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寧波湯圓是什麼味道?答案在缸鴨狗
說到寧波美食,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寧波湯圓。
這湯圓也是歷史悠久了。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脂肪油、少許白砂糖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在寧波,幾乎家家戶戶都捏得一手的好湯圓。不過你要說寧波哪裡的湯圓最正宗,那非缸鴨狗莫屬了。
剛聽到「缸鴨狗」三個字,絕對不會和寧波湯圓聯想到一下。但實際上,它可是寧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了。說到它的店名,裡面還有個故事。
20世紀初,缸鴨狗的創始人江定法,因為家境貧寒,年紀尚小就跟著大人出海做幫工了。為了好養活,父母給他取了個小名叫「阿狗」,於是船上的大人都「阿狗」「阿狗」地叫著,漸漸「江阿狗」這個名字反而比江定法更加響亮。
江阿狗長到18歲,應氏打定主意不再讓兒子出海了。江阿狗被母親送到三北的順和祥做學徒。學徒歸來後,江阿狗本想闖蕩一番,沒想到學徒歸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結婚。應氏信奉男人「先成家後立業」的說法,已經給阿狗說好了一門親事。
有次江阿狗私底下和媳婦兒閒聊,「我們家孤兒寡母的,也沒什麼家底,你為何願意嫁過來?」何鳳秀的回答出乎阿狗意料,「我吃過咱媽送來的湯圓,又大又甜,覺得到了你家也苦不了。」
媳婦這一說,倒是讓江阿狗茅塞頓開。街坊鄰裡都稱讚母親的湯圓包得好,為何不擺個賣湯圓的攤子?寧波城裡南來北往的,只要是寧波人,都喜歡來一碗豬油芝麻湯圓。
於是,一家人商量了一晚,決定在寧波城隍廟擺起湯圓攤。
開始只有湯圓,阿狗為人和善,客人要多加點白糖、桂花的,他一一照辦。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只賣湯圓是不行的,客人遲早會厭煩,於是又有了酒釀丸子、豆沙丸子,湯圓的各種餡料也是換著法子做,到他攤位吃甜點的客人絡繹不絕。
四年下來,江阿狗的湯圓攤在城隍廟小有名氣,他用攢下的辛苦錢在開明街的泰和橋邊租了間店面。有店就要招牌,連店名都沒一個,這該如何是好?沒讀過書的江阿狗犯了愁。
最後阿狗還是決定用自己的名字「江阿狗」,叫得響亮。他自己不會寫幾個字,就請來了當時寧波越劇團小有名氣的舞美王雲標先生,在招牌上畫了一隻缸,一隻麻鴨和一隻黃狗,中間嵌著「湯圓」兩個小字。
「缸鴨狗」這個招牌,說起來還是因為江阿狗好心,被一位客人的欠債抵來的。一天,有個老秀才在店裡吃了好幾碗湯圓,最後卻沒錢付帳,江阿狗也不計較。秀才說,看你這個店名是個畫,大家不好傳播,我給你寫個店名吧。兩人一商量,就用「缸鴨狗」作招牌,取「江阿狗」在寧波話裡的諧音,「缸」同「江」,「鴨」同「阿」,通俗易懂,也和原來的畫都對應上了。
「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吃湯糰『缸鴨狗』。一碗落肚勿肯走,兩碗三碗上癮頭。一摸銅鈿還勿夠,脫落布衫當押頭」。這段不少老寧波人耳熟能詳的俗語,說的就是這家百年老字號的歷史。從城隍廟街口一家無名的露天小攤,一步一步發展到眾人爭相品嘗的老字號品牌。
後來,缸鴨狗也面臨過倒閉的危機。2009年,浙江採得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從江定法的後人手裡,接過了這塊曾經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並發揚光大。
缸鴨狗的豬油湯糰餡子選用優質豬板油、白糖、黑芝麻為主要原料,使用獨特工藝精心加工製作而成。其中幾個的糯米粉選用優質糯米,經浸泡水磨具有細韌、軟糯、潤滑、糯而不粘,薄而不膩等特點,被評為省優點心。豬油湯糰色白如玉、形狀渾園,內餡香甜,含團圓吉祥之意。
所以去寧波,一定要嘗一嘗這碗正宗的湯圓味道。
XFT美國節油寶官網:xftch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