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泰長江大橋主塔基礎——鋼沉井首次水上接高
3月31日,常泰長江大橋主塔基礎6號墩鋼沉井首次水上接高施工全面展開,這是繼完成首次井壁混凝土澆筑後再一次取得重大進展。
此次大橋6號墩鋼沉井第一次接高段共劃分為三大節段,總重達2023噸,節段最大結構尺寸57.4米×39.8米×6米,最大重量758噸,計劃由5000噸級新辰海洋運輸船一次運輸抵達橋位。鋼沉井首次接高完成後,總高度達到51米,將持續施工30天左右,投入施工人員230餘人。下一步,大橋鋼沉井將進行首次取土下沉施工,力爭年內最終下沉至設計深度。(來源:中國江蘇網)
02
杭州繞城西複線京杭運河橋順利合龍
3月31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的注入,杭州繞城西複線湖州段京杭運河橋順利合龍,這標誌著杭州亞運會重點配套工程杭州繞城西複線(杭州二繞)主線順利實現貫通。
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西複線連接練杭、杭寧、杭長等7條高速公路,全長149公裡,是第19屆杭州亞運會所有場館形成「1小時」交通圈的重要配套工程,國家「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杭州繞城西複線湖州段重點控制性工程京杭運河橋長1.675公裡,寬34.5米,雙向六車道設計,其主橋為跨徑(93+155+93)米的矮塔斜拉橋,主梁採用單箱五室大懸臂變高度箱形截面,具有大跨徑作業安全管理難、大體積砼施工裂縫控制難等特點。合龍過程中,項目採用吊架法施工,兩側採用預壓塊堆載的方式進行配重,邊澆築邊卸載,實現「無應力」合龍,橋面混凝土平整度控制在3毫米以內。
杭州繞城西複線為浙江省復工復產後首個主線貫通的高速公路項目。工程建成後,對於完善浙江省現代公路網,加快杭州都市經濟圈、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意義深遠。(來源:新華報業網)
03
阿蓬江2號特大橋首個大體積承臺順利澆築
3月31日11時,黔江區過境高速公路項目阿蓬江2號特大橋首個大體積承臺順利澆築完成。
阿蓬江2號特大橋是黔江區過境高速公路項目重難點及控制性工程,全長858m,主橋採用雙向雙車道設計,橋面設計淨寬12.5m,設計時速80公裡每小時,橫坡為單向2.0%。
本次澆築的7號墩承臺高5m、長30.1m、寬15.1m,混凝土方量2272m,是阿蓬江2號特大橋首個大體積承臺。29日10時開始澆築,31日11時澆築完成,全程歷時49小時。
據介紹,由於設計方量大,便道路窄彎急,既有舟白大橋又為III類危橋,重型車輛通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混凝土無法直接運輸通過。為保證澆築作業順利完成,項目部投入120型號拌合機兩臺生產混凝土,施工現場採用天泵、地泵同時作業,運輸罐車14輛分列橋兩端,運輸端罐車通過地泵將混凝土傳送至作業端,避免罐車直接過橋,有效化解了安全風險。
據悉,黔江區過境高速公路項目全長20.395公裡,起於黔恩高速公路黔江北互通,經正陽、舟白、馮家,止於水田鄉龍橋村附近,投資約28.95億元,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項目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屆時,包茂高速和黔恩高速將連接成網,在黔江區內形成環線,對改善渝東南地區的交通狀況,促進武陵山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來源:重慶晨報)
04
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合龍
中老鐵路全線墩身最高、跨度最大橋梁——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4月1日實現大橋連續梁全橋成功合龍。至此,與去年7月成功合龍的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一起,中老鐵路兩座跨湄公河大橋全部合龍。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是中老鐵路全線兩座跨越湄公河的大橋之一,大橋全長1652.27米,共計45跨,有2臺44墩,其主墩均位於湄公河主河道,墩身高度最高達52米,是中老鐵路全線墩身最高、跨度最大的橋梁。
該大橋位於寮國北部山區,交通閉塞,施工便道彎度大、坡度陡、易受洪水和山體滑坡損毀,材料物資運輸困難。從2017年6月開工以來,施工單位克服湄公河河水較深、河流湍急、雨季水位漲勢兇猛、河床無覆蓋層、水下基礎爆破開挖難度大等技術難題,經歷艱辛,終於完成大橋合龍任務。
中老鐵路北起兩國邊境,南抵萬象,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中老共同運營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線路全長414公裡,其中橋梁長度近62公裡,隧道長度近198公裡。中老鐵路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2016年12月全線開工,計劃於2021年12月建成通車。(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