表為明朝廷宣告通政使張璞的功績,建造的功名坊。「正氣貫日」門牌為明苑馬寺卿朱煐建。指明代體現其為官「浩然正氣貫日月」而設立的功名坊。「父子天官」為明吏部主事胡瀚與其子胡權同在吏部供職,建造的功名坊。「皇恩貤贈」為明禮部主事祁伯裕呈請皇帝將封誥移贈給其父祁良卿建造的功德坊。「誥敕重封」為明耿節以子隨朝初敕封工部郎中,繼而誥贈山西參政而建造的功名坊。「紫誥貤恩」為明朝廷以紫誥(古時詔書盛以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蓋印,故稱為「紫誥金章」。)封爵李昺以子懋順授於沛縣知縣的恩典,而建造的功德坊。以標誌科舉成就的,多為家族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的。如「恩榮坊」兩座,一為明進士陳王道建。另一為明進士耿隨卿、耿隨朝建。其餘「奕世科名」為明進士靳頤、靳顯,舉人靳師曾建。「雙鳳齊鳴」為明舉人李昌、李暹建。「青雲步武」為明舉人王敬之立。「擢秀坊」為明舉人趙瑜建。「盛世耆英」為明行優舉人趙產建,在城北堂上村。據查,「盛世」意指太平盛世的時代。「耆英」為高年碩德者之稱。古代60以上者為耆;德智出眾者為英。設立此坊就是讚揚他壽高德望,鄉飲景仰;寓意盛世人長壽,處處有耆英。「昇平人瑞」為清代耆老關世福建,在城東關莊。「昇平」寓政通人和、盛世太平之意,「人瑞」是指人健康、長壽過百歲,「昇平人瑞牌坊」又被用作尊老優老的標誌(也稱百壽坊)。「旌表義民」為明代義民張善建。「樂深教育」為清代舉人王如晶立,在城東大王莊。   此外,在縣城內及近郊十裡八鄉尚還有近四十餘座小型石質或磚砌貞節坊。不過令人惋惜的是,以上所考牌坊因年代久遠或毀於天災人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建國初期,這些磚石建造的古物,有的風化梁斷柱裂動搖傾斜幾近坍塌。確有危及人民生命安全之慮,並有礙交通,逐漸拆除。如今已煙消雲散、鴻跡難覓,但漫談略記,僅限於所知,遠非全部面貌,雖然筆者作了最大努力,但因水平所限,舛誤難免,希請明者補正。後記: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陳東明先生及九街熱心老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訪查牌坊的信息資料提供了幫助,在此筆者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

請留下你的讚賞

申永強,男,76年生於道口鎮,祖籍三家村,縣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文史資料研究員。培根先生說:「知識就是力量。」沒錯,多讀書,可以讓我們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我們前進,不斷的成長。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在看

