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中軸線 感受古都魅力

2020-12-1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圖為北京中軸線。千龍網發

千龍網北京11月14日訊 有人將北京比作一本讀不完的書,中軸線無疑就像是書脊。

這條軸線肇始於元,長7.8公裡,南起永定門,貫穿古都北京的外城、內城、皇城、宮城,直達北端的鐘鼓樓。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

一線牽一城,線上匯集了北京城建築的精髓。一城聚一線,北京城的變遷在線上留痕,線也隨之不斷生長。有人說,這是一條歷史軸,娓娓講述北京往事;也有人說,這是一條發展軸,人們從這條線上讀北京、看中國。

11月13日,記者走進京城南中軸線,感受北京古都新貌。南中軸路是一條貫穿北京南城的高標準交通幹線,從前門向南經天橋、永定門,最終到達三營門。作為北京市的南中軸線不但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而且還具有歷史及景觀功能,是2019年版《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的重點路段,更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不可或缺的瑰寶。

作為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10月,中軸線南段御道珠市口至永安路口段已鋪設完畢,成為市民休閒並感受中軸線恢弘氣度的新場所。

圖為天橋印象博物館內景。千龍網發

在北緯路和天橋南大街的交匯處,天橋印象博物館坐落於此,博物館面積近3000平米,是天橋演藝區形象展示的重要環節之一。博物館以「彰顯與傳承天橋地域優秀文化」為核心,主打「民俗博物館+文創空間」。

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北京天橋為主題,全面展示天橋地區的歷史沿革、景觀風貌及歷史變遷的博物館。

博物館設計為「固定展陳、文化體驗、活態展陳」三個主題空間,未來將通過「博物、傳習、文創、設計、閱讀、互動」的多維度運營。

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漢字記憶空間於今年8月正式開館,漢字記憶空間在天橋印象博物館開闢了一片不過百餘平方米的空間,但卻營造了一個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小小博物館。

博物館的空間展示遵循「溯漢字之源,尋漢字之變,求漢字之理,觀漢字之美」的認知線,帶人們感受中華文明的基因——漢字。來到一塊漢字電子觸控螢幕前,觀眾觸控螢幕幕上隨機顯現的漢字,這個漢字從甲骨文演變成金文、小篆、隸書一直到現代漢字的整個過程就會顯示出來。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漢字的演變過程,了解到漢字的一脈相承。

