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中軸線。千龍網發
千龍網北京11月14日訊 有人將北京比作一本讀不完的書,中軸線無疑就像是書脊。
這條軸線肇始於元,長7.8公裡,南起永定門,貫穿古都北京的外城、內城、皇城、宮城,直達北端的鐘鼓樓。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
一線牽一城,線上匯集了北京城建築的精髓。一城聚一線,北京城的變遷在線上留痕,線也隨之不斷生長。有人說,這是一條歷史軸,娓娓講述北京往事;也有人說,這是一條發展軸,人們從這條線上讀北京、看中國。
11月13日,記者走進京城南中軸線,感受北京古都新貌。南中軸路是一條貫穿北京南城的高標準交通幹線,從前門向南經天橋、永定門,最終到達三營門。作為北京市的南中軸線不但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而且還具有歷史及景觀功能,是2019年版《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的重點路段,更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不可或缺的瑰寶。
作為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10月,中軸線南段御道珠市口至永安路口段已鋪設完畢,成為市民休閒並感受中軸線恢弘氣度的新場所。
圖為天橋印象博物館內景。千龍網發
在北緯路和天橋南大街的交匯處,天橋印象博物館坐落於此,博物館面積近3000平米,是天橋演藝區形象展示的重要環節之一。博物館以「彰顯與傳承天橋地域優秀文化」為核心,主打「民俗博物館+文創空間」。
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北京天橋為主題,全面展示天橋地區的歷史沿革、景觀風貌及歷史變遷的博物館。
博物館設計為「固定展陳、文化體驗、活態展陳」三個主題空間,未來將通過「博物、傳習、文創、設計、閱讀、互動」的多維度運營。
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漢字記憶空間於今年8月正式開館,漢字記憶空間在天橋印象博物館開闢了一片不過百餘平方米的空間,但卻營造了一個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小小博物館。
博物館的空間展示遵循「溯漢字之源,尋漢字之變,求漢字之理,觀漢字之美」的認知線,帶人們感受中華文明的基因——漢字。來到一塊漢字電子觸控螢幕前,觀眾觸控螢幕幕上隨機顯現的漢字,這個漢字從甲骨文演變成金文、小篆、隸書一直到現代漢字的整個過程就會顯示出來。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漢字的演變過程,了解到漢字的一脈相承。
圖為天橋印象博物館內景。千龍網發
圖為天橋印象博物館內景。千龍網發