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清晨,他們去雪域高原深處「尋寶」

2020-08-11 新華社客戶端

夏河縣藏醫醫院的醫生在山上採摘藏藥藥材。(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攝)

新華社蘭州8月11日電(記者朱藝琳 杜哲宇 周圓)晨光熹微,早晨5點,藏醫娘克才讓和同事們從夏河縣藏醫醫院出發,驅車2小時,來到高原深處一片人跡罕至的草灘。

他們不是來看日出的,而是尋找生長在深山裡的藏藥。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獨特的高海拔氣候讓這裡縈繞著青草的芬芳,更生長著很多珍貴的藏藥材。

每年六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當地藏醫會定期上山採藥。「藥性好的藥材大多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人跡罕至的山區是優質藥材的搖籃。」娘克才讓說。

在娘克才讓和同事們看來,高原深山裡的每一株花草都是寶。

「藏藥都是就地取材。」他彎腰隨手掐斷一顆心形的綠芽,放在嘴裡咀嚼。採藏藥需要長途跋涉,這種嫩芽能緩解高原反應。

夏河縣藏醫醫院的醫生在採藥途中。(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攝)

這也是藏藥價格低廉的原因之一——山間遍地有,只待醫者尋。娘克才讓說,夏河縣居民多以放牧為生,以前交通不便,牧民去大城市看病不方便,藏藥正好能滿足他們「不出遠門就能治病」的需求。這也正是藏醫代代延續的一個原因。

「儘管現在交通便利,我們依然用傳統方法尋藥,照古法製藥,以低價賣藥,讓更多牧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娘克才讓說。

採藥的隊伍穿過泥濘的溼地,跨越一道道湍急的溪流,步行5小時後,來到大山的最深處。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採集「甘青烏頭」,一種能治療中風、蟲毒等疾病的紫色花朵。