小編的工資就漲5毛

相關焦點

  • 李陽冰《滑臺新驛記》
    滑臺驛古驛站名。位於河南省滑州城西北,是唐代通往河北的交通要道。唐初置驛,安史之亂時驛舍被毀。唐代宗時,李勉任滑州節度使,重建新驛,大曆九年(公元774年)驛成。李勉撰《滑州新驛記》,大書法家李陽冰為之撰寫碑文,刻石立於驛中。其釋文為:「新驛記,滑亭節度使李勉詞,李陽冰書。
  • 牌坊文化背後的歷史故事
    說道牌坊文化不得不提的是寧晉的牌坊,寧晉縣過去是牌坊縣素有"北京看樓房,寧晉看牌坊"之稱。牌坊之多,令人昨舌,在舊城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的城圈內就有大小牌坊30多座,如此密集排列的牌坊世所罕見。縣城外有據可查的牌坊還有120多座,寧晉牌坊蔚為大觀。牌坊種類古今牌坊寧晉牌坊從材質上可分為木柱坊、木瓦結構坊、木石結構坊、石坊及當代鋼筋水泥五種。從表意方面大致分八類:一是官爵坊,如曹鼐的大學士坊,曹鼎的都諫坊,蔡瑗的御史坊。
  • 值得寧晉人關注:石坊路改造,重修牌坊(內附寧晉牌坊資料)
    好的規劃是做好一項工程必不可少的條件,要做到規劃先行,規劃要與舊城改造及環城街道相適應,牌坊的建設要與周邊建築等相協調。要充分考慮周邊群眾的利益,不能因為街道的改造牌坊的重修影響群眾的正常出行。政協委員要積極為石坊路改造重修牌坊及我縣其它各項工作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為我縣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 山城漫談|探索曾經的富人區,見證時代的黃家巷
    今天的《山城漫談》,帶大家走進一條歲月老巷。它彎彎曲曲、坎坎坷坷,兩旁殘舊的老式洋樓和民國建築依舊可見它繁華的過往。它就是——黃家巷。不朽的舊城往事在烽火硝煙的年代,這裡抒寫著不朽的電影文化傳奇。歷經了百年風霜後,它仍保持著獨特的魅力。當走過空無一人的黃家巷時,綠蔭下是被歷史洗禮過的靜謐之美!
  • 臺中舊城好食光
    臺中有舊城夾於柳川、綠川中央,由於地勢高聳,排水性佳,適宜墾殖。一七三三年,清雍正十一年,清廷鎮總兵藍廷珍在今日中山公園(臺中公園)的位置建造了兩座炮墩,街屋朝南筑起,稱為「大墩街」,為當今臺中市鎮的雛形,而「大墩」一詞,因此成為臺中古名。
  • 舊城故事
    畢竟,我的三十來年近半生,全都封存在舊城的明暗光陰裡。       所謂惆悵,大概除了人事變遷,還有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熟悉感。       熟悉的舊城,有一條河穿城流過。在青藏邊緣、甘肅南部枯黃皴裂的大地理中,娟娟流過的河水,給了舊城一份溫潤。河邊的街頭巷角,白楊樹巨碩茂盛,蔭蔽著匆匆行人和樹下玩耍的少年。樹後兩邊都是商鋪,青磚烏瓦木門窗。
  • 解放前舊城商業繁華地
    【流光碎影】□臺應新  上溯到1904年前,也就是濟南開埠之前,濟南舊城內的城南關和城西關的商業已頗興盛,坐商遍布大街小巷,特別是城西關一帶已經發展為商業的繁榮區。
  • 重慶新牌坊的牌坊如今何在?一同走進古代牌坊的歷史故事
    從朱元璋開了政府批准修建牌坊的先河之後,修建牌坊就必然需要得到皇帝的恩準才可以。這也是牌坊上會出現「聖旨」的原因所在。既然牌坊到了後期已經非常普遍,那麼,我們身邊的牌坊,你又可曾注意過呢?在重慶,有一些以牌坊來命名的地方,比較知名的有七牌坊、四牌坊,還有就是新牌坊。
  • 古巨鹿八景——舊城樓閣
    舊城,在巨鹿縣城北十裡的夏舊城村,為2000年前隋朝南欒縣城址,後南欒縣併入巨鹿縣,巨鹿縣治所曾在於此,縣衙、城池、城門箭樓修建的雄偉壯觀。唐朝垂拱元年因漳河水患縣城南遷到現在的位置,原縣城址俗稱「舊城」。相傳,清晨霧露時,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舊城的輪廓,好長時間才消失。
  • 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烏頭門
    牌坊和牌樓,屬於一種紀念性和標誌性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別。它矗立在古代寺觀、祠廟、陵墓、園林的前面或其中,以及城市街衡路口和橋梁等處,作為建築區域的引導標誌或景觀點綴,或是具有某種紀念意義。
  • 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
    題名與責任: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劉立千著  出 版 項: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載體形態項:224頁;20cm   內容提要:  本書包括:藏傳佛教寧瑪派、西藏密宗漫談—破瓦法                  等內容。
  • 廣東潮州牌坊街,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曾有古牌坊數十座