圖為天橋印象博物館內景。千龍網發

圖為天橋印象博物館內景。千龍網發

相關焦點

  • 漫步探尋文化地標,感受中軸線歷史魅力~
    ,近200位北京中軸線文化愛好者從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出發,途經景山公園、故宮、天安門、正陽門等遺產點,徒步前往中國書店前門東大街店,在行走中探尋中軸線上的文化地標,感受中軸線的歷史魅力。目前,書店正在舉辦由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設計推出的中軸線主題文創禮品展,包括「四季美食」系列的京味兒地名文化杯墊、圖觀北京筆記本、京味兒紙膠帶、中軸線系列的北京中軸線尺子等。
  • 漫步「醉美」中軸線,感受恢弘壯麗北京城!
    漫步「醉美」中軸線,感受恢弘壯麗北京城!這座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都歷經風雲變幻雍容大氣、底蘊厚重古代北京城市建設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宮城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門到鐘樓長7.8公裡的城市中軸線這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傑出的
  • 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中軸線上的鐘鼓樓
    北京鐘鼓樓位於北京南北中軸線的北端,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報時中心,也是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在北京城中軸線的最北端,屹立著古老的鐘鼓樓。鼓樓在前,紅牆黃瓦。鐘樓在後,灰牆綠瓦。鼓樓胖,鐘樓瘦。鐘鼓兩樓前後縱置,相距百米,鐘鼓樓與周邊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區成為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大量的歷史人文信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民俗文化特徵,具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在鐘鼓樓下的擺放著這麼一座柜子,這裡有你家的柜子嗎?鐘鼓樓是一個歷經時間煙波的古老建築,如此珍貴的文物,不言而喻是我們國家的保護對象。
  • 北京中軸線的傳承與發展
    新式現代建築增添了中軸線獨特的體育氣質,而北中軸延長線兩側的對稱建築,如北辰路東面的國家奧林匹克中心與西面的中華民族園又延續繼承了中軸線傳統的對稱與均衡之美。2001 年,北京取得奧運會舉辦權,北京中軸線得以進一步向北延伸,為北京奧運會而建設的奧林匹克公園又與亞運村融為一體,被稱為人類文明成就的軸線。它既是北京中軸線文脈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 紫禁城600歲這天,《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和新時代煥發的潮範兒魅力。
  • (原創) 最美城市中軸線:開封遇見北京
    城市中軸線是一個城市的景觀、功能與發展軸線,是城市的&34;。站在城市的中軸線上,你可以領略城市的文化底蘊,感受科技和創造,感覺城市的大氣開放,感受現代都市的繁榮昌盛。城市中軸線不僅是一個概念,它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 紫禁城600歲 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本期直播,節目組走出演播室,在中巴車上搭建「移動演播室」,帶著網友一起漫步北京城,潮遊中軸線。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和新時代煥發的潮範兒魅力。
  • 北京擦亮中軸線「金名片」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於平認為,北京市民應該更深入地參與進來,首先從個體角度來關注了解中軸線的遺產價值、感受其文化魅力。也可以做中軸線保護的志願者,比如沿線居民可以配合社區、配合規劃管理師來開展相關保護管理工作。市民還可以積極廣泛地建言獻策,為保護、管理、遺產價值研究、風貌整治等方面工作貢獻智慧,利於決策部門作出更科學合理的工作安排。
  • 北京中軸線上都有什麼?城市設計揭秘
    推薦閱讀:7月1日北京中軸線燈光秀視頻觀看入口  打開北京城市地圖就會發現有一條貫穿整個老城的軸線,今天我們就帶大家遊覽北京中軸線,這條老北京人口中北京的「脊梁」  這條線路  不只是大北京的中心地標  更是華夏文明的精彩印記  如今  中軸線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歷史縱深感  在北京新的規劃藍圖中  這一令世人讚嘆的城市景觀
  • 讀懂北京中軸線,讀懂北京這座城
    展覽開幕式現場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脊梁和靈魂,嚴謹、中庸、有序,體現了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都城建設上的反映。這條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匯集了北京古代建築的精髓,承載著華夏文明的印記,也發生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還留下了一些至今未解的歷史懸疑。
  • 中軸線上這兩處古建,已有700年歷史,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導讀:中軸線上這兩處古建,已有700年歷史,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說起北京的地標建築,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信手拈來。故宮、天安門、長城等歷史悠久的人文地標外,還有水立方和鳥巢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但是在北京這座古老文明的城市中,還分布著很多很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但因為過於低調,並不被遊客所熟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處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一處北京地標性建築。鐘鼓樓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古都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 北京文博|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獨特的審美理念和人文精神,將北京中軸線打造成國家文化符號,9月27日,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挖掘與創作主題中軸線文化講座在京舉辦。北京市文物局、民盟北京市委、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等單位領導出席講座活動。
  • 北京市資訊|中軸線上這兩處古建,已有700年歷史,古都北京的標誌性...
    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中軸線上這兩處古建,已有700年歷史,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說起北京的地標建築,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信手拈來。但是在北京這座古老文明的城市中,還分布著很多很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築,但因為過於低調,並不被遊客所熟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處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一處北京地標性建築。鐘鼓樓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古都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北京鐘鼓樓規模最大,形制最高,也是見證我國近百年來歷史的重要建築。
  • 一分半 | 朱祖希教授為市民講解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
    由西城區第二文化館主辦的「走中軸線繪古都風貌——第十屆春之花繪畫作品展」,以描摹中軸線古都風貌為綱,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4月16日,北京聯合大學文理學院城市系客座教授朱祖希主講「北京中軸線及其文化淵源」,從北京中軸線構成與布局、淵源等方面向廣大市民普及了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
  • 北京文博丨集合啦!跟著單霽翔「潮」遊北京中軸線
    ——梁思成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曾這樣描述過北京中軸線,那麼它的起點在哪呢?北京中軸線的起點在哪?5X1500≈7800北京中軸線5個1500米每個都不一樣中軸線有哪些組成?中軸線上建築有什麼特點?▲北京主要壇廟格局示意圖來源:《古都北京》王南/著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
  • 感受中軸線上的「皇城雅韻」
    文化北京 【感受中軸線上的「皇城雅韻」】沿北池子大街看紅牆金頂,登景山觀壯美中軸線,深入胡同領略老北京文化,走街串巷吃京城美食…騎著單車從東華門到地安門,在全程約3.5公裡的騎行之旅中,領略中軸線上的「皇城雅韻」,感受視覺和美食兩大盛宴的極致滿足。
  • 在古城牆上瞭望玄武湖美景,感受「六朝古都」南京之魅力
    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六朝古都」之稱的南京,定然有它與眾不同的故事和歷史的沉澱。當我們來到古城牆,看著風景秀麗的玄武湖,腦子裡不知不覺的想到了歷史記載裡的明太祖朱元璋,這位平民皇帝「朱重八」,推翻元朝統治,即帝位於(京師)應天府,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 它是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民俗文化特徵!
    北京必打卡景點,值得去逛一逛。什剎海站下,一直往前走,一座古建築映入眼帘,就是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鼓樓,它的後面還有一個鐘樓。鐘鼓樓是古代時候用來提示時間的,建築上很有當時的特色,尤其天氣好的時候,藍天白雲下很漂亮,適合拍照。
  • 故宮首發北京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
    央視網消息:故宮博物院本周首發重大古建築文獻整理項目成果《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上世紀四十年代測繪的716幅北京城中軸線實測圖,經過4年的整理終於面世。1941年,為預防北平古建築遭戰火焚毀,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謀劃,由建築師張鎛主持,歷時4年繪製了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的北京城中軸線主要古建築實測圖,共704幅,全部數據均按不小於1/50的比例尺,用墨線或彩色渲染在60×42英寸的高級橡皮紙上,圖紙完整、數據精確、製圖精美,勘稱中國古建測繪圖範,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布局、傳承建築設計理念具有科學價值。
  • 中軸線未來會是什麼樣?「中軸線」展覽免費參觀
    中軸線未來會是什麼樣?「中軸線」展覽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