「其實,牧民的草場上就有『甘青烏頭』,但入藥的藥材必須是最好的,必須長途跋涉,到深山裡採摘。」

藏醫藥學歷史悠久、典籍豐富,具有完整理論體系和豐富臨床實踐。作為藏醫醫院的副院長,娘克才讓希望藏醫能夠進一步發揚光大。

「我希望藏醫的治療方法能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發揮更大作用。」他說。

相關焦點

  • 「援藏父親」愛灑雪域高原
    第一次是去汶川地震災區,支教129天。第二次是去青藏雪域高原,整整三年。從東北平原到雪域高原,從長嶺縣第二中學到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從支教汶川災區到支教藏族同胞,黃福軍千山萬水的跋涉與跨越,萬水千山的責任與擔當,皆因他內心深處的樸素信念——當一名好老師。
  • 雪域高原之上,這是他們幸福生活的模樣
    邊民吃上旅遊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西藏是屬於雪域高原和高山草甸的,但有著「山南十裡畫廊」之稱的勒布溝卻截然不同,這裡原始森林鬱鬱蔥蔥,隨處可見嬉戲的猴群和飛鳥。穿過陣陣霧團,一番與雪域高原完全不同的景象浮現眼前。山間時有瀑布濺起水花,淌成潺潺的清澈溪水。
  • 「幸福花開新邊疆」雪域高原之上,這是他們幸福生活的模樣
    邊民吃上旅遊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西藏是屬於雪域高原和高山草甸的,但有著「山南十裡畫廊」之稱的勒布溝卻截然不同,這裡原始森林鬱鬱蔥蔥,隨處可見嬉戲的猴群和飛鳥。穿過陣陣霧團,一番與雪域高原完全不同的景象浮現眼前。山間時有瀑布濺起水花,淌成潺潺的清澈溪水。你甚至能看到野生猴子出沒於公路兩旁,犛牛走在路邊,悠悠然地目送著一輛輛汽車離開。
  • 雪域高原「孺子牛」
    作為本地民族幹部,尕藏才讓深知甘南嚴酷的生存環境、薄弱的經濟基礎,卻道出了人們在這雪域高原上謀生存、求發展的艱辛。所以,如果一位牧民要貸款5萬元,信貸人員做貸前調查就得乘車趕到牧民的居住點,而牧場離牧民居住點一般都比較遠,也無法乘車,只能讓牧民騎著摩託車接他們去,調查結束再把他們送到居住點。這一來一去得好幾個小時,中午肯定回不去,而牧區很少有飯館,他們的午餐就只能自帶乾糧。」「所以,做一筆這樣的業務,我們的員工要付出很多,成本也很高,很多時候都是虧損的。
  • 西藏拉姆拉措:顯示你前世來生的神湖,隱匿雪域高原深處的珍珠
    肆海雲遊建議去山頂,山頂可以看到拉姆拉措神湖的全貌,當你站在山之頂端看到聖湖容顏的那一刻,你所有的努力都覺得值了,太漂亮了,太震撼了,太激動了。你可知道,據說這裡可以看到你的前生今世的,一定要好好體驗下哦(最高處海拔5800,千萬別大喊大叫,小心高反哦)。
  • 是什麼信仰讓他們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
    是什麼信仰讓他們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一個個衛國戍邊的奇蹟?請看《解放軍報》的報導——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千裡冰封、終年積雪。新疆軍區紅其拉甫邊防連長年駐守風雪邊關,用忠誠和信仰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被譽為雲端國門衛士。仰望紅其拉甫,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連隊?這是一群什麼樣的官兵?是什麼信仰讓他們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一個個衛國戍邊的奇蹟?
  • 雪域高原之美
    雪域高原太美了,有機會一定多去看看。
  • 感受雪域高原的神聖與雄渾,神秘與壯美,空曠與寂寥
    這完全不用操心的旅程全仰仗小弟的西藏情結,動力源泉完全來自於對雪域高原的無限熱愛,多年的處心積慮終於井噴,天時、地利、人和,加上老到的戶外經驗,完美的準備註定這是一場完美的旅行。品嘗高原珍稀美味,徵服世界屋脊,挑戰人類身體極限,體驗微氧環境下的生存感覺,欣賞壯美的雪域高原景色,錘鍊自我的堅強意志,向更高、更遠、更險的山峰和無人區涉足,重拾生活自信與生存價值,與靈魂進行深度對話,追趕日漸缺失的人類信仰的腳步……是人們行走西藏的理由。
  • 雪域高原的師者初心——青白江區援藏教師陳怡
    百姓生活網訊(鍾華 賈元東)「我希望在一張儘量空白的頁面上描繪我的師心藍圖,哪怕只是給這片雪域增添些許霞光,我心也慰。」2017年8月,懷揣著一份責任,青白江區祥福中學教師陳怡踏進了雪域高原,在甘孜州九龍沙坪職業中學,開始了她的支教生活。
  • 雪域高原上的臺灣符號
    中新社拉薩11月12日電 題:雪域高原上的臺灣符號  作者 楊程晨  華婉伶、餘雅琪、勤彭蓁是三位生活在雪域的臺灣女性,因不同原因來到雪域高原,又因西藏的獨特氣息不願再離去。  臺灣與西藏位於中國南境的東西兩端,相隔千裡,卻又有著說不清的緣分。