    ,而是太平路和周邊擁有牌坊的街道的統稱。,牌坊一開始是木質結構,後來才改木為石。傳說終歸是傳說,潮州牌坊街有歷史記載的古牌坊主要建於明清時期。,潮州牌坊街卻透著濃濃的文人氣息。作為潮汕文化的發源地兼原來的府城,潮州自古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城內的牌坊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建造的,每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較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狀元坊、四進士坊、柱史坊、三世尚書·四朝大老坊等,其中狀元坊是最著名的一座。
  • 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祭靈星
    從明清遺存至今所謂欞星門的形制來看,大多都是牌坊或牌樓的形式,只是有的加有直權條的門扉,又與《營造法式》中的烏頭門十分接近。《法式》明確說烏頭門又叫權星門或俗稱欞星門,《宋史》中「欞星門」與「欞星門」並見,極可能是事。
  • 去澳門必到的大三巴牌坊,不是牌坊!
    大三巴牌坊,澳門的名片,它雖然叫牌坊,但不是真正的牌坊!四百多年前侵佔澳門的葡萄牙人,把天主教傳播到此地,在1637年建成了兼具東西方風格的聖保祿教堂。而聲名遠揚的大三巴牌坊其實是這座教堂的遺址,「三巴」即「聖保祿」的粵語音譯。該教堂始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前壁,因形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 齊魯第一牌坊——訪章丘郭家莊張氏牌坊
    在村的老街上,清朝從九品、翰林院待詔郭存龍為母親所立的「張氏牌坊」,歷盡滄桑仍保存完好......牌坊頂端兩條螭龍各臥一邊,中間立一寶葫蘆。刀幣形飛簷上,四角各蹲一小石獅並掛有風鈴。下層中間長方形雕花石塊刻「聖旨」二字。
  • 潮州牌坊街
    去潮州之前,就聽說那兒有個著名的牌坊街,沒有查資料,也不知道牌坊街是什麼樣的,更不知道它的意義何在,滿腦子裡想著牌坊怎麼會成為一條街?到了潮州,我們住進了離牌坊街最近的酒店,第一站就直奔牌坊街。,讓我們三次進入牌坊街,閒步於牌坊街上,隨著人群去尋覓歷史的足跡,在風中聆聽那遙遠的故事,隨著腳步走進了那古老的歲月。
  •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牌坊,將之稱為大三巴牌坊。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
  • 舊城河:我家鄉的「一條大河」
    上了學,老師告訴我們,村北的那條河叫舊城河,是人工開挖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本縣東面的鄉鎮使用大運河裡的水。我上中學的時候,每次上學放學都要騎車路過舊城河,通過那座磚拱橋。每次看見河水蜿蜒東去,一想到自己生活在舊城河的上遊,心裡充滿了無限的自豪感。再後來,看見河水越來越少,而且有時候是黑色的帶著刺鼻氣味的髒水,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兒,小時候的清水哪裡去了?這樣的水能讓老百姓澆地嗎?
  • 《牌坊下的女人》,女人需要牌坊表貞潔嗎?牌坊都是男人要的罷了
    貞節牌坊是封建時代為表彰守節、殉節的婦女建立的牌坊。說得好聽是給女人頒發的榮譽,用來讚頌女子的貞潔。為了這份光榮,卻葬送的是一個女人的一生。一個女人在如花的年紀沒有盼頭的煎熬的活著直至生命的凋零。就是這樣日復一日苦苦的守候,才能得到一塊牌坊。沒人會記得她活著有多痛苦。世人只會知道這個家族或者這座小鎮有塊牌坊。今天推薦一部以貞節牌坊為主題的電視劇《牌坊下的女人》,翻拍自臺灣電視劇《貞女烈女豪放女》。對於這部劇還是很有爭議的,很多人覺得翻拍的並沒有原版的好,不知道你們認為哪部好呢?
  • 17座牌坊見證歷史,中國最大牌坊群在隆昌
    【點睛】牌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中國早在周朝就有了牌坊,早期的牌坊就是兩根立柱加一個橫梁,且都是木製的,就是今天日本「鳥居」的樣子。牌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中國早在周朝就有了牌坊,早期的牌坊就是兩根立柱加一個橫梁,且都是木製的,就是今天日本「鳥居」的樣子。早期牌坊的功能,也不像後來有了表彰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作用,就是一個大門而已,只不過它是一個街道的大門,而不是院子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