  • 雪域高原詩會舞動中秋「麥浪」
    雪域高原詩會舞動中秋「麥浪」 2016-09-16 16:28:16陳韜彬 攝   9月15日,由西藏人民廣播電臺主辦,「雪域萱歌」微信公眾平臺等支持的大型詩歌朗誦會《詩韻高原聲動金秋》在拉薩舉行。來自西藏自治區的優秀文學愛好者等百餘位文藝界人士參加了該活動。
  • 圖一:高原雪域
    2020這一年,在艱難的過程中拍攝,去的地方更少,每一次拍攝更加認真對待,每一張後期精益求精。圖一:高原雪域川西去過多次,以前由於路況和自身駕駛水平不好沒有冬季深入過川西高原雪域,今年春節獨自一人出發川西。
  • 雪域高原花事正好,帶你去看西藏那片粉紅色的花海
    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林芝的平均海拔只有3100米,這個海拔高度比起西藏其他地方要低得多。而此時的林芝,花事正好,桃花盛開,粉紅色鋪滿了大地,開啟了又一年的春回大地。不知是因為春季的桃花,還是由於低海拔,林芝成了許多遊客眼中的西藏旅遊首選目的地。去看林芝的桃花,你大可不必為高原反應而擔心,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賞花看景的旅行之中。要不要帶紅景天呢?
  • 雪域高原花事正好,帶你去看西藏那片粉紅色的花海
    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林芝的平均海拔只有3100米,這個海拔高度比起西藏其他地方要低得多。而此時的林芝,花事正好,桃花盛開,粉紅色鋪滿了大地,開啟了又一年的春回大地。不知是因為春季的桃花,還是由於低海拔,林芝成了許多遊客眼中的西藏旅遊首選目的地。去看林芝的桃花,你大可不必為高原反應而擔心,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賞花看景的旅行之中。
  • 陳光:雪域高原的城
    飛機降落在貢嘎國際機場,我又一次踏上雪域高原。拉薩,是一部讀不完的書,是一幅賞不盡的畫兒,她背負著一千三百多年輝煌歷史,沐浴在高原明媚的陽光下。離開拉薩,沿雅魯藏布江西行250公裡,來到雪域高原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這裡海拔3836米。
  • 「青春拋灑雪域高原深情眷顧怒江深處」
    這是範小建在白託村查看村民家裡所使用的自來水情況(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攝)  在一個豎有「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鐵牌前,範小建爬上山坡去查看。這是一直讓他牽掛的事情。由於俄西卡善於經營,腦子活,常開著客貨兩用皮卡車去進貨,小商店越辦越紅火。  在範小建記憶裡,「40年前,每年秋天會有遠方來的『商人』,趕著犛牛到這裡用紅糖、鹽巴換些糧食、酥油之類的物品,搞以物易物的交易。」  據白託村支部書記卓倫卡介紹:「近年來,特別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白託村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 熱騰公益特別活動 | 高原小畫家與藝術家們的隔空對話:《雪域童畫》的N種可能性
    往期活動回顧:熱騰公益特別活動 |《雪域童畫》公益畫展——以美為名,一場藝術家與高原兒童的隔空對話十一特別活動 | 《雪域童畫》線上公益畫展開展啦!近日,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在國家的倡導下,成為教育工作的重點。
  • 犛牛 帕米爾高原雪域之舟
    因帕米爾高原海拔高,犛牛成了高原人的主要交通工具。這片高原極地,有了雪域之丹,才能留得住雪山的兒女。
  • 雪域高原的「心連心」晚會
    笑聲、掌聲不時震響在春意盎然的演播大廳,也迴蕩在雪域高原的城市夜空……立足青海,面向藏區,在交流碰撞中彰顯特色與魅力笛聲、鼓聲、鈴鐺聲,歡快的帶著濃鬱草原風情的音樂響了起來,30名玉樹地震之後出生的小朋友,手捧潔白的哈達和五彩的鮮花奔跑著上場了。
  • 印象西藏之四:雪域高原上盛開的格桑花
    大多數人都知道雪蓮是雪域高原上珍貴的花朵,卻不常見。而現實生活中格桑花,則在藏區很普遍。早些年去西藏,那時候,百度上根本查不到格桑花的詞條,我很好奇,格桑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花朵。再後來我去了年保玉則,遍地黃花很漂亮,我隨口問到一個藏民遊客,是否知道這個花叫什麼名字,他告訴我叫格桑花。這次我似乎有所悟,原來格桑花並不是一種固定花的品種,而是泛指在雪域高原上,能夠頑強生存,並開出美麗的花朵,都叫格桑花。就像是雪域高原上的藏民那樣,無論氣候生活條件如何的艱苦,他們都能夠頑強的生存,並傳承著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